-
1 # 聞香識電影
-
2 # 0龜龜剪輯
當時譽王被降為雙珠親王且被要求閉門思過兩個月(因為之前的夏江事件以及救災事件)。而春獵的時候其他的所有皇子都去了(獻王不包括)。
-
3 # 會側空翻的豬
據我我分析當時梁帝還是對譽王背疼愛的,因為梁帝多疑,放到沒帶這還是試探他,沒想到是他能舉兵,他都說了譽王是最像自己把位置給他未嘗不可
-
4 # 風乘桴
帶不帶譽王,是梁帝一個人說了算,所以就得分析梁帝的心裡是怎麼想的才能得出答案。
電視劇裡,不管是寧王,淮王,還是紀王,言侯爺。總之宗室外戚帶了一大堆,似乎就只留了一個譽王幽閉在府。
九宮山圍獵是春圍,不是秋狩。從梅長蘇教導庭生春天萬物復甦,動物們都還在生長期,不宜殺生來看,春圍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但是即便如此,梁帝也要求大家比試一番。此時貌似是寧王還是淮王說了一句,父皇偏心,沒人比得過靖王的話。這句話其實代表了皇帝和眾多宗室外戚近臣的普遍看法——即目前的靖王才是最有資格最有希望成為太子的那位。這對於一向喜歡玩平衡的皇帝來說,是不容易的。
在經歷了衛崢案後,靖王大獲全勝,加封七珠親王,靜妃更是唯一一位陪同皇帝春圍的後宮妃嬪。而譽王被從七珠親王降為雙珠親王,並幽閉在府。皇后則是與往常一樣,留守皇宮。才出現了京城以皇后的命令為尊。我們知道,譽王在慶國公案後,已經沒有軍方勢力了。最終收服的慶曆軍都督徐安膜其實是最初的太子景宣一系。所以一個被幽閉的譽王,在任何人(包括梅長蘇)眼裡都是沒有威脅的。
一方是眾人歸心的靖王,一方是沒有威脅的譽王。這是梁帝面對的客觀現狀,當然也是他一手製造的現狀。
皇帝不止一次,不止對著一人說過自己老了。老得沒有壯年時的殺伐果斷,老得沒有前幾年的精力充沛,他一手廢掉景宣的太子之位。在這同時和在這之後,他就要認真考慮一下繼承人的問題了。
因為自己年富力強時無所謂,自己能玩平衡,玩帝王之術,但是老了就得考慮後事了。如果老了還是兩方勢均力敵的話,就有可能引起動亂。當年的自己能在五王之亂中順利登基,靠的是時任巡防營將官之一的林燮拼死力保。為了不讓這種局面重現,就得立一個毫無爭議的太子,並打壓可能對太子地位有威脅的親王。
梁帝年輕時,雖然因為寵愛越貴妃而立不修德政的景宣為太子,但同時也扶持譽王與之抗衡,自己居中裁決。這樣的格局是維護自己而忽略太子的。同時也可以比較一下,到底哪個更適合繼承皇位。老年的太子就是真太子了。參考九宮山之後,靖王晉封為太子,並代理國政。(梅長蘇說過,此役雖險,卻再也沒有誰能阻擋景琰了。梁帝因為靖王及時上交兵符的行為,也徹底認可了靖王)
回到問題本身。去九宮山之前,梁帝還有絕對的權力。但是也處於考慮實際接班人的階段,這個階段立太子,就是要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且沒有任何親王能覬覦的。最合適的人選是景琰。他是目前唯一的七珠親王,適當地抬一下靖王,打壓一下譽王,觀察他兩人的反應。也可以看看靖王在春風得意時會不會傲慢驕縱。所以譽王就不能帶了。
-
5 # 思悟影視
.
開個玩笑,帶走了誰造反呀!
言歸正傳,從劇中,我們一起來看看梁帝九安山圍獵究竟為什麼不帶譽王?
.
第一點:譽王因為串通懸鏡司之事,正在被幽禁。在梅長蘇和靖王營救衛錚一事中,梅長蘇想到了後續的事情並且安排好一切,後面所有的事情都指向譽王串通懸鏡司誣陷靖王。
譽王把手伸到了皇上的懸鏡司,這可犯了皇上的忌諱。
此時的皇上,肯定是連見都不想見譽王,原本皇上就是打算去往九安山開心放鬆的,自然是不會帶上譽王了。
況且,前面才將譽王幽禁,後面就直接帶到九安山春獵,皇上金口玉言,自然是不會自己打自己的臉的。
.
第二點:考慮到靜妃和靖王在救衛錚一事中,皇上心中是認為靖王是被夏江和譽王陷害的,那麼,皇上肯定是認為靖王對譽王不滿,既然都已經確認要帶靖王去往九安山了,那就不會特意弄得大家都不悅。
再者,在前面的“宸妃牌位”之事,靜妃替皇上背了黑鍋,皇上本就對靜妃心生愧疚。
而作為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譽王。皇上對待譽王的態度總得照顧一下靜妃的心情。
如果是帶譽王前往九安山,這成了什麼樣子呀,反而是弄得大家都不舒心!
.
.
-
6 # 兮言小姐
琅琊榜這部劇,每個人物,每個情節都是值得推敲的,會問這個問題的題主,可能忽略了這一點。梁帝不帶走譽王,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當然是譽王已經被梁帝放棄了。
分析一下:
首先,譽王在跟太子的奪嫡之戰中,兩敗俱傷,誰也沒有討到什麼好處,相反,他們還留下了許多犯罪事實被沈追查到呈交給了梁帝。梁帝雖然不是什麼愛民的帝王,但他知道守住皇權的重要性,他知道要守住自己手中的皇權,黎民百姓的聲音就很重要,而譽王不顧百姓的性命,一次次犯下的這些事,都是可以直接引發民憤和暴亂的,不處置譽王,百官不服,百姓也不服,但是,他不能讓譽王直接背了那些罪名,尤其是私炮房的罪名,否則譽王就很難翻身了,朝局也會失去平衡了,所以他只好拿朱樾開刀了,對於譽王,僅僅也只是斥責和幽閉反省。
我們都知道,靖王上位很快,可是在表面上看起來的,靖王的每一次上位,那都是梁帝自己捧的,梅長蘇也是這麼讓梁帝認為的。所以梁帝同樣是把靖王當做平衡朝局的一顆棋子,至於帝位最後交給誰,其實梁帝還沒有最後下決定。大家回想一下,他跟高公公說過的,關於譽王身世的這件事,他說也想看看譽王的能力怎麼樣,江山交到他手裡也未嘗不可,雖說譽王是玲瓏公主的兒子,但從梁帝的這些話中,說明梁帝其實還是願意給譽王機會的,只不過,這個機會比別人微弱,也比別人來的艱難。只是,梁帝沒想到,譽王終究是讓自己徹底失望了。
為了打壓對手,不惜打破梁帝所苦苦維持的平衡朝局,拿自己一手扶持上來的靖王(梁帝自以為靖王是自己扶持上來的)開刷,聯合自己最信任的懸鏡司構陷皇子,不顧兄弟情義,做的如此狠絕,這也讓梁帝看清了譽王這個人的心狠手辣。為了避免譽王手伸得越來越長,梁帝對譽王再次進行了打壓。甚至讓百官看看,三月春獵不帶上譽王就可以看出梁帝其實已經傾向於扶持靖王上位成為太子了。
不帶走譽王,冷落譽王,其實梁帝也是想讓譽王真正的反省,只要譽王后面做好了,梁帝還是會給他足夠榮耀的,可他沒想到,譽王不懂他的苦心,也沒想到,自己守了這麼多年的秘密,關於譽王身世和玲瓏公主的秘密,會被譽王發現,從而引發譽王大動干戈,不惜一切的發動兵變。
這些都是梁帝始料未及的,也是他心裡最疼痛脆弱的地方。
可惜,譽王發動兵變,死傷無數,已經無法挽回了,是必死無疑了,梁帝再想護著他也不可能了。更何況,譽王為了保住自己的妻兒,先行一步自殺了,梁帝知道這個訊息的時候,說的那句:我還沒說,你怎麼可以死!足以說明,梁帝對譽王的疼愛,其實非常的深,哪怕譽王做了這麼大的錯事,梁帝都還沒下定決定怎麼處置他。
-
7 # xsyj29
因為當時的譽王已經不受寵了 皇帝當時更喜歡靖王,看重靖王蕭景琰,自然就不帶譽王了
就像曾經皇帝不喜歡靖王蕭景琰,喜歡譽王,去九安山就帶著譽王,不帶靖王
-
8 # 影視口碑榜
元旦檔期的電視熒屏比大熒幕要熱鬧一些,除了幾部獻禮片熱播之外,各類題材片也輪番上映。其中最讓人矚目的便是正午Sunny團隊出品的《大江大河》和《知否》了。
說起正午Sunny團隊,最先讓人想起的便是經典劇集《琅琊榜》了。因為這部戲的成功,不但把胡歌、靳東、王凱等主演送上了各自演藝事業的高峰,還把很多配角捧紅了。
因為《琅琊榜》的精心製作,正午Sunny也得到了“處女座”劇組的美譽。作為正午Sunny的巔峰之作,《琅琊榜》裡的每一個劇情都值得一再回味。
由於電視劇是用影像講述故事的,所以只能藉助鏡頭語言,去如實地講一個案件的發展過程,其中的一些內在邏輯和推理,是無法直接給觀眾們講明的,所以這些細節就需要觀眾們自己依據故事發展脈絡,自己琢磨了。
《琅琊榜》裡值得追究的小問題挺多的,比如言豫津如果是女孩,他被許配給了誰?又比如靜妃那麼聰明的女人,在靖王沒得勢之前,為什麼不受寵?為什麼三月春獵,梁帝不帶皇后與譽王,而帶了靜妃和靖王?
一開始,夏江佔盡優勢,只要他看緊了衛崢,就能拿到靖王的把柄。而靖王和梅長蘇呢?本來毫無勝算,他們就像一條被夏江拿準了七寸的蛇。本來沒有還擊的餘地。但是梅長蘇就是梅長蘇,他看準了夏江的多疑。於是他派出了言候和言豫津,給夏江擺了一個迷魂陣。
然後又派人佯攻懸鏡司,讓夏江自己暴露衛崢的藏身之處。然後藉助夏冬與紀王,使用反間計,讓梁帝意識到這一切都是夏江監守自盜,並聯合譽王構陷靖王。這一仗,梅長蘇贏得漂亮。
也真是這個案子的翻轉,讓梁帝意識到譽王的居心叵測與靖王的忠心正直。為了彌補靖王所受的委屈,梁帝找到靜妃,暗示靜妃讓靖王去多多接觸梅長蘇,以便學習治國之道。
靜妃是有心人,在梁帝提起蘇哲的時候,她旁敲側擊地探問蘇哲的底細,梁帝答應在圍獵的時候,要帶她同去,讓她見一見梅長蘇。
此時的梁帝已經有意立靖王為儲君,他打算藉助圍獵的時機,讓靜妃母子接觸梅長蘇,以便讓靖王得到這個麒麟才子的輔佐,既然梁帝有這種打算,當然就不會帶譽王去圍獵了,讓譽王去,明擺著礙手礙腳了。
譽王沒有去圍獵,坐守京城,結果受到夏江的蠱惑,起兵造反,要把梁帝他們一舉消滅在獵宮。怎奈他的對手是梅長蘇,最終落了一個慘敗,不但淪為階下囚,還搭上一條性命。
獵宮之戰,靖王成為儲君,也為日後的平冤昭雪,打下基礎。
回覆列表
題主可能沒有仔細看過《琅琊榜》,建議重刷一遍。
自太子降為獻王被貶獻洲之後,譽王算是和梅長蘇徹底撕破了臉皮。因為太子雖然沒了,卻無端出現了一個地位與他相當的靖王,且靖王在朝廷的勢力和人脈隱隱有凌駕在譽王之上的趨勢,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梅長蘇在背後出謀劃策。
譽王眼看著自己地位不保,心中焦急萬分,再加上玄鏡司首尊夏江再三的對他做思想工作,譽王一時衝動,便設計抓捕衛錚想以此來陷害靖王,打壓梅長蘇。奈何梅長蘇太的智謀過bug,機智的化解了這個危局,譽王偷雞不成蝕把米,從七珠親王降為二珠親王,同時被幽閉在宮。
從九安山圍獵一事中也可以看出梁帝的權衡人心之術確實了得。九安山圍獵他帶著靜妃在身邊,留下皇后鎮守金陵,這無疑在向天下人宣告,我如今最寵愛的女人是靜妃,但這絲毫不影響皇后她六宮之首的地位。這樣既給了靜妃足夠的地位,也給凸顯了皇后的尊貴。
至於譽王為何一直幽禁宮內,不得一起參加圍獵呢?這倒也好解釋。
若梁帝帶他一起參加圍獵必然會讓靖王和靜妃心生不滿,這僵硬了十幾年的父子關係好不容易緩和下來,不能因為他的一道聖旨而回到原點。
再者,圍獵回來之後譽王該是繼續幽閉還是還他自由之身呢?若是繼續幽閉,豈不是顯得譽王如同一個囚犯?若還他自由之身又會讓靖王和靜妃對他大失所望。所以梁帝只能選擇繼續幽閉譽王,等圍獵結束回宮之後,找個合適的機會恢復譽王的地位,用譽王來潛質逐漸坐大的靖王,繼續醉心於權衡之術。
奈何千算萬算,可梁帝偏偏沒算到譽王得到一份遺書,這份遺書揭開了譽王的真正身份,才有了圍攻九安山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