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尋找不答應
-
2 # 歷史領域創作觀察員
亞洲當時也有被殖民國家
世界步入大航海時代後,亞洲各國逐漸落後於西方國家,各國紛紛淪為西方的
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亞洲許多國家都淪為了西方的殖民地,
除了北韓、日本都被西方國家殖民或控制了
印度:英
阿拉伯:英
波斯:英、俄
阿富汗:英
土耳其:英、俄、法、德
緬甸、馬來亞:英
越南、寮國、高棉:法
菲律賓:西班牙
印尼:荷蘭
中國:英、俄、法等
-
3 # 南朝居士
他們就那麼點人,那麼落後的裝備,來了幹嘛?送人頭麼?
你別看著我大清晚期弱,病怏怏的,人見人欺,在這之前,妥妥的世界一大霸主,我們才是帝 國啊,
即使晚清,全世界工業發展起來了,大清還是農業文明,積貧積弱的,但是也就英郭敢打你,而且只是打一下,你低頭了他也就算了,真正被打,是甲午年後的事,因為一個小國都敢欺負你,那大家一起上吧!
所以啊,你被欺負了不到一百年,你就以為以前幾千年都這樣?
那個時候正是我大明朝,正是世界一霸,哦,我們不稱霸,世界一(最)強。
他們的船是什麼船?就那小破船,看到我大明寶船,估計會質疑,有這麼大的船,怎麼不跟我一樣呢?
就他們那點實力,只能欺負欺負那些土著,畢竟原始社會的地方多了去了,還在石器時代,真的是石器時代,沒有軍隊,沒有武器,所以他們幾百人就敢佔領別人的地盤,
我大明百萬大軍,部分軍隊都有火器了,普通軍隊的大刀、弓箭、長矛,就他們那麼幾百人,村裡的民兵就能消滅他們,估計縣令都不會驚動的了。
看看我大明寶船
不誇張的說,就是三國時代的船,都比他們那小破船先進。
這是當年的樓船,
-
4 # 時間穿越者
殖民了除了中國及日本週邊以外的大多數亞洲,包括印度,我們之所以沒感覺,是因為二戰的時候,日本人把西方人佔領的地方又佔領了。其次是當時中國處於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保護了周邊小國的安全。到了清朝,中國就已經被西方徹底包圍了,所以乾隆當時閉關鎖國,其根本目的就是避免被西方殖民
-
5 # 京豬大將軍
我是京豬,我來回答。
一句話,非不欲,實不能也。
首先,西方國家技術雖然先進,但是國力實在弱小。大航海時代的歐洲強國葡萄牙,人口只區區100萬。稍晚一些的歐洲馬車伕荷蘭,人口只區區300萬。人口如此少,強敵環侍,又要在世界各地派駐力量,距離又遙遠,能多少力量能派來東亞呢?
以荷蘭為例,它擁有歐洲第一強的海軍,但是面對的敵人有英國,法國,瑞典,西班牙。都是一等一的強國。它和英國進行了三次大戰,又被法國推到本土,最後不得不掘壕淹了國土才防禦住,慘烈至極。
以荷蘭之強,能派到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就區區20多艘武裝商船而已,這也導致它被鄭成功擊敗,當時控制東亞海面的是鄭氏水軍,鄭氏不去列印尼,菲律賓,這些西方人都要燒高香了。
其次,當時東西方的技術差距,沒有大到不可靠人力彌補的地步。當時明朝已從葡萄牙獲取紅夷大炮,從日本獲得鳥銃技術,並可自行爆量生產。日本的鳥銃兵比例很高,且發明出三段擊等實用戰術。西方來的小貓三兩隻,碰到裝備不錯的,可就地補充的幾十萬東亞軍隊,不要死的太慘。
實際上,西方人當時非常現實,既然不可能控制東亞,那隻要控制若干商站,能做生意賺錢就很好了。
-
6 # 歷史笑春風
西方在大航海時代,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尋找亞洲的香料產地和通向中國的航道。尤其是和中國開展貿易,獲取豐厚的利潤,是每一個西方商人夢寐以求的事情。為了貿易的需要,他們怎麼可能不殖民亞洲呢?
大航海時代初期的主要航海國家分別有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他們競相向亞洲出發,建立各自的殖民地。下面分別說說它們在亞洲建立的殖民地。
首先是葡萄牙。葡萄牙是最早來到亞洲建立殖民地的國家。著名的達伽馬率領的探險艦隊就是葡萄牙的。他為葡萄牙探尋了新航路,奠定了葡萄牙在東方的貿易基礎。
葡萄牙當然要儘先利用它的領先的航海成果。它率先在16世紀初就在印度西海岸的果阿建立了殖民貿易據點。隨後它又佔領了東西洋交通咽喉馬六甲,以及號稱香料群島的美洛居群島。
葡萄牙當然不會僅僅滿足於佔領這些殖民地,它的最終目的還是和中國進行貿易。它千方百計的派出使團,與中國洽談。最終採取各種手段,在中國澳門佔據了貿易據點。然後以澳門為中心,與中國開始了大規模的貿易。
在葡萄牙之後,隨之而來的是荷蘭人和西班牙人。荷蘭在大航海時代擁有安特衛普和阿姆斯特丹等海港,善於航海貿易,被人們稱為“海上的馬車伕”。
它垂涎於葡萄牙、西班牙在與中國的貿易中獲得的高額利潤,1602年,荷蘭組成了“聯合東印度公司”來與兩國進行競爭。它的總部設在巴達維亞,也就是現在的雅加達。
荷蘭憑藉自己強大的海軍,在亞洲佔領了馬來半島、爪哇、香料群島等地,建立了它的殖民地。在後來,它致力與中國進行貿易,和葡萄牙發生了劇烈的衝突。
荷蘭在1622年進攻葡萄牙控制下的澳門,但沒有能夠成功。隨後,它先是企圖佔領澎湖未果,最終在臺灣建立了殖民據點,開展與中國、日本的貿易,直到被鄭成功趕走。
西班牙人則是從美洲進入太平洋的。他們的探險隊長麥哲倫證明了地球是圓的,也發現了菲律賓。1565年,西班牙艦隊遠征菲律賓,佔領了宿務島,從此開始了對菲律賓的殖民統治。
最終,西班牙人建立起以馬尼拉為中心的殖民地,開展對中國的貿易。
這三個國家在亞洲建立殖民地,不僅僅是為了掠奪當地的資源,更重要的是為了和中國進行貿易,獲取豐厚的利潤。
比如葡萄牙的貿易路線為葡萄牙--果阿--澳門--日本。葡萄牙人乘船從果阿啟航。船上裝載胡椒、蘇木、象牙、檀香等印度特產,以及產於美洲經里斯本輾轉運來的白銀貨幣。他們先抵達澳門,把船上裝載的白銀和貨物,都換成中國的生絲、絲綢、黃金、鉛、錫、水銀、糖、麝香、茯苓、棉紗、棉布等貨物。
下一步葡萄牙人再前往日本。在日本,他們把生絲、絲綢、黃金等中國貨以高昂的價格迅速脫手,然後帶著大量日本白銀與少量日本貨,再返回澳門。抵達澳門後,他們再用日本白銀大量收購中國生絲、絲綢、瓷器以及其他商品。隨後他們再返回印度果阿。然後將貨物在果阿出售或者運回葡萄牙。在這樣一個迴圈裡,在每一個環節都能夠賺取高額的利潤。這使得葡萄牙人趨之若鶩。
而荷蘭人則是在亞洲各地建立商館,建立亞洲巨大的貿易網路。他們用從歐洲帶來的白銀,來購買亞洲的香料、絲貨和瓷器。尤其是產自中國的絲貨和瓷器是他們主要的採購目標。
西班牙則是在馬尼拉建立了貿易基地,把馬尼拉作為主要商品的集散地,然後將從中國彙集來的商品從菲律賓的明年馬尼拉運往美洲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然後,再將美洲的白銀帶回馬尼拉。因為貿易使用的船隻主要是西班牙大帆船,這個貿易也被稱為“馬尼拉大帆船貿易”。
就這樣,這些西方的殖民者利用和中國的貿易,獲取了鉅額的財富。而與此同時,中國也獲得了當時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的白銀出產。這些白銀總額大概有7000到10000噸之多。因為大批白銀的入超,使得中國迅速成為了銀本位制的國家。
-
7 # 二辻四畫生
大航海時代,西方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尋找亞洲的香料產地和通向中國的航道。東西方的貿易導致了金銀產量本就稀少的歐洲流失更多的貨幣,加劇了金銀貨幣的短缺。同時傳統的海上商路被蘇丹所阻隔,需要交納高額的關稅,加上對於絲綢、香料等東方商品的渴望以及銷售自身商品的需求促使著他們積極探索通往亞洲特別是中國的航道。
葡萄牙從15世紀初起,就積極探索新航線和開展殖民活動,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他們在終於從非洲最南端透過海上航線到達印度。1524年9月,達·伽馬第三次去印度,並被葡萄牙國王任命為印度總督,標誌著從西歐到印度的新航線的開闢,也標誌著印度殖民地的開始。
當然除了葡萄牙、西班牙,還有著名的“海上的馬車伕”荷蘭。荷蘭垂涎於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於是組建了東印度公司來佔據馬來半島等地,並且想要進攻葡萄牙控制下的澳門,但失敗了,於是轉而奪取了臺灣,建立了殖民地,與中國展開貿易往來,直到鄭成功將其趕走。
中國作為亞洲最富有的大國,從馬可波羅閒的寫了本遊記開始,就已經被西方惦記上了。葡萄牙人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為的是繞過非洲,到達印度和中國這些東方富國。哥倫布西行想要橫渡大西洋,到達中國、日本、印度,他還帶著元朝時期蒙古大汗的國書,在美洲到處尋找契丹的城市和蒙古大汗。麥哲倫同樣也是如此。就連英國和荷蘭在東北方向以及英國和法國在西北方向的極地冰海航行,都是為了開闢去中國的新航路。
西方各國心心念唸的開啟大航海時代,主要目標就是亞洲。這些西方的殖民者利用和中國的貿易,獲得了鉅額的財富,同時也讓中國成為了大航海時代的受害者。
回覆列表
西方人在大航海時代想要殖民亞洲的話?願望是很美好的,但是實力和條件都不允許!大致的原因有三個:
一、航海技術不支援
大航海時代,西方的航海技術還在摸索階段,亞洲和歐洲的海上安全航道基本為零。東西方海上航道該怎麼走的問題,前人沒有借鑑經驗!比較嚴重的問題是:海上逆流風暴和海上暗礁怎麼避?航海補給哪裡可以補充?最為關鍵的是得明白目的地究竟在哪?
在大航海時代,西方人並沒有先進到哪裡去!對於世界的認識還是很不全面的。對於世界地理的發現是透過一次次的航行探險!像到達美洲的哥倫布,到死時都認為自己到了東方。
從歐洲到達亞洲,要遇見的航海問題很多!起碼得確保要有路可以走,別讓船給沉了;船員別在海上餓死、渴死;另外,別迷失道路了。即使到了地方,語言不通還不要緊,別一上岸就讓人給弄死了!像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用了三年,自己在半路讓菲律賓土著殺了。
二、遠洋航行的風險與報酬不確定
歐洲船隊出海大都是需要得到大財團或政府的支援,出海的目的主要是獲取高額的經濟回報。大航海時代的產生,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馬可·波羅行記》引起西方人對財富的渴望。
亞洲和歐洲的交流在陸上有絲綢之路,速度慢但是回報預期穩定。而海上道路基本沒人探險過,連從西歐直達印度的海上新航路也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繞道非洲好望角才辦到的。
遠洋航行,補給、風暴、暗礁、方向等都是對船隊的重大考驗。商人和政治家在判定事情風險過高的情況下都會持謹慎態度。而且,歐洲對亞洲的認識,特別是中國,還是很模糊的,這種情況是在鴉片戰爭之後才改變的。相比之下,能夠輕易的從美洲和非洲獲取大量財富,還不用承擔什麼分險,歐洲人更傾向於去侵略容易到手的東西。
三、撐起殖民的能力有限
要殖民一地方,就必然要有武力的支援。歐洲人雖然能建造數百噸甚至是上千頓的大船,但是還是沒辦法遠洋大規模運送兵力。歐洲普遍使用的還是多桅船,鐵甲船還不行,遠洋能力有限。更何況,造船的費用太高,還普遍缺少熟練的水手、船工。
即使是有強大艦隊和能夠運送大規模兵力的運輸能力,那也有國內安全的顧慮,船員在遠洋運輸的吃飯和疾病問題都是急需解決的當務之急。
到了目的地,地方的抵抗能力都是需要優先考慮的,不能得不償失。像西方在大明時期就派艦隊入侵中國,結果讓大明海軍打得潰不成軍,最著名的是羅灣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