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孤寂的風51963827

    孩子越大,心裡話越不講出來,做家長的都是為孩子著想,讓他學這學那,上好學將來考大學。替孩子們規劃人生,卻沒有聽過孩子們的心聲,不知道孩子願不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對孩子以朋友相處,能讓孩子說出心聲的家長才是最明智之舉。

  • 2 # 千與千尋945

    作為父母能做的事,用足夠的耐心去陪伴與適度的引導,多給孩子提供一些獨立的空間,那樣的成長才會讓他們在將來抵制更大的壓力和挫折。

    我相信真正的優秀,一定是在自我成長的體驗中完成的。

      作為父母能做的事,用足夠的耐心去陪伴與適度的引導,多給孩子提供一些獨立的空間,那樣的成長才會讓他們在將來抵制更大的壓力和挫折。我們用自己的強大給他們推開了一扇窗,世界很可能就給了們關上了一道門,若是他們憑藉自己的努力去推開那扇窗,風景或許會出奇的壯觀,腳步也許會更踏實一些,畢竟世界是他們的。

  • 3 # 丸子媽育兒

    經常性會聽到家長這樣說:""我家孩子不喜歡和我說心裡話,都不知道怎麼和孩子溝通。然而孩子會對自己關係好的小夥伴說:""我爸媽根本就不關心我,每次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可是當我想給他們說下我的真實想法,總是打斷我,說我說的不對,應該多聽他們說。""相信許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當孩子給你講述一些事情,而你卻忙著幹家務,根本沒有心思聽孩子說什麼,只顧著幹家務。慢慢你就會發現孩子不再願意和你分享,更不會給你提出一些要求。家長和寶寶的溝通問題越來越大,而家長在訓斥孩子的時候,只顧著說一些問題,而孩子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和父母爭辯。其實多聽下孩子說什麼,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因為父母一直都充當著說話的角色,但是很少認真聽下孩子的內心真實想法。所以父母可以試著去傾聽寶寶的想法,慢慢就發現和孩子的溝通沒有那麼困難。有時候聽孩子講,比父母一直說孩子要管用,因為你認真聽了孩子的真實想法,才會給出更好的教育。

    首先在孩子講話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有點耐心。孩子可能有時候說話不太清楚,這個時候父母可以等孩子說完以後,用通俗的言語給孩子表達出來。而不是孩子說了幾句話,父母都不知道孩子說什麼,直接不耐煩的走開。而且在聽孩子講話的時候,不要做其他的事情,專心聽著孩子講什麼,讓孩子知道父母對自己的這件事情也很有興趣。要知道父母如果不認真聽孩子說什麼,孩子肯定不願意和父母說實話。

    家長在認真聽孩子講話的過程中,透過孩子講述的事情慢慢了解到孩子的內心。其實孩子真的很希望父母可以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問題,才會更好的理解他們。所以父母多一點時間聽下寶寶們的心聲,比父母一直在批評更有作用。

    建議看看育兒方面的書,瞭解一下每個孩子的氣質。

  • 4 # 坦克媽媽育兒日記

    當孩子很小時,聽到他的心裡話,很容易。

    當孩子長大後,慢慢就開始關閉自己的心門。

    孩子為何在長大後慢慢對於父母不再敞開呢?這也應該是父母應該思考的問題。

    其次,孩子慢慢長大後,接觸了校園,社會等大大小小的圈子,也漸漸開始處理和自己相關的人,事,物。當他遇到困難或需要建議時第一時間也會向父母求助。可是,很多時候,父母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很容易表現的急躁,不耐煩,甚至有時候不問事情緣由直接批評和指責。孩子在父母這裡得不到應有的理解和安慰,漸漸不再和父母敞開心扉或者不願意呈現真實的自我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麼父母需要做些什麼才能讓孩子和自己說真心話呢?

    1.平等對話,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孩子只有在感到安全的氛圍下才會敞開心扉。父母民主和諧,認真傾聽,不濫用自己的權威,不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孩子對於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平等交流,認真考慮並傾聽孩子的建議,不做任何主觀評斷。孩子在這樣的輕鬆氛圍會有表達的安全感,則會呈現真實的自我。

    2.認真傾聽,對於孩子犯錯多一些理解和同理心很多時候,孩子與父母產生距離感,不再向父母傾吐心事的原因往往是從自己在生活中犯錯時,父母的不當處理行為開始的。

    比如孩子與班級同學鬧矛盾,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就一頓批評和毒打。

    比如自己由於太喜歡某樣東西沒得到別人允許就拿走,父母知道後就是劈頭蓋臉的臭罵。

    孩子漸漸長大後會有自己的自尊,父母在知道孩子犯錯的第一時間裡要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可以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到底發生了什麼?瞭解孩子這樣做的原因,並表示對他的理解和體諒,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前後,最終讓孩子自己認識到問題和自己的錯誤。

    這樣的話孩子會覺得即使自己做錯了,父母也會體諒和支援自己,也會向以前一樣愛自己。他會感受到尊重,理解,包容和安全感。他以後如果有心事或別的事情依然會向父母求助和傾訴。

    綜上所述:

    父母只有營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圍,學會體諒,理解,包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和孩子真心做朋友,孩子才會有更多的可能在長大後依然與自己說心裡話。

  • 5 # Karen說育兒

    其實在說這個問題的時候,家長們可以回憶一下,你們過去是如何迴應孩子的感受的。舉一個比較普遍的例子:孩子打碎了心愛的物品,一般家長都會安慰孩子不要哭了,爸爸在給你買一個。但是有些孩子即便聽到你給他再買一個,他仍然繼續哭鬧。為什麼呢?因為你並沒有很好的理解,說出贊同孩子的感受。

    在最新的理念中表明:孩子的感受和他們的行為是有直接聯絡的;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會有好的行為。如果在孩子向你表述他感受的時候,你並沒有做出合適的迴應,孩子會覺得你並不理解他。就會漸漸的減少與你的溝通。

    那麼怎麼讓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們的感受,與孩子產生真正的共情。有四個技巧分享給大家:1、全神貫注的傾聽; 2、用簡單的話語迴應他們的感受;3、說出他們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不要過度干預,糾正他們的感受,任何年齡段的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都不在乎別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們正在經歷的事。

    例如下面這兩位家長的對話

    A:  兒子:我真想打董子軒一巴掌

    父親:為什麼?怎麼了?

    兒子:他把我的筆扔進垃圾桶了

    父親:你是不是招惹他了?否則他為什麼扔你東西?

    兒子:沒有,不是我的問題

    父親:子軒是你好朋友,我們不跟他生氣了。而且你自己有時候也調皮,也欺負弟弟。我們要和小朋友有愛相處。

    兒子:真不是我的問題。我知道了。不和你說了

    B: 兒子:我真想打董子軒一巴掌

    父親:孩子,你生氣啦!

    兒子:你知道他幹什麼了嗎?他把我的筆扔進垃圾桶了!

    父親:嗯!

    兒子:我猜他是懷疑我弄溼了他的本子。

    父親:哦!

    兒子:但是不是我弄得,不是故意的,我被推了一下,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水。我根本沒辦法。

    父親:被推的嚴重嗎?

    兒子:嗯。碰掉了很多東西。

    父親:是,你真不是故意的。

    兒子:但是他不相信我。

    父親:你告訴他真相了嗎?

    兒子:嗯,我應該跟他說一下,不管他信不信,他應該跟我道個歉......

    上面的對話,可以看出:家長們有時候並不需要過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或者孩子自己就會提出來。傾聽和迴應孩子的感受,有時候就能對孩子有幫助,

    接納孩子所有的感受,並不代表許可孩子所有的行為。但是研究發現,感受被理解和接納的孩子,也經常可以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事情。也比較能夠遵守我們為他們設立的界限。孩子年齡段不同,性格不同,溝通的語言內容會有不同,但是都應該讓孩子多去表述自己,不要著急給建議,或者他們自己就能想出更好的處理方式。這樣也能讓孩子覺得你很尊重他,很信任他。增加了孩子的自信的同時也會讓孩子更願意與你溝通。

  • 6 # 樂小妮育兒

    家長如何才能聽到孩子的心聲?

    應該反問家長一句:如何讓孩子對家長敞開心聲?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孩童時期過來的,試問一下,我們現在又有多少人能讓父母聽到我們的心聲?回想孩童時期的我們又有多少事情不願意和父母說呢?

    現在的孩子因為少,基本一家一個或兩個,真的是家長手裡的寶。如果想要聽到孩子的心聲,家長真的要用心了,尤其在孩子身上,得讓孩子願意,主動向你訴說他的情緒。

    要想聽到孩子的心聲,先做好幾下幾點:

    1. 在孩子剛懂事的時候,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並且孩子的需求在家長那裡得到尊重以及滿足(當然過分的不要理會啊),讓孩子覺得在家長那裡有安全感。

    2. 在孩子上學,青春期的時候,不要什麼事情都不問青紅皂白的就數落孩子一通,遇到對孩子不好的事情,評價,家長一定要會拐個彎來對孩子說。

    比如家長會上,老師說:“某某家長,你家孩子上課坐不住,好動。”你會怎麼和孩子說呢?原話說嗎?老師對你說的是孩子本身存在的問題,但是作為孩子家長咱們拐個彎說,正面一點說:“老師說你現在進步了,原來坐不住,現在能坐20分鐘了。”這樣說,你想一下,會不會好很多?

    3. 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時,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如果隱私讓孩子感到不安的情況下,家長想辦法和孩子溝通一下,不要刻意的和孩子去說。

    最重要的是無論什麼時候,什麼事情都要第一選擇相信自己的孩子,先聽聽自己孩子的心聲。孩子在你這能發洩情緒,你能給孩子最好的解決辦法,孩子才會有向你訴說的願望。

    跟著孩子一起成長吧,陪你成長,陪我變老,一起靜待花開!

  • 7 # 土味育兒經

    問題:家長如何才能聽到孩子的心聲?

    家長要有同理心,找到與孩子共通的說話路徑。

    心理學上有個詞語叫"同理心",也叫共情,即換位思考。遇到問題時要設身處地的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這樣才能較好的達到溝通的目的,互相達成對事物的共識。

    在親子相處的關係上,家長無論是生活經驗還是學習經驗、自控能力等方面都強於孩子,應該首先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看問題,體驗孩子的內心感受,而不要從自己的主觀經驗出發,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對孩子說"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我對你說要怎麼怎麼樣,你怎麼者是不聽話的?”、“我都已經說過多次了,你為什麼總是記不住啊?……等等諸如此類的話。

    對於孩子來說這些話非常的逆耳,孩子心裡的感受是:“你為什麼不聽聽我的想法呢?老是管著我!” 這樣親子之間的心理感受就背道而馳了,你看著我彆扭,我看著你也不順眼。

    如果家長能蹲下來和孩子“平起平坐”,善於觀察並掌握孩子的心理活動,試著從孩子的視角來看問題,那麼就一定能找到與孩子共通的說話路徑,親子的心慢慢靠攏,最終達到同頻共振。

    家長虛心聽取孩子的批評意見,改進教育方法,孩子要相信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要理解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方式方法有時候可能不恰當。孩子要心平氣和的指出父母的不妥之處,誠懇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讓父母真切體會你的所思所想,取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援。

    培養一些相同的興趣愛好,讀懂孩子的“流行語”。

    另外,家長要培養和孩子相近或相同的興趣愛好,如看球賽、瞭解些網路流行語,這樣就與孩子容易找到相互感興趣的話題,聊著聊著別的問題也迎刃而解了,親子感情更加密切了。

    最後提個醒,要想孩子聽你的,你首先要聽他的!還要多多贊他的閃光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施耐德ups故障程式碼及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