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彎豆觀影

    在這個爛片橫行的時代,我們一邊刷著爛片,一邊咬牙切齒的咒罵某某又拍爛片。

    那麼,爛片究竟為什麼會如此氾濫?

    經常聽到一種言論,說有某某參演的電影必然是爛片,影片中有某某的電影自然負分。

    這種說法不完全對,誠然,表演水平是電影的關鍵指標之一,但決定一部電影的關鍵,是導演。

    一部電影的好壞,導演要負很大責任。比起演員表演水平的飄忽不定--比如趙薇,憑藉《親愛的》證明自己是一個好演員,之後又在《橫衝直撞好萊塢》中退化為路人甲。導演的指導水平在一個時期內是相對穩定的。尤其在中國,我們見過太多的導演從雲層跌落,但幾乎從未見過爛片導演突然崛起。

    而造成這種拍爛片成風的根本原因,是這個行業越來越追求數量而不是質量。快餐文化,隨著科技的發達,網路的便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影視領域的消費也越來越多。在這個越來越多的人想進來分一杯羹,從演員轉型做導演,從編劇也轉型做導演。當然也有諸如姜文、徐崢、吳京等成功完成轉型的,更多的是如王寶強、李晨、鄧超等等失敗的導演,其中的高票房完全是憑藉演員的名氣和粉絲的支援,當然在演員的道路上他們是成功的。

    而另一部分責任,則來自於消費者。從道理上說,華人口眾多,雖然有類似於小時代這樣面對腦殘粉的消費團體,也同樣能夠容納類似接受諸如《鋼的琴》《神探亨特張》這樣優秀中國產片的消費團體,但是中國的弔詭之處在於儘管後者的絕對人數並不會少,但是這批人恰恰是最為挑剔,最不願意掏錢的團體,雖然他們未必沒錢。原因很簡單,能夠接受相對文藝的高水準作品的人群,感謝網際網路和盜版,他們早已經免費看完了IMDB排名前100的片子,在這種免費的極高水準電影轟炸下的觀影水平和消費觀點,掏錢看國內水準雖然很高相對國外還略有差距的片子,恐怕難說合算。

    高水準的觀眾不願意花錢,低水準的觀眾願意花錢,造成的結果就是與其像國外上限看齊,就不如簡單面對腦殘粉來的方便和來錢。這樣的逆向淘汰恐怕只有等待消費者的觀念改變才能中止了。

    中國電影,前路漫漫。但真的不要在歧路上越走越遠了。

  • 2 # 丹東懿峰

    電影開頭的那個logo就是!

    看看人家好萊塢,出來個女神舉起火炬的頭像,迪斯尼動畫,漫威等等,出過爛片嗎?還是發行方有問題!比如國內某達,某兄弟,某誼,某影視製作中心,太多了!回頭看看《戰狼二》《紅海行動》的開始就是差別啦。演員沒有問題,問題出在誰把他們當成演員來參加本不屬於他們的演藝圈!說的對不對就這樣。其他方面暫不評訴!

  • 3 # 一嘟嚕一嘟嚕的八月呦

    舉例說吧,我遇到一個製片人,說是製片人,他其實是剛入行的,但他以前是做生意的人脈關係廣。他接了一個政府的片子,自己弄了一個故事梗概,讓某傳媒大學的兩個研究生寫劇本。人家寫完了他不放心,又讓我看。我看了,劇本寫的像是帶情節的宣傳片,不像故事片。他讓我改,我給了他一個修改方案。他又想裡面加這個加那個。我告訴他一個故事裝不了那麼多東西,做到集中,典型就可以了。但是他又想滿足政府官員又想滿足普通觀眾,這就難了。官員要的是政績和領導形象。普通觀眾要的是好看好玩。需求點不一樣麼!但是,他反覆給我們講他的想法,每次我們談不同意見,他都重複他的意見,成了一種軟暴力!最後按照他的意見拍出來,被征服拒收。

    最近又遇到一個導演兼製片,他找的錢,他想的故事,讓一個小男孩編劇幫他落成劇本。他早早地把錄音,武指,美術,助理,場記和統籌召集到劇組,每天早晨9:3到12:00。下午吃完飯到晚上6:30。吃完晚飯開始到10:30。天天如此讓大家和他一起修改劇本。原劇本爛的不成。漏洞百出,還要反覆修改。於是大家決定哄著他玩,只是改一些臺詞。即便跟他說很多地方不合理他也會跟你矯情,說“我看很多電影裡也是不合理呀!”,要麼就說“電影不能像電視劇那樣過分強調合理!”等胡言亂語。大家只能符合,或不言語。他為什麼不找成熟編劇呢,想省錢唄。

    這些人就是爛片的始作俑者。他們不懂,但他們能找來錢!

  • 4 # 些許芬芳

    這幾年影視公司上市,大把的熱錢投向了影視劇製作,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影視劇作品。

    電影《失戀三十三天》,《泰囧》,《瘋狂的賽車》,《唐山大地震》,《中國合夥人》等等,今年一開年兩場大製作《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讓人印象深刻。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好先生》,《人民的名義》,《風箏》,《歡樂頌》等等,數不勝數。都是製作精良的好劇。

    珠玉在前,有比較才知高下。還有一些電影電視劇投資,宣傳,大明星,一樣不少,效果卻不怎麼樣,這是怎麼回事呢?

    2010年,中國的總票房首次達到百億,之後,每年以28.9%的速度增長,這是從未有過的現象。中國的電影電視進入高速發展中。

    無論是大投資還是小製作,沒有哪家公司不願意賺錢的。我覺得爛片的始作俑者就是影視劇製作公司。

    一部好的影視劇作品中,導演,演員,劇本,攝影,服化道、宣傳等等缺一不可。但是很多影視公司不願意花時間在打磨作品上,時間就是金錢,寧願把大錢花在幾個明星身上,其它能省則省。企圖利用明星的號召力和強大的宣傳能力把一部影片支撐起來,再起個美麗的名字把觀眾忽悠進來觀看。

    還有一些影視人,始終堅持夢想,不隨波逐流,頂著壓力拍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怎麼能不讓人為之叫好呢。

  • 5 # 聊點影視劇2號

    姓金名錢字利益。

    這傢伙絕對是最最最大的始作俑者罪魁禍首。

    有句古語叫“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一個人的行為也許還有情懷和信念在撐著,但一群人的行為,絕對是奉行利益至上的原則。

    現在中國的影視業,其實不止中國的影視業,國外的也同樣,有太多太多粗製濫造的爛片。什麼樣的算是爛片,我在之前的回答有分析過,就不再贅述,這裡只分析原因。

    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影響了投資成本,投資成本都有什麼呢?金錢只是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這個時間精力包括演員導演製作組編劇後期等等所有人所做的投入,一部影片的形成有很多很多個環節,需要參與的人也非常多。

    每個人在這部影片裡都獲得一定的利益,這個利益不光是金錢方面,還有一些軟利益,比如名聲啊知名度討論度啊什麼的。每一個環節的人都會不同程度的將自身利益最大化,爭取減少一部分投入,這就造成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定漏洞,一環影響下一環,漏洞就變得更大了。

    舉個栗子,一開始編劇追求快速創作,劇本抄襲;導演追求流量關注,啟用實力不足的演員,演員追求自身舒適及成就,各種矯情軋戲;後期為了省力省時,各種扣圖特效。

    於是,這樣造成的後果是什麼呢?劇情胡編亂造,演技尷尬晃眼,後期粗製濫造,觀眾一臉懵逼,一部爛片就成功出鍋了。

    當然,這個只是隨口這麼一提,真正操作時,各環節所要面對的客觀因素還要更為複雜。但每一個出現問題的部分,後面都有利益的存在。

    劇本是因為時間緊任務重,為什麼呢?因為編劇和導演還要進行下一個劇本創作;演員演技尷尬,表演各種不走心辣眼睛,為什麼呢?因為還有下一場通告要趕,下一個節目要上;

    總而一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利益才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最後,我希望觀眾們接受度和包容度不要那麼高好不好,遇到那些把觀眾當傻子呢爛片,該罵就罵該抵制就抵制該不花錢就不花錢,別再給他們市場了,畢竟,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 6 # 睿子道

    這個問題實際是普遍大眾都想問的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這麼多人,竟然拍不出幾部好片子?我來淺談一下我的觀點。

    影視行業發展了這麼多年,到現在可謂是雨後春筍,遍地發芽。已經到了鼎盛的時期,可是為什麼大家會覺得現在的好片越來越少,基本出現在大眾面前的都是爛片或者垃圾劇。

    一、市場因素。從中國大陸來看,早期能從事這一行業的單位和人很少,基本都是央視和一些比較大的國有企業和專業人士能拍攝和製作影視作品,在那個年代這一行是不賺錢的,就拿《西遊記》和《紅樓夢》來說,都是專業單位進行各種選拔,國家硬派的硬性指標,按著最高水準去拍攝的,投資不大,工資不高,裝置不齊全,拍戲都像打仗一樣,一部戲拍幾年甚至十幾年。苦不苦,當然苦,多少人即使大紅大紫了都沒能堅持下來,轉向其他職業,因為市場份額就那麼大,賺不到錢。那時候劇組從上到下只是為了拍戲而拍戲,一部戲沒經過數天的打磨是不會投放市場的。那是集結了多少專業人士和演員的靈魂。從導演到編劇,從演員到配樂,都是嘔心瀝血用命在拍攝製作,經典自然不在話下。而現在,娛樂媒體,影視蓬勃發展的年代,小影片、微電影、網路劇、小電影、大電影等,無數的單位和團體都躋身於這個行業,為的什麼,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這一行來錢快。龍蛇混雜的都來了,快節奏的搶佔市場,投入市場,只要不違反廣電要求,幾天一部戲,東拼西湊就上了,爛片不多才怪。商業化的市場,大多數的單位已經不是為了拍戲而去拍戲,赤裸裸的是為了錢。在現在生活快節奏的步伐下,快餐文化和爽文文化已經取代了細嚼慢嚥的時代。

    二、編劇。現在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劇組和攝製單位在網路上求劇本,有些人會納悶,一個劇組竟然缺編劇,連個劇本都要民間徵集。這可真是的,我們回過頭來看我們這些年看過的影視劇,能拍的基本都被拍了個遍,歷史的、愛情的、戰爭的、婆媳之間的等,有的一部戲反覆拍了幾十個版本,光橫店拍抗戰劇養活了多少人。很多劇組已經到了無片可拍的地步,只能把以前嚼過的饅頭拿來反覆的嚼。原因就是缺乏好的劇本,缺乏好的編輯、編劇。影視劇就是講故事,故事好了,情節能吸引人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所以現在編劇嚴重缺乏也是導致爛片橫飛的原因之一。而很多雜牌編劇都是例行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風格,做起了搬運工。

    三、導演。以前我們如果提起誰是導演,大家都會覺得這個人真有本事,會驚歎,這個人就是某某戲的導演啊。但是現在,只要是能拍短片的都算的上是導演。對於導演的含金量,現在也大打折扣。一個好的導演能把一個劇本的靈魂拍出來,而差的導演能把一個劇本的屎拍出來。好的導演要具備的條件很多;對整個劇本的透視畫,對歷史文化的感知,自身的素養高度和靈感。最重要的還要有天賦。怎麼樣嫁接演員之間的卡扣,現場的控制能力和選演員的眼光等,都是考驗一個導演好與壞的標準。而現在在商業市場化的催動下,很多不懂行的人都去當導演,拍了幾天戲的演員不演戲了,做導演了等,這種對於導演一知半解的情況下拍出來的影視劇,怎麼可能好到哪兒去。

    四、演員和演員薪酬

    現在這個社會是看顏值的社會,說實話這對於演員行業並不是一個好事情,大家都追捧小鮮肉,小仙女的顏值,而忽略了演員本身更應該注重的演技。包括各大影視學校考試也偏重於這一項,這對於一些真正有本事有演技的人是不公平的,但是社會就是這樣,又能有什麼辦法呢。沒有演技用顏值撐,一部戲因為有顏值摳圖都可以。那麼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些小鮮肉和小仙女撐起的影視劇,說實話有時候看了就尷尬。

    一個好的演員能撐起一部爛劇,而本是一部好劇卻因不好的演員而毀滅。所以網上才有了那麼一句話:這個“演員”不是來演戲的,是來搗亂的。

    我們回過頭來再說說演員片酬問題。大家都知道,前段時間關於演員片酬問題在媒體上炒的沸沸揚揚,擺道理講事實,一個演員的片酬拿走了劇組經費的一大半,剩下的人就只能光著屁股跳舞,能好看嗎?

    淺談到此,只代表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命線原來很長,現在變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