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阿杰破一千

    大家好!我是YIE歷史小作者。

    河西地區,就是今天的山西、陝西黃河南段以西的地區,這裡土地肥沃,從春秋時期就是秦晉爭奪的要地。三家分晉後,秦、魏為了這一地區打了近百年,共五場大戰,直到魏國在馬陵之戰中慘敗,主力全失,龐涓自盡,秦軍抓住機會發動第五次河西之戰,這才徹底將河西納入版圖。

    河西之戰一共五場,秦軍勝了兩場,除了第五次河西之戰,還有一戰以秦國的勝利告終的,這就是一戰斬首魏軍六萬人的第三次河西之戰。當時的秦國尚未實施商鞅變法,而魏國已經是當時的超級強國,秦軍在第一次、第二次河西之戰都失敗且國力遠不及魏國的情況下,憑什麼斬殺六萬魏軍,還在河西佔領了不少領地?我認為應該分別從秦、魏兩個國家的角度分析。

    我們先看魏國,魏國在第三次河西之戰中失敗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魏國主力根本沒有時間顧及河西,而是忙於對抗韓趙聯軍。韓、趙、魏三國作為新興諸侯,且又曾同為晉國大夫,一直以來都處於聯盟狀態。但之後由於魏國實行改革,國力強勢經常干涉韓趙內政導致聯盟內部頗有間隙。周烈王七年(前369)魏國爆發繼承人危機,韓、趙藉機插手,三晉聯盟土崩瓦解。但是七年後,魏國又與韓、趙爆發澮北之戰,秦國就是在這個時間點發起了第三次河西之戰。第三次河西之戰中,魏軍主力在澮水北岸與韓趙聯軍決戰,所以根本抽不出兵力防禦河西,秦國也是看到這一點才果斷出兵,這才能勢如破竹的佔領不少領土,俘虜了魏國大將公叔痤。

    但在第三次河西之戰後期,澮北之戰以魏軍大勝告終,魏國主力得以抽身,而且韓、趙還重新屈服於魏國,使得秦國不得不停下了戰爭的腳步,最終兩國和談,秦國保住了已佔領的地區。

    再看秦國方面,秦國本身也有取勝的機會。秦國作為春秋四強國之一,底子還是有的,只不過一直處於長期的內亂之中,在一系列的權力鬥爭白白損耗了國力,直到秦獻公上臺才有所好轉,秦獻公的統治較為穩定,於是他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國力這才有所恢復。但是他的改革卻是維護當時新興地主階級的,嚴重觸犯了奴隸主的利益,秦國迫切的需要一場戰爭來轉移國內矛盾,而奴隸主和地主也對土地有極大的渴望。

    除了國內勢力的支援,秦獻公本人也對中原非常渴望。他早年在魏國當人質,知道中原的繁華遠超秦地,因此他一直都渴望秦國能夠與中原地區有更多的交流,但是當時的山東六國一直瞧不上秦國,所謂列國卑秦,這一次戰爭也是他向中原各國證明秦國的一個機會。因此第三次河西之戰是秦國舉全國之力所發起的,秦國上下一心,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戰爭潛力。

    綜上所述,秦魏兩國各自的種種原因,這才使得秦國擊敗魏國,其中也不乏運氣的成分。到了第四次河西之戰,魏國就展示出了強大的國力,當時魏與齊、楚、趙三國都在戰爭之中,秦國又藉機出兵,卻沒能再創奇蹟,魏國逼和趙、齊、楚,回過頭擊潰了秦軍。

    那是誰攻取魏國呢! 原來是秦國 是因為魏國抽不出兵來防禦河西,秦國才果斷攻取魏國。

  • 2 # 行象象形

    三國時期,姜維繼承了諸葛亮遺志,屢屢伐魏,魏國不堪其擾。權臣司馬昭派大將鍾會伐蜀。鍾會統兵10萬一路勢如破竹,大軍直殺劍門關,怎奈劍門關是天下雄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姜維只有3萬人馬守關,鍾會的10萬大軍久攻不下,打起了持久戰。

    直到魏國另一位將軍鄧艾從陽平道奇襲成都得手。劉禪投降了,訊息傳到劍門關,姜維詐降於鍾會以圖後計,主動開關後魏國大軍才通過了劍門關。

  • 3 # 流浪歲月912

    歷史是這樣記載的!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國舉兵魏國舉兵伐蜀,鍾會領兵十萬,一路上勢如破竹,先是拿下了號稱蜀道咽喉的先秦古棧道。大軍直殺劍門關,來勢洶洶的魏軍那是鎧明甲亮、刀槍曜日,人喧馬嘶,士氣高昂。魏軍本想給蜀漢守軍一個聲先奪人的下馬威,好一鼓作氣攻破劍門關。怎奈劍門關是天下雄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姜維只有3萬人馬守關,就讓鍾會的10萬大軍久攻不下。駐紮於此峽谷的魏軍天天喊打喊殺,說什麼攻下劍門關,活捉姜維,滅了蜀漢,可謂是聲音震天,有若雷鳴,但魏軍即便是叫破了喉嚨,喊啞了嗓子,卻也拿不下劍門關。就這樣兩軍對峙了很久。直到魏國另一位將軍鄧艾從陰平道奇襲得手,成都的劉禪投了降。訊息傳到劍門關,姜維詐降於鍾會以圖後計,主動開啟關門後,魏國大軍才通過了劍門關。

  • 4 # 歷史風物誌

    劍門關位於現在的劍閣縣,魏元帝景元三年司馬昭任命鍾會當鎮西將軍,並且掌管關中的所有軍事。263年八月,受司馬昭之命,與鄧艾和諸葛緒等人以十八萬兵力,分東中西三路攻蜀,意圖滅蜀。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人,再分三路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進軍漢中,不久攻陷陽平關。時候鍾會奪了諸葛緒的權,併吞並其兵力。蜀漢大將姜維前線失利後從沓中回兵劍閣阻擋鍾會。鍾會大軍攻打劍閣,卻被姜維絆住,久攻不下。

    鍾會(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是曹魏太傅鍾元常的小兒子,同父異母的大哥鍾毓也是魏國的將軍,鍾會最高擔任魏國的司徒(這個司徒不是姓氏,管理土地的官職名稱)。小說《三國演義》中,鍾會的登場與史書中大致相同,但有一些細節上的差異。鍾會的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在一百零七回夏侯霸奔蜀,提到魏國有將才鍾會鄧艾二人正在妙齡,其中對鍾會的描述是“喜讀兵書,深明韜略。司馬懿與蔣濟皆稱其才。

    鍾會大軍被擋在劍門關外,知道蜀國投降,正史《三國志》對此有詳盡的記載:

      鄧艾追姜維到陰平,簡選精銳,欲從漢德陽入江由、左儋道詣綿竹,趣成都,與諸葛緒共行。緒以本受節度邀姜維,西行非本詔,遂進軍前向白水,與會合。會遣將軍田章等從劍閣西,徑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長驅而前。會與緒軍向劍閣,會欲專軍勢,密白緒畏懦不進,檻車徵還。軍悉屬會,進攻劍閣,不克,引退,蜀軍保險拒守。艾遂至綿竹,大戰,斬諸葛瞻。維等聞瞻巳破,率其眾東入於巴。會乃進軍至涪,遣胡烈、田續、龐會等追維。艾進軍向成都,劉禪詣艾降,遣使敕維等令降於會。

    文中劍閣就是劍門關所在地劍閣縣,劉禪見大勢已去,於是派人命令姜維等人向鍾會軍投降,公元263年十一月,劉禪接受帶領文武百官出降,蜀漢正式滅亡。

  • 5 # 鄧壇拜將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劍門關作為蜀道的一部分,從秦惠文王時期起從未被正面攻破過,所以題主問的魏國主將自然也是不存在的。個人猜想,你要問的人可能是鍾會!

    唐代大詩人李白《蜀道難》:“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劍門關的由來

    公元前316年戰國時期,當時的蜀國和苴國生戰爭,苴國不敵,苴侯逃到巴國後向秦國求救。當時在位的秦惠文王本就有意吞併巴蜀,但當時並沒有進蜀的道路,故猶豫不決,遂向臣下問計。有人獻策,就說秦欲要贈送五隻金牛、五名美女給蜀王,但是因沒有道路,所以無法送出去。蜀王居然信以為真,特命人鑿山開路,迎接金牛和美女。至此才有了這條道,當時稱為“金牛道”,又稱劍門蜀道。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六出祁山率軍伐魏路過此地,見周圍群山環繞,山勢陡峭,溝壑叢生,便命人在此又修建棧道,並且在大劍山斷崖隘口出用石頭修建了城關,用於屯糧、駐軍。從這之後就改名叫了“劍門關(也叫:劍閣關)”,一直沿用至今。

    曹魏伐蜀

    公元263年,魏國伐蜀。司馬昭命鄧艾,鍾會等率五路大軍進攻蜀國。鍾會所率領的東路大軍勢如破竹,一路殺到葭萌關下。當時守城的是蜀漢名將霍峻鎮守,鍾會久攻不下,於是率軍轉攻劍門關。姜維急率三萬大軍馳援劍門關,再次把鍾會阻攔在城下,兩軍隊對峙長達數月,後因鄧艾偷渡陰平,兵鋒直指成都,劉禪出城投降而結束。劍門關至此歸於魏國,但是不是鍾會攻下來的。

    劍門關從誕生至今已有2000年左右歷史,伴隨著中華文明歷經滄桑。在冷兵器時代的背景下,想要攻下此城不知要有多少將士血染疆場。

  • 6 # 史料未記

    奪劍門者,司馬昭也。先別反駁,且聽我細細道來…

    劍門關簡介

    劍門關位於今劍閣縣城南15公里處,大小劍山之間,由於其底部天然隘口最窄處僅50米,使其成為最為天然的天下第一關隘。 劍門關在蜀漢時期多被稱為“箭閣”或“劍閣”,傳聞諸葛亮行軍至此,見大劍山中斷出如天開一線,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便下令在此天塹壘石建關。自此以後,劍門關便成為入蜀的咽喉之地,兵家的必爭之地。諸葛亮五出祁山,姜維多次北伐中原均經過於此。但由於劍門關戰事不斷,關樓已多次被毀,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劍門關已是於2010年由同濟大學設計重建的。

    在冷兵器歷史上,並無任何歷史記載有曾有軍隊從正面攻破劍門關。唯一的一次破城也是北宋王全斌透過兩面夾擊的戰術才得以攻破,可見其在古代戰爭中的軍事地位。

    曹魏伐蜀

    公元463年,魏伐蜀,司馬昭為大將軍,統籌三軍。鍾會為主將,統兵十萬,由斜谷和駱谷主攻。鄧艾為徵西將軍,統兵三萬,與姜維周旋。諸葛緒率軍三萬負責在武街、橋頭等地截姜維後路。 鍾會在一舉拿下漢中多處據點之後,蜀軍依劍門關天險與鍾會軍隊僵持至十月,由於天氣嚴寒,且運糧路途遙遠,鍾會已開始考慮退兵事宜。 反觀右軍鄧艾,精明的採用迂迴策略,越過數百里荒蕪之地,鑿山開路,直取江油,後又於綿竹斬殺司馬瞻父子。姜維聞訊司馬瞻父子被殺,便令從劍門關撤軍前往巴郡。鍾會順勢佔領空城劍門關。

    如此看來,鍾會的正面軍隊基本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純粹打了個醬油,撿了個空城,豈能功勞歸之於鍾會?而迂迴進入蜀國腹地的鄧艾起最為關鍵的作用,但鄧艾卻沒有去劍門關,說鄧艾奪取的劍門關也太過於牽強。如果非要說是誰奪取的劍門關,那隻能是統籌三軍的大將軍司馬昭,因為縱觀全過程,是正確的戰略部署逼迫姜維棄關而去。

  • 7 # 小蠻影視淘

    公元263年,司馬昭召集十幾萬大軍,準備一舉消滅蜀國。

    他派鄧艾和諸葛緒各自率領三萬大軍,派鍾會率領十萬大軍,兵分三路進攻蜀國,蜀國軍隊節節敗退,準備死守劍閣。

    鍾會兵力雖強,但是姜維把劍閣守得死死的,一時攻不進去,自己糧草也沒運過來,正想退兵的時候,鄧艾率領大軍趕到。

    鄧艾讓鍾會在這裡跟姜維對峙,自己帶領一小部分部隊從陰平小道穿插到蜀國後面,直搗黃巢。山間小路十分坎坷,鄧艾派自己兒子鄧忠打前鋒,每個士兵拿著斧子開闢道路,由於山高谷深,一不小心掉下去就會粉身碎骨,許多人都開始打退堂鼓。

    鄧艾集中隊伍,對將士們加油打氣,一陣鼓勵,他們就開始不懼危險,迎難而上,最終攻破了李白的老家江油縣。緊接著又進攻綿竹,被守城的諸葛瞻打退,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第二次進攻,魏國士兵殺得天昏地暗,兩軍打的天搖地動,蜀軍最後還是敗了。諸葛瞻和兒子諸葛尚都戰死沙場。

    鄧艾攻下綿竹又向成都進攻,在成都的劉阿斗還在縱情享樂,文武百官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還是沒有解決辦法,最後大臣譙周提議投降。於是劉禪派人帶著玉璽去鄧艾軍營裡投降,蜀國就這樣滅亡了。

    但此時劍閣還在姜維的死守之下安然無恙,不過在聽說蜀國投降的訊息後,姜維準備像鍾會投降。鍾會賞識姜維是個人才,對他十分友好,但是姜維利用鍾會和鄧艾的矛盾,勸鍾會告發鄧艾謀反,於是殺掉了鄧艾。

    鍾會擁兵自重,就想謀反自立,姜維一心想著復國就假裝同意,後來他們倆被屬下先給殺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在東線德國為什麼不大力發展武裝直升機用於反坦克,兵員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