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山明澗
-
2 # 悟道紅塵
現在雖然生活條件好了,但已經沒有年味了,什麼好吃的基本上都吃過,親情也越來越淡薄,很多地方不讓放鞭炮,再也不像當年那樣熱鬧了。
-
3 # 一日食飽數街路石
現在的農民: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不種地,不看老天爺的“臉色”過日子;過年也不讓放鞭炮了。以前過年:蒸糕粿、穿新衣、發壓歲錢,小孩掐著手指頭,盼著這一天。大年夜祭敬天公,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四處鞭炮聲,熱鬧非凡,人人喜氣洋洋,來往拜年;如今生活越過越好,天天都跟過年似的。正月“春節”,無非是全民放長假,外出人員都回家團聚。家人圍在屋裡飯桌,好吃好喝一場,屋外寂靜一片。如果不是家家戶戶門口都貼著“春聯”,和平時過日子沒啥兩樣。
-
4 # 高階社2
現在農村過年和以前比也淡多了,有的農民沒什麼興趣了很正常。
記著小時候,一入臘月年味就漸濃了。碾面的,推磨豆腐的,殺年豬的家家戶戶都起早貪黑忙了起來,雖然天氣很冷,但為了過個好年,就是苦點累點心裡也是快樂的,享受的是整個過程。
當時吃白麵也是很奢侈的,一年到頭就過年能吃上白麵饃和白麵餃子。尤其是小孩們掰著手指頭算著再過幾天年就會到來。 曾記的,把留了一年的小麥弄出來,用水漂乾淨再撈出,等滋潤好後,天不亮就去排隊碾面了。人很多稍為晚點一等就是一天,運氣差的話兩頭不見太陽。天那麼冷,可人們沒有半點抱怨,談笑風生,安然置身於祥和的氣氛中……
當時家家都會做豆腐的,人多的家庭一做就是二至三個,豆腐除了過年吃以外,多餘的會用油炸成燒豆腐,用鹽醃起來,一吃就是一年。磨豆腐很熱鬧的,農村人鄉里鄉親的,習慣相互幫忙,磨豆腐的磨子有晃磨和手扳磨兩種,晃磨一般三個人一組來晃,三個人必須把勁使均才能晃起來,有的新人不會晃就晃不起來,甚至把磨子拉下來鬧出笑話。板磨是小磨子放在甕上,三個人圍著扳著磨子轉動,一邊扳一邊講故事,惹的一群小孩在邊上聽的津津有味,暖哄哄的炕上一大堆人有說有笑,現在憶起來那種場景歷歷在目。
殺年豬是獨特的靚麗風景,當時殺豬純屬幫忙,不像現在還要收錢。學校放假了小孩們會跟著去各家各戶看捉豬,早晨早早就把燙豬水燒開,就等開刀了。豬的膀胱殺豬匠會吹起來,小孩們拿著在街上跑來跑去當汽球玩的不亦樂乎!晚上豬蹄裡面裝上豬油點燃起來,出這家進那家好似繁星閃爍流彩。
蒸年糕和蒸饅頭是年前的重要事情,要把過了年初一到十五的吃的全部準備好。所以要蒸好多好多的年糕和饅頭,一家人忙上一天才可以把糕和饅頭搞定,年糕是米麵和黍子面加紅棗做成的,黏甜可口, 象徵著年年有餘,歲歲甜蜜。饅頭做的花樣繁多,如豬、狗、兔等栩栩如生。
在農村有句俗話,就是一進臘月就是年。年只有一天,就算到正月十五,年也才十五天,可準備工作就用了一個月。在這一個月裡是勞動的過程,也是運做年味的過程,更是精神享受的過程。好多人一過大年就說年算過完了,可以看出人們對年前的年味比年後更感興趣。遺憾的是現在這些親力親為準備過年的事都沒有了,年糕饅頭可以用錢買很少有動手的了,豆腐也就是少買點,閒下都有新鮮豆腐賣,也不準備那麼多了,麵粉一年也吃不了多少,也不用自己磨了。家裡基本沒有養豬的了,肉買點夠過年吃就行了。沒了以前的這些過程,年味真的淡了。
還有就是現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吃不飽穿不暖,就過年可以吃幾頓好飯,買件新衣服,所以很嚮往過年,現在不一樣了吃的好穿的好,天天象過年,過年就沒那麼期待和新鮮了。
人們的生活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加多元化。以前農村只有春節才有的唱大戲,踩高蹺,跑旱船,二鬼摔跤等娛樂活動,已被電視節目,網際網路訊息,手機上網所替代,就是還有這種活動,去看的人也廖廖無幾了。真是玩手機玩沒了親情,玩沒了過年的氣氛。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人的觀念在變。以前有的現在失去了,以前沒有的現在都有了。失去的是記憶和留戀,得到的是文明和發展。想回到對年那麼感興趣的時空已經不可能了。
-
5 # 汪院長的橙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離開農村在外務工,習慣了城裡的生活方式,對於老家的懷念變淡,老家的過年習俗也變得不那麼吸引人。
2、過年回家車票貴且難買,每年春運可謂是反鄉人員最痛苦的時候,一個春運幾億人口的流動,對於部分農民工來說,他們還不會網上購票,導致搶不到票,常常出現在車站留宿的現象,這會讓他們身心疲憊,減弱了回家的激情,在加之車票過貴,一些人捨不得花車票錢,寧願省著錢補貼家用,這些情況導致農民對過年的期待減弱。
3、過年變成了攀比大會,一年團圓一次本是讓人開心的事,可現在過年,親朋好友總會問今年掙了多少錢,買房買車沒,給父母多少過年錢等等問題,這些物質的攀比讓更多人不那麼想過年。
但是,春節至始至終都是我們團圓和對新一年的美好向往,希望大家能擺正心態,讓團聚更加圓滿!
-
6 # 興河5
過年收入小開支大,哪裡願意過年?過年哪一年不是在這一個月時間花去2-4萬塊的!過年時的一些開支:交通2000-4000元,人情百家送禮1-2萬的,水電氣1000元,菜米油鹽醬醋茶果品等3000-5000元,給老人小孩送禮或紅包3000-5000元的,買衣服呢3000-6000元的,日雜費用1000元基本上每年都要花的!你們呢?
-
7 # 新年快樂216922147
華人都喜歡過年。窮人也過,富人也過。不過也要過。現在的農村平時都是空村。只有過年的八九天才有生機。才像個村。少部分農民的孩子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不能團圓,其中有當兵的、值班的、還有去遠方妻家的。他們心裡雖是有失落感,但是也一樣開心的準備好過年。真正怕過年的有可能是那些欠債的、混的不好的。那只是極少數的極品。我們大可不必理會。
-
8 # 書法老人
家的味道也越來越淡了!
本來年上全家聚一起,多熱鬧呀!可如今年輕一代和老人交流太少,好不容易聚一起,年輕人手機不離手,三十晚上搶紅包,初一早上不起床!老太太忙前忙後做好飯,老頭生好爐子,才喊小的們,吃飯了,然後給孫子發錢了!
辛辛苦苦過幾天節日,老人能累死,但細細一想,小的們也不容易呀!讓他:她們放鬆幾天也未嘗不可,少說為妙,反正一過初上,他們又各奔東西去了!
年年如此,一年又一年!!
-
9 # 淡定58322537
因為現在過年沒有我們小時候那份濃
濃的情了,也沒有那種味,那時候過年你到我家,我到你家,人心裡沒有窮富之分。我請你到我家吃酒,他請我到他家吃酒,相互之間要到正初十左右。那個熱鬧勁現在影子都看不到。還有什麼狗屁磚家說農村不許放鞭炮,汙染空氣。現誰還想回家過年呀!只是應付罷了。
-
10 # 騎牛飆車1
最早農村很窮的時候,盼著過年能吃點好的,能添新衣服。現在的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平常和過年沒有什麼區別。現在過年的開銷也大了,要準備各種禮物,紅包,飯局,在忙著走親訪友,這一個年節下來真的是身心疲憊。現在一到過年就有種過關的感覺。
回覆列表
謝邀!本人是從農村出來的!生活在城裡,但是每年過年都要回老家,說實話,過年還是村裡比較熱鬧,小編問的問題不太得當,其實現實是城市裡過年更沒意思,一到過年都回到老家村裡,一年才能見上一面的朋友,約到一起,喝酒打牌,還是挺熱鬧的!只是年味不像原來原來那麼濃了,原因大家都知道,原來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好吃的,穿上新衣服,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隨時可以實現!原來每年除夕夜必看的春節聯歡晚會,現在能堅持看下來的已經人數不多了!春晚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增加新的專案搖紅包,已經搖了兩年了,我估計今年再搖很多人又沒興趣了!所以說全華人民都對過年沒了興趣!不光是農民!城市裡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