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狗的輕武
-
2 # 迷彩之戀
一戰奧匈帝國裝備
奧匈帝國有點特色,狼牙棒這些近戰肉搏武器大量配發軍隊,手槍倒是有點魯格手槍的模樣,至於魯格手槍跟他是不是有淵源還真得好好考證一下了。注意鋼盔,跟德國的是不是很像。
-
3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奧匈帝國的武器還是可圈可點的,因為擁有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這兩朵歐洲的軍工之花,奧匈帝國的武器並不差。
在步兵武器上,他們主要使用奧地利斯太爾公司的生產的曼利夏M1895步槍,這種步槍幾乎是奧匈帝國軍隊的標誌,還衍伸出了短步槍、卡賓槍等型號,因為效能優異,斯太爾-曼利夏M1895還被出口到美國、加拿大、瑞士、義大利、中國。到二戰時曼利夏1895仍然在東歐地區廣為使用,戰後才被蘇式武器替代。
一線部隊裝備的曼利夏M1895,有些二線部隊則裝備著老式的沃恩德爾(Werndl)M1867步槍,當年普奧大戰,普魯士先進的德雷塞步槍深深觸動了奧地利人,因此奧利地透過改造槍栓製造了80萬把後膛槍,一直到1895年M1867仍然在生產,主要裝備內塔萊尼地區的奧利地公國軍。
手槍上,奧軍大量裝備了羅斯-斯太爾M1907“連珠手槍”,這種8mm口徑的手槍可透過供彈器或手動填充裝入10發子彈,此外還採用了組合式擊針和迴轉式槍管等怪異的設計。
捷克設計師卡爾·科倫卡是M1907的設計者,他與喬治·羅斯在維也納合辦了羅斯彈藥公司,奧匈帝國的騎兵採購了這種手槍,然後帝國政府購買了手槍的專利生產權,在斯太爾的奧斯特瑞切斯特兵工廠和布達佩斯武器與機器廠(FEG)進行大規模生產,生產總數為9萬9千隻。
之後斯太爾改進了M1907手槍的技術,他們參考了美國槍械大師勃朗寧的手槍設計,改造出了新的M1911/1912型手槍,彈藥換成了斯太爾標準的9mm*23mm彈,提高了威力,彈容量也降到8發,這種成功的手槍生產了30萬之多,奧軍重要的戰鬥手槍,帝國解體以後,二次大戰仍有不少M1912的身影。
“王冠領地”等外萊塔尼亞地區匈牙利化比較嚴重,所以某些武器裝備上與奧地利的斯太爾系列有點差異,匈牙利方面喜歡裝備7.65*17mm的 12M“弗洛莫停止”自動手槍(Frommer stop),這種手槍由匈牙利人魯道夫·弗洛莫設計。
上圖.steyr pieper M1908/34
上圖.steyr pieper M1909
比利時設計師尼古拉斯·佩普爾(Nicolas pieper)設計的斯太爾-佩普爾式(steyr pieper pistol)手槍也不差,它同樣採用7.65*17mm彈,彈容量7發。這種槍的槍身套筒在扳機圈上側有個螺栓連線,可以掰開進行清理。型號上佩普爾分為M1909和M1908、M1908/34三種,產量並不高。一戰過後,佩普爾主要作為收藏品傳世,一支佩普爾能賣到3萬歐。
上圖.施瓦茨勞斯1908式手槍
施瓦茨勞斯1908式手槍也是奧匈軍隊的裝備,生產了18000只。它的設計師是德華人威廉·施瓦茨勞斯,這個出身毛瑟兵工廠的設計師在奧匈帝國的武器發展史上地位非常重,他設計的M1892手槍是最早的自動手槍,後來設計的M1898和M1908手槍都裝備了奧匈軍,甚至M1908還作為禮物獻給德皇威廉二世。
基本上奧地利的手槍就是這幾種,其實還有好幾款產品,比如曼利夏M1894、M1901、查爾斯・克萊曼M1905等等,但裝備量幾乎稀有就不贅述了。此外因為與德國關係比較近,奧匈軍也有部分毛瑟手槍和魯格手槍裝備,比如C96和P08這些,不算主要裝備。
值得一提的是,奧匈帝國在一戰中還搗鼓出了一種名為“Standschütze Hellriegel 1915”的重型衝鋒槍,這種武器透過水冷散熱,滑槽彈鼓供彈,說是“重型衝鋒槍”,實則更接近輕機槍。不過奧匈帝國沒有怎麼裝備,只是進行了小規模的原型試驗。
機槍上奧匈帝國主要使用捷克斯柯達公司生產的施瓦茨勞斯M1907式機關槍,它也是威廉·施瓦茨勞斯的作品,1912年開始大規模裝備奧匈軍。全槍重41.4公斤,M1907/12型最高射速為580發/分鐘。該槍最大的問題是子彈特別麻煩,受奧匈帝國亂七八糟的地域性內政影響,M1907擁有8mm曼利夏彈、7.92mm毛瑟彈、6.5mm彈、7.62mm彈等各種彈藥,可以令人頭痛欲裂。
再就是斯柯達兵工廠與施瓦茨勞斯M1908式同期研究的斯柯達M1909式機槍,這種水冷機槍也是奧匈軍的主要裝備,射速每分鐘425發,採用了延遲後坐原理,資料與M1907高度近似,發射8mm的曼利夏彈。
除了斯柯達M1909和斯柯達M1907型機槍外,奧匈軍還使用了老舊的斯柯達M1893型機槍,這種爺爺級武器據說還打過義和團,這三種斯柯達機槍成了奧匈帝國的主力自動化輕武器。
炮兵武器奧匈帝國太奇葩,一般使用75mm的M15山炮和80mm的M17火炮,德國克虜伯的各種都有進口,此外還有一堆採用空氣推動的奇葩火炮。另外他們還有款37mm的戰壕炮,專用來狙擊火力點、狙擊手和機槍陣地。要塞炮、巨炮方面奧匈帝國也是好手,這方面實在太複雜,資料也比較少,就不一一贅述了。
-
4 # 趙鑫灝
1、M1895 斯太爾-曼利夏步槍
奧匈帝國軍隊士兵,裝備M1895 斯太爾-曼利夏步槍
M1895 是在“斯太爾步槍”的基礎上,大量採用“M1888曼利夏步槍”(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曾大量借鑑該槍設計)的成熟技術研製而成。該型步槍總體結構簡潔、質量輕、作用可靠、使用方便、能發shè多種槍彈,是奧地利輕武器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其實該槍的設計在1890年就已完成,但是當時的奧匈帝國首先出口裝備他國部隊,看到普遍反映良好後才正式在1895年裝備本 國軍隊,所以叫做“M1895斯太爾-曼利夏步槍”。
裝備M1895的奧匈帝國士兵
2、施瓦茨勞斯”M.07機槍
“施瓦茨勞斯”機槍設計完成於1905年,之後大批次列裝奧匈帝國軍隊。施瓦茨勞斯機槍有好幾種配對的彈藥,比如和奧匈步槍匹配的8x50mm曼利夏子彈、毛瑟7.92mm子彈,還有6.5、7.62等多種口徑,由此可見奧匈帝國的軍事工業混亂到了什麼程度。如果包括槍架,整個機槍重41.4千克,在山地使用不太方便。普通的M.07/12型的機槍射速為400-580發每分鐘,之後的改進型MG-16A是600-880發每分鐘。
3.斯柯達M1893型機槍
斯柯達M1893型機槍設計得比較早,因此跟施瓦茨勞斯機槍相比顯得很老舊。這種機槍比前不久出現的馬克沁機槍成本要低一些,不過射速只有可憐的180-250發每分鐘,很快就被別的產品替換。該槍使用8mm子彈,在鎮壓義和團運動的時候使用過,一戰後奧匈資源緊張,又把這些老古董拿出來使用。M1909型是和施瓦茨勞斯同時期研發的機槍,射速每分鐘425發每分鐘,之後又有其他改進的型號。
4、戰壕擲雷器
戰壕擲雷器是一種用來對遮蔽目標實施曲射的武器,其最大本領是殺傷近距離或在山丘等障礙物後面的敵人,用來摧毀輕型工事或橋樑等,也可用於發射煙幕彈,毒氣彈和照明彈。擲雷器和現代迫擊炮一樣具有射角大(一般為45°-85°),彈道彎曲,初速小,最近射程小的特點,對無防護目標殺傷效果好,適用於對遮蔽物後的目標和反斜面上的目標射擊。
5、斯太爾M1912自動手槍
奧地利斯太爾M1912半自動手槍屬早期自動裝填手槍,也是在一戰和二戰中被裝備使用的一代名槍。不過,該槍採用的彈藥和供彈具非主流產品,因此在二戰後便沉寂了。該槍是史上最出色、可靠的手槍之一,它發射奧匈帝國特有的一種槍彈。該槍最初使用彈條裝彈系統,這種系統在可卸式彈匣面世前就已廢棄不用。1938年,奧地利被第三帝國吞併,該制式手槍也隨之改進槍管以發射9×1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並在套筒左側標有“P-08-”以示與原槍的區別。M1912手槍與同時期的其他手槍相比,具有相當不錯的戰技效能和人機工效。不裝彈時全槍質量為980g,全槍長216mm,彈匣內可容納8發專為該槍研製的9×23mm斯太爾手槍彈。
6、斯柯達305毫米M.11型超級重炮
一戰奧匈的斯柯達305毫米M.11型超級重炮一戰奧匈帝國和斯柯達工廠和簽定合同研製重型榴彈炮。該炮的研發工作一直持續到1909年時,第一款原型已經完成,並於1910年在匈牙利秘密發射。斯柯達305毫米超級重炮武能夠穿透2米的鋼筋混凝土的特殊裝甲
二八七公斤(630磅)(輕殼) 三百八十四公斤(850磅)(重型)口徑305毫米(12),仰角40 °至70 ° ,導線120 ° ,射速10發/小時,初速340米的/秒。有效射程9,600米。最大射程11300米。
7、M1915 37毫米步兵炮
M1915 37毫米步兵炮又稱塹壕炮,是奧匈帝國在1915年投入使用的一款超輕型火炮。使用的炮彈為0.65千克左右,其初速為175米/秒,最大射速10發/分,俯仰角為0~45度,其有效射程為2200米,最大射程為3000米,高於當時重機槍的一般射程,其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狙擊對方的機槍據點。該炮的設計,結構和功能對後世的很多步兵炮都有影響。這型輕炮在戰爭中對協約國的機槍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雖然射程並不遠,但正好超過機槍的射程。其矮小的身型極易被隱藏,在戰場上,沒有什麼比突然襲擊更令人膽戰心驚了。M1915式火炮的設計初衷就是為步兵提供伴隨火力,所以該炮非常的輕便,一條軍犬就能拉動其全部附件,拆掉炮架的話一個士兵就能抱著。而且該炮炮非常的迷你,展開面積還沒有當時的重機槍大,再加上隱蔽工事的話非常男發現。高機動性加上高隱蔽性是該炮的戰場生存能力非常強。
回覆列表
我就說輕武器吧,重武器交給別人
奧匈當時的制式步槍是斯太爾曼力夏產的M1895
它和當時其他一水大栓不大一樣的地方是,它是個直拉式的槍機。然並卵的是直拉槍機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因為它實質上還是個旋轉閉鎖的機頭。只是機頭旋轉靠了機框導槽和機頭旋轉凸榫完成,這一方面導致了後拉的行程過長,另一方面比較複雜,而且導槽進了泥沙還容易卡。
其他步槍諸如基於毛瑟的曼麗夏1912,早期的1888也有使用,但非主流。
手槍的話主要是兩種,斯太爾1907和斯太爾1912。分別使用8x18羅斯斯太爾彈和9x23斯太爾彈,這兩款手槍研究的間隔很近,但很明顯可以感覺到,M1912受到了勃朗寧手槍風格套筒的影響。
不過這兩的自動原理都是槍管後坐+槍管迴轉閉鎖(沒錯,槍管迴轉,和我們現在的92一樣)
機槍的話,主力是Schwarzlose MG7,這其實是德華人設計的,但由斯太爾生產,別看他長的和馬克沁似的,但內部有簡化,尤其是自動結構採用了半自由延遲原理。
還有一批斯柯達產的,長得很沙雕的薩爾瓦多·多姆斯機槍也用到了一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