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小蠻影視淘

    光緒皇帝跟珍妃感情很好,但是慈禧太后並不喜歡珍妃,後來珍妃還支援光緒皇帝戊戌變法,干預朝政,這就更惹惱了慈禧太后,在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時候,慈禧太后倉皇出逃,卻在臨走之前命人將珍妃扔到大水缸溺死,死後又被扔進了枯井。

  • 2 # 撕書小築

    其實珍妃沒有影視作品和民間流傳那麼美好,也許是因為她和光緒帝的愛情故事廣為大眾所知,再加上大家對慈禧的批判態度,所以好多人都覺得珍妃不該死。

    我記得高二的時候學校組織我們去北京故宮旅遊,我們還參觀了害死珍妃的那口井。我們同學們都說慈禧是個心腸惡毒的老妖婆。

    可是後來長大瞭解了更多歷史後,知道雖然慈禧並非善類,但珍妃簡直就是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其實在珍妃剛入宮時,不僅得到了光緒帝的盛寵,就連慈禧對有顏值有才華的她也頗有好感。可是珍妃有些恃寵生嬌,總是在宮裡穿男裝。要想想那可是封建社會啊,你一皇帝的妃子總在宮裡穿男裝,不倫不類的,成何體統。

    還有一點,也是珍妃最讓慈禧不能接受的就是賣官發財。早知道,清朝怕外戚專權,奉行的原則是後宮不得干政。當時慈禧責問珍妃為何要這麼做時,她居然說是跟慈禧學的,直接往慈禧的肺管子上戳,把慈禧氣得下令扒了珍妃的衣服杖責。

    所以種種原因交織在一起,當慈禧倉惶出逃的時候,必須不能讓珍妃再活著見到光緒帝。

  • 3 # 斷眉CC

    珍妃是戶部右侍郎長敘的女兒,從小跟姐姐一起隨伯父廣州將軍長善長大,廣州當時是中國接觸外來世界的視窗,這裡西方先進、開放的思潮甚濃,因此珍妃的眼界和認知自然比其他待嫁皇帝的女子更加寬廣和透徹。

    珍妃13歲和15的姐姐瑾妃一起被選入宮為妃,當時慈禧弟弟的女兒葉赫那拉氏作為正室,即隆裕皇后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與光緒完婚,就是所謂的“一後二妃”。

    珍妃長相甜美,性格開朗,從小受文化教育程度高,琴棋書畫皆有所學,姐姐瑾妃比較本份,隆裕皇后比光緒大三歲,是在一個比較封閉的封建家庭中長大。

    光緒皇帝更喜歡珍妃,珍妃的活潑和見識讓沉悶的皇宮多了青春的氛圍。當時正值大清內憂外患之時,清廷也由盲目的排外逐漸在向西方學習的變化之際,洋務運動、維新思想都在不斷的刺激著小皇帝的思想,光緒帝樂意接受新思潮。青春年少,情投意合自然就是皇帝偏愛她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不得不說,珍妃更加漂亮,漂亮永遠都是招人喜歡的主要因素,不過但凡歷史中留下名聲的美女子,似乎都過得不怎麼好。

    慈禧開始是喜歡這個活潑的小姑娘的,聰穎達人,寫得一手好字,當時作為賞賜的祝福字樣都交由珍妃來寫。宮廷中往往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人,都會招致非議、陷害和攻擊。

    受光緒帝寵愛的珍妃自持無恐,得罪了一個個強權之人。

    珍妃首先得罪的就是隆裕皇后,隆裕皇后對珍妃的陷害就是出於嫉妒,於是隆裕皇后向慈禧告狀,跟李蓮英合謀誣陷珍妃行為不端,有私通戲子的行為,畢竟她們娘倆是自家人,慈禧因此對珍妃的寵愛慢慢消退。

    但這不是珍妃必死的理由。

    其次,珍妃得罪了李鴻章,甲午戰後,李鴻章的外交政策被認為是賣國求榮,這本不關珍妃什麼事,但珍妃不僅批評李鴻章,還支援自己的老師文廷式參奏中堂大人,李鴻章自然氣憤,回奏珍妃意欲奪皇后之位。慈禧因此處罰珍妃,並對她參政意圖進行了處罰。

    但這也不是珍妃必死的理由。

    珍妃平時花銷大,宮廷供奉滿足不了的時候,她收受外官賄賂,為人謀取職位,並被慈禧發現。大清後宮參政就是禁忌,慈禧決不允許除她之外還有女人做這種事。

    但這還不是珍妃必死的理由。

    珍妃為什麼必須死?那是因為她支援光緒帝奪權,戊戌變法中,光緒帝和慈禧徹底決裂,珍妃明確站在光緒一邊,且與維新派串聯,維新派有殺後之心,慈禧豈無除賊之意?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皇族皆逃,慈禧能帶上光緒,但她不能帶珍妃,珍妃一系列對她的反抗已經徹底惹怒了慈禧,慈禧認為光緒的背叛與珍妃有著莫大的關係,這個女人就是破壞她們母子關係的罪魁禍首之一。維新派被剷除,光緒帝已成傀儡,且已沒有了任何感情。絕不能留一個威脅在身邊。離開北京之前,必須處理掉珍妃,於是珍妃被投井,珍妃香消玉損,光緒帝失去了國家,失去了愛人,也如行屍走肉般等著死亡的那天!

    光緒帝於慈禧死之前一日離奇死亡,在另外一個世界,不知這婆媳還會不會一直怨恨而戰!

  • 4 # 距離的軌跡

    光緒帝和珍妃,很符合人們理想中的夫妻形象。

    男人出身富貴之家,年富力強,胸懷大志,銳意進取,性格溫和;女人出身名門望族,天生麗質,多情善良,思想活躍,性格開朗。更重要的是,他們之間非常恩愛,《國聞備乘》記載:“惟珍妃生性乖巧、討人歡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與帝共食飲樂,德宗尤寵愛之。”

    “鳳協鸞和”“舉案齊眉”“夫唱婦和”這些成語,簡直就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

    然而,他們的愛情故事,註定以悲劇收尾。

    如果說,擋在許仙和白娘子之間的是法海和尚;那麼,親手扼殺光緒帝和珍妃愛情的就是老佛爺慈禧太后。

    毫無疑問,珍妃最初頗得慈禧太后的歡心。她於1889年入宮,初為嬪。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壽時,將她正式冊封為妃,於是,就有了我們所熟知的珍妃。

    不過,隨著在宮中的日子越來越久,珍妃越來越不討慈禧太后的喜歡。

    珍妃性格開明,思想前衛,能夠接受新鮮事物,不像皇宮內其他女子那樣因循守舊、頭腦僵化。就在許多人認為照相會攝魂、傷神損壽時,珍妃大膽地痴迷上了照相這個外來新鮮事物,還特別喜歡男扮女裝,穿著光緒的衣服照相。

    這在慈禧太后看來,是屬於不遵禮制、不守家法的行為。再加上珍妃又恃寵而驕,多次頂撞慈禧太后,這讓慈禧太后很生氣,找了藉口將珍妃降為貴人。

    後來,珍妃又因為“賣官鬻爵”,被慈禧太后打入冷宮。

    其實,在晚清時代,貪汙腐敗是官場的常態。連慈禧太后也不得不承認:“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裡來的清官?”用“賣官鬻爵”來懲罰珍妃,只不過是一個方便的藉口而已。

    此後,珍妃就被慈禧幽閉於宮西二長街百子門內牢院,嚴加看守,不能與光緒帝見上一面。

    1900年。八國聯軍發起侵華戰爭,從天津登陸,一路打進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匆忙逃往西安。在西逃之前,慈禧太后派人將幽禁在景祺閣北小院的珍妃召至頤和軒,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汙辱”為由,命太監崔玉貴等人將珍妃推入貞順門內井中活活溺死。

    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當慈禧太后逼死珍妃的時候,光緒帝為何不拼命阻攔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慈禧太后逼死珍妃時,光緒帝並沒在現場。《宮女談往錄》談及,慈禧太后在頤和軒召見珍妃時,“頤和軒裡一個侍女也沒有,空落落的只有老太后一個人坐在那裡”。

    隨後,慈禧太后並因為珍妃出言頂撞,將她賜死。崔玉貴與另一個太監王德環奉命,“一起連揪帶推,把珍妃推到順貞門內的井裡。珍妃自始至終嚷著要見皇上!最後大聲喊:‘皇上,來世再報恩啦!’”

    整個過程,光緒帝都沒有出現。事後,當光緒帝趕來時,也只能是接受珍妃已經被處死的事實。

    當然,反過來講,慈禧太后要賜死珍妃,哪怕光緒帝就在旁邊,也不能改變什麼。畢竟,自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就陷入自身難保的境地。他自己的生死都全掌握在慈禧太后手裡,還管得上別人的生死?

  • 5 # 望風瑟瑟

    珍妃之死,一直是清末的一樁謎案,但就當時情形來判斷,珍妃之死無論如何與慈禧脫不開關係的。有些人為珍妃之死感慨不已,甚至現在某些史學家把珍妃比做中國的“聖女貞德”,其實言過其實了,與其說是同情珍妃,實則是為光緒扼腕。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還是一入宮門深似海?

    光緒十五年(1889年),光緒帝到了大婚的年齡,慈禧太后為了阻撓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入宮,就把自己的親侄女葉赫那拉氏定為了光緒帝的正妻,也就是後來的隆裕皇后,與此同時原戶部右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也備選入宮,被封為“瑾嬪”和“珍嬪”。

    且不說他人,就珍妃入宮後,深受光緒帝恩寵,能難能可貴的是,連一向挑剔的慈禧太后也對其有些好感。據曾伺候珍妃的宮人敘述“珍妃貌美而賢,初入宮時,極為慈禧所鍾愛。”有一段時間裡,就連慈禧太后賜給臣下的字亦是珍妃所寫,而珍妃也替皇后主持過繼嗣典禮,又在1894年與姐姐晉升為“妃”,在後宮風頭一時無兩。

    但是就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後,慈禧對珍妃的態度便急轉而下,1898年戊戌變法之後,珍妃遭受廷杖不說,還被貶至鍾粹宮後的北三所,直接進入冷宮。如果說沒有八國聯軍打進北京,估計珍妃的命運就此定格,將會在冷宮度過餘生。誰知隨著八國聯軍入京,慈禧太后“西狩”,臨行前派太監崔玉貴將珍妃推入寧壽宮外的井中,珍妃就此香消玉殞。

    之前慈禧對珍妃還態度尚可,後來卻一反常態對其進行打壓呢,甚至不惜害其性命,這又是為何?珍妃罹難的起點源於宮闈之爭。後宮之中,勾心鬥角是必然,珍妃因受寵而引起隆裕皇后的嫉妒,更因嫉妒而生怨恨,於是“頻頻短之於慈禧”。皇帝寵信妃子而冷落自己侄女隆裕皇后,這讓敏感的慈禧太后意識到這並非明君之舉,於是對光緒帝多有勸導。珍妃在“有失體統”,有悖婦德。珍妃生長在沿海地區,對洋人物件甚感興趣,她愛好攝影,自己買了照相裝置,“喜著男子裝,與德宗時常互換裝束,以為遊戲,又時時攝取各種姿勢。”甚至還指示一個姓戴的太監在東華門外開設了一個照相館。此事被慈禧太后得知後,斥責她“宮嬪不應所為”,強令其關閉照相館,還把戴姓太監打死以作警告。珍妃奢靡浪費,讓慈禧大為不滿。據德齡《瀛臺泣血記》和小德張的後人記載,珍妃曾讓光緒帝用庫存的珍寶為她製作奢華旗袍一件,曾讓慈禧太后撞到,斥責了皇帝與珍妃,沒收了旗袍不說,珍妃還被打了三十杆子。同時,她每月用度早就遠遠超出了普通嬪妃,皇后比起她的支出尚且不如,奢靡成性,讓慈禧非常不滿。後宮干政,引慈禧之大忌。據清人筆記《說元寶述聞》,珍妃“既失慈眷,宮中用途頗不足,內侍有以效法太后之策進者……珍妃恃帝寵偶一為之。”某一次更是收取了多達四萬兩白銀的賄賂,最終東窗事發。此事在胡思敬的《國聞備乘》中也有記錄,可以完全證實事情真偽。所以慈禧太后藉此事給珍妃與瑾妃安了一個“習尚奢華,屢有乞請之事”的罪名將二人施以“褫衣廷杖”的刑罰,並在1894年的十月二十九,將二人降為“貴人”。真正讓珍妃命喪黃泉的原因是捲入了“帝黨”與“後黨”之間的紛爭。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前,光緒帝與文廷式、翁同龢等大臣堅決主站,而慈禧太后與李鴻章等人是主和的,直到戊戌變法時,帝后兩黨之爭進入了你死我活的境地,而珍妃作為一後宮嬪妃,本不應介入朝廷軍機大事,可她先指示自己老師文廷式參奏李鴻章賣國,後又參與“圍園殺後”行動,這讓慈禧把珍妃下放至冷宮,最終在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時又殺害了她。直到死之前,珍妃還對光緒帝抱有希望,她反覆說著“皇帝一國之主,宜以社稷為重,太后可避難,皇帝不可不留京”,這些話最終成了她的催命符。金井一葉墮,淒涼瑤殿旁。殘枝未零落,映日有輝光。溝水空留恨,霓堂與斷腸。何如澤畔草,猶得宿鴛鴦。

    這首落葉詞是清人對珍妃的描述,可嘆其紅顏薄命,終究逃不過政治鬥爭的絞殺。

    結語

    慈禧太后為了權利,連皇帝都被最終毒死,更別說一個小小的嬪妃了,更何況珍妃無王佐之才,也無安邦之志,她之所為也為謀求利益而已,無辜喪命固然是慈禧所為,但又何嘗不是自己自取其果的呢?所以說“亂世莫入帝王家”,珍妃選擇這麼一個大時代進入帝王之家早已註定了她一生的悲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僧格林沁的馬隊實力有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