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煙波江上寒

    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都挺厲害的,而且這兩個人都當了皇帝。但是王莽建立的新朝比石敬瑭建立的後晉大很多,從這個角度看是王莽厲害些。這二人的稱帝過程都不怎麼光彩,王莽是裝作謙卑獲取人心最終逼迫皇帝禪讓,石敬瑭則是給靠認乾爹獲取軍事支援當了兒皇帝。這樣看來是石敬瑭的方式更為無恥。個人能力方面,王莽是文官出身,石敬瑭是軍閥出身,要比行軍打仗,王莽肯定比不過石敬瑭。內政方面,雖然王莽的新政是胡亂折騰,但是就執政能力來說,肯定是比軍閥出生的石敬瑭強的。所以要問這兩個人哪個更厲害,那是關公戰秦瓊,真的沒法說。

    但是要說對中華民族的危害,肯定是石敬瑭更嚴重。王莽雖然折騰了十幾年,但緊接著東漢有光武中興,對中華民族基本沒什麼危害。而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使的中原地區失去了防禦遊牧民族的最好防線,幾百年來被動挨打,導致了現在的很多人仍然認為華人不尚武的嚴重後果。

  • 2 # 環球網

    兩人最大的共同點都是用不太光彩的方式取得了皇位,石敬瑭能征慣戰,是後唐的沙場驍將,且為後唐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因為功高震主,且擁兵自重,為後唐末帝李從珂猜忌。後來石敬瑭乾脆率部造反,卻被後唐軍隊圍困在太原,為了自身的安危,石敬瑭不得不向契丹求援,其實藉助異族的兵力來完成自己的政治目的或者擺脫危險的境地,並在事成之後給對方優厚的報酬這並不稀奇,上“安史之亂”大唐曾數度向異族借兵平叛。而石敬瑭為後世史書所不齒的是,他向契丹借兵開出的條件是幽雲十六州,這讓此後的數百年裡,中原王朝的北方廣袤的土地再也無險可守,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時刻威脅者漢人王朝。儘管這位著名的“兒皇帝”。在契丹軍隊援助下滅掉後唐,建立了後晉。但是石敬瑭卻成為不折不扣的漢奸賣國賊被永久的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和漢奸賣國賊石敬瑭相比,王莽的名聲就好了很多,儘管他的皇位來路不正,他所建立的“新”朝也是歷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但是王莽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治家、改革家。王莽出身在西漢最為顯赫的世族大家,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但是王莽卻生活儉樸,為人謙恭,勤奮好學,且對外禮賢下士,對內侍奉叔伯。美名遠播,是當時著名的道德模範。他當上皇帝之後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堪稱對封建王朝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比如:比如改天下田為“王田”私人不得買賣;改奴婢為“私屬”,亦不得買賣等,王莽本人更是被胡適稱為“社會主義皇帝”。王莽儘管因為“篡漢”被正統的史學家口誅筆伐,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是一個十分賢明的皇帝,也是一位富有遠見卓識的社會改革家,只是他的改革過於超前,與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並不匹配,才造成了改革的失敗。

  • 3 # 龍豹雞

    兩個間隔900年的人比較誰更厲害,有點像是關公戰秦瓊。他們篡位的難度都很大:王莽篡漢是中國統一以後的第一次篡位嘗試,萬事開頭難,王莽篡位15年;石敬瑭的篡位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的,為了活命,不得不篡位,不得不出賣尊嚴,換來後晉12年的割據。客觀的說,還是王莽更牛一些。

    王莽的姑媽是漢元帝的皇后,是漢成帝的母親。王太后有八個兄弟,其中老大是大將軍陽平侯王鳳,老二王蔓就是王莽他爹。到了漢成帝一朝,王家飛黃騰達,一門十侯,王太后在世的七個兄弟全部封侯,王鳳襲父爵為陽平侯,同母弟王崇為安成侯,其他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更是同一天被封侯,分別是平阿侯、成都侯、紅陽侯、曲陽侯和高平侯,王莽他爹王蔓因為死的早沒有封侯,但後來被追為新都侯,王莽繼承新都侯。另外,王太后的堂兄弟王音是安陽侯,外甥淳于長是定陵侯。一共十個侯。另外,太后的同母異父的弟弟苟參也差點被借鑑田蚡的故事而封侯。王鳳鬥敗了政敵丞相王商(與成都侯同名異人)和京兆尹王章,天下側目,獨攬大權十一年,此後王家兄弟子侄依次執政,壟斷漢朝的軍政大權二十幾年,王鳳、王音、王商、王根、王莽先後執政。王家一門,一個太后,十個侯爵,五個大司馬,門生故吏遍天下。即便後來的漢哀帝極力打壓王莽,也沒有打倒王莽。漢哀帝死後,後來的漢平帝和孺子嬰年幼無知,王莽獨攬大權,打倒趙飛燕、何武、公孫祿等政敵,先後自封為安漢公、宰衡,後來又學習周公攝政,稱攝皇帝,臨朝稱制,最後乾脆篡漢自立為真皇帝。

    王莽的上位,不僅僅是因為權傾天下的家世,更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在王家第二代人中,王莽是很沒有優勢的,他爹王蔓死的早,哥哥王永也死的早,他爹與王太后和王鳳也不是同一個媽生的,除了寡嫂孤侄沒什麼親人,不同於王家其他的侯,王莽封侯很晚,他早年的優勢並不突出。不同於王家其他的紈絝子弟,王莽學習上進,克己復禮,尊老愛幼,折節下士。所以,王鳳很關照他,王太后對他也不錯,廣大地主階級普遍都很認可他。於是,王莽在王家第二代人中脫穎而出,最終篡漢自立。

    王莽篡的是一個完整的漢朝,漢朝的每一個郡縣及國際地位都被王莽完整的篡來了。篡漢後的15年中,王莽卻犯了不能實事求是的嚴重錯誤。王莽的主要執政目標是改變日趨激烈的土地兼併,因為土地兼併對歷朝歷代都是災難性的。為此,王莽進行了系統宏觀的總體設計,對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了改革,從土地到貨幣,從制度到經濟,從內政到外交,王莽幾乎全都推到重建了,乃至於幾乎每個地名都讓他改了。

    但是,土地兼併及其後果雖然是後人很熟悉的課題,但在王莽那個年代,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是華人第一次在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的環境中面對土地兼併,也是第一次嘗試從正面去和平解決這個問題,王莽沒有任何經驗可循。這麼宏偉的工程,王莽缺乏科學的指導理論。最終的結果是,王莽不顧封建大帝國的實際情況,盲目的照搬周代禮樂制度和井田制,產生了嚴重後果。混亂的產權和所有制,混亂的貨幣政策,失敗的軍事政策,致使天下大亂,經濟衰退,民不聊生,貴族也不支援他,平民也反對他,少數民族也恨他。其實,這是漢元帝以來數十年流行的生搬硬套儒學理論的發展結果,幾十年來,官員對儒學的理解停留在字面解釋上,停留在斷章取義和生搬硬套上,對任何事務的處理都要先看五經中的案例是如何處理的,然後照搬,忽視了對儒學思想的整體理解和把握,忽視了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應用儒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儒學講究仁政,在當時,如果進行適當的均田、減稅、解放奴隸是仁政,但恢復井田制就不是仁政了。王莽也不能跳出時代的窠臼,所以失敗了。但無論如何,王莽時代的中國是一個完整的帝國,是凌駕在周邊一切政權之上的天朝上國,他以各種身份統治中國二十多年,史無前例的第一次去碰觸土地兼併這個難題,其個人能力完全能碾壓很多大人物。

    但石敬瑭則不然,他的能力要遜一籌。石敬瑭是一個沙陀軍人,看這個姓氏,祖上應當是融入沙陀的粟特人。他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在後唐滅後梁的戰爭中,他追隨李嗣源,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李嗣源取代後唐莊宗李存勖的戰爭中,他又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所有這些戰功,很大原因是因為他跟對了人,李嗣源的戰略能力非常卓越,所以石敬瑭只要中人以上,執行起來就能順風順水,升官發財。但是,石敬瑭個人的戰略能力並不優秀。他第一次獨當一面,是在李嗣源稱帝之後,四川孟知祥和董璋反叛,石敬瑭指揮大軍出征四川,雖然突破了劍閣天險,但因為四川方面戰略戰術得當,後唐高層李嗣源與樞密使安重誨爭權奪利,而石敬瑭的後勤保障和戰略戰術都有問題,被逐出劍閣,打成了非常不利的僵持局面,後唐被迫退出四川。四川地形非常險要,歷代中原伐蜀,講究的都是速戰速決,什麼都不要管,以閃電戰狂飆突進,直搗成都,必然能取勝,哪怕是要打持久戰,那也是要先衝到成都,在成都外面打持久戰,才有取勝的可能,如果在劍閣外面打成持久戰,中原王朝就已經輸了。石敬瑭在此戰中的表現,就註定他不是傑出的戰略家。此後,因為李嗣源的繼承人危機,石敬瑭極力避免捲入其中,就抓住機會去了太原。此後,幾經反覆,在末帝李從珂的時代,石敬瑭在太原站穩腳跟,也把老部下劉知遠弄到了太原。但是,李從珂得位不正,還不是李嗣源的親兒子,而石敬瑭確是李嗣源的親女婿,威脅性太大了。所以,李從珂要解決石敬瑭,三司使張延朗就把太原的戰略物資都撤走了,幾乎斷了石敬瑭的活路。

    所以,石敬瑭只能倉促造反,面對李從珂的大軍,石敬瑭既沒多少錢,也沒多少人,從塞外招募的安重榮的幾千遊牧民族也起不了多大作用。面對城外的後唐大軍,石敬瑭只能卑躬屈膝的向被後唐多次碾壓的契丹人求援,他能出的起的價錢也只有土地和尊嚴。就這樣,契丹人來了,擊敗了後唐大將張敬達包圍太原的軍隊。李從珂隨即從全國抽調軍隊從四面八方殺向太原,如果李從珂是一位得到擁護的皇帝,那麼這些軍隊吞掉契丹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統領大軍的幽州趙德鈞也不服李從珂,他的兒子趙延壽也是李嗣源的親女婿,他們父子也想效石敬瑭之尤,也想跟契丹做生意,但石敬瑭出的價,幽雲十六州,這個價可是趙德鈞父子出不起的,石敬瑭可以不要幽州,但趙德鈞不行,他的老巢就在幽州。就在趙德鈞在晉南猶豫不決的時候,太原城下的唐軍投降了契丹,契丹和石敬瑭揮師南下,趙德鈞不戰而降,後唐大軍土崩瓦解,軍隊都歸了石敬瑭,然後他殺進洛陽,奪取皇位。同時,石敬瑭對契丹稱臣稱兒,割讓幽雲十六州。

    幽雲十六州是天造地設的蕃漢界限,把這塊地方割讓出去,無異於引刀自宮,這不但給石敬瑭自己的後晉帶來了無盡災難,也殃及後世垂四百年。這就是石敬瑭的戰略眼光,當時連劉知遠都反對,但石敬瑭依然不知悔改。

    這種方式得到的皇位,其合法性和權威性更差,但凡有點權威的將軍,就不服。石敬瑭自己也知道,但他沒有選擇臥薪嚐膽、統一中國,他選擇了姑息養奸,遷就縱容。對於那些放肆的將軍們,石敬瑭一味退讓容忍,妄圖息事寧人,但這無異於抱薪救火。終後晉一朝,叛亂此起彼伏,國無寧日。

    所以,石敬瑭的戰略能力嚴重不足,他適合當一名戰將,不適合當皇帝,無他,能力不足爾。

    再比較王莽與石敬瑭的做的兩件事,就可以看出王莽比石敬瑭高明太多了。

    王莽的表哥漢成帝無子,在皇后趙飛燕的主持下,他將侄子定陶王確立為繼承人,漢成帝死後,定陶王繼位,是為漢哀帝。漢哀帝極力要除掉專權的王家,但一開始也不得不包容王莽。但漢哀帝的親奶奶傅太后忍不了。傅太后是漢元帝的寵妃,而王莽的姑媽王太后是漢元帝的皇后。如今,自己的孫子當了皇帝,但太皇太后確只能是王太后,傅太后那叫一個不服,一定要勝過王太后,至少也要平起平坐。所以,一次宴會上,工作人員將王太后和傅太后的座位安排在一起,同等規格,大司馬王莽看到後,當場下令整改,說:“定陶太后(傅太后)藩妾,何以得與至尊並!”這件事不是簡單的兩派外戚爭權,因為漢哀帝高高在上,王莽無論如何是爭不過傅太后的,這更體現了王莽對國家賴以生存的禮樂信仰的堅守。

    在說個石敬瑭做的事。那年,在太原城跟石敬瑭的安重榮在石家莊造反了,石敬瑭親自去平亂。宰相和凝認為,皇帝一走,南邊襄陽的安從進一定會造反,為了防止到時候來不及請示,和凝建議,石敬瑭留下十幾份蓋好章的空白委任狀,交給留守的鄭王,一旦安從進反了,鄭王就在空白處填上名字,委任有關將領平叛。石敬瑭竟然答應了。這真是不可理喻。既然知道安從進一定會反,各種預防機制都可以提前安排好,可他竟然把代表國家公信力的印璽蓋在白紙上以防萬一,實在是把國事當兒戲。另外,在安從進造反以前,石敬瑭打算把他從襄陽調走,於是就跟安從進商量,青州是個好地方,我打算讓你老安去青州工作,你要願意的話,我馬上就下旨。但安從進回答說,要我去青州工作也不是不行,但要麻煩你把青州設在襄陽,我馬上就赴任。石敬瑭只好作罷,然後安靜的等著安從進造反。

    綜上,王莽與石敬瑭孰高孰低,一目瞭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女兒幼升小,有什麼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