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52152912893liu

    怎麼說哪?本身流傳的楊家將的故事絕大部分是虛構的,作者這樣編寫,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它把遼宋的戰爭演變成人民內部的戰爭,在文化的傳承上說成人一個大家庭內的文化和地域之爭,所以說它是有進步意義的。至於編者這樣編,首先他是為了襯衫楊家人的優秀,如果不行,蕭太后的女兒怎能嫁給他。其二,有句俗語說的好,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等待機會哪。

  • 2 # 海鏡清

    問題問得葫蘆,我也來個葫蘆答。

    為什麼楊四郎要當遼國駙馬,很簡單就四個字:“挾遼自保”。

    楊家將的位置在北宋是很尷尬的,因為這個將門居然和三個皇室有關聯。

    第一、北漢劉氏

    楊家將的老祖宗楊信是一個小軍閥,雖然佔領一塊地,但只能說浮萍無依,真有人想搞他肯定抵擋不了,所以楊信想了一個辦法,他歸附了後漢河東節度使劉崇,把自己的長子楊崇貴送到劉崇身邊當人質,為了避諱改名楊重貴。

    沒想到後漢小皇帝自己作死,逼反大將郭威,郭威建立後周,作為後漢皇族的劉崇則在太原建立北漢,與後周作對,並收楊重貴為養孫,取名劉繼業。

    劉繼業在北漢一干就三十多年,以驍勇著稱,以功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由於劉繼業戰功卓著,所向無敵,華人號稱無敵。北漢滅亡以後,劉繼業歸降北宋,宋太宗授予他左領軍大將軍,鄭州防禦使。劉繼業歸宋以後,複本姓楊,單名業。

    也就是說,北漢是楊業的故國,而且楊業在北漢還屬於皇族(雖然沒有血緣關係),這是趙家要提防楊家將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後周柴氏

    後周和後漢一樣也是個短命王朝,先後兩任皇帝都死得早,剩下孤兒寡母被大將趙匡胤篡了位。趙匡胤愛面子,所以對柴家很照顧,把周世宗柴榮的女兒收為自己的養女,封為金花郡主(小說家言)。

    柴郡主與楊六郎,楊家唯一一對白頭偕老的夫婦

    柴郡主長大以後,嫁給了楊業的第六個兒子楊延昭,這下楊家將就有了讓趙家提防的第二個理由:後周皇室的姻親。

    第三、就是趙家自己的事情了

    柴郡主是趙匡胤的養女,與趙匡胤第四個兒子趙德芳從小一起長大,感情如同親兄妹,所以趙德芳特別照顧楊家將,是楊家將在朝堂上的靠山。

    但是趙德芳自己的位置也很尷尬啊。趙匡胤暴亡,本來皇后讓大太監王繼恩召趙德芳入宮繼承皇位,誰知道王繼恩早就與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勾結,所以他直接通知趙光義入宮,讓趙光義繼承了皇位。於是趙德芳從有可能當皇帝,變成了現任皇帝最忌憚的皇侄。

    而楊家將實際上就是趙德芳手裡唯一一支武裝力量,這就是趙家提防楊家將的第三個原因。

    楊七郎萬箭穿心

    所以楊家將為什麼立了那麼多功勞,還是經常被陷害,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兒嗎?潘仁美不就是皇親國戚嗎,沒有皇帝的默許,他敢不發援兵坐視楊業兵敗身死嗎?他敢亂箭射死楊七郎嗎?

    鐵鏡公主

    楊家將只有四郎最聰明,在父親和兄弟們慘死後,看穿了這一切(其實楊五郎也看出來了 但是他選擇了遁世逃避,懦夫一枚),於是利用自己的容貌迷住了鐵鏡公主,成為趙家最害怕的遼國的駙馬。就是要為楊家將找一個可以依託的外援!

    趙家一向是內殘外忍的。他們知道楊四郎成為遼國駙馬以後,就不敢置楊家將於死地了。你看潘仁美最終被問罪,不就是因為趙家害怕了?他也怕逼急了楊家招來遼國大軍啊,所以只有忍痛拋棄這枚棋子了。但又捨不得完全拋棄,所以潘仁美沒判死刑。

    而楊六郎則利用趙家這種心理,知道殺了潘仁美趙家也不敢殺自己,於是在黑松林宰了潘仁美為父報仇。

    楊家將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靠譜的親戚是多麼重要!

  • 3 # 史蠹

    首先要區分一下歷史和小說。

    在真實的歷史中,是沒有楊四郎楊延輝這個人的,他的父親楊業是有的,北宋將領。他的兒子裡,打仗也很厲害的是長子楊延昭,遼華人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北方,他們害怕楊延昭,認為他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所以稱他為“六郎”,所以在民間故事裡,他成了楊業的第六個兒子,才被稱為六郎。有了六郎,就需要把前面的兒子補齊了,所以前面五個都出現了,也就有了楊四郎這個人。

    在小說裡,楊四郎被俘之後,寧死不屈,但為了報仇,忍辱負重,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編了個名字叫木易(楊字拆開),又因為長得很帥(看來真是顏值即正義了),所以遼太后很佩服他,就把公主嫁給他了。後來佘太君掛帥出征遼國,楊四郎還想辦法出關見了母親一面,與家人團聚。所以楊四郎這種情況不算叛國投敵,只是迫不得已而已。當然電視劇什麼的還有其他解釋,比如楊業交代給他任務之類的。

    古代為了宣揚這種一心忠君為國的風氣,很喜歡用一些誇張的手法虛構一些歷史人物的事蹟,滿門忠烈就是一種型別,楊家將裡,這些男人都犧牲了,那就女人上,楊業的夫人的折太君,還有一群兒媳,甚至燒火丫頭楊排風都上戰場了。當小說看就好了,不必深究。

  • 4 # 歷史上秘聞軼事

    四郎面對的是潘仁美這樣的奸臣,並且也看明白了一切。其實他也並不是賣國求榮、而是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為保護楊家。

  • 5 # 陳賢史話

    四郎叛國? 看到這個問題,心裡無限悲傷。把"叛國”兩個字和楊家任何一個兒郎放在一起,都是一種侮辱。 楊家將世代忠良,滿門忠烈。甚至連楊家的女將都毫不遜色,並青史留名。怎奈生不逢時,但凡楊家將身在其他任何一個朝代,估計結局都不會如此慘烈。

    趙匡胤出生於武將,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因為非正規的渠道獲得皇位,不符合嫡長子繼承製。開國皇帝的治國風格會對整個王朝形成深遠的影響。所以整個宋朝特別忌憚武將專權,因此,楊家生活的宋朝,重文輕武,處處想方設法削弱相權,並用文臣來制約武將。在現實當中,武將性格往往比較耿直,他們只求馬革裹屍,為國盡忠,不像文臣一樣專營權術、勾心鬥角。 所以在朝廷鬥爭當中,宋朝的很多武將表面上都死於文臣的陷害。實際上更多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楊家將在邊疆地下霍霍戰功。怎奈奸臣當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楊家名將遭到嚴重迫害,赴金沙灘 “雙龍會”,暗藏殺機,兵困行宮。聲聲怒吼,陣陣擊鳴,戰車交錯,刀光血影。大郎、二郎戰死,三郎被萬馬踏成肉泥。四郎和五郎失蹤,七郎逃出求救,飢渴難耐。被潘仁美用藥麻翻萬箭射死。金沙灘一戰被潘仁美陷害,老令公碰李陵碑而死,後來老五經此一難,看破了政治的虛偽,參透了人生的虛妄,五臺山削髮為僧;四郎逃至遼境化名木易,機緣巧合下娶了鐵鏡公主,成了遼國的駙馬,有的人說他因貪生叛國外逃。楊家忠烈豈是貪生怕死之輩?其實他不過是詐降,他在遼忍辱負重,只為尋找時機。 佘太君少年時她便研習兵法,協助父兄練兵把關,年輕時也曾英姿勃發,屢建戰功。現在她痛失丈夫和愛子,但依然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伐遼,四郎聽聞母親掛帥,冒死盜令箭偷偷見母,將遼軍佈置圖等情報送給老孃,讓宋軍大勝。遼公主對他有搭救之恩,更何況一日夫妻百日恩。他盜取遼國資訊的行為,對宋來說,是忠君愛國,為父兄報仇。但對於遼公主來說,則是恩將仇報,自古忠孝本難兩全。戰後他感覺對不起公主,自殺身亡,用命來償還公主。

    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我黨迫於形式轉入地下工作。例如電視劇《麻雀》裡的陳深,他費盡千辛萬苦,潛伏在汪偽特工總部首領畢忠良身邊,內心承受著不為人知的壓力和糾結。但是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他始終不忘黨的宗旨和信念,不管有多危險,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完成任務。四郎何其相似? 雖然歷史上楊家將的真實情況與小說、演義描述略微不同。但它始終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忠君愛國、報效國家的壯志情懷。四郎也並非叛國投遼,楊家將的愛國精神可敬可佩,歷代傳頌。

    歪眼小史工作室

  • 6 # 狄飛驚

    統領貔貅戰沙灘, 失落番邦十五年。 高堂老母難叩問, 怎不叫人淚漣漣。

    以上便是戲劇《四郎探母》的故事,《四郎探母》是以《楊家將演義》為藍本創作的,但跟演義情節又不相同,二者都不是真實的歷史,關於楊四郎的故事也不盡相同。

    演義中的楊四郎

    金沙灘一戰中,楊業為首的楊家將傷亡慘重,楊業和大郎、二郎、三郎全部戰死,五郎出家當了和尚,七郎突圍後求援,卻被奸臣潘仁美亂箭射死,六郎僥倖逃生,四郎楊延輝失蹤下落不明,楊家都以為他戰死了。

    實際上,四郎楊延輝突圍後又被遼軍俘虜,被獻給蕭太后,四郎寧死不屈,慷慨陳詞,痛罵太后,蕭太后對楊四郎的武藝十分喜愛,又見他一表人材,便想要招降楊四郎。

    楊四郎原想壯烈殉國,但為報國仇家恨,他改變了主意,選擇了忍辱負重,隱瞞身份,他把自己的姓氏楊拆開,改名叫“木易”,並被蕭太后招為附馬,娶了蕭太后的女兒瓊娥公主。

    雖然佳人在懷,又有高官厚祿,還和公主生下一個兒子,但楊四郎時刻不在想著迴歸大宋,思念著家中老母和兄弟姐妹,還有他那可憐的妻子,他們還不知道自己沒有死,他期待著有一天能夠繼續報國。

    楊四郎終於等到了這樣的機會,佘太君掛帥徵遼,四郎聽說後日夜思念母親,恨不得立刻交到母親,可遼國守衛森嚴,四郎無法出關,只得心急如焚,暗自垂淚。

    瓊娥公主發現後便問四郎為何流淚,楊四郎知道公主對自己情深義重,便如實相告,並請公主幫其實現出關探母的願望,承諾次日即返。

    公主是一個深明大義的女子,對四郎也是真心實意,便從母親蕭太后處騙來令箭,終於使得四郎順利出關,連夜趕赴宋營,得以與六弟楊延昭、母親佘太君和髮妻相會。

    家人團圓,佘太君等人又驚又喜,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家人興奮地沒有睡著覺。天色將亮,楊家都勸四郎留下,但四郎擔心公主母子的安全,怕因為自己牽連他人,便堅決回到遼國。但這個時候,蕭太后已經發現木易就是大名鼎鼎的楊家將成員,她十分震怒,狠下心來想要斬了楊六郎。

    關鍵時刻,還是公主苦苦哀求,蕭太后考慮到女兒和外孫的幸福,最終赦免了楊延輝。但四郎心中仍然念念不忘大宋,並在後來的一次戰鬥作為內應,幫助六郎楊延昭打敗遼軍,他也趁機帶公主和孩子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長汴京,但由於這段特殊經歷,宋廷卻對楊四郎產生懷疑,沒有重用他,最終忍辱負重,一心報國的楊四郎在天波府鬱鬱而終。

    戲劇中的楊四郎

    戲劇名段《四郎探母》取材於楊家將故事,但與《楊家將演義》的情節有所不同,是進一步演義和虛構的。

    在戲劇《四郎探母》中,楊四郎前期遭遇是一樣的,都是兵敗被俘,招為駙馬,娶了蕭太后的女兒鐵鏡公主,兩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後來發生四郎探母的故事,並被蕭太后發現真實身份,在公主和大臣講情之下獲得赦免。

    兩個版本的楊四郎故事區別在於結局。

    在戲劇《四郎探母》中,楊四郎對公主的款款情深十分感動,身懷內疚,所以決定安心留在遼國,後來為遼宋議和,以及雙方後來的和睦相處平等交流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綜合兩個版本的楊四郎故事,我們可以發現楊四郎雖然投靠遼國,做了駙馬娶妻生子,但他的初衷是忍辱負重,將來能為大宋效力,他對遼國沒有多少感情,所以說楊四郎的選擇不算叛國,只是敵我鬥爭的權宜之計。

    作者反而覺得在《楊家將演義》楊四郎不顧一切,毅然決然回到宋朝,反而是一個不合時宜的錯誤決定,因為昏庸無能的宋朝統治者根本不信任他們,最後導致忍辱負重十餘年的楊四郎報國無門,鬱鬱而終。

    正史中的楊四郎事蹟並不存在,楊業確實有七個兒子,但除了長子楊延昭成為當時名將外,其他幾個兒子都事蹟平平,楊四郎的故事純屬虛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耀note10z值得購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