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雲之語手工摺紙大全

    反觀英布,這個人很反覆,看見苗頭不對就會背叛自己的主子,這就有點像吳三桂了,項羽剛開始也為以英布重任,但看到項羽有所失力就投靠劉邦,成事後覺得劉邦靠不住又開始反叛,這種反覆無常的人自然不會有什麼好的結局,也許是劉邦早已看透了英布吧,對他也有所防備,所以英布的結局自然就註定了。

  • 2 # 殘月枕夢

    在楚漢之爭的關鍵時刻,對於劉邦和項羽誰能爭取更多的軍事支援,誰就能勝券在握。如果韓信在自立齊王時歸附項羽,項羽肯定能打敗了劉邦,假如韓信保持中立,也許就會三分天下,但是最終韓信選擇了劉邦。當項羽北面要抵禦齊國、趙國的叛亂,西面又不斷遭受劉邦的襲擊時,他心想著南方的英布是自己的老部下,不會背叛他,可偏偏英布關鍵時刻也背叛了他,最終使項羽不斷分散兵力,疲於迎戰,致使與劉邦的軍事鬥爭徹底失敗。如果,英布能繼續站隊項羽,項羽恐怕不會早早敗北。那麼,為什麼韓信沒有背叛劉邦,英布卻背叛了項羽,歸順了劉邦?

    對韓信來說,劉邦對他有知遇之人,給他極大的信任,把他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兵提拔為三軍統帥,不是一般領導能有的魄力,更何況劉邦給的待遇也不錯,工作成績突出就獎勵,關鍵時刻給韓信劃地封王。項羽是韓信的老領導,對於老領導的為人人處事、手段和胸懷等韓信也有所感受,原來在項羽手下,他多次獻言獻策,項羽都沒用重用過他,僅僅讓他做了個執戟郎。當韓信擁兵自重時,已經是名滿天下了,也向世人昭告了他的能力。從韓信的認識和經歷上,他或許認為:劉邦能給自己利,項羽就不一定了,所以項羽派武渉勸韓信背叛劉邦時,韓信拒絕了。

    當韓信擁有了能改天換地的本領時,其實並沒有想過自己也去爭帝業。人們認為韓信平定齊國後,不及時攻打楚國,而是向劉邦要地封王,是他邀功請賞,猶豫叛漢的表現。原因是在楚漢之爭的關鍵時刻,劉邦困窘時,多少有點逼迫領導的意思。但,韓信若真的要想背叛劉邦,憑藉當時的實力,根本不需要向劉邦要什麼代齊國代理權的必要。他只不過是想學王翦向秦始皇多請良田大宅的策略,向劉邦表示自己沒有爭霸天下的想法,讓領導放心,告訴領導我韓信只想過“拜將封侯”的富貴生活。

    韓信選擇了劉邦,可惜,劉邦最後卻幹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事情,殺了韓信,是劉邦對不起韓信。

    英布很早就投奔了項家軍,在項梁還活著的時候就委以重任,也一直是項羽手下的猛將,當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時,將英布分為九江王,緊緊挨著自己的封國,可見項羽很重視英布,也認為他是自己人。

    後來,齊國叛亂,項羽向英布徵兵,英布裝病不去,僅派了幾千人。彭城之戰,項羽不敵漢軍時,英布不迅速馳援,又裝病。可以看出,英布在當了九江王以後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有了不二之心,在劉邦派隨何勸降和離間計的促使下,他已經沒有機會向項羽表忠心了。他知道項羽的脾氣,范增的遭遇他也清楚,他可能怕項羽秋後算賬,所以最後,他毫不猶豫地投降了劉邦。背主求榮的英布對不起項羽,他最終也沒落下好下場。

  • 3 # 愛玩遊戲的三木

    先說韓信。韓信並不是由於再三選擇了劉邦,而是可以說一開始就沒想過幫項羽。韓信曾經跟著項羽,以為有所作為,自己一身抱負終於有了用武之地。然而項羽卻只讓其作了一個小小的執戟郎,韓信覺得項羽剛愎自用,目中無人,不是成大事者。在蜀中,韓信對劉邦一開始也是失望,但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終於讓韓信封侯拜將。在楚漢之爭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劉邦與項羽都在爭奪韓信的支援。可以說,韓信決定看未來國家的走勢,韓信此時選擇支援劉邦,既是包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也是對項羽侮辱自己的報仇。劉邦之勝利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英布不可謂不英勇,衝鋒陷陣,馬革裹屍,是漢初三大名將之一。但是其最終背叛項羽,投靠劉邦,他覺得項羽暴戾成性。彭城之戰他只出了寥寥數人,又害怕項羽殺死自己,可以說他不得不投靠劉邦。其實還是時勢問題,天下公主的人一定是靠自己的德行去贏得天下,而不是武力。

  • 4 # 熊B貓H不R燒X香

    謝謝評論 我覺得論德行劉邦似乎也並不比項羽好多少 後來劉邦以平叛的名義把當年打天下的合夥人一個個黑掉還順帶侵吞了他們的資產 其使出的手段著實心狠手辣 冷酷無情 或許劉邦只是出於爭霸的目的才偽裝出一幅寬厚長者的樣子從而騙取了其他諸侯的明幫暗助 等到大局已定才漸漸露出下面隱藏的猙獰面目 而這時諸侯們才如夢初醒 意識到雖然聯手做掉了項羽 好不容易擺脫了被霸王支配的恐懼 但他們卻沒有迎來一個既得利益保護者反而是一個更野心勃勃的利益壟斷者 最後面臨著壓倒性的優勢再傑出的名將也無力迴天 難逃被各個擊破的下場 從政治鬥爭的策略而言無疑劉邦顯得更高明 而項羽的悲劇在於其盛氣凌人的架勢和無比強大的戰鬥力帶來的強烈壓迫感使得每個諸侯都深深忌憚 所以自始至終項羽似乎都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戰略盟友 相反卻逼出了一個強大的反楚聯盟 在劉邦以極大的代價頑強剛住楚軍正面進攻的同時 韓彭英三大名將則紛紛繞道側後方迂迴牽制 不斷祭出襲擾 偷家 劫糧 磨皮等噁心人戰術 儘管楚軍在正面戰場上獲得了一連串輝煌的勝利 卻沒辦法扭轉大局 還落入了補給短缺 疲勞作戰的困境 最終這支奮戰的孤軍被生生的拖垮並落入敗亡的深淵 當然對當時的諸侯而言默契投票把項羽這個神級玩家優先踢出局不失為一種多方博弈下的最優解 因為他們所面對的是中華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無敵戰神 也是一頭無比殘忍好殺嗜血的戰爭野獸 掌握著隨時能置人於死地的絕對實力 只有弒殺了這個神 獵殺這頭獸 一幫凡人英雄們才有逐鹿天下的機會 所以我覺得項羽之敗是天下大勢下的必然 而劉邦之勝卻充滿了因緣際會的偶然 沒有劉邦也許換個諸侯也能或早或遲統一天下吧

  • 5 # 天行者

    韓信投靠劉邦時什麼都算不上,人們對他的評價大都集中在他忍受胯下之辱,沒有人認為他會有什麼出息,所以當劉邦拜他為大將軍時,韓信可以說是一無所有,而對劉邦又充滿了感激之情,加上韓信在秦末是一個士,一個君子,所以韓信猶豫再三後會再次支援劉邦。而英布起自行伍,以勇猛著稱,他的功績是自己一點一滴自己打拼下來的,最後被項羽封為九江王,楚漢爭霸開始時,作為一個王侯的英布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所以他會猶豫不決,到後來項羽的小心眼,再加上劉邦的挑唆,在項羽把英布全家殺了之後,英布便毫不猶豫的對項羽動手。

  • 6 # 南有喬木2052

    先來說說英布背叛項羽肯定是事實,那麼果斷嘛?

    英布早年犯秦法遭黥刑(因此也被稱之為黥布),陳勝吳廣起義後聚眾扛起反秦大旗。當時項梁已經平定江東,名氣大顯,於是歸附。項梁 死後,項羽才被楚懷王立為上將軍,總督全軍。此後英布跟隨項羽,坑章邯二十萬降卒,殺義帝(楚懷王)。這裡面至少可以看出兩點:一、項羽不是英布的第一任老闆,並無知遇之恩。二 、項羽殺義帝,可能已經在英布心裡埋下了不信任的種子。

    後項羽伐齊,英布託病,數次相召而不至,已經導致雙方的間隙越來越深。此時正是劉邦危機之時,劉邦使臣隋合以死麵見英布陳 訴三大利害:一、侍楚而不盡其心 二、背盟殺主失民信 三、楚強漢弱諸侯危;同時在楚使臣覲見時殺楚臣以絕其後路。

    回到問題,英布做出的決定果斷嘛?想來也是艱難的做出答案。

    那麼韓信呢?韓信的猶豫再三猶豫在哪?韓信收到劉邦的訊息後,做出的一個重要的決定是“假齊王”。說白了就是要官,臨危之際如此要求,怕也不是大丈夫所為吧。當然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是允許其稱齊王。此時再看韓信的出兵,反倒像是現代社會的一場交易,只不過雙方都是口頭合同。

    從二人的性格來看,英布用現在話來講就是奇葩;韓信倒更像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不見兔子不撒鷹。 因此來看韓信只不過是耗費軍隊為自己博一個名頭,英布倒是被逼上了梁山。

  • 7 # Pan878

    韓信是施展抱負,英布純粹是中了劉邦離間之計而已!

    英布呢,身為項羽身邊四大猛將,一直都是項羽的先鋒,也深得項羽器重,被封為九江王,可謂待他不薄。可是,後來為什麼英布會突然背叛項羽呢,原來他是中了劉邦的一招離間計!故事要從項羽分封各路諸侯王后說起,回到封地之後,因為利益分配不均,諸侯們內部矛盾加劇,劉邦起兵進攻三秦之地,齊國也公開挑戰西楚霸王的權威,既然是霸王,就需要維護秩序,自然召集同盟方的王侯派兵一同討伐齊國。這時的英布,或許想坐山觀虎鬥、或許真的身體不適不能出征,總之,他是派了數千兵馬前去與項羽匯合,這讓一直信任英布的項羽很是失望。但是依舊看重英布,友好對待。

    第二年,被困在滎陽的劉邦日子不好過,為了離間項羽和英布,派出何進前往說服英布。英布起先並不接見何進,被何進一番說辭後勉為其難召見。何進也是當世人才,有名的詭辯之人,說客中的精英,一番審時度勢的分析之後,英布心動了,答應與漢保持友好關係,當然,這種口頭承諾,還是牆頭草的表現,項羽當時勢頭正猛,誰也不會認為項羽會失敗。沒幾天,項羽又派人前來催促英布出兵相助,何進知道後,跟著楚國使者一起進入,當著英布的面,直接對楚國使者說:“大王已經與漢結盟,怎麼可能再出兵助楚呢!”使者愕然,掉頭就走!英布蒙圈,何進趁機對英布說:“楚國使者回去之後,項羽必然來攻打你,直接把使者殺了吧!和漢一條心,沒有退路了!”於是,英布再也不能左右逢源,只能與漢結盟,不久,項羽派龍且攻打英布,英布大敗,帶著幾十人投靠了劉邦。

    韓信我們太熟悉了,早年甘願受胯下之辱而不願血濺五步,完全是為了留有用之身而建功立業。在項羽麾下當個親衛,多次提出計策卻不被採用,毫無出頭之日,建功立業的心思下,投身漢營,終於在蕭何等人的保舉下,一步成為大將軍。可以說,當時的形勢,只有劉邦敢大膽啟用韓信,而韓信也不忍背叛劉邦,項羽也好、蒯通也好,多次勸說無效,韓信依舊追隨劉邦。

  • 8 # 國史記聞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分析過韓信為何沒有聽從武涉、蒯通的建議而背叛劉邦,與項羽三足鼎立。其真正原因除了韓信感激劉邦的知遇之恩,還因為韓信雖然手握當時天下最精銳的部隊,但是軍隊的實際控制權在劉邦手中(當時韓信手下第一文臣是曹參,第一武將是灌嬰,他們都是劉邦的死黨)。所以,韓信一方面不忍心背叛,另一方面也沒有能力背叛劉邦。

    英布的情況恰好與韓信相反,而且他的性格也與韓信有很大不同。

    因為曾被施以黥刑,所以歷史上又稱英布為黥布,他最早是驪山囚徒,後來逃亡在江湖,成為盜賊。在陳勝起義之後他投靠番陽令吳芮,還娶了他的女兒,隨後投靠了項梁。在之後的戰爭中他多次以少擊眾且獲勝,項羽下令坑殺二十萬秦兵(包括後來誅殺義帝),就是他執行的。項羽滅秦並分封諸侯之時,英布因軍功而被封為九江王。

    英布和項羽不是一條心,首先是在漢二年(公元前205年),齊王田榮背叛項羽,項羽親征並向英布徵兵,英布稱病不行,又礙於面子而發兵數千。彭城之戰中,英布再次稱病,作壁上觀。雖然戰神項羽在這兩次戰爭中都取得了勝利,但是得力干將季布在關鍵時刻拒絕了他兩次,讓項羽十分惱火。

    彭城之戰,劉邦慘敗,急需得到各方諸侯的幫助,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與項羽若即若離的英布,於是劉邦派隨何前往遊說。隨何的分析正好說到了英布的心裡,於是英布決定暗地幫助劉邦。恰好此時楚國使者來了,在隨何的唆使之下,英布殺了楚國使者,從此與項羽決裂,轉而投靠劉邦。

    由此可見,雖然英布跟隨項家數年,但是他並沒有對項氏心懷感激,因為他乾的都是髒活累活。也由於他的尷尬處境,在漢朝建立之後,他再次被逼反叛劉邦,最終身死國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小腿拉傷,杜蘭特休息近一個月,是勇士故意隱瞞傷情還是杜蘭特不願復出?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