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油膩大叔8069

    印度GDP統計方法經常在變,就算印度經濟學家上年度的GDP統計方法都沒有整明白,這個年度的GDP統計方法又改變。去年的GDP統計讓經濟學家驚奇,GDP增長7.4%但是失業率也跟著增長,失業率達到百分之6.1,為45年來最高水平。印度農村GDP全靠統計官員估計。印度債務1.4萬億美元達到GDP68.7%,外匯儲備4200億,短期債務比例大。

    印度從獨立以來鐵路沒有增加過1米,鐵路裝置老化,經常發生事故,鐵路稱為陸地運輸之王,中國經快速增長也是離不開鐵路貢獻和投資鐵路,但是印度鐵路公司是虧本,鐵路要提價要議會批准,同樣印度偷電行為很正常事情,所以電力公司都是虧本經營。印度兩大基礎設施都沒有人原意投資。

    有人認為印度有大量年青人,有人囗紅利可以支援印度經濟快速增長,事實上有一百多種民族,400多種語言,40%文盲,人口素質差,而印度優秀人才都去歐美髮展,可以說印度人口是負擔。

    印度環境汙染是世界出名,同時印度缺水。

    印度地方政府信譽低,被坑外商太多。印度現在GDP2.7萬億美元,想要到5萬億美元是難以完成任務,印度電力系統沒人去投資,不能要求人用手工生產或用柴油發動機發電生產。

  • 2 # 錦繡中源

    什麼大實話呀,這不過是莫迪定下的一個目標,能否實現還不好說呢!莫迪提出這個目標的背景是在今年5月份大選的時候,當時他稱印度要在2024年實現5萬億美元的目標,而不久前趁著第73個獨立日到來之際,獲得連任資格的印度總理莫迪再次提及此事,顯然這個目標的政治需求更強烈,其實國外很多國家定個好高騖遠的目標,最後不了了之的大有例子在。況且這是印度,它吹過的牛還少嗎?此前不久,莫迪還曾公開許諾到2032年印度的GDP總量要突破10萬億美元呢。

    但客觀的說,這個目標也並非沒有實現的可能性。2018年印度GDP是2.726萬億美元,如果到2024年達到5萬億美元,即意味著未來六年(包括2019年在內)印度GDP要增長83.1%,平均下來每年需要增長近11%。過去幾年印度經濟增長維持在7%~8%,顯然與兩位數的增長還有一段距離,但其實這個7%~8%是實際增長,過去幾年印度的名義GDP增速是超過兩位數的。

    以中國為例,2006年的時候中國GDP是2.75萬億美元,到了2009年就突破5萬億美元,用時僅3年,印度雖然經濟增速不及當時中國的兩位數增長來的快,但7%~8%的實際增速也不低,而且所用時間是6年,因此到2024年印度GDP確實有達到5萬億美元規模的可能。

    當然,再不濟印度還可以在GDP統計方法上做手腳,這又不是新鮮事,莫迪上任以來,印度已經兩次修改了GDP的統計方法,人為的調高經濟增速,所以再來一次又何妨?

  • 3 # 東南西北shuo

    這只是莫迪個人的野心,印度2018年gdp總量2.784萬億美元,超過法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距離英國(2.821萬億美元)也只有一步之遙,兩年內可以超過英國。此時印度的GDP距離2014年莫迪執政有了6800億美元左右的增量,平均每年增長1700億美元左右,印度經濟自從1991年拉奧政府改革以來,確立市場經濟,平均gdp增長率在6%以上,如今增長率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此時的莫迪似乎自信心爆棚,揚言5年內,也就是2023年GDP突破5萬億美元,這就意味著接下來的5年內印度gdp每年的增量要保持在4600億美元以上,經濟增長率要保持在16%以上才有可能達到目標,要知道在上個世紀70年代,經濟增速快如日本,其gdp增速最高也才12%,印度要達到16%,難不成印度人民又要開掛?答案是改變gdp統計方式,比如說對於印度的汽車製造業,印度中國產一輛車的價格強行與市場上的一輛奧迪車等同,這樣以來汽車行業的產值會飛速“提高”;對於農牧業,不再以肉類總產量,牲口的總頭數作為參考,而是提高牲口每一個部位的價格來重新計算總的價格,這樣以來農牧業總產值又“大幅提高”;為了提高有機肥產量數值,連牛羊糞便也算入gdp之中,可謂是有味道的GDP。這樣統計出來的GDP總量完全是人為虛高,水分很大,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如果未來5年印度繼續使用這種統計方式,結果必然會成為印度版“浮誇風、放衛星”,這一點中國是有歷史教訓的,倘若這個時候印度要稍微提高一點稅收,一定會導致大批工廠、農場倒閉,因為提高的一點稅收很可能是這個工廠半年的產值。相比較而言,印度的鄰居中國在統計gdp的時候就顯得很理智統、很嚴謹,甚至有些保守,中國在統計gdp的時候很多是不計入GDP裡面的,比如在統計第三產業的方式上能少算就少算,首先黃賭毒肯定不能記入,這是構建和諧社會必然要剷除的三害!其次,自住房租金、家政服務(保姆、月嫂)等近年來服務價Grand SantaFe來越高,以現金收入為主,統計難度大,沒有包含在gdp中。還有一些小餐館,排擋(不開發票給禮品那種),gdp的統計往往會漏掉,還有近年來各種私人的補習班,也是以現金結算為主;至於中國的建築行業,尤其是農村自建房,據說中國每年自建房在10億平米左右,按800元每平米,也有8000億的產值,產生的GDP也沒聽說過算在其中的,而這些在西方發達國家都是要算進GDP中的!為什麼中國gdp總量會有這麼多漏查的,這恐怕與華人的思想傳統有關,華人有句話叫做“悶聲發大財”,這句話主要體現在華人謙虛謹慎的性格上,在國際上悶聲發大財有利於隱藏實力,避其鋒芒。那麼究竟gdp統計什麼?中國gdp的統計還是以大企業和部分中小企業為主,比如說中國500強企業2018年營業總收入71.17萬億元,佔整個國家gdp的78%,這500強企業不包括菸草總公司,榜首位置是國家電網總公司,而不是中國菸草總公司,中國菸草總公司2018年納稅總額就達到一萬億人民幣,恐怕它的產值在三萬億左右。其餘的產值都是以地方上的中小企業為主。即使這樣,中國統計出來的GDP總值也在13.6萬億美金。中國和印度在經濟發展上一進一退,如此以來,中印之間GDP差距只會更大!

  • 4 # 無事說天下

    印度總理莫迪在達沃斯論壇上提出,要用5年的時間,使印度的經濟量達到5萬億。對此,網友們議論紛紛,大部分認為印度在說大話,我也以為印度在說大話。在我看來,印度有以下制約條件,影響其經濟發展速度,無法達到5萬億美元規模的經濟體。

    第一,製造業是一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印度想讓經常增速快,必須製造業有突飛猛進的發展。看看世界上超過五萬億美元的經濟體,美國、中國、日本,共同的特點是製造業輝煌。美國雖然現在將低端製造業轉移出去了,但其手裡掌握大量高階製造業資源。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國家,體系最完備。日本更不用說,製造業當年引領世界,現在日本的製造業仍然掌握著很多高精尖技術。在這點上,看看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排名就行,仍然是美、中、日排前三。美國和中國500強企業數量均超過了150家,其中跟印度比較有可比性的日本,2018年仍有52家企業上榜,印度出現在榜單上只有6家企業。

    可見,印度的製造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短短的5年時間想達到類似日本哪樣有50家企業入榜很困難,也就意味著印度的製造業產值有限,想讓整個國家的經濟總量達到5萬億更困難。

    今後5年,即使莫迪政府在稅收等方面大力扶持製造業的發展,也無法讓讓企業在如此短的時間進入世界500強。製造業這個基礎沒打好,經濟增速度想超過10%,就是空中樓閣。

    印度在世界上比較有名的行業,一個是IT業,一個是仿製藥。這兩個行業,也不是一家獨大,目前市場份額也正受到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的搶佔。所以,印度的製造業今後的發展壓力非常大,無法幫助其經濟更快發展。

    第二,基礎設施投資,是拉動印度國內經濟快速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印度目前國內基礎設施投資的缺口非常大,特別是印度的交通設施等方面有很大投資空間。2018年9月,印度工業聯合會表示,到2022年,印度的基礎設施部門將需要約50萬億盧比,約7,780億美元投資作為全國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增長動力。

    以鐵路為例,印度1949年剛建國的時候,鐵路里程約5.48萬公里,建國70年後的今天鐵路里程約為6.3萬公里,增加幅度有限。而且鐵路電氣化的程度也很低。

    2014年,莫迪當選為印度總理,提出了印度製造與高鐵夢的宏偉目標,準備投入6億盧比的資金,建設建設超過1萬公里的高鐵網路。2015年12月,日本幫助印度修建高鐵一事達成協議,簽署了修建印度第一條時速超過200公里的高鐵——孟買至莫迪家鄉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邁達巴德的孟艾高鐵的協議。但4年過去了,該專案仍未開始施工。

    印度現在急於想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但奈何手裡沒錢。印度現在的外匯儲備約為4000億美元,其中大量的錢用於了 購買武器裝備和國內民生方面,用於進行基礎設施的錢有限。而且印度現在是幫聯制國家,中央政府提出的計劃,下面的邦不一定支援。一旦中央政府沒錢投資了,就意味著投資這一拉動經濟增長的手段失效。

    印度想向世界銀行和亞投行貸款,也不是想貸多少就給多少。2018年,亞投行提供的相關資料顯示,印度獲批的亞投行貸款額總計達到17.69億美元,主要集中在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面對如此多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僅憑亞投行和世界銀行的貸款遠遠不夠,更多的還需要印度本國的投入。

    可見,印度想能透過投資拉動本國經濟增長的想法,也很難實現。投資,無法為印度的經濟增長裝上翅膀。

    第三,出口和國內消費,印度的後勁也不大。出口這方面,印度在世界上有名的僅為IT和仿製藥這兩個行業。只要印度的製造業無法發展起來,出口拉動經濟就很難。印度的外匯儲備少,就足以說明印度的出口有限了。

    當前,低端製造業正向東南亞和南亞轉移,印度本可以藉機發展國內製造業和增加出口。但印度國記憶體在的一些問題,導致大量的企業尚不敢進入印度。勞動力效率低、電力供應不足、政府機構腐敗、基礎設施不完善、供應鏈成本過高等問題,影響了外資進入印度建廠的速度。

    印度國內消費這塊,上升空間很大。但印度的人均GDP僅為2000美元,說明印度老百姓手的錢不多。中產階級消費能力還行,但現在中產階級的規模不夠,無法拉動更多的消費。所以說,印度現在國內消費拉動這塊暫時也不行。想要擴大消費,攔動國內經濟增長,首先得讓老百姓手裡有錢,感覺印度國內現在貧困人口過多,擴大消費的潛力不大。

    綜合起來看,印度發展潛力很大,未來5年他們的經濟增長速度會很高。但因其存在的一些固有問題無法解決,影響了其發展速度。莫迪政府想在5年內,使經濟總量增長超過80%困難非常大。即使再次改變統計方式,達到這個增幅也非常難。

    印度一直以來非常願意和中國比,認為中國能做到的事情,他們也會做到。就比如在經濟增長速度這塊上,當年中國經濟也曾以超過2位數的速度增長,於是他們也想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但他們完全忽略了兩國的基本情況:一是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方面,印度不如中國;二是基礎設施建設上,中國在中央投資的基礎上,各省各縣各鄉都在進行投資,這是印度做不到的;三是在招商引資上,各地甚至各個鎮都紛紛出政策、想辦法吸引資金,使中國利用外資數量十分多,這也是印度所不具有的特點;四是在集中力量辦大事上,印度和中國的國情完不同,中國能做到的印度無法做到。比如印度的高鐵專案,至今未開工。這要放在中國,估計快要完工了。

    總之說,對於莫迪立下的這一宏偉目標,我是不相信能完成。也許,這是莫迪政府給國內老百姓信心,才提出的目標。反正莫迪現在在國內的支援率非常高,其個人魅力也非常大,屆時沒完成也不會影響其在國內的形象。(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賈府眾人為何對自己親生母親的稱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