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攜號轉網又一次成了新聞。據工信部訊息,按照工信部對於攜號轉網工作的整體部署,天津、海南、江西、湖北、雲南五省市自12月1日起,推出攜號轉網新業務受理流程。如今攜號轉網實行了,許多使用者往往會根據自身需要,在不同運營商所提供的流量套餐中進行挑選。主動權算是掌握在使用者手上了。對於運營商來說卻是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需要好好思考如何提升服務質量,留住老客戶,同時從競爭對手那裡獲取新客戶。
7
回覆列表
  • 1 # 吳玉瑞

    攜號轉網很好,起碼主動權掌握在顧客手中,你的服務不好,套餐也貴,我就不用了,轉到另外一家運營商,這樣就有自由權了,但是提速,那是由他們運營商擼作,顧客就不了而知了。降費這能知道,所以攜號轉網只知道降費,而提高網速與否,我們也不請楚。

  • 2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恰恰相反的是,隨著2020年攜號轉網的臨近,三大運營商的象今年這樣大幅度的斷崖型的降價將暫時不會出現。

    隨著2020年的臨近,和攜號轉網一起來的,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還有一個5G。

    是的,5G要來了,三大運營商宣佈的5G商用的時間點也是2020年,和攜號轉網將同時到來。

    5G網路將是一個社會的變革,也是2025年中國製造計劃的強有利的支撐,不管如何,5G都會如期而至。

    5G的應用更多是面對垂直行業的變革,但是5G的建設將會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5G的頻率相對現在的2/3/4G相比,頻段更高。而且速度更快,也就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站,也需要擴容整個的傳輸網路。大量的基站將會建設,雖然這個不是一個短期可以實現的目標,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將需要海量的資金投入。以現在的4G需要5000億人民幣以上的建網成本,這還是在現在傳輸網路的基礎上的成本,可以想象的是5G每家運營商至少需要投入上萬億的資金進去,長期的完全5G的網路甚至可能是10萬億級別的天量資金投入。

    現在的問題來了,錢從哪裡來?現在三大運營商的廝殺降價,已經傷及元氣。5G建設的資金國家投入?那樣還不是取之於民?還是運營商自己投入?那就不能再大幅度降低價格。

    通訊支出"提速降費"將是一個長期的方向,但是幅度應該不會向現在這麼大了。

    目前中國移動的ARPU(單使用者收入)已經下降到55.7元,聯通46.8元,中國的ARPU也在下降。與此同時,寬頻市場的廝殺也讓三大運營商寬頻的ARPU也在急速下降。

    隨著5G建設的不斷進行,三大運營商為了收集資金投入5G建設,很難再出現今年的大規模的價格戰了,降費的速度將會開始減緩。

    不過雖然價格暫時不會再大幅度的下降,但是攜號轉網至少可以激勵運營商提高對使用者的服務。

    價格戰不能打了,就只能打服務戰了,預計三大運營商的服務會比原來更好。總得有點兒拿的出手的東西來競爭,否則的話就會老使用者流失了,這倒是三大運營商KPI考核不願意看到的。

  • 3 # 愛範兒

    所謂「攜號轉網」,顧名思義,即指使用者可以在不更換手機號碼的情況下,從一家電信運營商轉到另一家電信運營商的服務。

    ▲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打個比方,我手頭上就有一個從大學時期就開始使用的中國移動動感地帶號碼,但基本上只是一個通訊號,只用來打電話、註冊各種網際網路賬戶以及收驗證碼;現在我又看中了中國聯通的某個新推出的套餐,不僅資費便宜,而且每個月流量非常多。

    所以,能否在不換號的前提下,從移動轉入到聯通網路之下?自然也就催生出「攜號轉網」這類服務的出現。

    ▲ 目前全球尚不支援攜號轉網的地區(顯示為白色)

    早在 2006 年,中國原資訊產業部就發文指出,使用者擁有自主選擇同一移動號碼歸屬地內所有資費方案的選擇權,這也被視為是攜號轉網政策的出爐。

    到了 2010 年,第一批試點城市在天津和海南啟動;2014 年則向江西、湖北和雲南開放了第二批試點。這也意味著,中國的攜號轉網服務其實早在 8 年前就已經落地了。

    但這種試點一直持續到今天,也沒能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開來。哪怕到了現在,能夠辦理攜號轉網服務的還是那 5 個地區。

    所以,國內大部分普通使用者仍然要繼續等待,我猜有的至今連「攜號轉網」這一服務都還不知情。

    為什麼這個國外基本已經普及的技術,卻沒能在中國流行起來?這當然有技術的原因,但也少不了人的問題。

    服務確實上線了,但運營商讓不讓你「轉」又是另一個問題

    攜號轉網服務遭遇到「推廣難」的問題,並不是因為這個服務沒人願意用,而是運營商往往會為「轉網」的使用者設立各種障礙,等同於是「嚇跑」了那些潛在使用者。

    以目前已經開設了攜號轉網業務的天津移動為例,官網對於想要辦理「攜號轉網」的使用者都設立了要求,你必須要先滿足幾個條件:

    1. 號碼必須實名登記2. 不能欠費3. 不能處於停機狀態4. 未與運營商簽訂任何在網簽約協議,或是其它活動5. 距離上次轉網時間間隔不短於 120 天

    另外在湖北移動的頁面上,我還看到這樣一條標註:「為了扶持中國自主民族產業 TD-SCDMA 的發展,中國移動 TD-SCDMA 專用號段 157/188 使用者也不能攜號轉網。」

    以上,只要有一條不符合,運營商便會以此為由拒絕你的攜號轉網業務辦理。

    另外,根據辦理攜號轉網使用者的反饋來看,他們大部分都會被其中第 4 條「與運營商存在捆綁業務」規定所阻攔,但這多是一些連自己都不清楚的權益、合約類活動,想要順利解綁肯定又少不了一番繁瑣的溝通。

    ▲ 微博上有不少使用者反映,簡訊查詢後發現自己無法辦理攜號轉網服務,因為一些運營商活動未到期

    總而言之,這一道道門檻逐漸讓抱有轉出意願的使用者被迫放棄了念頭。至於現在出爐的新政,也只是將原本需要線上下營業廳完成的預約查詢服務轉到了線上,但實際辦理時還是會被前文所說的這類「障礙」所阻攔,讓所謂的「攜號轉網」服務形同虛設。

    ▲使用者想要「兩清」,運營商放行嗎?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當然,會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畢竟這本身就牽扯到運營商之間的利益關係。

    本質上說,攜號轉網是讓使用者自己選擇運營商,等同於是讓運營商失去對使用者的控制權,而每一個成功辦理了攜號轉網的使用者,也相當於是讓自家減少一個使用者,並讓對手收穫一個使用者。

    也因如此,幾家運營商都會在規定下「鑽點小空子」,想方設法阻攔使用者「跑路」,甚至是刻意將攜號轉網業務「隱藏」起來不被使用者瞭解。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關於後者這點,我在尋找國內攜號轉網業務的地區官網時也發現,不管是哪家運營商,你都很難在它們的官網首頁,或是業務辦理選單中找到和「攜號轉網」相關字樣的選項,基本只能透過關鍵字搜尋才能找到介紹,但辦理操作還是要去線下的營業廳進行。

    攜號轉網服務的長時間未能落地,最終讓這幾年的中國手機市場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

    被條款限制的「攜號轉網」,也讓中國手機使用者找到了其它替代品

    在很多人預想中,攜號轉網在中國市場應該有不小的需求。

    你最常看到的發聲群體應該是那些中國移動的老使用者們,他們可能早在 2G、3G 時代就辦理了中國移動的號碼,一直捨不得更換,但現在又看中了聯通或電信中的優惠套餐,也可能是對手機訊號不滿意,自然會有攜號轉網的呼籲。

    可實際上,從目前的公開資料來看,辦理攜號轉網的使用者量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少很多。

    其中,中國電信轉入 16.8 萬,轉出 6.6 萬;中國移動轉入 16.2 萬,轉出 25 萬;中國聯通轉入 14.7 萬,轉出 16.1 萬。

    這意味著,至少在這幾個區域中,對中國電信網路抱有興趣的使用者是最多的,而使用者流失率最高的則是中國移動。

    但對比現有上億的手機使用者基數,幾十萬的使用者量變化對運營商的影響只能說微乎其微。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我們還可以從正在試點的湖北省使用者資料中看出一些端倪。據湖北省通訊管理局統計,自 2014 年攜號轉網試點業務開始,至今 5 年,湖北全省成功轉網的手機號僅為 26 萬個,僅佔全省 5000 多萬手機使用者數的 0.5%。

    是什麼造成了攜號轉網服務的「叫好不叫座」?除了前文提及的各種門檻問題外,攜號轉網服務從試點到現在過去的 8 年時間裡,中國手機市場自身也在發生變化。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一方面是雙卡雙待手機的普及。眾所周知,中國手機使用者對雙卡雙待的需求是非常高的,有的人會把一張卡用於生活,一張卡用於工作,而有的可能是不捨得拋棄陪伴了自己多年的號碼,同時又對新的流量套餐產生了興趣。

    事實上,後者的需求其實完全可以靠攜號轉網服務來實現,但我們現在是反過來讓裝置來迎合使用者需求,畢竟要是看中某個運營商的便宜套餐,用雙卡也能解決。

    某種程度上,雙卡雙待裝置在中國手機市場的普及,其實也是彌補了攜號轉網服務缺失的那一塊空白。

    更不要說,連 iPhone 都已經支援雙卡雙待的今天,對於已經習慣了一臺手機裡塞兩張卡,或是隨身帶兩臺手機的中國手機使用者而言,攜號轉網還是否是必需品?這值得我們認真思考一番。

    另一方面,中國從 2015 年起開始推行「提速降費」的政策,讓幾家運營商都先後取消了流量漫遊費。

    同時你能明顯感知到的是,近幾年的流量額度也正逐漸向「無限流量套餐」發展,還有受益於與網際網路公司的合作,像聯通和電信都收穫了不少新增使用者,也讓原本很多為了「為了高流量套餐」目的而去的使用者少了一個轉網理由。

    中國三大運營商的格局,會因攜號轉網迎來變化嗎?

    雖然中國手機市場存在各種現實變化,讓「攜號轉網」成了一件可有可無的服務,但倘若服務真的普及開來,對中國三大運營商的影響仍然無法忽視。

    我們不妨來看看日本的例子。日本在 2006 年起正式開啟了攜號轉網服務,直接打亂了當時的市場,為了防止使用者流失,三大主力運營商都開始調整原有的套餐資費,並不可避免地展開了價格戰。

    充話費送手機都是很平常的了,還會有大額度的補貼和返金政策,不少人甚至會為了謀求金額補貼,在合約到期後「跳槽」到另一家運營商,過一兩年又跳回來,這也是很常見的現象。

    僅僅是開始後的 2 個月,日本運營商市場格局就發生了明顯變化,當時的的領先者 NTT DoCoMo 遭遇自成立以來的第一次使用者數下跌,而最大的贏家無疑是落後的 au 和 SoftBank。

    而在往後 8 年時間裡,NTT DoCoMo 的市場份額從 54% 降到了 47%,au 基本維持不變,而 SoftBank 則是逐漸趕上。雖然這種份額變化並不能完全將原因歸結於攜號轉網服務的推行,但至少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加速了市場的競爭態勢。

    倘若從這點來看,與其說攜號轉網是讓選擇權迴歸到使用者手中,倒不如說也是在「倒逼」那些領先的運營商做出自我變革,最終尋找到一個對使用者和對運營商都有利的商業模式。

    理想狀態下,我們自然是希望攜號轉網能讓使用者花更少的錢,享受更好的服務,同時運營商也能找到自己的新商業模式,長期來看,結果並非是壞事。

    目前,按照工信部部長羅文的說法,中國的攜號轉網在全國範圍內鋪開,至少要到 2020 年才會到來。

    考慮到中國的 5G 網路正式商用時間點也定在了 2020 年,等到那時,中國的行動通訊市場或許也會帶來一次新的格局變化。

    至於我們這些普通手機使用者,現在要做的恐怕就是查查自己手機號碼裡「潛伏」著的各種繫結套餐和簽約服務,完成一次門戶清理,清清爽爽地迎接「攜號轉網」和 5G 時代的到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不好好工作的老公,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