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魏國由曹丕篡漢自立開始算起,至司馬炎廢魏建晉為止,從公元220年到公元266年,歷經44年,之所以在三國中最強大,原因如下:

    1、開創者曹操英明神武,立志統一。曹操的志向在謀取天下,在東漢末年群雄爭霸的亂世中,曹操憑藉自己的才智,籠絡大批人才,自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開始,破袁術、滅呂布、討張繡、逐劉備、敗袁紹、徵烏桓、擊匈奴、收西涼,一步一步統一中國北方。

    2、魏華人才眾多。國之強盛必倚仗人才,自曹操早年征戰,就不斷籠絡人才,文有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蔣濟、董昭、華歆、王朗、鍾繇等,武有曹仁、曹真、曹休、曹洪、夏侯淵、夏侯惇、張遼、徐晃、于禁、樂進等,而且曹魏佔據的中原地帶人才濟濟,為曹魏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反觀蜀漢與東吳,人才完全不及曹魏。

    3、三國中曹魏地盤最大,人口最多。國之強盛在於綜合國力的強大,天下十三州曹魏獨佔九州,地盤大、人口多源源不斷為曹魏提供糧食和兵員,而且當時中國經濟最發達、最富庶的地方中原地帶盡在曹魏掌握中,為曹魏提供足額的賦稅,糧食、兵員、錢帛都是三國中最多的,當然最強。

    4、建立之初政治正確。曹操征戰中原,挾天下以令諸侯,是打著為漢室朝廷征戰的名義,籠絡了不少忠心於漢朝的民心,逐漸統一中國北方,曹操自已也說過:如果不是他曹操,不知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袁術就稱帝了,後被曹操所滅。即使後來曹丕篡漢,但天下大勢已定。

    反觀蜀漢與東吳,偏居一隅,無論地盤、人口、人才、綜合國力加在一起都比不曹魏,當然魏最強大。

  • 2 # 社會我亮哥

    魏國(公元220年-公元266年),由曹操的兒子曹丕建立,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史家多稱之為曹魏,由於後來的鮮卑在北方也曾建立了魏國,即北魏,歷史上被稱作"後魏",因此曹魏也被稱為"前魏"或者"先魏",魏國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魏國是怎麼發展成為三國中最強大的國家的?

    一、疆域。曹魏政權的統治區域不僅包括北方即黃河中下游地區,還包括遼東以及西域的廣大地區。在西部,曹魏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並在西域設立長史府進行行政和軍事管理;在北部,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在東部,在毋丘儉征伐高句麗後又將北韓半島北部併入了版圖;在南部,大致以秦嶺淮河與蜀、吳為界。立國之時轄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幷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荊州北部)、揚州(揚州北部)。從面積上看,其統治區域大大超過東吳和蜀漢。二、經濟。曹魏的統治地方是當時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既是中國的政治中心,又是中國的經濟中心,這一地區地勢平坦,多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發展農業生產的優越條件。加之曹操父子都非常重視農業生產,推行發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除禁令,輕關稅,禁私仇,輕刑罰,與民休息,使北方地區經濟快速恢復並出現發展繁榮局面。

    三、政治。從曹操起,實行"唯才是舉"的原則,重用人才是曹魏強大的重要原因,曹操有著一顆舉世無雙的愛才之心,他的愛才在三國無人能及。曹操一直都很欣賞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里,曹操就曾直言天下英雄只有他和劉備;曹操還特別看重關羽,欣賞關羽的萬人不擋之勇,欣賞關羽的忠心的耿直,大家都知道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誠然關羽是勇猛過人,但如果沒有曹操的“縱容”,恐怕關羽想回到大哥齊備身邊也非易事。曹袁官渡之戰時,戰爭打得非常地艱苦,當兩軍對峙相持不下之時,這個時候袁紹陣營裡面有一個叫做許攸的謀士突然來投奔曹操,曹操聽說這個訊息以後大喜過望,“跣足而出”,就是光著腳跑出帳外迎接許攸。為了更多地招攬人才,魏文帝曹丕又建立了九品官人法,郡設小中正,州設大中正,這種制度重視輿論,不拘爵位,不論出身,"論人才優劣非謂世族高卑",比起東漢末年單純以封建道德為標準的"舉孝廉",無疑是一個進步。除了大力地招攬人才外,曹魏在北方還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削除割據,鞏固統一,應該說,魏國的強大與這一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畢竟,政權統一和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基礎和保證。

    四、軍事。曹魏的軍隊包括中央軍和邊軍。中央軍分為中軍和外軍。中軍有中、左、右、前軍各一師,又有中護、中領軍、領、護軍將軍各一人。由於三國戰事頻仍,中軍常常四出征伐,作戰任務重,戰力也強。邊軍是指留屯各地的外軍,他們編制不一,統帥往往臨時由中央委派和更換。曹魏的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我們可以從若干大的戰役中看出個大概,比如赤壁之戰,《三國志·吳主傳》注引的《江表傳》裡記載曹操赤壁之戰之前有給孫權一封書信,信中號稱曹軍有八十萬之眾,《周瑜傳》中又記載曹操在佔據荊州之後,得到水、陸軍數十萬。這些記載可能有所出入,但魏國軍力的強大還是可見一斑。

  • 3 # 淡墨淺白

    三國鼎立,為什麼魏國發展最強?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戰爭!

    曹操一生征戰幾乎沒有停歇,為魏國的建立打下了足夠大地盤和人口,也為魏國的血液中注入了戰爭的基因!

    魏國處於中國北方,北有鮮卑和羌胡,東北有遼東公孫度和高句麗,東南吳國,西南蜀國,西北有烏孫!魏國可以說處於四戰之地,魏國正透過戰爭一步步走向最強的!

    曹丕繼位不久,西邊的酒泉黃華,張掖張進,武威三種胡叛亂!曹丕立威之戰,斬殺麴演,張進,收降黃華,此戰過後曹丕登基稱帝!後又命曹真大破羌胡聯軍,穩定河西,建立西域長史府。在北方田豫,粱習多次大敗鮮卑。

    曹丕兩次南征吳國,雖然對吳國沒有根本性勝利,卻透過戰爭順路把藏霸,孫觀在青,徐的軍閥割據給解決了,徹底穩定了北方!

    曹睿繼位,諸葛亮數次北伐無功而返。但是魏國卻平定了鮮卑,司馬懿平定遼東公孫度!

    此後雖然司馬家掌權,但是魏國戰爭的基因不變,毌丘儉兩次征討高句麗,攻破丸都,幾乎讓其滅國。

    吳國和蜀國有地勢之險,國內相對安定,民心思定。雖然和曹魏常有戰爭,不過都是一城一地的利益之爭,並不是舉國之力一戰。

    戰爭是魏國成為最強的基因,也是魏國能超越吳蜀的根本原因!

  • 4 # 青言論史

    魏國都不需要發展,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三個國家裡面最強大、最厲害的國家。原因有這麼幾個:

    1、經濟問題:當時的南北方和現在可不一樣,當時的北方經濟還是要勝於南方的,並且是遠勝於南方。南方的四個州雖然地盤和北方九州差不多大,但是人口卻遠不及北方,經濟水平更沒法比。如果不是因為軍閥混戰導致北方大量人民南遷,可能南方連和北方對峙六十年的機會都不會有;

    2、正統性問題:感謝曹丕的老爸曹操,他這輩子給他兒子幹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把“正朔”這兩個字緊緊地抓在自己手裡了。在曹魏代漢以前,曹操以大漢朝的名義,已經聚攏了一大批人才。相比於劉備和孫權,曹操那裡才是中央,中央的吸引力肯定是要比那些諸侯王要大的多。

    3、士族的力量:進入魏晉時代,政治的最主要勢力已經換成了士族,三個國家之間,誰的政治勢力強大與否,就看這個國家計程車族力量強大不強大。中原士族的力量,本就是最為強大的。曹丕剛剛一上臺頒佈的九品中正制,更是徹底地向士族妥協。從此以後,士族將全力支援曹魏。曹魏不強大,那誰能強大呢?

  • 5 # 老玉米看世界

    主要是透過戰爭來一步一步打敗其他勢力,走向最強勢力的,成為三國中最強大的國家的。那為什麼曹魏的戰爭會絕大部分取得勝利呢?從政治上和軍事還有經濟上來說的。

    政治上,曹操經過不斷的戰爭,接連戰勝了北方的割據勢力,主要是戰勝袁紹,迎天子於許都,取得政治資本,以朝廷的名義,對外佔據大統和道義,師出有名,慢慢的剷除了敵對勢力。

    經濟上,北方一直是經濟中心,經濟實力強於南方的,而且魏國的疆土大,收的賦稅更多,經濟實力更強。

    軍事上,魏國的軍事實力一直都是最強的,兵多將廣。

    魏國的人才多,文臣武將甩吳蜀幾條街,文臣中人才多,國內就穩定,經濟發展的快,建立各項完善的制度。武將中人才多,軍事實力強,能夠領兵作戰,佔領更多疆域,然後收更多的賦稅,這些都是相輔相成的,可以互相促進。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魏國的屯田制,魏蜀吳三國中,曹魏人口最多,墾荒的面積最廣,這正是三國中曹魏實力最強的原因,推銷的屯田制,組織流民耕種官田,使得社會秩序恢復得快,增加曹魏實力,魏國的糧多,才能養更多的兵,才能持續不斷的提供兵源。曹魏重視農業,大興水利,工程規模和數量在三國中都屬第一的。

    總得來說,魏國是透過戰爭變得最強的,依靠屯田,有著充足的兵源和糧草,依靠挾天子以令諸侯,有著政治優勢,依靠碾壓吳蜀兩國的人才數量,這樣的魏國實力不是最強才怪。

  • 6 # 天山月3

    所謂魏國強大主要是曹操的功勞,其後人基本上是坐享其成。一是曹操雄才大略,機謀過人,具有王者之氣。更兼手段陰狠,正邪之術駕輕就熟,打天下造乾坤一把好手。二是佔據中原九州大片土地,該地當時是華夏中心,人多,糧豐,又是人才聚集的地方,相對經濟發達,文明程度較高。三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使曹操政治上獲利不淺。反曹即反中央、反國家,佔據了道義與道德上的制高點。所以即使獻帝要殺他,他也捨不得放棄。即可發號施令,又可以做擋箭牌。四是他手下有一幫文武可用,為他稱雄起到了很大作用。

  • 7 # 歷史鐵老師

    這個問題本應該參照《三國志》來作回答,但本人才疏學淺,只能從《三國演義》裡尋找答案了!

    魏國熊踞北方地區,少不了曹操的苦心經營。當然,我覺得最大的有利條件是曹操始終打著天子的旗號,用天子的威嚴發號施令。所謂興“義兵”,打正義之仗。要不然怎會說他“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第一,剿滅呂布,呂布是他的心頭大患,然而呂布只有匹夫之勇,少斷無謀。

    第二,攻打張繡。張繡雖不戰自降,但是張繡卻趁曹操不備,偷襲曹操,致使曹操失去長子曹昂,愛侄曹安民,大將典韋。

    第三,曹操徹底佔據北方地盤應該是官渡之戰,掃平袁紹。袁譚,袁尚,袁熙骨肉相殘,不久自滅。

  • 8 # 慕容無為

    魏國疆域在三國最大、戶口最多、經濟最強,而這幾乎跟曹操的成功掛鉤,因此曹魏早期的發展歷程實際上就是曹操的創業史。

    曹操的建立曹魏的歷程大致分以下三個階段:

    一、由起兵之初到牢據兗州,從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到興平二年(公元195年)這幾年是曹操起步最艱難的時期。這段時期,曹操起兵討董為董卓部將擊敗,丹陽募兵軍隊盡數叛亂,最後只得去河內投靠袁紹;在袁紹的幫助下佔領兗州又被呂布奪去,幸運的是最後又重新奪回。

    二、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獻帝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徹底平河北。這一階段,曹操做出了漢末諸侯中最最最英明的舉動——“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就是本問的答案。正因為天子在手,朝廷在曹操這邊,吸引了無數多的人才,讓天下政治的優勢、時代的選擇倒在曹操這邊,也讓曹操處在四戰被動之地卻得以專制諸侯,滅呂布、袁術、袁紹等人。

    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往後。赤壁之戰被孫劉聯軍擊敗後,緊接著丟失了荊州,失去了在江南的控制力,更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大好時機,也算是曹操生涯中重大的挫折之一。此後,曹操也因為篡漢問題,在與漢庭中央的鬥爭中也很難再抽出精力對外,所以這一時期的曹操從記載上看顯得很疲憊、敏感。雖然沒能一統天下,但之前打好的基礎與努力也足夠讓他的魏國成為最強的國家。

    綜合來講,曹操的成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奉天子以令不臣”,讓他在政治上相對其他諸侯處於絕對的主動地位,在巨大的政治優勢下,曹操也能夠橫掃中原、河北、關中,創立了幅員遼闊、人才茂盛的魏國,而司馬家也能夠在篡魏的基礎上一統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爸媽把我養大成人,只要男方30萬彩禮,過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