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靖遠0204

    我覺得按照關羽當時的地位、資歷和聲望來說沒必要。

    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襄樊之戰的原因吧。

    公元219年春,劉備親自率領大軍爭奪漢中,派出了當時劉備陣營的最強陣容,以法正為謀主,在益州的高階將領馬超張飛黃忠趙雲魏延等悉數出戰,可以說除了荊州方面的駐軍,以傾國之力爭奪益州的門戶——漢中。關羽做為鎮守荊州的方面大將,自然知道漢中之戰的重要性,於是從南郡北上攻打曹魏的襄陽和樊城,以牽制曹軍,緩解西線戰場的壓力。從戰略角度來講,當時已經成功了,徐晃軍團被牢牢的吸引在宛城一帶,最終劉備在西線完全佔領了漢中,並攻下了上庸三郡。(但漢中之戰劉備集團也傷了元氣,這也是沒有派兵援助荊州北伐的重要原因)可以說襄樊之戰到此刻結束的話應該是功德圓滿的。

    可事情的轉折點是在劉備稱漢中王后。我們知道,劉備平定荊南四郡一直到入川的時候,關羽正式職務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再後來加上了董督荊州事,要知道當時的襄陽在曹操勢力範圍之內。劉備稱漢中王后封關羽為前將軍,蜀漢陣營除了老闆武職最高,假節鉞,蜀漢陣營除了老闆權力最大,但並沒有資料顯示免去其襄陽太守職務,可此時此刻的襄陽太守還是個虛職,以我的揣測,這很可能是蜀漢高層給他傳遞的訊號,雖然沒有命令,但能打下就打下,這在你假節鉞的權力之內。(我們知道,劉備稱帝后封馬超為涼州牧,張飛為司隸校尉,這兩個地方都在曹魏方,顯然是給他們設計的未來進攻方向)當然,如果拿下荊州最大的襄陽郡,我想劉備會把荊州牧的頭銜封給關羽的。

    以當時關羽的兵力,想拿下襄樊可以說難度很大。但關羽透過圍點打援的戰術,加上上天眷顧,利用漢水暴漲水淹七軍,一下子俘獲了三萬多人的曹軍,要知道當時關羽整個進攻兵力只有兩三萬人,所以說威震華夏是一點兒都不吹的。戰鬥出奇的順利,援軍被滅了,城裡的守軍瀕臨絕望,此時關羽怎麼會捨得放棄這大好的戰局?

    但世事往往盛極而衰,為了早日攻下樊城,關羽把後方能抽走的兵力都抽走了,忘記了身旁臥著只江東猛虎。曹魏的三萬俘虜還沒來得及改造教育便連同他的荊州一起被孫權拿下了。

    歷史不能假設,如果關羽帶領曹魏投降的三萬人回到南郡,用一年的時間休養生息和改造降卒,此時以攻打襄樊為實,漢中出擊為虛,結果會如何?

  • 2 # 木説歷史

    關羽攻打襄樊肯定是有立功的想法,但是立功並不是關羽攻打襄樊主要原因,襄樊之戰是根據荊州軍團戰略需要而發動的一場有價值的軍事行動。

    第一,漢中爭奪戰之前,劉備集團與孫權集團曾經為了荊州問題在荊州屯兵對峙,後來因為曹操威逼漢中劉備集團與孫權罷兵議和,並達成荊州劃分協議即“湘水劃界”。

    “湘水劃界”中劉備用手裡的江夏郡換了孫吳的南郡,自此孫劉兩家已經不存在“借荊州”的領土糾紛。但是“湘水劃界”之後暴露出兩個重要的問題。

    1.“湘水劃界”之前孫劉兩家屯兵荊州對峙,孫吳兩家的大戰一觸即發。雖然被曹魏“攪局”最終未能打起來但是兩家已經不復赤壁之戰時期的“和睦相處”,聯盟關係已經有名無實。荊州需要面對來自東吳與曹魏兩個方向的軍事壓力。

    2.“湘水劃界”的結果,劉備分南郡、零陵郡、武陵,關羽駐守的荊州三郡缺乏防禦優勢,特別是面對曹魏一線的江陵是四戰之地,地形易攻難守不利於防禦作戰,極易受到來自曹魏或者孫權集團的攻擊。軍事重鎮襄樊,戰略位置相比較南郡要具備更多防禦優勢,前可抵禦曹魏後可防備東吳。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第二,根據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北擊襄樊是“向宛、洛”的基礎。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關羽的軍事行動是符合諸葛亮的戰略規劃的,如果想要攻擊宛城、洛陽依靠南郡為根據是很危險的,需要取襄樊為基礎。

    第三,關羽選擇在這個時候進攻襄樊是對漢中戰場的策應作戰。我們將關羽進攻襄樊期間的軍事事件做一組羅列:

    建安二十三年七月,曹操發兵徵劉備。

    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抵達長安。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宛城守將侯音造反與關羽聯合。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屠宛城,斬侯音。同月,夏侯淵戰死。

    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兵至陽平關,遣徐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城。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曹操放棄漢中,撤兵還長安。

    建安二十四年六月,劉備拿下上庸和西城。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劉備進位漢中王,關羽圍曹仁於樊城,曹操遣于禁援助曹仁。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關羽放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

    劉備軍團能夠在漢中對峙戰中獲勝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關羽兵鋒威脅襄樊進而威脅許昌。襄樊之戰的是對漢中對峙的有效策應。

    第四,孫權集團與曹操發生合肥戰役,關羽沒有想到雙方會在激戰中議和並聯合對付自己。。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徵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溫恢傳》

    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原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關羽傳》

    關羽選擇攻打襄樊的時機可能是當時條件下最好的,可惜他沒有想到戰爭的敵友可以在政治利益的誘導下轉瞬即變。

    因此攻打襄樊確實是一場有價值的軍事行動,雖然因為東吳背信棄義導致關羽大意失荊州,但是關羽的軍事行動確實具有極高的軍事價值而不僅僅是為了立功!

  • 3 # 故道之路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原因,大致有三種說法:

    說法一:劉備授意或暗示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其理由是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加之關羽身在南郡卻遙領襄陽太守,表明關羽身肩北伐襄陽的職責,劉備授意或暗示著關羽要發動襄樊之戰。

    說法二:關羽擅自發動襄樊之戰。其理由是關羽性格孤傲自負,史載劉備在漢中打敗了曹操,黃忠因屢立戰功被封為後將軍,與關羽並列,關羽就非常不服氣。而漢中之戰後,孟達、劉封又攻克了西城、上庸、房陵等東三郡,只有關羽的荊州一線沒有開疆擴土,再加之關羽“假節鉞”,有獨斷專行之權,因此猜測很有可能是關羽立功心切,擅自發動的襄樊之戰。

    說法三:劉備借曹操孫權之手除掉關羽。其理由是關羽獨自坐鎮荊州六年,割據一方,已經不受劉備控制,不然襄樊之戰時,西蜀方面不可能不發一兵一卒接應。由此推測此時關羽和劉備已經鬧翻,劉備借曹操孫權之手鏟除關羽。

    以上三種說法,雖都有一定道理,在如果全面分析史料,又都靠不住。

    第一種說法,如果劉備授意或暗示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如此大的軍事行動,無論是《三國志》、《裴松之注》、《後漢書》、《魏略》、《資治通鑑》等,所有可靠的史書竟然沒有任何記載,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

    第二種說法,如果關羽擅自發動襄樊之戰,那麼作為經驗豐富的大將,關羽選擇進攻的最好時間,應該是劉備和曹操在漢中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即公元218年春天到219年春天,而不是219年的夏天,此時漢中之戰已經結束,曹操都已經回到了長安。如果說是因為黃忠被封后將軍刺激到關羽,那顯然也靠不住,因為史載劉備派費詩前往荊州解釋後,關羽已欣然接受。況且關羽作為一員名將,也段然不會因為一個人而發動一場大戰。

    第三種說法,就更不合理了,此時的劉備,哪有什麼資本以喪失荊州為代價除掉關羽呢?況且關羽和劉備的關係非常好。

    如果這三種說法都靠不住,那麼關羽為什麼要“發動”襄樊之戰呢?

    我們把時間軸往前推到218年十月,而不是水淹七軍的219年的7月,那麼這場戰役的起因,可能就很明確了。

    《三國志.曹操傳》:(281年)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東里袞,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三國志.曹仁傳》:復以(曹)仁行徵南將軍,假節,屯樊,鎮荊州。侯音以宛叛,略傍縣眾數千人,仁率軍攻破音,斬其首,還屯樊,即拜正南將軍。《三國志.龐德傳》:侯音、衛開等以宛叛,(龐)德將所領與曹仁共拔宛,斬音、開,遂南屯樊,討關羽。《曹瞞傳》:是時南陽間苦徭役,(侯)音於是執太守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

    我們把上面四個記載綜合一下,特別注意曹操傳和龐德傳中“討關羽”三個字,事情的脈絡就很清楚了:

    當初,曹操先派曹仁討伐關羽,因此駐紮在樊城,鎮守荊州。那麼曹仁討伐關羽的目的,很有可能是小部隊襲擾戰,這樣以攻代守,降低關羽全面北伐的風險,以保障漢中之戰。打仗就要用兵用錢,離樊城不遠的南陽,成為徭役的重災區,侯音、衛開等人不堪忍受,劫持太守,與數千民眾一起謀反。並且聯合了關羽。曹仁率軍平息叛亂,這一過程得到了龐德所部的支援。曹仁、龐德回到樊城後,繼續討伐關羽。

    所以,在襄樊之戰大規模開打之前半年,曹仁與關羽的軍事摩擦就已經發生了,而這種摩擦的始作俑者,毫無疑問是曹操。換句話說,是曹操派曹仁、龐德不斷襲擾關羽,成為了襄樊之戰的導火索。

    但隨後,劉備與曹操的勢力基本面,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一,劉備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全面勝利,並派劉封、孟達攻取漢中以東的西城、房陵、上庸三郡,與關羽形成遙相呼應之勢。其二,孫權趁曹操漢中新敗,率軍攻打合肥。其三、曹操被迫退回長安,丟掉漢中,愛將夏侯淵戰死,同時涼州的武威、張掖、酒泉甚至西寧等地又發生兵變,可謂內憂外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曹仁對關羽的區域性軍事挑釁,絲毫沒有佔到便宜,反而打著打著被關羽逐步壓縮,最後甚至被包圍在了襄陽、樊城一線。

    這時候,關羽完全可以趁好就收。但是,對關羽而言,眼看曹操集團的行將崩盤,又已經圍住了曹仁,這又何嘗不是一次重大機會?要知道,如果真的攻取了襄陽、樊城,那麼荊州、東三郡和漢中,將完整的連線在一起,這對於之後的北伐中原,毫無疑問是決定性的。

    就在這歷史的重要關頭,劉備和手下的文臣武將們,沒有給予東線關羽足夠的重視,而是沉迷在了封官進爵的美夢中。劉備先是在漢中自封漢中王,然後沿白水關到成都修繕驛站四百里,風風光光地回到成都。在關羽圍困樊城期間,沒有給予關羽任何軍事幫助,卻派費詩拜訪關羽,授予“假節”的權力。

    如果說之前關羽對於是否擴大戰果是動搖的,那麼毫無疑問,費詩拜訪關羽,帶來劉備旨意,關羽被封前將軍,假節的事情出來後,極大地刺激了關羽的野心,堅定了關羽的決心。於是,關羽不斷調集荊州後方兵馬,支援前線,圍攻曹仁,並且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襄樊之戰才真正開打。

    《華陽國志》:時關羽自江陵圍曹仁於樊城,遣前部司馬犍為費詩拜(關羽)假節。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毫無疑問,是劉備暗示並慫恿關羽圍攻襄樊,且給了關羽足夠的權力。因此最後關羽兵敗,劉備當負重要責任。當然,關羽自負、好大喜功的性格,也是造成最後悲劇的主要因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所感興趣的《三國演義》是到哪一段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