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叟雜談

    這個問題提得不太精確,所謂的外華人指的是誰?恐怕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眼中,對隋文帝的認識肯定也不同。所以,我不打算回答外華人眼中的隋文帝是什麼樣子,就來談談我眼中的隋文帝吧。

    楊堅的出身號稱是弘農楊氏,也是一個大族。他們在東漢的時期曾經有過四世三公的輝煌。楊堅的父親楊忠是北周的開國功臣,被封為隨國公,並且被皇帝賜了一個鮮卑的姓氏普六茹。楊堅不僅靠自己的軍功,而且他女兒楊麗華成為了宣帝的皇后,楊堅的勢力迅速上升。周宣帝去世後任命隋文帝楊堅為顧命大臣,在經歷了一年左右的時間裡,楊堅逐漸消滅了忠於北周的勢力,然後他就把小皇帝一腳踢開,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因為楊堅原先的爵位是隨國公,所以新政權的名稱就叫隨。因為楊堅討厭隨字中間有一個走之,怕自己的政權不能夠持久,所以就把這個走之去掉了。後來楊堅還殺掉了北周皇族的所有近親。從這一點上來說,奪權時候的楊堅確實有他殘忍的一面。

    不過,隋文帝在當了皇帝以後的作為卻是可圈可點的。隋朝建立後,楊堅繼承了北周武帝的開明政治,並對北周的制度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努力發展生產,隋朝很快就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而江南的陳朝則是君昏臣暗,一派亡國景象。公元589年,隋文帝派大軍渡江,很快就消滅了陳氏政權。一個統一的新王朝展現在世人面前。這一次的統一是一次比較持久的統一,而且也是對後世影響比較深遠的一次統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楊堅的功績在中國古代的皇帝之中,位列前茅。

    楊堅對後世的影響,也在制度層面。在南北朝後期制度上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北周時期曾根據《周禮》對國家制度進行了改革。而楊堅則在北周制度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革。主要涉及了五個方面。

    一是在中央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隋文帝改制之初,他是設立了五省:秘書省、內侍省、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不過秘書省負責的事情不多,內侍省則全是宦官,所以重要的就只有三個省。這三個省的職責分工是很明確的:內史省就是後來的中書省,設內史令二人,內史侍郎二人,負責出令,就是對政務提出處理意見,而門下省設納言二人,黃門侍郎二人,負責封駁,也就是對內史省提出的處理意見進行稽核。尚書省則是執行機構,經過門下稽核過後的具體意見就可以交給尚書省執行了。尚書省設有尚書令一人,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各一人。而尚書省由於負責具體事務的執行,所以它的下面設立了具體的執行機構,也就是六部:吏部、禮部、兵部、都官部(後來改為刑部)、度支部(後來改為民部)、工部。每一個部都有一個尚書,秦漢時期的三公九卿制度也沒有被完全廢除。首先說三公,司徒、太尉、司空成了很高的榮譽職務。而九卿則被以九寺的名義保留下來。如同我們說漢代的九卿不是九個一樣,隋朝的九寺是十一個。它們是:太常寺、光祿寺、衛尉寺、宗正寺、太僕寺、大理寺、鴻臚寺、司農寺、太府寺、國子寺、將作寺。三省與六部是朝廷的政務機構,而九寺則是朝廷的事務機構,它們負責執行來自三省的決策。六部是尚書省的下屬機構,而九寺則是直屬於皇帝的。一件事情經過了中書、門下來到了尚書省,然後按事情的性質分到具體的六部中,六部再把這一事情分配到各寺中去。除此外,朝廷中還設定有御使臺如則監察。後來隋煬帝曾對這一制度進行過一些調整,但並沒有根本上改變這一格局。這一制度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唐朝基本上繼承了這一制度。而六部的設定則為以後所有的專制王朝所繼承。一直到清朝末期進行政體改制時才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二是對地方行政區劃進行了整理,東晉、南北朝的時候,州越來越多,隋朝統一以後甚至有幾百個州近千個郡、一兩千個縣。許多情況是一個州只管一兩個郡,一個郡也只管一兩個縣。這樣造成的結果是機構重疊,不僅造成朝廷開支的增加,而且降低了行政效率,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正如當時人們所說的:“當今郡縣,倍多於古,或地無百里,數縣並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具僚以眾,資費日多;吏卒人倍,租調歲減。……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文帝針對這一局面進行了很大幅度的整理,變三級機構為二級機構,廢除了中間的郡,並對州縣進行了一些合併。

    三是廢除了九品中正制,改革了官員的選拔和任命制度,九品中正制度則是察舉制度的變形,只不過上品的人入仕後可以從很高的官員開始,而且升遷很快,而下品的人入仕後則只能從低階的官員開始,而且升遷很慢。在隋朝以前,州郡的長官是由朝廷來任命的,而他們的僚屬則都是他們自己聘請的,也就是徵辟。無論是察舉制,還是徵辟,地方上的人事權力都很大。這顯然是專制帝王所不能容忍的事情。於是朝廷開始回收人事權,所有的官員都要由朝廷的吏部來任命,《隋書》卷二八《百官志》:“別置品官,皆吏部除授,每歲考殿最。刺史、縣令,三年一遷,佐官四年一遷”。也就是說所有的官員都有任期,要接受朝廷的考核。朝廷把人事權力回收之後就面臨著任命什麼樣的人來作官的問題。在隋文帝的時候朝廷經常以各種名目要求地方上舉薦人才,這就是科舉的先聲。當然科舉的源頭應該推到漢武帝設立五經博士弟子員,對他們進行考試來決定他們的前途。到隋煬帝的時候正式設立了進士、明經、秀才等科來取士。不過在隋代最重要的是秀才科,整個隋朝也只有十幾個人中了秀才。隋朝的科舉是由吏部來負責的。但是隋代科舉剛開始創立,還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各科的人才仍然需要官員的推薦,考試的程式還很不完備,考試的時間和內容還很不固定,等等問題,需要到唐代才進一步完善。但是隋代所開創的科舉制度,它的影響還是十分深遠的。從此後科舉成為平民入仕的主要渠道,儘管它有各種缺陷,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科舉無疑是最公平的一種方式。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在中國古代的選舉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它順應了南北朝以來士族勢力衰落、庶族勢力上升的發展趨勢。

    四是制定了《開皇律》,先秦的時候法家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叫李悝,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法經》。整個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法律都是按照《法經》的體系制定的。但是這些法律的具體規定我們現在基本上是看不到了,因為都已經亡逸了。隋朝建立以後在總結前代法律實踐的經驗,制定了新的法律,就是《開皇律》。現在《開皇律》也已經看不到了,不過隋代的法律基本上被唐朝所繼承。而唐朝的法律現在完整地保留了下來。由隋朝開創的這套法律制度的影響甚至已經遠遠超出了國界,許多東亞國家的法律制度都受到隋律很深的影響。這套法律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十分簡潔,名例律、衛禁律、職制律、戶婚律、廄庫律、擅興律、賊盜律、鬥訟律、詐偽律、雜律、捕亡律、斷獄律,共十二章,總共只有五百多條,是北周律的二分之一,是蕭梁律的四分之一。其次就是體現了寬輕疏簡的主張,體現“以輕代重,以生代死”的原則。在隋朝建立之初,隋文帝就下令廢除了鞭刑、梟首、車裂等酷刑。在開皇律的制定過程中,裴政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後來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說:“今之律大略皆隋裴政之所定也,政之澤遠矣。千百年間,非無暴君酷吏,而不能逞其淫虐,法定故也。”

    五是發展了府兵制度。府兵制度起源於北周時期,而隋文帝對府兵制度的改革拉開了府兵制黃金時代的帷幕。隋文帝在全國設立了十二個衛: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武侯、左右領、左右監門、左右領軍,每一衛設立一個大將軍,兩個將軍。這些機構有不同的分工,比如左右衛負責皇宮的保衛,而左右武候則是負責皇帝外出時的安全內保障。但是這些人並不掌握軍權,所有的軍隊調動都要由皇帝的命令來決定。每次出兵打仗時的統帥都是臨時的,出征歸來後把軍隊還給各地的軍府。隋文帝對府兵制度的改革重點是實行兵農合一的政策。每一個成年男子都有服兵役的義務。這當然是以均田制為它的經濟基礎的。這一制度的設立有效地解決了軍權過於分散而產生的戰亂傾向。

    然後,我們再來談談隋文帝的個人施政特點。隋文帝即位後,一方面極力提倡儒學,致力於提高儒家思想的地位,以維護統一,提倡漢儒的思想、習俗、禮儀,包括帝王正統化的禮儀程式、恪守孝道的儒家倫理以及經學教育,使南北都能達成共識。於此相輔相成的是法家思想。隋文帝認識到治亂世必須用法,他的重要輔佐大臣高熲被《通典》的作者杜佑讚譽為管仲商鞅一類的人物。以法治國,進行制度改革與建設,成效卓著。楊堅出生於寺廟,由一個尼姑養大,後來楊堅稱他為阿闍梨(意為導師)。其妻子獨孤氏一家也是虔誠的佛教徒。隋文帝的崇佛不是個人的信仰,而是針對北周武帝滅佛引起百姓反感而採取的政治手段,他的許多與佛教有關的活動都突出了他作為理想的君主和佛的捍衛者(轉輪王)的作用,以及向臣民示範的樂善好施的施主(大檀越)的作用。鑑於南北朝時期無論北方與南方佛教信仰都風靡一時,隋文帝的這種舉措顯然有助於漫長的分裂局面的結束與統一局面的形成。

    在這種混合意識形態的指導下,隋文帝推行廉潔政治和溫和政治。所謂的廉潔政治就是政府要厲行節儉,不使財政開支過大,百姓負擔過重。《隋書》說他:“躬節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鹹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他提倡官吏廉潔奉公,嚴懲貪汙。發現貪汙,或示意別人行賄,一經查實,立即處以死刑。他以身作則,發現兒子秦王楊陵生活奢侈,勒令禁閉。太子楊勇奢侈好色,便改立楊廣為太子。所謂溫和政治就是法律要寬輕疏簡。

    隋文帝在歷代的帝王中,是一個比較重視節儉的皇帝。他即位之初,就宣佈“犬馬服玩不得獻上”。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當然,隋文帝也有一些缺陷和不足。最大的敗筆就是繼承人的選擇問題。一開始,根據禮法其長子楊勇被立為太子。但是,太子楊勇不善於偽裝,尤其是在好色這方面更為母親所不喜。其母獨孤皇后不僅把老公看管得很嚴,而且對兒子們要求也非常嚴。楊勇雖然比較仁厚,但好色這一點著實讓母親反感。相反,楊廣卻偽裝得非常好,贏得了母親的歡心。在獨孤皇后的堅持下,隋文帝楊堅廢黜了太子楊勇,另立楊廣為太子。

    仁壽四年(604)隋文帝臥病在床,一次看到寵姬宣華夫人倉促從外面進來,神色有異,問她出了什麼事。她說太子無禮。隋文帝大怒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誠誤我!”便叫柳述、元巖,讓他們召回楊勇。楊素得知,就立刻告訴了楊廣。楊廣立即矯詔逮捕了柳、元二人,派親信張衡入寢殿侍疾,把宮人全部趕走。隔不多久隋文帝就死了。時年六十四。《資治通鑑》的《考異》中還曾經引用了馬總的《通曆》中說當時是“血濺屏風,冤痛之聲聞於外”。

    《隋書》作者在列舉了隋文帝的主要政績以後,稱讚他為“近代之良主”。並且指出他素無學術,誅廢功臣,聽信讒言,用法嚴峻等缺點,雖不失為持平之主,但未說明隋文帝在中國歷史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范文瀾則有一個很好的評價:“隋文帝主要的功績,在於統一全國後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使連續三百多年的戰事得以停止,全國安寧,南北民眾獲得休息,社會呈現空前的繁榮。秦始皇創秦制,為漢以後各朝所沿襲。隋文帝創隋制,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秦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不能因為歷年短促而忽視他們在歷史上的作用。”

  • 2 # 述文史

    隋文帝楊堅開啟三省六部制度。中央設尚書、門下、內史三省,以尚書令、納言、內史令為長官,行使宰相職能,輔助皇帝處理國家事務。內史省和門下省系機要之司,內史省負責起草並宣行皇帝的制詔;門下省負責審查內史省起草的制詔和尚書省擬製的奏抄。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6部。每部設尚書為長官。尚書令下有尚書左、右僕射各一,左僕射分管吏、禮、兵三部事,右僕射分管度支、都官、工部三部。這樣不僅加強了中央集權,而且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三權分立體制的新階段。

    隋文帝楊堅為統一中國,改革和開創各項事業作出過開創性的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連杰主演電影《精武英雄》中的山田光子近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