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播音主持付老師

    據說康熙的遺詔是“傳位十四子”,雍正得到機會,在“十”字上面加了一個橫,就成了“傳位於四子”了。

    人做了虧心事,都怕會敲門的。你想啊,皇位,那是什麼?那是能夠呼風喚雨啊。所以雍正搶了別人的皇位,他敢正面於康熙嗎?

  • 2 # 銳海同創

    怕不怕不知道 很多戲說的歷史不一定是真的 比如說把十四 加一橫變成傳位於四 但大家知道嗎 傳位昭書是滿漢雙文 請問滿文怎麼改 但歷史證明不管是不是真的 雍正帝還是一代明君 嘔心瀝血 啟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否則不會有康乾盛世一說 他的老子和兒子都要感謝他 大清王朝也要感謝他 否則歷史會發展成怎樣還很難說

  • 3 # 香蕉人來說事

    題主的問題似乎指向性很強啊,並且在雍正繼位的問題上已經有了自己的立場,那就是認為雍正繼位是奪權篡立。

    清朝的社會風氣還是比較封建迷信的,還是很相信鬼神之說,如果雍正懼怕康熙的的亡靈,那豈不是說他做了對不起康熙的事,所以心中有鬼?自己用不正當的手段上位?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關於雍正的繼承帝位,歷史學界從來就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雍正是由康熙臨終傳位的合法君主;另一種認為雍正繼位是奪權篡立。

    最後,關於題主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害怕康熙亡靈是因為非法奪位,心中有鬼。這個很好理解。

    但是如果是合法繼位,那害怕他亡靈的典故就有待考證,或者另有他說,不過這個以後也可以作為雍正合法繼位的推理證據。

  • 4 # 給咖啡加點糖1234

    所謂的雍正懼怕康熙亡靈就是指的清東陵和清西陵,康熙葬在東陵而雍正則另選陵址葬在西陵,野史傳說雍正篡位把十改成於獲得皇位,其實這個說法是後來才有的,因為當時是繁體字於,並非解放後才有的於。再者以前的聖旨都是至少兩種語言文字,即滿文和漢文,所以不存在修改遺詔的操作空間。雍正之所以取得皇位和他精心謀劃踏實做事有著直接關係,再者隆科多張廷玉以及年羹堯不遺餘力的幫助是分不開的。歷數滿清王朝如果沒有雍正則康乾盛世也許就不會存在或要遜色很多。

  • 5 # 大頭雨傘我都有

    雍正沒有懼怕吧!九子奪嫡異常慘烈,但在清朝,皇帝向來乾綱獨斷。沒有康熙的首肯,雍正不會登上皇位的。所以他有什麼要怕的?

    至於野史說的改十成於,有點常識的就可以知道完全不可能。傳位遺詔總得有名字吧,就算改成於,老四叫胤禛,老十四叫胤禵。不能連名字一起改吧?再者古代皇帝駕崩,後繼者一般先繼位後舉喪,為的就是王朝穩定。新皇登基,番邦要派使臣參加登基大典的。遺詔此等國書是要翻譯成各種版本知會番邦的。也會在在宮中存檔,豈是說改能改的?

    拋開遺詔,從客觀分析一下康熙老爺子想要一個什麼樣的繼承人?是賢王老八?還是老十四胤禵?恐怕都不是。此時的大清江山是個什麼樣的狀況康熙老爺子心裡跟明鏡一樣。吏治腐敗、國庫空虛。平三蕃、收臺灣、平叛葛爾丹叛亂軍費糜繁。百姓負擔重,土地兼併嚴重。所以要頒佈“盛世茲丁,永不加賦”詔。不是滿清那麼仁心 ,而是再不這樣,百姓造反遲早的事。大清不能再這樣爛下去,需要做事果敢剛毅的人去改革,去逆轉這樣的頹勢。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頹勢呢?不是康熙不聖明。畢竟當了近六十年皇帝,是誰也會厭了。康熙晚年倦政也是人之常情。而他的仁政,也助長了官場各種不正之風。年近古稀的他,也實在沒有這個精力去做這些事情了。只能指望他的後繼者去做了。

    老八能勝任麼?老八為了爭奪帝位,籠絡各方勢力 ,八面玲瓏。他代表的是是典型的豪閥勢力。登基自然只會更加增強他們的勢力。百姓之狀況不會有任何改觀。老八可以說是最像康熙的一個阿哥,但命運弄人,康熙老爺子偏偏最不需要的恰恰是這樣。老十四是八爺黨的人,讓老十四當跟選老八沒什麼兩樣。康熙自然明白。所以老八老十四壓根就不可能被康熙爺定為繼承人的。

    雍正未登基時是孤臣,不屬任何一派。號稱冷麵王。康熙派他追繳國庫虧空,他一個月內追回三分之一,不惜得罪一干功臣,老臣。康熙是看到眼裡的,因為雍正心裡裝的是大清的社稷。而不是個人的榮辱得失。老八籠絡各方勢力難道犧牲的不是大清的利益麼。

    康熙老爺子選擇是正確的,雍正上臺即開始改革新政。士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整肅吏治。充實國庫。為後來的乾隆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也有史學家現在稱康雍乾盛世。

    所以雍正怕什麼呢?勤政十四年,每天批奏摺達六千字。盛年登基,年富力強。一心要完成心中的大事。這樣的人他會怕什麼???

  • 6 # 無常的小跟班

    從古至今有句俗語說的好,無情最是帝王家,作為滿清建立的封建王朝,可謂把皇權專制發揮到了極致。普天之下都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康熙跟雍正既是父子,也是君臣,康熙活著的時候,雍正整個小命都攥在康熙手裡,一不小心整個命都沒了,歷史上為了爭奪皇位,父子兄弟相殘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可謂康熙的一生對雍正的影響可謂不小。夢到一個你怕了半輩子的人,難道你不怕嗎???這乃人之本性,何足道哉???

  • 7 # 史無止境

    雍正皇帝,就是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他的父親康熙皇帝做了61年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的兒子乾隆皇帝在位60年,然後又做了3年太上皇,以89歲高齡去世,可以說是一位長壽皇帝。和他們相比,雍正皇帝的光芒就要暗淡許多了,他只在位13年,去世的時候也只有58歲,不過,在位的13年間,他勵精圖治,整頓了自康熙帝晚年以來腐敗的朝政,使國庫充裕,為乾隆帝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可以說,他是“康乾盛世”的承上啟下者。不過,他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頗具爭議的皇帝,圍繞他做皇帝並不算長的13年,篡位、囚兄、屠弟、殺功臣、任用酷吏,直至最後的暴卒一謎團一個接著一個,其中,篡位之謎流傳最為廣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去世,皇四子胤禛繼位,年號雍正,雍正帝繼位的疑案就此開始。

    康熙帝一共有0多個兒子,除去天折的有24個,康熙帝逝世的那一年,20歲以上的皇子有12個。康熙帝早年立過太子,太子就是他的二兒子胤礽,不過,胤礽據說品行不端,被康熙帝兩立兩廢,所以,直到康熙帝去世,也沒有再立太子。皇子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集團,第一個是太子黨就是擁立原來的太子胤的,也有人並不熱衷於爭位,既然皇父指定胤礽,那就支援他;第二個集團是八阿哥黨,八阿哥就是康熙皇帝的八兒子胤禩,這個集團以他為首,圍繞在他周圍的還有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等人;第三個集團就是四阿哥集團,以胤禛為首胤禛為人城府極深,原先一直是一副淡泊名利的樣子,超然於爭奪帝位之外,不過,這也許是他的韜光養晦之策。

    康熙帝晚年的時候,這些皇子爭奪皇位的鬥爭異常激烈,不過笑到最後的還是皇四子胤禛,關於他是如何繼位的,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遺詔繼位說,就是說胤禛是遵照康熙帝的遺詔繼位的,他的皇位是合法的。

    主張這一說法的理由有三:首先,康熙帝晚年的時候,胤禛的表現比較好,以至於康熙帝把一些重大的事情都派給他去做,比如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重不起,派胤禛代替他到天壇祭天,當時的祭天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麼大的事情都讓胤禛代他去,意思就是將來可能讓他繼位。其次,就是康熙帝去世的這天,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大概早上四點鐘左右,康熙帝把他七個兒子還有尚書隆科多,召到暢春園他的御榻前面,向他們宣佈了一道諭旨:“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康熙帝的意思很明確,指定胤禛繼位。最後,還有康熙帝的遺詔,康熙帝去世以後留了一個很長的遺詔,最後一句最關鍵的話,就是誰來接替皇位和上一句話一樣。所以,雍正帝屬於合法繼位。

    第二種是改詔篡位說,雍正帝篡改了康熙帝的遺詔,坐上了原本不屬於他的皇位。

    持這種說法的也有幾條理由。首先,有學者認為康熙帝所謂的傳位諭旨是偽造的,因為在他去世的當天,他的神智還很清醒,還能說話這一天,他三次見過胤禛,為什麼沒有當著面和他說,將來你繼我的位?其次,康熙帝十三日去世,十六日康熙帝的遺詔才公佈出來,因此有人懷疑這期間胤禛動了手腳,更直白地說就是,最後那句話,就是胤禛自己加上去的。最後,雍正帝知道是他繼承皇位,不是透過詔書,也不是透過遺詔,也不是他親耳聽到了他父親的口諭,根據他自己的說法,是他的舅舅、尚書隆科多口傳給他的。在那個年代,誰來繼承皇位是第一等的大事,卻由隆科多一個人和胤禛說,沒有旁證。此外,有人認為雍正帝即位後的好多事情都反映了他的心裡有鬼,比如,康熙帝去世時的戒嚴令,就算是皇子都不能隨意出入皇宮;還有對他繼位功勞最大的兩個人一年羹堯和隆科多,後來都沒有好下場,雍正帝一定是在殺人滅口;還有,雍正帝死後沒有追隨他的祖父順治帝和父親康熙帝,葬在清東陵,而是另修了清西陵,這說明他死後都不敢去見自己的父親。

    這兩種說法一直爭論了幾百年,不過,現在比較主流的說法,還是雍正帝屬於合法繼位,縱使這種說法有令人懷疑的地方,但是也沒有鐵證可以推翻它。另外,說雍正帝是“篡位”這種說法本身就不科學,什麼叫“篡位”,將另一個人的合法皇帝位置搶了過來,自己坐上去,這叫做篡位。康熙帝已經去世了,他也沒有立太子,胤禛是篡奪誰的皇位呢?既然康熙帝最後沒有以立太子這種方式明著建儲,那麼康熙帝的兒子誰當了皇帝都算不上篡位,頂多算是在爭奪帝位的鬥爭中勝出而已。

    民間野史傳說,康熙皇帝本要將皇位傳給皇十四子胤禵,但是胤禛勾結宣讀遺詔的九門提督隆科多,將遺詔上的“傳位十四子的“”字上面加了一橫,下面加了一個勾,改成“於”字,於是就變成了“傳位於四子,也就是傳給了皇四子胤禛。另外一種說法是胤禛派手下人江洋大盜甘鳳池夜入乾清宮,將藏在“正大光明”匾之後的遺詔偷出,同樣將“十”字改成了“於”字之後又送回原處。所以,胤禛是篡了他同母皇弟十四阿哥的位。這種說法也是漏洞百出,根本站不住腳。首先,清朝是女真人也就是今天的滿族人建立的王朝,滿語在當時是作為官方語言的,被稱為“國語”、“國書”,包括傳位詔書在內的這類重要的官方檔案都是要滿漢雙語書寫的,滿語是一種拼音文字,“”改成“於”僅能發生在漢字書寫的部分,於滿語則是講不通的。

    其次,後一種說法中提到的傳位遺詔藏在乾清宮的匾之後,這期間存在一個歷史常識錯誤,康熙朝實行的還是公開建儲制度,誰是儲君、未來的皇帝就是以封為皇太子的形式確立的。

    雍正朝才改公開建儲為秘密建儲,即秘密選定繼承人擬成傳位詔書,封在金盒之中,藏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大匾之後。民間野史中將秘密建儲這一制度確立提前了幾十年。再次,清朝官方文書的書寫習慣,提到某皇子時,必定是這樣,“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因此,所謂的被篡改的傳位詔書上原文也應該是“傳位皇十四子”,這樣將十字改為於字,就變成了“傳位皇於四子”,語言不通順。“於”這個字,在清朝寫作繁體字“於”,“十”字改成“於”難度很大。

    這些謠言來自何處?雍正年間前期,爭位失敗的諸位皇子們,特別是皇八子胤禩、皇九胤允糖(此二人後期被雍正帝下旨更名為阿其那、塞斯黑,滿語的豬、狗之意)更是不甘心失敗,此類謠言多是由他們的家人傳入民間。失敗者自然是不會為雍正帝說好話的。

    最後,還要說一點,評價雍正皇帝這個人不能把眼睛只盯著他的帝位來得是否合法,就算是不合法,那也是他們皇兄皇弟之間的事。評價一個皇帝要從整個中華民族的角度來看,從這個歷史的發展來看,誰做了皇帝之後,對於中國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大的貢獻,那就是好皇帝。所以,儘管雍正皇帝被其父和其子的光芒所掩蓋,但是他仍是一個好皇帝,這樣的評價並不為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見出門買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