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寶媽咪私人號
-
2 # 楚小喬
凡事都有兩面,有好處也有壞處吧
好處:
媽媽帶的時候很乖,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溝通起來一般都比較順暢。
壞處:
媽媽也有很多事要做,還有獨立的工作,很多時候分身乏術,一個人帶肯定辛苦。
爸爸在孩子那兒找不到存在感會吃醋,賭氣不幫忙帶孩子。
所以,家人需要合理分工,每個人在寶寶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角色,這樣才能家庭和諧,孩子健康成長。
-
3 # 胖小柱媽咪
孩子只認媽媽的利弊要根據時間進行區分。
孩子較小的時候(一般指三歲之前)孩子只認媽媽並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因為這麼小的孩子對於她的主要撫養人——媽媽有依賴性是人之常情,孩子透過這種依賴來建立自己的安全感。而這種幼年時期的安全感,有很多研究表明,會有利於孩子建立健康完整的人格。所以如果孩子確實只認媽媽,在小的時候,可以多觀察,多溫和引導,但是不必太強求,整體順其自然為好。
孩子長大些了,如果還是隻認媽媽,我覺得就不是一件好事情了。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需要逐漸地進入並且適應社會。這種適應能力從幼兒園起開始鍛鍊,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具有重要性。如果孩子只能在媽媽懷裡安心,而無法走出去,那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肯定是一件不利的事情。現在很流行一個詞叫做“媽寶男”,這是女同胞們很不願意交往的人群之一。究其原因,就是這類的男性對母親過度依賴,自理能力不強,自我的認知也不夠清晰,很難有較強的責任心和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孩子只認媽媽這一點在孩子的不同的人生階段有其不同的利弊面,應該區別對待。
而作為一名母親,在孩子幼兒時期,應該遵循孩子的心理特點,悉心照顧,讓孩子有安全感,孩子長大之後,要學會逐漸的放手,退出,以培養孩子獨立和完整的人格。
-
4 # 簡小姐的育兒說說
孩子只認媽媽,真的是壞事嗎
首先不管是媽媽,還是負責帶養的奶奶亦或是外婆提問小月齡的孩子只認自己是好事嗎?
我都會回答:恭喜你,說明你把孩子帶得不錯,你給與了足夠的安全感,讓他依戀並信任你!因為這是你們關係親密的體現,是依戀關係健康的證明!
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孩子只認媽媽,真的是壞事嗎?
對於我們常說的“孩子認生”,“只認媽媽”,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孩子7-9個月左右,大人就能明顯感覺到孩子的這個變化。
而我們常說的這種“認”其實就是指對孩子依戀第一帶養人的現象,那麼我們先談談“依戀”關係。
一、孩子依戀與自己最為親密的帶養人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這裡說的親子依戀,一般來說就是指幼兒與他的照顧者(主要指媽媽)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感情聯絡。依戀從生理角度是獲得生存,從心理角度就是獲得安全感。
法國心理學家瓦隆指出:“兒童對人們的依戀心是發展兒童個性極端必須的,如果兒童沒有這種依戀心,就可能成為恐懼和驚慌體驗的犧牲品,或者將產生精神萎縮現象,這種現象的痕跡可以保留一生,並影響到兒童的愛好和意志”
顯然,孩子依戀自己的母親或者其他與他相處最親密的帶養人是屬於正常情況。這也同樣能解釋為什麼有的小孩在其他家庭成員面前會顯得特別乖巧,而在媽媽(第一帶養人)面前就會化身“磨人小妖精”或者“小惡魔”。
我們給與孩子足夠好的陪伴與照顧,建立穩定的依戀關係有利於他們心理發展,這將影響成人階段的人際和情緒模式,對他們以後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所以孩子在比較小的時候依戀媽媽,不算壞事。但是從長遠來講,肯定是存在問題的。(一)過分依戀母親,一定程度導致父親角色缺失
作為一個媽媽,我覺得現在網路上討論最多最喪的莫過於“單親式育兒”“喪偶式婚姻”。一位過去的同事小雅就常常抱怨先生在育兒方面的缺失,說她家先生對孩子的父愛就是網路上說的“猶如一座大山,一動也不動”那種!喊先生餵奶說我喂孩子不喝,叫他餵飯說他不會,讓他哄睡他說我哄不了,說孩子根本不肯睡!那就陪玩吧!好傢伙,陪玩是答應了,可是不到15分鐘時間不是需要去點支菸就是得去上個廁所。自然久而久之孩子大了也不願意找爸爸了!而我們都知道父親在一個家庭中承擔的育兒角色是不可缺失的,尤其對於男孩性格的培養。當然小雅家的情況也說明父親主動承擔的不夠,促使孩子更加依戀母親!
(二)不利於親子關係發展
被過分依賴的媽媽應該都會有一種體驗:從清晨起來洗漱抱著你的大腿,炒個菜得扛著娃,甚至上個洗手間你還得抱著一起,洗個澡實在沒辦法抱著了,他就在洗手間門口鬼哭狼嚎。
在這種生活狀態下,原本就揹負很多壓力的媽媽很容易情緒爆棚,一不小心就會上演暴風式崩潰。或直接對孩子發洩,或對伴侶發洩,或自己出現不同程度抑鬱。顯然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不利於建立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更加無法與孩子培養健康、積極的親子關係
(三)不利於孩子的獨立和社交發展
孩子整天圍著媽媽轉或者只是跟著親密的帶養人,那麼就會怯於認識新朋友、新鮮的事物,慢慢地也會惰於社交。從長遠來說,這對孩子的人際發展、對自己個性的獨立培養都不利。
其實孩子大概在一歲學會走路的時候就會表現出獨立的需求,3歲前孩子也依然可以對親密關係保有依戀。但是2-3歲會是一個比較好的培養孩子獨立的時期。
(四)不利於孩子適應新的環境
很典型的很多媽媽在孩子要入園時又將面臨一個“生死考驗”:孩子根本無法適應要去上幼兒園這件事。幼兒園門口的生離死別與教室內的震天哭聲某種程度上緣於孩子與母親或者第一帶養人的依戀關係(不安全型),這種突然的離別讓孩子異常焦慮和無法適應。
所以其實在我閨女7個月左右就開始有意地從遊戲中,從生活細節裡讓孩子明白“媽媽不會消失”!這也是我們在未來解除孩子深度依戀的第一步!
三、愛與放手是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漫漫長路上該習得的基本技能哈佛心理學家吉爾博特說:“十年以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了一個專案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我們給與孩子足夠多的陪伴,才能讓孩子真實感受到我們的關愛,而更高質量的陪伴才能更加有利於他的成長。這樣才能與孩子建立穩定的依戀關係,讓孩子形成好的依戀模式(安全型依戀模式)!
龍應臺也說:“父母是有有效期的,要在孩子最依賴的十年用心教養,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長到了青春期,父母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提供實質性的影響了”
作為父母,第一課當是學習如何愛與陪伴自己的天使。
但是就像紀伯倫詩裡敘說的那樣,孩子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我們而來,卻並不屬於我們。終有一天我們的孩子需要走向明天!
這一路我們照料、我們陪伴、我們幫助,我們參與他們的成長,是為了讓他獨立成為更好的人,去到我們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所以這位大詩人也同樣說過:“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弓箭手望著未來的箭靶,你只能盡力拉開,將箭射得又快又遠。”
綜合來說就是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應當給與足夠的關愛與陪伴,讓孩子建立良好而穩定的依戀關係。而在他該習得技能,獨自成長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給與足夠的尊重與信任並且幫助他獲得成長,進而讓孩子獨立!不再囿於某一種關係,不過度依賴某一個人。
作為全職媽媽,這一路走來有太多的不易!但是用我的全部身心陪伴她成長,抱著軟軟糯糯的小人兒看風看雨看雲捲雲舒,帶著她認識這個世界、用我的深情換她每日的咯咯咯大笑,我為“媽媽”這個角色驕傲而幸福。
同樣希望被孩子需要的你,堅強而快樂!
-
5 # 教育閒人
孩子只認媽媽,肯定不是好事。說明孩子的戀母情結比較深,母親對孩子的溺愛很嚴重。這樣會使孩子缺乏安全感,不易於孩子心理的正常成長。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3歲以後要儘早脫離孩子,不要過份愛護孩子。斷、舍、離,才能讓孩子真正獨立起來。
回覆列表
寶寶黏媽媽,這是一種正常的依戀關係的體現。
人人都追求安全感,孩子也不例外。媽媽不必困擾,有研究表明,親密的親子關係能讓寶寶情緒更加穩定,增加他的安全感,早期親密的依戀關係會促使以後的獨立自主,對他日後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1歲之前的寶寶在他的潛意識裡,他和媽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個時候對媽媽的的依戀取決於它的生理及安全需求。他離不開媽媽,不論是飢餓的時候,不舒服的時候,還是睡覺的時候,都需要媽媽的懷抱,喜歡媽媽的味道。這樣他覺得才是安全的。
1歲之後,寶寶逐漸長大,開始有自我意識,他慢慢發現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與媽媽是不同的兩個人,這個時候,他對媽媽的依戀不僅僅是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增加了心理層面依戀。同時因分離也產生了焦慮症狀,到了三歲左右這種黏人的程度達到高峰,隨後逐漸消失。
面對過於黏人的寶寶我們怎麼辦?這種問題曾經也困擾過我,只要我在,就要“媽媽抱抱”,不管是做飯還是做家務,像個跟屁蟲一樣,寸步不離。家裡其他人若是將他抱走就哭鬧。後來我查閱了相關資料,心先淡定下來,著手改變這種情況,現在每天上班前阿寶會給我揮揮手,不哭不鬧。
事先告訴寶寶自己要幹什麼,每天上班出門前我都會告訴寶寶,我要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臨走前抱抱他,撫摸他。他沒睡醒的時候,會放置我的衣物在他身邊,熟悉的味道,他會覺得很安全。
轉移他的注意力。若是第一個方法行不通,可以試試轉移他的注意力,讓家裡其他人陪他玩耍,或者用他最喜愛的玩具引開,等到他反應過來,再告知孩子媽媽去哪裡了,很快就會回來。
環境的改變會加劇這種焦慮表現,儘量保證寶寶的居住的環境、照顧他的人不輕易變化。寶寶的適應能力很弱,更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有一段時間,阿寶的奶奶家裡有事,換別的親戚過來照顧寶寶,結果阿寶極度不安,鬧騰了幾天。幾天下來發現寶寶變得更加黏我,開始表現出對身邊的環境警覺與不安。
媽媽溫柔的愛,多撫摸寶寶。媽媽們一定要注意,指責孩子的語言中避免“媽媽不愛你了,媽媽不要你了”,雖然媽媽只是嚇唬他,但是寶寶太小,他會當真。會增加的不安全感。我每天出門前,都會告訴阿寶“媽媽愛你”回到家見了他,擁抱他,摸摸他的小臉,“媽媽想你了”,每次撫摸寶寶的時候,他臉上的笑容都透著Sunny,溫暖而又幸福。
不要過度溺愛寶寶,培養他的獨立自動性。若是家長全部包辦,那樣就剝奪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孩子會過度依賴媽媽。從現在開始,根據他的年齡,讓他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僅鍛鍊他的獨立性,更能體驗生活的樂趣。阿寶一歲的時候就開始承擔剝蒜的活兒。到現在主動要整理他的衣物,要幫著掃地等等。
有效陪伴,每天抽一些時間出來,帶孩子出去玩,培養他的興趣愛好。阿寶一開始表現的很冷漠,經過一段時間引導,我也幫助他交了幾個朋友,發現他現在一出門就很興奮,看見他的好夥伴或者喜歡的遊戲,就忘掉我這個媽媽了。
這種依戀關係,在三歲以後就會慢慢變淡,這個階段對媽媽來說也算是一個幸福的階段。可以建立更加親密的親子關係。我是阿寶媽咪,看了不少育兒書籍,結合自己的育兒經驗,分享與你,希望對大家有一點幫助,關注我,每天有故事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