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桿軍迷

    陸基中段導彈防禦系統

    中段導彈防禦系統由攔截器、感測器和戰鬥管理系統組成,用來對敵方彈道導彈進行探測和跟蹤,然後從地上或海上發射攔截器,在敵方系統的彈道導彈尚未到達目標之前,對其攔截並將其戰鬥部摧毀。

    美國已經最先部署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MD),作為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的一部分。目前,美國已經進行一系列相關試驗,包括從范登堡的作戰攔截導彈發射基地首次發射攔截導彈,對模擬的和真實的目標導彈進行攔截。自2004年部署了第一枚GMD陸基中段導彈攔截系統。

    發展

    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MD)過去被稱為國家導彈防禦系(NMD,在2002年為了和其他的反導彈計劃有所區分而改變稱呼,例如太空基和海基的攔截計劃,以及再入大氣層階段與加速階段彈道導彈的攔截計劃。國家導彈防禦(NMD,英文全稱為National Missile Defense)是一個軍事戰略和聯合的系統用於在整個國家範圍抵擋外來的洲際彈道導彈。這些入侵的導彈可以被其他的導彈,或者鐳射所攔截。它們可以被攔截於發射點附近(爬升階段),飛行過程之中,或者是再入大氣層階段。在90年代和21世紀初期,NMD的任務改為防止美國遭受流氓國家的核武敲詐和核彈恐怖主義。但是該系統的有效性和一些目標前提假設是備受爭論的。在克林頓執政時期陸續進行了一些測試但是並沒有增加預算。克林頓曾於2000年9月5日公開支援本系統。

    攔截實驗

    2002年10月14日,一枚陸基攔截導彈(GMD)從Ronald Reagan防禦基地發射到太平洋上空225 km處摧毀一枚練習彈頭。測試目標包含三個誘餌彈。此後,陸基攔截導彈又連續進行了多次試驗。

    2004年7月22日,第一具陸基攔截系統部署於阿拉斯加。目前已在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亞等地部署九枚以上,並已具備初步的反導攔截能力。

    反導系統是如何攔截導彈的

    道導彈是在地球上做拋物線飛行的一種武器,其射程和速度密切相關。

    導彈公式:

    這個公式是導彈再入角度和射程、射高的關係。為了打倒一定的射程那麼就一定得有射高y。

    同時我們可以繼續推導

    射高y實際上就和導彈的末端頂點速度v息息相關了。

    再推導一步:

    這就是導彈射程公式了。

    計算很麻煩,給大家一個算好的表格:

    是不是能看到射程在3000公里的導彈速度為13.78馬赫?這是一個小於14馬赫的數值,因此在末端導彈防禦系統中,這枚射程3000公里的導彈是可以攔截的。但如果高於3000公里的射程,那麼就對反導系統太過於苛刻了,基本上是無法攔截的。

    同時我們也基本可以知道了在射程5000公里以上的導彈目前還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攔截。

    對照上面的表格,那麼實際上我們就可以知道哪些導彈導彈是可以被攔截的;哪些彈道導彈是目前根本無法攔截的了。

    核武器是可以被攔截的,只不過攔截難易程度有區別。現在的反導系統主要是攔截彈道導彈,而很多彈道導彈是攜帶核彈頭的,特別是洲際導彈全都是攜帶核彈頭。由於洲際導彈速度太快,末段速度可達24倍聲速,所以目前的反導系統很難攔截。美國的GBI、“標準”3等中段反導系統對於洲際導彈並沒有特別大的把握。

    對於裝核彈頭的巡航導彈,像GBI、“標準”3等攔截效果很差,因為它們主要是攔截彈道目標,對於巡航導彈這類氣動目標在設計上就沒有太多的攔截考慮,所以要靠防空導彈來攔截核巡航導彈,例如俄羅斯已經列裝的S-300、S-400和在研的S-500都是較好的攔截武器,理論上可在100多公里之外實施攔截。

    對於很多戰術核武器,如核地雷、核水雷就沒有什麼好的攔截手段了。至於核炮彈、核火箭彈,理論上可以用防空武器,如以色列發展的攔截火箭彈、炮彈和迫擊炮彈的“鐵穹”就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攔截武器。不過實戰中攔截炮彈、核火箭彈非常非常難,因為打過來的炮彈和火箭彈數量極大,很難分清哪個裝有核彈頭,根本沒有足量的攔截武器來實施攔截。

    攔截核武的後果在不同的時代是不同的,早期的反導攔截武器由於精度極差,所以採用核殺傷方式進行攔截,說白了就是在敵方核彈來襲方向的上空爆炸一枚核彈,這種攔截方式效果是很差的,甚至還不如不攔截。

    現在的反導攔截主要是靠動能殺傷。由於核彈裡面的核材料是被分成到不到臨界質量的幾塊,裡面的炸藥爆炸後把它們擠壓到一起,從而超過臨界質量產生核爆。如果結構遭到破壞,就很難完成這個過程,所以核彈遭到攔截後被引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核彈彈體結構遭到破壞,核材料會洩露出來,從而構成核汙染。現在的反導系統之所以追求中段攔截,就是為了在本國領土之外攔截核彈,以避免攔截後的核汙染危害本國。

      美國的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系統先後搞了30多年,從1999年NMD時期首次攔截實驗起,到今天GMD為止,美國先後搞的十多次反導攔截實驗,在這些反導攔截實驗中,美國所用的來襲靶彈用的都是“民兵||”洲際彈道導彈的上面級,射程近不說速度也極慢,飛行缺的每秒才2200米,和真正的彈道導彈速度差了五、六倍都不止。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愛國者”系統曾成功地攔截伊拉克軍隊向聯軍和科威特發射的24枚導彈中的9枚,但與此同時還發生了3起誤傷友軍事件,單看其成功率依舊不足40%。這還是建立在攔截的導彈效能本身就堪憂的基礎上,若是對於一些新型導彈,尤其是彈道導彈而言,攔截成功率則會更低。

      另外,對於技術更高要求更高的中段反導攔截而言,截止2017年6月,美軍進行的19次攔截試驗中,僅成功10次,機率剛超過50%。

      

      理論上洲際導彈是最難攔截的,不過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實戰先例,都是賣矛的說矛好,賣盾的說盾好,洲際導彈就那幾個國家有,但有洲際導彈的國家又不會發生戰爭,官方釋出的資料都是說自己的東西好的,實踐檢驗真理,沒有接受戰爭洗禮的武器都不能表現出自己的戰鬥力!

      如果對方是在知道彈道軌跡的狀況下,也就是說,知道對方發射的時間、地點、彈道高度、速度、方向等等一切資料的情況下,攔截成功的機會是很多的。比如;美國想攔截中國的東風洲際導彈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他是分導式多彈頭,而且會自動變軌,所以攔截這種導彈的成功率幾乎為0!

      

  • 2 # 龍行軍武

    美國現有的反導體系裡面,最難最弱的就是中段反導了。

    美國為了能夠推行它的全球霸權,特別是打破“核威懾”的動態平衡,從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開始,就已經在研究反導防禦系統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變化,就成了現在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和“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前者是用來保護美國本土免受彈道導彈攻擊,後者則是“用於保護美國本土以外一個戰區免遭近程、中程或遠端彈道導彈攻擊的武器系統”。

    美國主要是靠三個反導系統來進行攔截,“薩德”系統它主要用於在大氣層內外、高層地攔截戰區彈道導彈;第二個就是PAC-3“愛國者”反導系統,主要用於在大氣層內攔截戰區彈道導彈,另外一個就是“宙斯盾”反導系統,主要是靠“標準-3”進行反導攔截,這幾個系統在反導的作戰距離和高度上面是各有側重的。

    而“國家導彈防禦系統”也在美國陸軍空軍和海軍的內鬥中硬生生的拆分為陸基中段反導系統,和海基中段反導系統,畢竟大家都是要恰飯的。海基反導大家都應該知道,就是如雷貫耳的標準-3防空導彈,而陸基反導系統可能大家知道的比較少。陸基中段反導系統由美國陸軍和空軍共同管理,又被稱為GMD系統,其主要由預警系統、目標識別系統、反彈道導彈導彈、引導系統和指揮控制、作戰管理與通訊系統五部分組成。GMD系統可以對敵方彈道導彈進行探測和跟蹤,然後發射攔截器,在敵方導彈飛行彈道中段、也就是太空中,對其進行攔截和摧毀。GMD系統是目前美國唯一可對洲際彈道導彈實施攔截的反導系統。

    就是如此牛逼閃閃的系統,在13年的11次實驗中,僅僅有5次成功,就是這僅有的5次還是靠“作弊”!因為每次試驗,他們都會提前獲知模擬敵方導彈何時從何地發射,包括它們的預期速度和軌跡。

    在這裡不得不提一嘴GBI攔截彈。GBI攔截彈和標準-3導彈一樣,都是採用我彈奉命撞擊你彈的方式對來襲的洲際導彈進行攔截的。但由於洲際導彈的彈道軌跡非常高,大多數都在1300千米的高空執行,這就直接導致了GBI攔截彈的火箭助推器也是洲際導彈。從90年代的民兵 3導彈的助推火箭,到現在使用“侏儒”洲際導彈血統的C1/C2/C3火箭,其火箭效能已經非常優良。但糟心的是攔截彈頭大氣層外動能攔截器EKV,前幾次攔截失敗很大的鍋都得它來承擔

    EKV是由波音、洛馬、雷神、軌道科學等軍火巨頭,在美國政府的組織下,“集中力量辦大事”造出來的。到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RKV,上面還運用了標準3導彈的一些技術。其攔截方式是將大氣層外攔截器(實際上是一系列殺手衛星)用洲際導彈尺寸的攔截彈,投射到敵方洲際導彈飛行路線上,在中段飛行階段實施軌道攔截。攔截彈上的高靈敏度紅外探測器在這一階段將自動搜尋和引導殺傷器與目標進行直接碰撞。

    反導系統的工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3個部分。

    (1)早期預警階段

    在和平時期,導彈預警系統對所監控的空域進行不間斷的掃描探測,對空域出現的目標進行識別分析,並測量儲存其軌道資料。當空域中出現新的目標的時候,導彈預警系統立刻對目標進行識別並比對資料庫中的目標引數,如果判定是舊目標,則對資料庫中的目標引數進行修改,如果判定是新目標,則將其編入資料庫,以便之後對其進行監控和跟蹤記錄。

    (2)攔截決策階段

    在預警系統進行監控的過程中,一旦發現監測到可疑目標,預 警雷達加大對此空域的掃描頻率,測定來襲目標精確的軌道引數。在判定識別來襲目標為彈道導彈目標後,計算出其落點和發射點,發出TBM告警,並將預警資訊傳達給相關火力單元。隨後中繼跟蹤雷達對導彈的飛行姿態和各項軌道引數進行實時的精確的測量,並將測量資料實時傳遞給C2BMC系統,建立起該導彈的數學模型,分析可能的攔截方案,決策者根據實時的戰場態勢和我方的導彈部署情況等綜合分析,從而確定攔截方案。

    (3)攔截實施階段

    與此同時,在預警資訊傳遞到火力單元后,火力單元立刻開始戰鬥準備,進行電站啟動、供電、制導站加電自檢、導彈供電、發射架豎起和自檢等一系列的導彈發射前的準備工作,隨時準備發射。在火力單元做好戰鬥準備後,引導雷達根據跟蹤雷達所測量的資料對相應的空域進行搜尋,在引導雷達捕獲目標後,根據攔截方案進行攔截彈的發射。

    當GBI飛行到距離彈道導彈彈頭一定距離,即進入EKV導引頭能夠探測到彈頭的交戰空域時,EKV與GBI的助推火箭分離。當EKV的紅外探測器探測到威脅目標時,它將探測到的目標資訊與前期由雷達提供的“目標實物圖”資訊進行比較和識別,確認並鎖定真實彈頭,並以直接碰撞的方式將彈頭予以摧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伊朗面對美國製裁越來越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