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飛的魔法師

    傳統印象中,唐朝的審美一向具有盛唐氣象——如楊玉環,端莊豐腴,而不是趙飛燕那種弱質纖纖輕盈如燕的美。

    從唐朝留下的繪畫作品來看,唐朝的女子無論嬪妃宮女,都是臉如銀盆,豐腴飽滿。唐代陶俑中的女性形象看起來也都是走肥胖路線,豐腴得看不清腰線。所以,唐朝“以胖為美”似乎理所當然。

    很多人從李氏家族的起源來探究,認為唐朝喜歡豐腴健碩的美人與皇帝家族本身具有鮮卑少數民族血統相關。但唐玄宗在給太子選妃時,分明是讓高力士選了五個“頎長潔白”的美女啊。

    對於楊玉環,則是形容為“纖穠中度,舉止閒冶”,可見楊玉環雖非纖弱女子,但也絕不是現代人眼中的”胖“。從著名的《簪花仕女圖》來看,楊玉環應該屬於雍容華貴、儀態萬方的型別,想想一個善舞的女子能胖到哪兒去呢……

    很多學者對唐代的文學作品做過研究,發現唐人筆下吟詠女性肥美的文字並不多見。描繪女性時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反而是: “細腰”、“狹腰”、“纖腰“、“婀娜”、“窈窕”、“纖手”、“纖麗”等等。譬如李賀《將進酒》中的 “皓齒歌,細腰舞”;劉希夷《公子行》中的“願作輕羅著細腰,願為明鏡分姣面” ;白居易《楊柳枝》中的“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所以說,“環肥”可能只是大家對於唐朝審美的刻板印象。即使是“環肥”的“肥”,也不是大家以為的大胖子,頂多就是不做骨感美人,摸上去有肉感很舒服的那種,畢竟勾魂攝魄的《霓裳羽衣舞》怎麼也不可能是一個胖子能跳出來的啊!

  • 2 # S姐食記

    唐朝的以胖為美的“胖”應該指現在的這種微胖。而不是胖成一堆肉的那種胖。就比如說明星裡面的馬思純、范冰冰、蔣欣等等這種體型的美女。

  • 3 # 於東樓

    我認為不靠譜,首先說結論,豐滿不是胖,與瘦不衝突。唐朝是以豐滿為美而不是胖!沒有任何古籍史書或是野史上明確說明唐朝是喜歡胖子的,這只不過是現代的胖子自我安慰的藉口罷了。

    古代喜歡富態是因為古代只有達官貴人,有錢人才可能是胖子,廣大底層勞動人民基本上都是皮包骨頭,艱難度日,貧無立錐。與其說推崇富態,豐滿,不如說是羨慕這種錦衣玉食的生活。

    可以搜一下網上那些cosplay唐朝仕女的豐碩的“美女”圖片,你真的喜歡嗎? 自古以來中國男士的審美還是很一致的。

  • 4 # 路遲

    楊貴妃當年也不過就60公斤,談不上胖,也就是豐滿而已,珠圓玉潤的美。

    有研究表明,唐人(主要是李唐皇室)之所以“以胖為美”,是因為唐朝皇族有鮮卑族的血統。遊牧民族以養牲畜為生,牲畜養得越肥越好,自然以“羊大”為美,在民族審美上就以胖為美。不過,我認為這裡還有一層意思:即遊牧民族以胡服騎射為能事,性格膘悍,女子也多“膘肥體壯”者,這是適應草原遊牧生存的需要,自然不會喜歡 林黛玉 式的養在深閨、弱不禁風的美。因此,唐朝皇族的“以胖為美”也可以說成“以肥為美”,這裡的“肥“可以理解為“豐滿”、“健美”的意思。只不過鮮卑族一統中原後,受到漢文化的濡染浸透,陽剛十足的膘悍之肥漸漸變成柔美之肥。我們可以唐代壁畫、仕女圖、雕塑看到這種柔美之肥。

    楊玉環劇照

    文物是最好的例證,此時期的唐俑完美的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特徵:“豐肥濃麗、熱烈放姿”,從下面我實拍的這組唐俑中,相信很容易看出無論男女,唐人的一個審美標準以及普世價值。

    所謂豐肥濃麗即豐滿、肥碩、濃豔、亮麗;這點唐俑的形態表現的已經淋漓盡致,無需多言了,而熱烈放姿需要解釋一下,即為穿著袒露灑脫、表情自信張揚的姿態。看上面這四個唐俑中表情無一例外的給人一種安詳喜興之感。而且談及大唐最為知名的女人-武則天,從史書中對她描寫我們可以斷定,她正是憑著唐俑所刻畫的寬額頭、豐臉頰、圓渾而重疊的頸部及富態形象贏得了唐皇口中的“媚娘”的地位,而另外一個皆知的四大美人之一的唐代楊玉環,更是家喻戶曉、流傳千古的胖MM典範。她的樣子即可參照上面唐俑之形象,肯定是八九不離十了。

  • 5 # 歷史怪誕說

    唐朝,中國歷史上最繁華的朝代,在當時,就是可以用國泰民安來形容,老百姓在李氏家族的帶領下,吃香的喝辣的,小日子過的美滋滋。

    在經濟條件好的情況下,大家的審美觀念也開始變化,他們認為女人豐滿就是特別美,在當時可是掀起了一股“肥胖美”潮流。

    我們熟悉的楊貴妃就是胖,所以才惹得國家領導人都喜歡她。

    當下的人民群眾學習能力又強,所以紛紛把自己閨女養的胖胖的,都想招到金龜女婿,讓自己的下半輩子享盡榮華富貴。

    可是隻是因為楊貴妃,所以唐朝女子才以胖為美嗎?

    當然不是這樣,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能因為一貴妃得到皇帝喜歡,唐朝千萬女子才效仿她。

    下面我就帶各位吃瓜群眾走進唐朝“以胖為美”的世界,揭秘其中的原因。

    原因一:

    唐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物質生活水平較高,老百姓哪還有吃不上飯的,生活好一點的家庭,飯桌上頓頓都是大魚大肉。

    在這樣安逸的生活下,女性平均體重肯定是大於宋代。

    想想我們自己也是這樣,學生時代在寒假中,整天就是吃喝玩樂,過完年後的體重慘不忍睹,自己吃的飯跪著也要吐出來。

    更何況在唐朝這種社會環境下心寬就體胖,體胖就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我們可以肯定也有人以瘦為美,但肯定的是這不是主流。

    原因二:

    唐朝對外開放和時裝潮流的影響,為什麼這樣說呢,想必大家看過一些史料也瞭解到,唐朝當時不是一般的繁榮。

    經濟上唐代的對外交流的寬容和規模在封建時代達到了巔峰,絲綢之路開通了,唐三彩和絲綢都賣到阿拉伯帝國了,印度也和大唐有了交往。

    在唐代的時候與西域諸國交往和平而友好,西域諸國來華定居很容易拿到綠卡,萬國來朝,這是盛世氣象啊。

    這些來的新興人種有波斯美女、新疆大阪城的姑娘啊,高大漂亮。

    從敦煌石窟唐代畫像和仕女圖來看,這些女性的衣著豔麗,似乎是也是從西域傳來的。

    原因三:

    這個唐朝領導人李氏家族就以胖為美。

    因為李姓本來就是一個少數民族的姓氏,李家天子本來就是北方鮮卑族血統,你看看李世民多麼肥壯,蒙古、鮮卑、契丹、這些北方少數民族,喝羊奶吃羊肉長大的,也是人高馬大的。

    受其影響,李世民由於是少數民族血統,自然也會選擇那些高大胖美的妃子,而且唐代開國以來的帝王選妃都是以豐滿為首要標準,武則天、楊貴妃都是這樣的美女。

    唐代的石刻、畫像、瓷器無不體現著一個特點,甚至是雙下巴的美女。

    封建時代最開放和浪漫的時代就是唐朝,我們現代的低胸裝就是從人家唐朝流傳下來。

    總而言之,唐朝的以胖為美在當時就是風靡全國。

    胖也好,瘦也好,健康快樂還是比身材重要的,比如喜劇演員賈玲,人家過得不就挺瀟灑快樂的嘛。

    各位吃瓜群眾們,你們覺得對不對呢?

  • 6 # 歷史戰爭

    唐朝是一個氣勢恢宏的時代,它的偉大不僅在於萬國來朝的強大,還在於兼收幷蓄的繁榮文化。唐朝的文化是恢宏大氣而又特立獨行的,這一點在它的審美上展現的淋漓盡致。中國古代大多數朝代都“以瘦為美”,就算不瘦,至少也要做到秀美飄逸,否則便不可能列入美女之列。唯獨唐朝,在傳統觀念中都認為它“以胖為美”,許多胖女孩甚至因此發出感嘆,恨自己為何不生在唐朝,否則必是一位傾國傾城的美女。

    不過實際上,唐朝以胖為美的說法是值得商榷的。唐朝以胖為美的觀點由來已久,但有趣的是,基本上沒有唐人說過自己以胖為美,最能證明他們以胖為美的,似乎是時人用“環肥燕瘦”來形容楊貴妃,以及《資治通鑑》中“素有肉體,天資豐豔”的刻畫。除此以外,出土的唐朝壁畫上的女子大多比較雍容華貴,姿態豐腴,腰肢渾圓。這些是主張唐朝以胖為美最有力的證明,然而這也就說明了唐朝以胖為美的說法只是後人根據古畫以及對楊貴妃形容的猜測,實際上唐人並未說過自己以胖為美。那麼唐人以胖為美的說法到底靠不靠譜呢?

    其實是不太靠譜的,比如“鐵證”楊玉環,其實與世人想象中的形象不太一樣。根據史料記載,楊貴妃的身高大概為165釐米,體重為138斤,這個身材當然稱不上苗條,但也絕對談不上肥胖。而且楊貴妃得寵憑藉的是她動人的舞蹈,如果她真的滿身肥肉的話,大概是不會得到皇帝寵愛的。楊貴妃自幼練舞,因此她身上的肉可能多為肌肉,而且身材非常勻稱,比如杜甫就在《麗人行》一詩中描述楊貴妃道:“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足以可見楊貴妃的身材並不臃腫,皇帝喜愛的是她曼妙的舞姿和豔麗的氣質。

    而關於古畫,其實唐朝美人畫經歷過數個階段。在初唐唐人並未以胖為美,在閻立本的《步輦圖》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宮女體態苗條,身姿曼妙。唐初詩人吳少微亦在《怨歌行》中寫道:“小腰麗女奪人奇,金鞍少年曾不顧。”這裡的小腰麗女恐怕與胖是搭不上邊的。而中唐時唐人的審美髮生一定的轉變,比如在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宮女的體態就比初唐名畫中豐腴許多。不過這些人最多稱得上是豐滿,整體卻沒有臃腫的感覺。當然在中唐後期,唐朝雕塑與繪畫當中出現許多看上去偏肥胖的女子形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她們大多是貴婦身份,且年齡稍大,而她們身邊的小侍女們卻大多身材瘦削,體態輕盈。如果唐朝真的以胖為美,那麼這些年齡小的侍女在唐人看來豈不是都醜陋無比?這顯然是不合情理的。

    而且除楊貴妃以外,唐朝皇室挑選侍女與妃子時大多喜歡身材苗條的,比如唐玄宗讓高力士派人選美獻給太子,高力士最終獻上五位“細長白皙者”。可見唐人真正喜歡的是身材高挑、細長、面板白皙。除此以外,唐詩當中吟詠女性纖細之美的詩詞不勝列舉。比如有《本事詩·事感第二》中“楊柳小蠻腰”,李賀《將進酒》中“皓齒歌,細腰舞”,劉希夷《公子行》裡“願作輕羅著細腰,願為明鏡分姣面”、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中“鞦韆細腰女,搖曳逐風斜”等等,都說明唐朝上流人士是以纖細為美的。

    當然,總體來說唐朝的美女還是要比其他朝代更加豐腴的,唐人的審美文化也更加大氣磅礴,他們喜歡“豐肥濃麗,熱烈放姿”,楊玉環自然就是其中的典範。而之所以產生這種差異,與民族融合程度和經濟水平有關。唐朝以前中原王朝統治者大多是漢人,而漢人婉約含蓄的審美觀使上流社會更加喜歡體態輕盈、身材苗條的女子。唐朝受到胡人文化的影響,包括李世民在內的唐朝統治者還有一部分胡人的血脈。鮮卑族是遊牧民族,遊牧民族需要的是強健的體魄,因而受到鮮卑文化影響的唐人自然喜愛體態豐腴的女子,在他們看來身材過於苗條是一種病態。

    而且,唐朝較為發達的經濟水平也創造出唐人獨特的審美觀。唐朝初中期繁榮昌盛,人們豐衣足食,杜甫就在詩中感慨道:“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人們有條件吃飽穿暖,自然才能保持健康豐滿的體格,尤其是上層女子,他們錦衣玉食,身材自然愈發豐腴。在這種情況下,唐人自然推崇“豐肥豔麗,熱烈放姿”的女子。而在唐朝後期天下大亂,百姓民不聊生,大部分人都面黃肌瘦,社會的審美觀很快就轉變為正常標準。

    因此,唐朝獨特的審美觀體現了唐人崇拜氣魄、力量和強大的美,它向世人展現出大唐盛世的氣概。

    不過切不可因此以為唐朝以胖為美,唐人喜歡的是豐腴、豔麗,而非臃腫。如果僅僅是單純的肥胖以及臃腫,大概還是會被唐人嫌棄的。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司馬光

    《麗人行》 杜甫

    《怨歌行》 吳少微

    《本事詩·事感第二》

    《將進酒》 李賀

    《公子行》 劉希夷

    《和春深二十首》白居易

    《億昔二首》杜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房交付需要注意什麼?裝修環節有什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