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6別無選擇6

    啟功的書法那麼好,老師是誰?臨過哪些帖?

    啟功老師不止一位,學無止境嗎?道理很簡單,我知道的一位老師是吳鏡汀(1904—1972)啟 功 的 老 師,著 名 山 水 大 家。

    臨摹的帖也很多,看看啟功老先生臨懷素《自敘帖》!

    懷素《自敘帖》是學習狂草的最優秀範本之一,也是草聖懷素的最得意之作,唐代草書發展繼張旭《古詩四帖》之後的又一巔峰。

    《自敘帖》草勢連綿,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盪,其中有疾有緩,有輕有重,像是節奏分明的音樂旋律,極富動感。很多書法人都痴迷神采動盪的草書藝術魅力,可是學起來卻天馬行空,無從覓蹤。

    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傑作,原因如下!

    第一,啟功老先生可愛到給每一個草書邊上都註解了漢字,這樣一眼就能辨識;

    第二,啟功將懷素的連綿大草,改成了相對字字獨立的小草,分解了筆畫,這樣初學者就如同學習行書一樣簡單了!只要將單字一一突破就行了!

    第三、學習了啟功這個臨摹本就等於打開了大門,然後再深入練習懷素原帖,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作為啟功先生1974年臨寫的懷素大草《自敘帖》,縱覽全域性,如觀大江東去,湍流激盪,巨浪排空,洶湧澎湃,勢不可擋;細而察之,其點畫布白,使轉連斷,又翰不虛動,筆不苟為,皆有法度可尋。可謂狂而不妄,放而不亂。

  • 2 # HC紅春

    張伯英應該是啟功先生的老師。據記載啟功先生透過張伯英的兒子張宇慈結識張伯英,求教於張伯英,2001年,89歲的啟功撰文回憶張伯英時說:先生仙逝已50餘年,追憶教言,尤有理解未足處,其愚鈍可慚,而求教未足,仰叩未盡為可深惜也!先生之言道出了師生之間的教誨之情。

    看此幅張伯英的書法,似乎能從筆法中看到一點啟功的書法的影子,這也可以就是師承筆法的原因吧。

  • 3 # 書畫焦點

    啟功書法師承來自唐代楷書,如歐陽詢、柳公權等,雖然用筆“筆筆中鋒 ”,參悟篆籀筆法,肥瘦結合,但點劃撇捺千篇一律,結體呈單調程式。

    在祖父關愛下啟功才得以上學唸書。其祖父的老門生戴遂之,堪稱是知恩圖報的老夫子。他親自為少年啟功講授文史,竭盡全力要讓他繼承其教育世家的衣缽。

    1933年啟功中學畢業。基於家學的淵源,又得到祖父門生的刻意指點和悉心培養,啟功在古典詩詞和經史辭章方面便脫穎而出了。這時祖父的一位老世交傅增湘先生把啟功舉薦給了卓越的史學家和教育家陳垣。陳垣對學生情誼之純,之真,之深,使啟功終生難忘。他曾動情地回憶道:“我從21歲起得識陳垣先生,直到他去世。受陳老師教導,經歷近四十年。”為報此恩,耄耋之年的啟功嘔心瀝血伏案三年,創作了上百幅書畫作品。在陳垣先生誕生一百二十週年之際,他以在香港義賣所得的一百六十三萬元人民幣設立了“北京師範大學勵耘獎學助學基金”。

    【啟功談臨貼】

        我六歲入家塾,最早學的是先祖自臨的歐陽詢《九成官醴泉銘》,蒙著帖照著寫。後來十一歲見到顏真卿的《多寶塔碑》,略識其筆趣,但那時對筆法理解還很膚淺,談不上學書。二十多歲時得到趙孟俯書《膽巴碑》,特別喜歡,學了一段時間,人說我的字像英煦齋。當時我學畫,畫畫得還可以,題款 字難看。於是學董其昌,得寫字行氣,但骨力不行。後來得到羅振玉藏《宋拓九成宮碑》精印本,不知是宋人重刻的,見它清潤肥厚,認為不啻墨跡,於是逐字以蠟紙勾拓而影摹之,這是我學書的打築基功夫。以後雜臨碑帖以及歷代名家墨跡,其中又以臨習智永《千字文》墨跡時間最久,下功夫最深,學得也最苦。要說學習的經驗,我覺得寫字要做到“骨肉不偏”,很難。為了增強字的骨力,又臨《玄秘塔碑》若干通。這樣經過幾年努力,偶爾給人用楷字寫對聯,人見了就說我的書法是學乾隆時的成親王的,實際上成親王的帖我一次也沒有臨過。

  • 4 # 王殿華書法工作室

    啟功大師有詩云:先摹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偶作擘窠釘壁看,旁人多說似成王。從中可以看出,啟功先是臨摹趙孟頫、董其昌,後學歐陽詢。到了書法成熟時,愛上柳誠懸,即柳公權,逐步形成自己的書風。他臨帖很多,不勝列舉。

    我是啟功大師的執著追尋者。人正才能字正。沒有好的人品,寫不出好字。啟功大師書如其人。其書法端莊、嚴謹,瘦硬通神。靈動飄逸,大雅美觀。等等....

  • 5 # 尚書堂主

    啟功先生的老師是誰,不太請楚,但從其書法體勢來看,我認為既有顏筋,又有柳骨影子,更偏柳體,在此基礎上行成了啟功先生的個人風貌,特別是他的行楷。

  • 6 # 翰墨今香

    啟功先生書法的童子功主要來自家學,他的祖父擅長歐楷,所以他從小就練的《九成宮》,但是據他自己說,當時不理解什麼是筆法,這是學習字帖的結構。後來,稍大一點的的時候,得到了一本刊刻精良的顏真卿的《多寶塔》,從《多寶塔》中漸漸悟得用筆的起始轉折,也得到了祖父的稱讚。

    到了20多歲的時候,啟功先生開始學習趙孟頫的書法,先學的《膽巴碑》,慢慢題畫的書法水平就高了。上面兩幅題款都是啟功先生27歲時所書,能看出來已經頗有趙孟頫的韻致了。但是後來啟功先生又覺得這樣的字還有點板滯,於是又學董其昌的書法,得其流麗、飄逸之趣。

    上面這兩幅題款是啟功先生33歲時所書,這個時候已經有了董其昌的影子在裡面了。取勢較前期扛肩較大,提按少了,但是運筆更加流暢了。

    後來,啟功先生從朋友處借得一本宋拓本的《九成宮》,將其拓成摹本然後又重新臨習了《九成宮》。這個過程在他的論書絕句中曾有記錄“先學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

    到了五十歲以後,啟功先生得到了一本明初拓本的柳公權的《玄秘塔》,然後開始臨寫。而且在《玄秘塔》上啟功先生是下了大力氣的。上圖中他的臨帖《玄秘塔》最後的題跋就說得很清楚。

    臨《爭座位帖》

    上面這些是啟功先生用功較深的一些書法方面的學習,而實際上,啟功先生所臨習的帖子不僅僅是上面這些,你像《張猛龍碑》也是曾經下過功夫臨習的,其它像二王、米芾、懷素、蘇軾、顏真卿等等,先生臨帖範圍之廣一般人是真的很難比的。所以,從啟功先生的書法當中可以看出很多歷代名家的影子,但是最終都被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啟體”風貌。

  • 7 # 五行工社1號社員

    啟功(察格多爾札布,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滿族,字元白,也作元伯,號苑北居士,北京市人,佛教信仰,清高宗雍正皇帝第九世孫,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西泠印社名譽主席等,主要作品有《紅樓夢註釋》、《古代字型論稿》、《詩文聲律論稿》等。

    早年師從賈爾魯先生(羲民)、吳熙曾先生(鏡汀)習書法丹青,從戴綏之先生(姜福)修古典文學;經傅沅叔(增湘)先生推介,受業於陳援庵先生(垣),獲聞學術流別與考證之學。援庵先生慧眼識才,聘為輔仁中學國文教員、美術系助教、國文系講師,兼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從事故宮文獻館審稿及文物鑑定工作;1949年任輔仁大學國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學博物館系副教授;1952年後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啟功先生的書法特色,那就是:清、正、剛、雅,秀、潤、和、天。 所謂“清”即清楚、清秀、清朗,一指用筆筆筆有法,清清楚楚,乾淨利落,一絲不苟,毫不含糊;二指筆畫清勁,結字清秀;三指章法清朗、氣息清新 ,令人神清氣爽,如沐春風。“正”即正確,正氣,端正,即學書路子正,方法正,筆正心正結字正 。“剛”即筆畫剛勁有力,又錦裡藏針,剛柔相濟,骨力內涵,瘦不露骨,字形剛健;“雅”即文雅,雅緻,有意蘊,有品位,富含書卷之氣,無粗俗、狂野、怪異之氣;“秀”即秀美,秀麗,筆畫勁秀,勻稱含蓄,結字多縱勢挺拔,亭亭玉立,給人美的享受。“潤”即溫潤、玉潤,筆畫剛健瘦勁但瘦而不幹,瘦而不硬,而是骨肉勻稱,如處子肌膚,溫潤如玉,遒美勁健, 因枯筆而出現的飛白枯中帶潤,枯而不燥與“和”相通之處,“和”諧,平和,“和”是啟功先生的書法的最主要的特徵。

    啟功的書法作品,無論條幅、冊頁、屏聯,都能表現出優美的韻律和深遠的意境,內緊外放的結體,遒勁俊雅的筆畫,佈局嚴謹的章法,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高超水準,形成一家之風,被人們奉為“啟體”。書法界評論他的書法作品為:“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它淵雅而具古韻,饒有書卷氣息;它雋永而兼灑脫,使觀賞者覺得餘味無窮,因為這是從學問中來,從詩境中來的結果”。人們常說“書如其人”,啟功的書法,正如他人品學問一樣,秀麗、博雅、才氣橫溢、風流灑脫。北京師範大學東門牆壁上的八字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是啟功先生親筆提寫的,這也是啟功先生大師風範的真時寫照。

    啟功先生是當代著名學者、畫家和書法家。他著作豐富,通曉古語言文學,甚至對已成為歷史陳跡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詩詞,同時又是古書畫鑑定家,尤精碑帖之學。欣賞他的書法作品,總要聯想到他對碑帖的精深研究,因為他對碑帖的研究和他的書法藝術成就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碑帖之學是明清兩代興起的一門學問。一。這門學問除誇揚珍異、競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約分為二類:一是研究其中歷史資料,以碑刻文辭證史補事,或校讀文辭;二是賞鑑、研究其書法藝術。啟功先生兼於兩者,更精於後者,他在兩者之間融合貫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籬。“買櫝還珠事不同,拓碑多半為書工。滔滔駢散終何用,幾見藏家誦一通”。他寫這首詩是有感於過去鑑賞家重視碑帖的書法,而對其中文辭則往往視而不見。名家如孫承澤、翁方綱以及葉昌熾莫不有此疵病,而他且不放過文辭內容。正因為這樣,他把歷來定論的《曹娥碑》駁得體無完膚。因此,所謂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也就不存在了更何況蔡邕。如考證《鶺鴒頌》出於開元翰林供奉之手;日本藤遠後之臨《樂毅論》以證明王羲之書體勢之雄強;鑑定張旭書庾信《步虛詞作》實為大中祥符以後宋之筆;以西陲晉人殘紙證《閣帖》中索靖書法的本來面目。這些都是翻書法史上成說的案,論據充分堅實有力,不得不令人信服。此外如論蔡襄、祝允明書法之未成自己體段;歐陽修、柳公權、趙佶、黃庭堅等書法用筆盡筆心之力,結字聚字心之勢。而其中對歷代著名書法家之特色,各時代書法的體勢、風格,以至辨別書體源流,變遷原因,都是非常精闢。啟功先生髮現,字的重心不在傳統的米字格的中心點,而是在距離中心不遠的四角處,還推算出它們之間的比例關係正符合所謂的“黃金分割率”,對學習書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8 # Dream散人

    啟功,書法大家,這裡我建議你去看丁蔭楠導演的電影《啟功》,可以去看看,對於書法藝術愛好者、藝術家應該會喜歡的。講述了啟功先生生平。

    啟功,字元白,滿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

    早期,啟功授業於著名的史學家陳恆先生,專門從事中國文學史、中國美術史、中國曆代散文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他執教六十餘年,在中國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為促進祖國的教育事業,報答老師教育之恩,延綿陳恆先生的教澤,用出售字畫所得200餘萬元,設立了勵耘獎學金。

    啟功除了是當代著名書法家,亦通曉語言文字、古書畫鑑定之學,其中尤精碑帖研究,在碑帖之學上,啟功開拓了新的研究方法。除研究方法開拓新途外,啟功更對《孝女曹娥碑》的真偽做出一錘定音之論。判定歷代相傳的《曹娥碑》殊非王羲之真跡。

    啟功其主要著作《古代字型論稿》、《詩文聲律論稿》、《啟功叢稿》、《啟功韻語》、《漢語現象論叢》、《論書絕句》、《說八股》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春後大蒜怎麼樣管理才能夠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