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者小祥
-
2 # 只此一家書
三國中演義中魏延殺了原主公投降劉氏集團,劉備素以仁義為本,作為劉備的智囊諸葛亮當然清楚這一點,自然對魏延要有戒備心,至於殺魏延只不過是諸葛亮彌留之際對魏延忠心的的一次考驗,魏延倚仗居功自傲,有功高蓋主之嫌,諸葛亮放心不過,自然先處之!
-
3 # 夢龍剪輯
其實腦後反骨只是對於那時的人而言 個人認為那時一個藉口 魏延反覆無常 而且有野心還不知道忠君 大概誰都知道阿斗無能這也透過魏延展示出這一面了 魏延之前的主子不是不善於納諫 就是優柔寡斷 可能諸葛也知道阿斗是什麼樣君主 諸葛向來從事謹慎與其留著惦記 不如殺了絕後患 再說除了諸葛多智近妖的人恐怕沒人震得主了他了吧 馬謖就是個失敗的例子他豈能在容忍自己在犯錯 魏延反與不反最後都是要死的 性情不定 這樣的人 在曹操哪裡最後結局也不會好哪去沒準沒兩天就掛了 再說曹操生性多疑恐怕還不如在劉備那吧 最早諸葛不也用計炸他麼 就是怕劉備震不住了 劉備是用仁義取天下 這種事當然諸葛來比較合適
-
4 # 唐不三不四藏
首先我們要把三國曆史和三國演義區分開來。
作為三國演義一部,中國的經典小說,他需要注重的是人物的形象的刻畫。諸葛亮這個角色在三國演義裡邊是一個智慧的化身。各種神機妙算各種未卜先知,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魏延這個角色在三國演義裡面,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反面的角色。當諸葛亮看見魏延的第一眼,就說他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定會反。體現了諸葛亮的未卜先知。在諸葛亮五丈原,料定魏延必定會在諸葛亮死了之後反叛,所以設下了圈套,令馬岱把魏延斬殺,這裡又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呼應了當時,他認準魏延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的事實。
歷史上的魏延,並不是三國演義上所說的,是一個反面角色。
我們從劉備奪取漢中以後,讓魏延作為漢中太守的行為就可以看出,當時劉備是相當相當認可魏延的能力,並且非常信任他。
然而在蜀漢後期,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雖然每次都帶著魏延,但都沒有加以重用,這就讓後世的人對諸葛亮和魏延之間的關係產生了很多的遐想,所以就有了在小說與演繹裡邊,有了諸葛亮和魏延之間正反的鬥爭。
其實這裡我認為,諸葛亮後期並不是不認可魏延,或者與魏延有矛盾,而是諸葛亮和魏延之間對於政治上的態度不一樣。
諸葛亮北伐,是不得已而為之。劉備在夷陵大敗以後,蜀漢的政權,已經極為不穩定。諸葛亮需要用北伐的行為,來延續自己政治統治的正當性。然而在當時的情況下,蜀漢想要透過北伐來征服中原的曹魏,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諸葛亮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只是以戰養政,以攻為守。
諸葛亮與魏延之間的政見不一,導致了他們後期之間合作上的分歧。
諸葛亮在臨終之前,也預料到在自己去世以後,重新扛起北伐大旗的人,一定是魏延,然而魏延與它的政治策略是不一樣的。正好魏延與楊儀之間一直有矛盾的,諸葛亮就利用這個矛盾,逼死了魏延。
-
5 # 音樂小妖
在三國後期,當諸葛亮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時候,果斷就對魏延埋下了一個大坑,等自己掛了之後讓馬岱將其殺之。說實話魏延雖然一直被說稱為有反骨,但是卻很少聽人說他犯過什麼錯,為什麼諸葛亮就容不下他,並且在自己死後還埋下大坑,非要指派馬岱將其斬殺呢?
說實話魏延雖然一直被人稱之為有反骨,但是反骨的由頭是什麼卻很難定義,反正就是大家常說的看面像可能會有反覆之心。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瞬間就感覺不太好了,什麼叫看面像,如果面像準確的話一開始呂布投奔丁原的時候就沒有人看出來嗎?還是說呂布再次投奔董卓的時候,董卓也是一個瞎眼子。
很明顯這在古代就是一種貶低人的語言而已,用我們現代的話說這叫文藝範的罵人。當時的魏延在劉備剛剛入川的時候,魏延就對劉備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一直到後面劉備跟劉璋鬧翻了之後,魏延果斷就站在了劉備這一邊。
也不知道魏延跟劉璋有什麼樣的仇恨,居然把自己以前的主子賣的這麼徹底,也正是這樣的原因跟當年的呂布很相似,所以一直被眾人說有反骨。
不過魏延說實話對於劉備來說相當的夠意思,不論劉備給他下達了什麼樣的命令,魏延都能很好的完成,最後被封為都亭侯的位置。
但是這一切都是劉備跟他的關係好,不代表諸葛亮就喜歡這樣的人物,雖然在三國當中諸葛亮的智商被神化過一樣,可是不論再怎麼說諸葛亮也還是一個普通人,只是腦子比較普通強一些而已。
也就是說諸葛亮也是有著七情六慾,同樣也有自己不喜歡的人物,比如說魏延這種人諸葛亮就不太看得上眼。
其實魏延也沒有什麼錯,只是自己認為最初的時候就是跟隨劉備,所以對於劉備下面的這些臣子們都看不上眼,尤其是看到關羽之後,瞬間就發現原來關羽才是自己的終級目標。
於是魏延跟關羽開始了各種的學習,不論是武藝還是人設,尤其連關羽的傲氣也學了個滿分,所以說魏延平時一臉看不起人的樣子,其實就是跟關羽學的,只是關羽的地位比較高,並且是跟著劉備一起從零開始的小夥伴,所以大家也不能說什麼,最主要是說了也不管用,劉備對自己的兩個兄弟容忍度很高。
諸葛亮看不起魏延的同時,又對魏延的能力很感興趣,畢竟在關羽跟張飛都掛掉之後,整個蜀國可以稱之為將領的幾乎沒有多少了,趙雲雖然戰鬥很是勇猛,可是領兵水平很一般,這也讓諸葛亮也是糾結,而且黃忠老將軍實在是太老了,隨時都有可能直接倒在戰場上面一睡不起。
所以說諸葛亮實在是無人可用,哪些剛剛出頭的小將諸葛亮是打死也不敢用,本來蜀國就沒有多少實力,諸葛亮才不會把這些實力全部用在讓新將領練手上面。
於是魏延這個看起來很頭疼的選手只能這麼先用著,說實話人有時候所謂的主觀映象很重要,比如說諸葛亮在最初的時候就認為魏延有反骨,所以這個想法就一直在自己的腦子裡,並且這種想法還不是說用三言兩語就可以改變的。
更主要的是反骨這種東西,除了真正的叛變,不然根本就試不出來,於是魏延的反骨本來只是大家的懷疑,而到了諸葛亮這裡就成了事實,反正就是諸葛亮對他不放心。
雖然很多事情上面魏延的意見很有用,但是也很膽大,就跟當年的關羽一樣,弄好就是著名的水淹七軍,弄不好就是大意失荊州,而諸葛亮從來都不是喜歡在針尖上跳舞的選手,所以對於魏延的意見也很頭疼。
畢竟魏延的很多想法在某些時候成功率還是很高的,只是這個想法實太冒險而已,其實說白了就是魏延敢大膽的想,唯一就差一個幫他來定主意的人,而諸葛亮可以很完美的充當了這個角色。
本來諸葛亮也是看到蜀國後期無人,就打算好好的培養一下魏延吧,雖說他有反骨,但是總比蜀國後期無人可用,然後整個蜀國被滅掉要強,畢竟自己也是在很多地方留了後手,也不可能讓魏延一個人就把蜀國給獨佔。
但是在某一天諸葛亮又發現了一個人才,哪就是姜維,瞬間諸葛亮就看到了希望,可以說魏延這裡的就是無奈,而且還是深深的無奈,可是姜維的出現打破了這種無奈。
於是之後的所有精力諸葛亮全部用來培養姜維,但是這個時候諸葛亮才發現時間不夠了,自己可能撐不到姜維成長到一定高度的時刻,並且在朝中還有很多阻力,就連自己的身邊魏延也是巨大的阻力。
雖說大家對魏延的都不是很滿意,可是人家魏延可從來沒有犯過錯呀,這讓諸葛亮這個奉行規則的人也找不到藉口除掉魏延,但是諸葛亮明白一個道理,哪就是魏延是一個很高傲的人,等自己死了之後一定會把自己的小尾巴翹起來的。
而到了這個時候就是除掉魏延的最佳時機,於是在自己臨死之前偷偷授意馬岱,如果將來某一天魏延當真有反叛之心,哪就讓馬岱直接將其斬殺。
當然了這種事情如果交給姜維來做就不太好了,畢竟自己給他的定位是蜀國的棟樑,而不是跟這些朝中的大臣們相互扯皮,像這種壞事就讓馬岱來做好了,好名聲還是要留給姜維。其實不是諸葛亮斷定魏延會謀反,而是認為魏延在將來一定會擋了姜維的路線,為了讓自己的徒弟可以很好的幫助蜀國打敗魏國,所以只能把這個將來的絆腳石給除掉了。
回覆列表
諸葛亮算準一向自視甚高的魏延在自己棄世後一定不會服從其他人的管帶,很可能要反蜀。於是生前埋下一路伏兵:讓馬超的弟弟馬岱帶領少量人馬佯裝“投靠”魏延,最後在關鍵時刻,馬岱反戈一擊,從背後很輕鬆地取了魏延的性命,避免了蜀漢的內訌。
問題是蜀漢那麼多人?為何唯獨選馬岱呢?綜合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馬岱在蜀漢範圍內算武藝高強,太弱的比如廖化、張嶷等恐怕跟魏延萬一有武力爭鬥容易出問題,很厲害的姜維、王平等本身屬於統帥型或統兵一方的將領,不能因為這個個別案例使全域性謀劃受到影響;
2、姜維、王平、張嶷、廖化等等都是蜀漢“老人”,跟隨劉備父子及諸葛丞相大半輩子,對蜀漢是忠心耿耿。讓他們某個來詐降,魏延很可能不大相信,而馬岱是隨其兄長馬超半道才投靠劉備的,至少從外表上看,馬岱的“投降”可最大限度減少魏延的疑心和防範心理,自然馬岱更容易得手。
3、馬超、馬岱為首的“馬家軍”基本上一直是自成一體、相對獨立的野戰軍。相對其他軍隊,與蜀漢整個軍隊體系的瓜葛較少。這樣避免馬岱殺魏延後,與蜀漢內部魏延的下屬、舊部和其他擁躉的猜忌和摩擦內耗,減少不穩定因素。畢竟魏延是蜀漢後期首屈一指的名將,功成名就、勞苦功高。雖然從肉體上讓他消失了,但是其消除其影響力絕對不會一蹴而就。
4、馬岱做事認真細緻,性格謹慎不張揚,深得諸葛亮信任。當年馬岱初次登場隨馬騰入許昌,馬騰和其餘諸子盡皆被殺,馬岱一個人能喬裝逃出就可見一斑。最適合做“潛伏”者。這種性格或許就是他從年幼起就看見西涼馬家從一個樹大根深的大家族一次次被殺戮、漂泊、輾轉投靠的血洗經歷中逐步養成的。
另外,當今國際社會上經常出現所謂“雙面間諜”甚至“三面間諜的情況,也就是潛伏者處於特定高壓的環境,通常被潛伏方會對其採取軟硬兼施手段來收買、拉攏及分化瓦解,詐降在特定環境下會轉化成真降。如果馬岱經受不了利誘或訛詐變成真降,再和魏延串通一氣來演戲的話,蜀漢可就是萬分危急,但是有以下四點保證馬岱絕對不會真降:
1、儘管馬岱和馬超是半路歸蜀,但是前半段在其兄長馬超的主導下反覆投靠的結果,不僅路越來越窄,而重要的是“信用”越來越差,後期往往變成是被“監控”使用了,好不容易投降蜀漢,也算是一個高枝了;馬家也零落到馬岱一顆獨苗了,經不起折騰,只有忠心耿耿地與蜀漢榮辱與共了;
2、魏延一直在魏蜀鬥爭的前沿陣地,三國中魏國越來越強大也是不言自明的事實。魏延要投降肯定選擇曹魏,但是馬超馬岱和曹操仇深似海(馬超的父親馬騰以及兩個弟弟均死於曹操之手),一度強大的馬氏家族也主要被曹操打垮並強佔了其根據地,所以曹魏是馬家的世仇和死敵,投降曹魏的魏延一定會讓馬岱義憤填膺,果斷地幹掉他。
3、馬超在世時吸取教訓,對劉氏表達極大的忠誠。當初劉備客服心理障礙進位漢中王時就是馬超領銜勸進的。馬超在臨死前泣血哀告:“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所以馬岱也是死心塌地跟隨蜀漢,並受到諸葛亮的極大信任。
4、馬氏兄弟在蜀漢是後發先至,有意無意地拉近與蜀漢皇室的距離。馬超的女兒嫁給安平王劉理(劉備的第三子)為妃,所以馬岱也算皇親國戚了,孰重孰輕,謹慎的他拎得清,所以他是不會舍重就輕的。
綜上,馬岱應該是作為“佯降”的潛伏者的最佳人選,所以諸葛亮選擇了馬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