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泜水漁翁

    謝謝邀請!常言道,一個槽拴不住倆叫驢。有本事的人都是互相嫉妒的,孫臏和龐涓,諸葛亮和周瑜,都是如此。徐庶跟諸葛亮本事差不多,甚至諸葛亮更強大一些。這時候請諸葛亮來,讓他來搶自己飯碗嗎?等到徐庶被迫離開劉備,走馬薦諸葛,也是經過一番理解思想鬥爭的,要不然為何走了半天又回來推薦諸葛亮?徐庶心裡應該是這樣想的,劉備是個明主,把諸葛亮介紹過來,諸葛亮肯定能有一番作為。萬一這輩子自己將一事無成,那多鬱悶呀,以後怎麼參加同學聚會呀。可是思來想去,劉備這人夠哥們,我不能幫助他了,再不找個高手幫助他,估計他獨木難支成不了氣候。不如這樣,我把諸葛亮推薦給他,讓他們取得成功。將來他們當了帝王將相,也不能說這裡邊沒有我的功勞。找他們喝喝酒辦點事,他們也得給我個面子。於是這才調轉馬頭推薦了諸葛亮。

  • 2 # 歷史時燒錄

    徐庶在三國演義裡的篇幅並不長,但是自其出場投奔劉備,其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破八門金鎖陣,勝仗連連,竟無一敗績。

    因此劉備也發出感慨,“軍中多猛將,唯缺一軍師”,後徐庶因家母被被曹操挾持,威脅徐庶前去投靠自己,而徐庶聽此訊息後,方寸大亂,不得以辭別劉備,而臨行前對劉備說,“我雖離去,但是我為主公推薦一個人,此人才能勝我十倍,主公若得其相助,定可安天下”,說完,執馬揚鞭,揚長而去。

    說道這裡有一個疑問,徐庶為什麼在臨走的時候方才為劉備推薦諸葛亮,而不早早推薦,幫助劉備完成大業呢?

    一山不容二虎

    起初,徐庶投靠劉備並沒有想到老母親會被曹操挾持,所以徐庶起初是真的想跟隨劉備,助其完成大業,成就一番事業的,其也有這個能力。徐庶說:“諸葛亮之才勝我十倍”,我認為並不是如此,相反徐庶有不輸於諸葛亮的才能,從其一開始的所作所為就知道其是一個具有經天緯地之大才。

    一山難容二虎,徐庶深知這個道理,若將諸葛亮也招來一起輔佐劉備,一是自己有私心,若諸葛亮前來,必定會影響自己,有礙自己的發揮,二是二人共侍一主,難免會有些爭鬥,弄不好一加一併不等於二,甚至還有可能小於一,所以並沒有為劉備推薦諸葛亮,

    那麼接著這個問題可以在引出一個問題,徐庶為什麼臨行前方才慌忙的為劉備推薦諸葛亮,並且說諸葛亮之才勝已十倍呢?

    劉備為何允許徐庶去投靠自己的敵人

    要知道徐庶的離開並不只是自己少了一個謀士,以徐庶之才,抵得上一個三軍,而敵人的朋友就是自己敵人,劉備與曹操這一增一減,可以說劉備損失不小。

    這與劉備一直給自己打的標籤有關,自己是仁德之主,以仁治天下,而“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徐庶的離開是為了救其母,若劉備硬是不許其離開,這不是壞了自己名聲嗎?所以不得以放其離去,但是心裡是一百個不願意。

    保身之道

    起初徐庶因其母親的關係,方寸大亂,沒有想到這些厲害關係,但是臨行前突然想到此厲害關係,那真是渾身冷汗直流,脖領子發涼,誰知道劉備是否真心放自己離開呢,有沒有在遠處埋伏刀斧手呢?於是立即想出一個脫身之計。

    哪就是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並且無限的誇讚諸葛亮,一是給劉備一個補償與安慰,二是以此來保全自己。劉備知道世間有諸葛亮這樣的一個人,不管是是否真的相信徐庶的話,以劉備現在的處境定會一試,而劉備若起了招募諸葛亮的心思,定不會再暗害自己,於是自己便可安全脫身。

    無論是出於各種原因,徐庶確實也是對得起劉備了,臨行前為劉備推薦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而其也如其所說,不為曹操獻上一言,後來還有了一個典故,“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而徐庶唯一為曹操獻上的一計就是在長坂坡上時活捉趙雲,這才有了趙雲七進七出長坂坡,捨身救阿斗的一個千古美談。所以,有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一種說法。

  • 3 # 一貳一橙

    作為諸葛亮的老友,徐庶在投入劉備陣營之後,卻沒有和主公透露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隻言片語,似乎徐庶本人有著他自己的私心呢!

    不過我認為,徐庶之所以沒有最早給劉備推薦諸葛亮,主要還是因為他還在考核著劉備。

    徐庶沒有第一時間和劉備推薦諸葛亮的原因

    司馬徽和徐庶仍需考核劉備。徐庶在新野第一次見劉備的時候,他是用著化名——單福的,並沒有用原名徐庶。按理說劉備當時已經是仁義滿天下了,可徐庶還是以化名仕之,這又是何意?

    原因就在於徐庶此時對於劉備的仁義還多是道聽途說來的,畢竟當時世上沽名釣譽者太多了。像四世三公的袁家兄弟、被寄予厚望的漢室三牧(劉焉、劉表、劉繇)、還有號稱戰無不勝的白馬將軍公孫瓚等等。

    劉備雖有仁義之名,卻一直被驅逐流浪,到底是空有虛名還是時遇不濟?這一點徐庶還得好好看看了。徐庶除了用化名之外,第一件給劉備出謀的就是:把礙主的的盧馬送給有仇之人,結果卻被劉備罵了一頓。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徐庶和司馬徽一樣,都是在試探劉備。司馬徽先把臥龍、鳳雛擺給劉備看,卻不告訴他如何找到他們。而徐庶則先去看看劉備是否思才若渴,能否禮賢下士,試探劉備,看看他是否有仁義之心。司馬徽給劉備擺的是諸葛亮和龐統二人,可徐庶只給劉備推薦諸葛亮,後面徐庶走了,劉備去司馬徽那裡的時候,司馬徽也是絕口不提鳳雛龐統,而是一個勁地誇臥龍諸葛亮了。

    這是因為司馬徽和徐庶已經考察出來了:龐統的輔佐之道並不適合劉備。可以看看諸葛亮輔佐劉備時,行的都是符合劉備做事的正大光明之道,而龐統輔佐劉備時,卻是陰謀詭計為主體的。

    諸葛亮輔佐時,劉備能收服人心,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荊州;可龐統輔佐時,卻是刀光血影,甚至賠上自己的性命才拿下了益州。

    這也是司馬徽和徐庶不願推薦龐統的原因,行陰謀之術的謀士和行仁義之道的主公,必然會出現摩擦和矛盾。

  • 4 # 上將噯福斯

    按照三國志諸葛亮傳的記載。

    諸葛亮能出山,徐庶的舉薦發揮了重要作用。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這一段記載很有意思。

    徐庶自己先跑去見劉備,兩個顯然很投緣,劉備很器重他。徐庶立即向劉備舉薦自己的好朋友諸葛亮。

    由於徐庶給劉備的印象非常好,所以對他舉薦的諸葛亮也愛屋及烏,說,那就讓他和先生你一起來吧。徐庶說,諸葛亮這個人只能您親自去見他。這才有了三顧茅廬。

    所以,徐庶為諸葛亮的出山真是操碎了心。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沒有立即舉薦諸葛亮,並不是因為嫉妒,而是尊重諸葛亮的志向。

    徐庶是諸葛亮的好朋友,他深知諸葛亮的志向。諸葛亮本人多次明確表示不願出山。我在其他的文章中分析過,諸葛亮說的是真心話。

    對於這一點,徐庶不會不知道。所以他自己輔佐劉備的時候,沒有舉薦諸葛亮。

    還有一個原因,徐庶很自信,有他輔佐劉備也可以成大業。所以直到被迫離開的時候,才想起讓劉備請諸葛亮出山。

    正史有正史的解讀,演義有演義的解讀。正史和演義裡的徐庶,都對得起諸葛亮。

  • 5 # 密探零零發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在劉備的公司打工的時候,並沒有向劉備舉薦自己的好基友諸葛亮,而是在他要離開劉備的時候,才想起來向劉備舉薦諸葛亮。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二。

    201年,劉備兵敗,被迫南下依附荊州的劉表,駐守在新野。此時,正在荊州待業的徐庶,認為劉備仁厚,將來必成大器,一下子就被劉備的王霸之氣吸引,主動投奔劉備,成為劉備的謀士,為劉備籌謀劃策。而此時,徐庶的好基友諸葛亮正“躬耕於南陽”,也算是一個失業青年。

    按理說“苟富貴勿相忘“,徐庶作為諸葛亮的好基友,既然自己有了工作,理應拉諸葛亮一把,但是徐庶卻沒有立即這樣做,而是到離職的時候,才向劉老闆舉薦了諸葛亮。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原因:一是徐庶可能有私心,一山不容二虎。徐庶和諸葛亮都有大才,諸葛亮的才能很有可能要高於徐庶。雖然徐庶和諸葛亮是好基友,但是俗話說“同行是冤家”,徐庶先主動投奔劉備,他很有可能會擔心舉薦了諸葛亮,而被劉備給冷落了。因此,他沒有一到劉備的公司,就舉薦諸葛亮。

    二是時機不成熟。實際上,在劉備一到荊州,就去拜訪了當地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請司馬徽給他舉薦人才,司馬徽就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和龐統。可能由於當時諸葛亮和龐統都是無名小卒,劉備並沒有將這兩個人放在心上。徐庶和司馬徽是道友,可能也知道此事,認為自己剛到劉備的公司,人微言輕,貿然舉薦諸葛亮也不妥。於是,他準備自己表現一番,再舉薦,效果更佳。

    三是金蟬脫殼之計。當時,徐庶舉薦諸葛亮的情形是徐庶的母親在曹操手中,成為人質。曹操以此要挾徐庶,徐庶不得不跳槽,去曹營營救母親。雖然劉備以仁義著稱,但是不排除劉備會有“自己得不到,就將其毀了”的想法,為了避免徐庶為曹操所用,將其秘密處決。為此,徐庶為了脫身,就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說諸葛亮有曠世奇才,比自己厲害多了,以此吸引劉備的注意力,藉此金蟬脫殼。一物換一物,這樣劉備心中才感覺不虧,才會放過徐庶。

    如果真是這樣,就太可怕了,這徐庶和諸葛亮完全就不是好基友,而是塑膠花兄弟了。當然,這都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情節。實際上,在歷史上徐庶並非是在要離開劉備的時候,才向劉備舉薦的諸葛亮。而是在離開劉備的前一年,他向劉備強烈舉薦了諸葛亮,還請求劉備親自上門拜訪,才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公司的CEO,而徐庶為了營救母親,去了曹操的公司工作。

  • 6 # 方圓論壇

    大家都知道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著很濃厚的“尊劉貶曹”的傾向。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幾乎隨處可見小說對於蜀漢的偏袒,或者說一部《三國演義》簡直就是把劉備刻畫成個一個正派人物。而曹操陣營則成了一個大反派。但實際歷史上劉備,曹操,乃至孫權。他們三方勢力並無正邪對錯之分。他們之間最多的就是為了天下為了權利互相攻伐。

    對於在小說中大加讚美蜀漢貶低曹魏的羅貫中來說,徐庶是一個BUG般的存在。歷史上徐庶是在建安六年也就是劉備被曹操擊敗投靠劉表的時候追隨的劉備。而在建安十二年劉備勢力初具一點規模的時候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那個時候徐庶還在劉備軍中效力。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南下荊州時,徐庶當時還和諸葛亮一起逃跑。後來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抓住了被迫辭別劉備,去了曹操一方。而且徐庶在曹操陣營很受重用,而徐庶也一直在為曹操效力。並沒有《三國演義》講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因為羅貫中的小說中一直都宣揚劉備是正義一方,而曹操是邪惡一方。而徐庶從劉備處投奔到曹操處自然讓羅貫中很不喜歡。所以羅貫中就開始“黑”徐庶了。而羅貫中描寫徐庶的時候也非常的矛盾,一方面又得體現出劉備的仁義之名,另一方面又得貶斥徐庶。所以在羅貫中筆下徐庶是一個由私心的人。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寫到,徐庶走馬薦諸葛。一方面體現出徐庶有私心不願意早推薦諸葛亮。另一方面又以此突出劉備仁義。即使是徐庶臨走時都要為蜀漢舉薦人才。

    而後來的橋段“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就是為了體現劉備仁義已經深入人心了。徐庶感恩劉備的仁義才不願意為曹操效力。表面上看是誇讚了徐庶。但實際上誇讚的還是劉備。而羅貫中之所以會“黑”徐庶。就是因為徐庶身為劉備的第一個謀士卻背叛了劉備。所以他才會寫徐庶不受曹操所用。而事實上徐庶在曹營過的很滋潤。深受曹操和曹丕信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突然間發現自己老了,是什麼改變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