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凱恩斯

    個人私自加工了下交談,體現二馬的一些基本觀點,若有不嚴謹,先說聲抱歉:

    關於人工智慧的工作替代:

    馬雲,電力縮短了我們的工作時間,人工智慧和電力一樣,會讓我們有更多的閒暇去從事有趣的事情。

    馬斯克,工作會變得沒有意義,也許我們未來只需要寫AI程式就可以了,所有工作兼可替代。

    關於教育:

    馬雲,人工智慧要求教育有更多的創新性和開放性。

    馬斯克,未來需要兩個方面的人才,一個方面是工程方面,工程學和物理學非常有用,另一方面是與人互動,瞭解人類社會的工作。要強調與人和工程方面的學習。

    關於人工智慧超越人類:

    馬雲,為人所造的機器很難超越人類。

    馬斯克,我們可以創造比人類更聰明的機器。

    關於題主的問題,人類最適合的工作是文化藝術嗎?實際上人工智慧依然會生髮屬於他們的藝術,比如透過大資料來篩選觀賞者的喜好,然後製作其印象中美好的藝術品。所以不要驚訝,人類在文化藝術上面的天賦也很容易被取代,實際上很多領域已經開始有了這方面的雛形,比如機器已經可以寫一些簡短的新聞稿。所以結論是,人工智慧時代如果過於深入,正如二馬所說,我們一定不是在現有框架下面工作。比如有了電力,我們可以有很多娛樂性的活動,比如有了網際網路,我們可以有網路遊戲等。競技遊戲如今還成為一個很巨大的市場。人工智慧善於填補我們的崗位,但是我們的確可以拓展出更多的崗位內容。

    人類的確更有創造力,我們的思維是無邊界的。人工智慧可能在某個臨界點超過人類智商,只是這個過程在我們目力所及的年代應該無法實現。江山還要後來人來拓展。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大多數時候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

    需求不是自然形成,而是被創造的。想想百年前的華人在想什麼?我們在想填飽肚子,200年前的皇帝,都未必有我們如今豐富的食物,而更不會想著去健身娛樂。最需要的,Sunny空氣水,往往是最廉價的,反而是不涉及生存的遊戲,影視,我們會花更多的錢。越是新穎,追捧的人越多,汽車普及美國用了10多年,普及全世界用了大半個世紀,智慧手機普及3年左右。供給這一方挖空心思的創造我們的需求邊界。

    以前有個老師畫了個圓,他告訴學生,這是你們的邊界,然後畫了個更大的圓,這是未來你的認知邊界。結論是,圓越大,你和未知之間接觸面越大。所知越多,你越來越發現自己的無知。同樣道理,新產品填滿了我們的生活,新產品越多,我們多更加新穎產品的期待越高。以至於如今有種說法,所有的新行業佔領的不是你的金錢,而是你的時間。

    所以,我們這一代人不用擔憂人工智慧的威脅,關鍵是讓自己能夠保持年輕,更迭認知,接觸新事物。人老不可怕,心老才是真的衰老。

  • 2 # 壹線視界

    未來世界人工智慧取代了大部分的工作崗位,那麼人類進化的方向在哪裡?最適合的工作真的只有文化藝術嗎?

    抱著這個疑問,找到8月29日馬雲和馬斯克在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對話的影片,詳細觀看影片後,不禁感嘆彷彿看到了華山論劍的場面,唇槍舌劍,火花四射,兩個智慧者的碰撞,在短兵相接的瞬間,觸發了平時無法迸發的靈光。

    馬斯克就像他所說的,人類就像拓撲世界,只有站在拓撲的高點才能看見人類的全域性一樣,他認為人工智慧最終會超越人類,而人類既然不能戰勝人工智慧就只有與之合作。

    在他參與建立的“神經傳導公司”,將人類與人工智慧相結合,向依據人工智慧的冰冷的高點進發,將其發揮到極致去看人類的全域性,不止侷限在地球,還要向火星進軍,認為那才是人類的未來。

    他認為未來人類最適合的工作是工程、物理和人工互動。

    馬雲則認為人工智慧只是智慧,而人類的是智慧。人類製造了人工智慧,沒聽說人工智慧製造了人類,人工智慧依據的是邏輯,而人類的情感中,壞的情感比如“恨”,如果要實施是需要邏輯的所以人工智慧能夠模仿,而好的情感比如“喜歡”,是沒有邏輯性的,喜歡就是喜歡,人工智慧無法模仿,最終人工智慧無法超越人類智慧。

    馬雲還認為在人工智慧發達的未來,人類不需要長時間的工作,每週只要工作3天,每天4個小時,其餘的時間用來周遊世界,享受情感的世界,人類互動的時間更多。

    我認為兩個人的觀點都有道理。我們需要馬斯克向拓撲的高點進發,帶領人工智慧走向頂峰,去看人類全世界的高點;也需要馬雲就像他建立的淘寶一樣,不在拓撲世界的高點,而是在下面,在我們的周圍,無孔不入,融成一片。我們同時需要這兩種方向的智慧和他們的同行者。

    兩人都不約而同的認為在人工智慧非常發達的未來,人類互動會越來越重要,互動的時間也越來越多,

    那麼文化藝術的工作真的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它的基石是先進的科學技術,這一點是萬萬不能忘記的,科學技術的研究必須不斷的深入,不然我們真的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 3 # 與莊共舞2021

    這兩天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辦,關於人工智慧大家早有耳聞。本屆論壇精彩紛呈,尤其是阿里的馬爸爸和特斯拉創始人兼CEO馬斯克一同登臺,進行了一次長達45分鐘的巔峰對話。

    馬雲表示:我不是技術咖,我更多的想生命,AI的未來很難預測,歷史上,人們對未來的99.99%的預測後來都被證明是錯的。

    馬雲認為,人們應該有更多的自信,AI不是一個威脅。那些擔心AI的人,我把他們稱為是大學培養出來的人,而我們社會大學出來的人,會覺得AI很好。

    馬斯克表示:我看到AI研究人員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假定他們很聰明,實際上和AI相比不見得如此,他們覺得機器不會比人聰明,實際上機器很有可能比人聰明得多。面對這個狀況我們應該做什麼呢?我也不知道,我也不確定,我希望AI會是好東西。有一句老話,如果打不過他們就和他們組成團隊吧。我所開發的Neuralink公司就是這樣,目的就是讓我們加入到AI戰隊裡面。現在我們已經和手機、電腦連在一塊了,我們已經成為帶有機器特徵的人了,機器在你生命相當於你生命的延伸,你離開了手機像少了一個手臂。

    談及人和計算機的關係,馬斯克表示:與人的思維速度相比,現在的人工智慧太慢了。假定一個計算機多幾個服務點的計算能力,每個毫秒在計算機來說是極大進步,對於我們來說這不算什麼。理解人類的自然語言對於計算機來說非常短,像鯨魚在發的聲音,每秒鐘最多一百個位元組左右的資訊對於電腦來說太快太短太慢了。計算機可以超過你幾十萬倍數字通量的方式進行對話,計算機看人一定會覺得特別無聊,彷彿看著人就覺得無聊的人類。這是我想說的人和計算機的差別。

    馬雲:我剛從火星迴來,我更關心地球

    在談及“火星”這一話題時,馬雲表示:我對火星沒興趣,我剛從火星迴來!

    馬雲問馬斯克,聽說你要去火星?

    馬斯克表示:我真沒找到過外星人。我們可以投入0.5-0.1%的地球GDP來研究多星球生活,地球45億的歷史,第一次有可能讓人類離開地球去生活,假定現在機會視窗不長,我們要抓住這個視窗。我想這是針對未來比較明智的投資。

    馬雲說:“其實我不怎麼在乎火星,我敬佩你探索火星,但我更在乎地球。我不在乎火星是因為我覺得去火星很容易。我們需要像你這樣的英雄,但也需要像我們這樣在地球上努力的人。

    “地球 45 億年的歷史中,第一次有可能有讓生命離開地球去生活。” 馬斯克迴應說,“探索火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瞭解宇宙的本質。而且,地球確實有被外部力量破壞的可能,以至於我們只能搬到另一個星球去生活。而人類應該聰明一點,透過星際移民保護人類的未來,使文明不被滅絕。”

    馬雲說:“我們只有100年的生命,我們不能解決未來的所有問題,而是要對未來負責。我不擔心我解決不了的問題,我解決不了的話就讓別人解決它,如果沒有人解決得了,那就算了。”

    馬雲表示,毫無疑問他是支援地球的,要在地球上好好發展。

    我們會有很多工作,但我們不需要工作很多

    關於未來的工作,AI會不會讓人失業?馬雲認為,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更多工作?有了電力,人們有了更多時間。而有了人工智慧,人們就會有更多時間享受生活。他表示,在農耕文明時期,人類的人均壽命為30歲左右;在工業時代,人們的平均壽命到了70歲;在人工智慧時代,人們可能可以活120歲。“不要擔心工作,你會有工作的。” 同時,馬雲再次重申了自己的看法:未來每週只需工作3天,每天工作4小時。

    馬斯克迴應稱,我覺得今後,人工智慧會讓工作變得沒有意義,可能唯一需要人的工作是去寫AI軟體,然後AI自己學會寫軟體。所以我建議人們去選擇能和人互動的工作,或者做藝術類工作。

    教育體系需要改革,計算機只是玩具,其智慧來自人類

    談到教育,馬雲表示,當前的教育體系亟待改革,未來十幾二十年,各國政府都會應對這個問題。

    馬雲:我其實對教育很感興趣,未來的人要具備怎樣的必要技能?我不擔心人的問題、不擔心AI的問題,但我擔心教育問題。現在所有的教育系統都是為工業化時代而設計的,而且我也相信未來的機器會變得比人更聰明。那麼如何讓未來的人變得更聰明?這就需要教育體系的改革。

    計算機只是玩具,計算機連只蚊子都造不出來。所以我們應該有信心,計算機裡只有晶片,人是有心的,計算機的智慧是來自人類的。在未來十年、二十年,人類或每個國家,每個政府都應該專注於改革教育體系,確保我們的孩子能夠在未來找到工作,能夠生活在一個理想環境中。比如每週工作三天、每天工作四小時。

    這非常重要。如果我們不改變我們所處的教育體系,我們都將陷入困境。我是這麼看的。但不用擔心,我們會改變的。

    近一個小時的對話快結束時,馬雲給出的結語是:相信我們,相信人類,相信年輕人,犯錯是很好的,生命的終結也是很好的。

    接下來我想說的是人工智慧高度發展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機遇

    1、教育變的更豐富,尤其是基礎教育這塊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讓更多的偏遠地區小朋友也能獲得北上廣深這樣一線城市的教學成果和教學資源。

    2、醫療變的更精準,在人工智慧沒有普及之前,醫療領域一直在資訊科技、硬體裝置方面的投入很大,也取得很好的應用效果。人工智慧高度發展,醫療技術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大量的臨床病例會訓練出更發達的人工智慧診斷能力。今後在醫療在人工智慧賦能下,給病人更精準的診斷治療。

    3、交通變的更安全,我們知道人工智慧其中一項就是車聯網和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車聯網現在發展的非常好,技術儲備已經沒什麼問題,無人駕駛已經很多公司投入測試並進入L4級別的路上測試工作。

    5、城市生活更美好,大資料、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城市生活、購物、娛樂、建築、交通、金融、商業更協調,大部分工作可透過移動終端完成,便捷、快速、高效的城市生活,讓大家擁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生活。

    人工智慧高度發展會不會導致更多的人失業呢?

    很多人關心這個問題,其實這個沒必要擔心,第一次工業革命乃至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業人數逐漸增加,並沒有因為科技的發展而減少了工作崗位。人工智慧會代替很多重複性工作,降低很多高風險職業工作。人的工作內容從一種形式轉變成另外一種工作內容而已。比方說現在很多人從事的是程式開發工作,但是80年代的時候很多人從事的是工廠生產線上工作。

    當然人的勞動時間可能縮短,之前的996或許變成了一週三天,一天5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鼓勵大家多休閒娛樂,購物、旅遊。當然財富會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自成能管理好國家嗎,和大清比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