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身份和幹部身份在乎於你是國家任務生,是屬統招統分,然後畢業後有報到證,到第一個單位後有試用期過後有轉崗定級,定為什麼員,例如會計員、技術員、科員等等。。這樣你這輩子都是幹部了,否則一輩子都是工人身份。關鍵在乎於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否有轉崗定級,有張叫“大中專畢業生初次認定職務審批表”的那就是幹部了。大學生的幹部身份是指:畢業生大學生在派遣期內,按照報到證上所寫的報到日期之後一年的時間內,檔案沒用提出過,沒有解約過,就可以申請獲得幹部身份。幹部身份對於在城市落戶口,進入企事業單位的福利待遇等都有著很關鍵的作用。派遣期通常是兩年,但是如果在派遣期內,改派過兩次則失去了獲得幹部身份的機會了。 在中國目前行政管理體制下,正常在職人員常見兩種身份,即幹部身份和工人身份。透過向勞動部門申請辦理招工(就業)手續後具備工人身份,透過人事組織部門辦理吸收、錄用幹部手續後具備幹部身份,國家統一招收並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執行一年見習期考核合格辦理轉正定級手續後也具備幹部身份。中國不同部門具備不同的行政職能,其中幹部管理等方面由人事組織部門負責,工人管理及社會勞動保障等方面由勞動部門負責。目前身份仍是影響中國人才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具備明確身份的人員還不能隨意流動。 所謂幹部與群眾(城市裡其主要成員為工人)的身份壁壘,其表現形式大體上至少有如下幾種情況: 其一、在檔案履歷表裡,幹部是有行政級別的,群眾則沒有行政級別。 其二、在政府管理勞動者的分工上,幹部屬於人事局管轄,群眾屬於勞動局管轄。 其三、在社會單位的劃分上,在機關單位和事業單位工作的人(主要是知識分子,從這個角度來說,知識分子並不屬於工人階級,而是屬於幹部階層)可以享受幹部待遇,而在企業工作的人則只能享受工人待遇(企業的負責人可以享受幹部待遇)。 其四、在政府及其直屬部門的職務聘任上,基本只對擁有幹部身份的人開放。 其五、幹部身份是一種終生的身份,不因其退休而失去。 那麼,幹部身份與工人身份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國民待遇差異呢?有趣的是,或者有諷刺意味的是,對於這個問題中國的學者以及政府有關部門似乎不大情願去研究。事實上,這些差異可以列出一個很長的清單。 第一、政治待遇不同,幹部獲得的國家社會以及國際資訊要比群眾多,幹部級別越高所獲得的社會資訊也就越多,其中大量的社會資訊並不屬於國家機密,而是屬於官方有意控制的內容。 第二、在就業範圍上的待遇不同,幹部可以在國家機關工作,工人群眾如果不轉變成幹部身份則很難在機關工作,但是工人群眾轉變成幹部身份的機會非常少。 第三、在非工資的福利待遇上,幹部比工人群眾要高,例如住房以及住房補貼、用車補貼、帶薪度假等等方面,幹部都比工人群眾享受的待遇高。 第四、在醫療服務標準上,包括住院條件、用藥等級、醫藥費的報銷比例等等方面,幹部都比群眾高。 第五、在養老標準上,幹部比群眾高出許多,而且幹部級別越高,這種差距也就越大。例如,幹部可以享受離休待遇,而且有政府專設的老幹部局為其服務。 第六、在退休金上,幹部可以領到百分之百的退休金,而工人群眾則只能領到80%以下的退休金。以北京為例,一般工人的退休金每月大約在700元左右,一般幹部(包括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每月大約在1700元以上,兩者相差1000元以上。而且這種差距越來越大,例如北京市政府2001年《關於北京市城鎮企業退休人員2001調整基本養老金標準的通知》,對工人的養老金每人每月增加10元;但是,同年北京市政府對離休人員的養老金每人每月則增加高達140元(離休前在科級以下)到276元(離休前為局級)。 第七、在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的工人,也要比在其它企業工作的工人的待遇相對高出一些。
工人身份和幹部身份在乎於你是國家任務生,是屬統招統分,然後畢業後有報到證,到第一個單位後有試用期過後有轉崗定級,定為什麼員,例如會計員、技術員、科員等等。。這樣你這輩子都是幹部了,否則一輩子都是工人身份。關鍵在乎於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否有轉崗定級,有張叫“大中專畢業生初次認定職務審批表”的那就是幹部了。大學生的幹部身份是指:畢業生大學生在派遣期內,按照報到證上所寫的報到日期之後一年的時間內,檔案沒用提出過,沒有解約過,就可以申請獲得幹部身份。幹部身份對於在城市落戶口,進入企事業單位的福利待遇等都有著很關鍵的作用。派遣期通常是兩年,但是如果在派遣期內,改派過兩次則失去了獲得幹部身份的機會了。 在中國目前行政管理體制下,正常在職人員常見兩種身份,即幹部身份和工人身份。透過向勞動部門申請辦理招工(就業)手續後具備工人身份,透過人事組織部門辦理吸收、錄用幹部手續後具備幹部身份,國家統一招收並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執行一年見習期考核合格辦理轉正定級手續後也具備幹部身份。中國不同部門具備不同的行政職能,其中幹部管理等方面由人事組織部門負責,工人管理及社會勞動保障等方面由勞動部門負責。目前身份仍是影響中國人才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具備明確身份的人員還不能隨意流動。 所謂幹部與群眾(城市裡其主要成員為工人)的身份壁壘,其表現形式大體上至少有如下幾種情況: 其一、在檔案履歷表裡,幹部是有行政級別的,群眾則沒有行政級別。 其二、在政府管理勞動者的分工上,幹部屬於人事局管轄,群眾屬於勞動局管轄。 其三、在社會單位的劃分上,在機關單位和事業單位工作的人(主要是知識分子,從這個角度來說,知識分子並不屬於工人階級,而是屬於幹部階層)可以享受幹部待遇,而在企業工作的人則只能享受工人待遇(企業的負責人可以享受幹部待遇)。 其四、在政府及其直屬部門的職務聘任上,基本只對擁有幹部身份的人開放。 其五、幹部身份是一種終生的身份,不因其退休而失去。 那麼,幹部身份與工人身份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國民待遇差異呢?有趣的是,或者有諷刺意味的是,對於這個問題中國的學者以及政府有關部門似乎不大情願去研究。事實上,這些差異可以列出一個很長的清單。 第一、政治待遇不同,幹部獲得的國家社會以及國際資訊要比群眾多,幹部級別越高所獲得的社會資訊也就越多,其中大量的社會資訊並不屬於國家機密,而是屬於官方有意控制的內容。 第二、在就業範圍上的待遇不同,幹部可以在國家機關工作,工人群眾如果不轉變成幹部身份則很難在機關工作,但是工人群眾轉變成幹部身份的機會非常少。 第三、在非工資的福利待遇上,幹部比工人群眾要高,例如住房以及住房補貼、用車補貼、帶薪度假等等方面,幹部都比工人群眾享受的待遇高。 第四、在醫療服務標準上,包括住院條件、用藥等級、醫藥費的報銷比例等等方面,幹部都比群眾高。 第五、在養老標準上,幹部比群眾高出許多,而且幹部級別越高,這種差距也就越大。例如,幹部可以享受離休待遇,而且有政府專設的老幹部局為其服務。 第六、在退休金上,幹部可以領到百分之百的退休金,而工人群眾則只能領到80%以下的退休金。以北京為例,一般工人的退休金每月大約在700元左右,一般幹部(包括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每月大約在1700元以上,兩者相差1000元以上。而且這種差距越來越大,例如北京市政府2001年《關於北京市城鎮企業退休人員2001調整基本養老金標準的通知》,對工人的養老金每人每月增加10元;但是,同年北京市政府對離休人員的養老金每人每月則增加高達140元(離休前在科級以下)到276元(離休前為局級)。 第七、在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的工人,也要比在其它企業工作的工人的待遇相對高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