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看東籬
-
2 # 風雨中的梅雲
唐代皇帝嗎?那無可厚非,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其他的比到他跟前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包括愛唱戲的李隆基。在唐代,功勞最大的就是李世民。當然了,被後人詬病最多的,也是李世民。這麼說吧,兄弟相殘的主人公是他。貞觀之治的主人公是他。欺兄霸嫂的主人公是他,被當時的異域外族奉為天可汗的還是他。他有著上帝的一面,也有著魔鬼的一面。而這些極為對立,相互矛盾的行事性格,恰恰的反映出一個真實立體的李世民。這就像我們觀看一個人,由於個人的觀看角度不同,所產生的結果也會有所不同。我就大言不慚一回,我對於李世民的評價就八個字。譽滿天下,謗滿天下。謝謝。
-
3 # 風情侃歷史
我相信對於這個問題,大多數答者的回答都應該是太宗世民,誠然太宗必然是中國最為偉大的帝王之一,其功績唐朝無人能比,留下名言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更是供天下人傳唱,但風情最為喜歡的皇帝卻不是他, 古往今來,君主都是為自己著想的動物,他們是標準的人面獸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不惜把任何生命和感情當作棋子,太宗也是如此,本文並不評判太宗的是非必過,僅僅表達風情的部分看法。因而,風情最為欣賞的唐朝皇帝是唐代宗李豫!
唐代宗李豫代宗李豫,肅宗李亨長子,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李亨駕崩,李豫繼位即唐代宗。
代宗也是新舊唐書當中,唐朝帝王當中除太宗李世民之外,評價最高的一位皇帝!
新唐書:
“蓋亦中材之主也”。而在舊唐書中,得出“古之賢君,未能及此”歷史功績李豫在未登基之前,就被肅宗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成為平定安史之亂的核心人物!李豫在登基之後,也沒有忘記自己身兼重任,立刻委任奉節郡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所謂“國之大事,戎馬為先”,李豫想盡快的平定安史之亂。代宗繼位後立刻著手處理前面兩位皇帝留下來的遺留問題,為那些冤假錯案平反,他為弟弟建寧王平冤,先後追封建寧王為齊王、承天皇帝。還將被廢黜為庶人的王皇后、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等恢復了封號,對受了冤屈的臣子也進行了昭雪。即位次年,安史之亂就被平定,杜甫在 梓州(今四川三臺)聽到這一喜訊後更是作《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一首。
李豫在位期間,改革漕運、改革鹽政、改革糧價,實為唐朝中興之主。
頗有任君之風代宗李豫執政長達17年,執政期間,李豫辦事均以仁義為主,並沒有現濫殺無辜的不良記錄,知人善用,善於納諫。
代宗為人方面英明豁達,胸懷寬廣。更曾有一個典故"不痴不聾,不為家翁",講述的就是代宗李豫的故事。李豫將女兒嫁給郭子儀的兒子郭暖,一日公主和駙馬吵架,郭暖很生氣就說仗著你爸爸是皇帝了不起啊,我父親還不要這個位子呢! 公主很生氣就找唐代宗告狀。(這事情是放到其他皇帝,這事完全可以大書特書,甚至以謀反罪處置都並不為過)
事後郭子儀帶著兒子負荊請罪,唐代宗說了一句話"不痴不聾,不為家翁",意思是不裝聾作啞就當不了別人的公公婆婆,足可以看出代宗氣度。
廟號看完上文,有些人肯定就有很大疑問,這樣一位英明的君主,為何廟號是代宗這類不好的廟號呢?在這裡風情給大家解釋一下,李豫原定廟號本應世宗,但因需避太宗李世民之名諱,故定廟號為代宗,實則和世宗是一樣的為褒意廟號,李豫有不世之功,取世世代代之意,故為代宗。而現在人們對代宗有如此偏見,我相信都是因為明朝皇帝朱祁鈺的廟號也為代宗的緣故。
然而明末學者王夫之就批評過,給朱祁鈺弄個代宗廟號的人,純屬是一個不學無術之人,他們簡單地把代理解成了代替的意思,認為朱祁鈺代替他哥做皇帝,故廟號為代宗。然則上文已經說過代宗等於世宗,取世世代代之意,而且而明朝已經有世宗了,就是嘉靖帝,造成的誤解,一直延續到今天,李豫可真是無辜躺槍啊。
不足之處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李豫雖然有建功立業的抱負,但在代宗接手大唐之時,大唐帝國已經只是空有虛殼,從此,大唐帝國往日的盛景已是明日黃花,成為人們心中無法再現的記憶了。代宗雖然政治上修生養息,但他在軍事上他反了個大錯就是姑息餘孽,這致使後代多位皇帝被權臣架空,間接導致後世多位皇帝出逃長安:而對於錯假冤案,如果僅僅用這種平冤昭雪的方式,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矛盾。如果代宗可以一直堅持下去,說不定也能開創出一番新的局面,再創盛世,但是由於政局複雜,這種事情調查起來又十分麻煩,繼續調查困難程度很難估計,甚至可能導致官場大洗牌,所以代宗只是淺淺的大刀闊斧了一番,並沒有長久地實行下去,十幾年後,代宗駕崩後,他留後代的只是一個更爛的攤子。
結語雖然代宗的功績也許並沒有達到“古之賢君,未能及此”的地步,但李豫在位期間,面臨的是上輩們給他留下的爛攤子,他的任務艱鉅,從後世影響來說,李豫還是功大於過的,值得肯定。
-
4 # 晚秋驕陽xianshen
肯定是唐太宗李世民了,他在位的時候全國各地都是一片繁榮的景象,人民安居樂業,國泰民安,一片欣欣向榮的良好社會風氣。那時候的唐朝在全世界來說都超級大國,所以說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的一代明君值得後世人的喜愛
-
5 # 來自天外星
唐太宗李世民當仁不讓,除了殺兄爭位汙點外,其餘時間都是在做對的事,他使中國歷史在地球上達到最高點的一個時代,萬邦來朝,一千多年後,地球很多角落都有唐人街,日本是最受影響的一個國家,和服估計就是學漢服做的。
-
6 # 歷史早知道
我最喜歡的唐朝皇帝是李世民,李世民不僅在政治、軍事方面做得有聲有色,而且在文學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成就,有很多的詩文和書法流傳於世,是一個有勇有謀的皇帝。
李世民是唐朝歷史上第二個皇上,是防抗隋朝,安定天下的大功臣,因為在他父親李淵建立新王朝的的時候所流下的汗水不會比任何人少,後來被封為秦王。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的這個皇位來的不是很容易,因為按照以往朝代的皇帝繼承的規律,這個皇位是不會傳給李世民的,畢竟李世民不是李淵的長子,因而在繼承皇位之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爭,也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玄武門之變”,在這場戰爭中,李世民率領大軍殺害了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太子,在當時局勢下,李世民才被任命為太子,在李淵逝世後,李世民登基成為新一位皇上。
唐太宗在治國的期間非常注重人才的選用,提出想要把天下治理的好要以百姓為主的思想,並且強調對於有才華的人要學會取他的智謀,對於有沒什麼才華的人要善於使用他的力量,對於勇敢的人要利用他的威嚴,對於短小的人要學會利用他的謹慎,其實也就是告訴我們我們要學會用人,每個人的先天性質不太一樣,要學會取其所長,這種思想也成為李世民治國的要領。
發生玄武門戰爭之前,有一個名叫薛萬徹的西北漢子,他是當時太子李建成的手下,薛萬徹也是十分的效忠於李建成,在玄武門戰爭發生的時候,薛萬徹帶著許多將士與李世民進行玩命的反抗,直到李建成的首級被李世民砍下,並派人將李建成的頭顱帶到薛萬徹的面前時,薛萬徹才停止繼續的抵抗,並逃走了。對於這樣子的一個人,按道理來說沒有人會再願意拉他一把,李世民也有將他處死的一百甚至上萬個理由,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非常的賞識他,因為他的膽識和衷心而將他收到自己的軍隊,讓薛萬徹為自己效力。看到李世民這樣對自己,薛萬徹也是由衷的感動,所以在之後的戰役中,全心全意的為李世民賣力來報答李世民的知遇之恩。後來,李世民更是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了他,讓他真正意義上的和自己成為一家人,你們覺得這樣的李世民難道不招人喜歡嗎?有勇有謀的一條漢子。
李世民在位期間還特別注重廉潔,當時的大臣們一心只為人民,不管是多大職位的官員們,都要求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允許出現濫用職權的現象,更不允許帶頭犯貪汙受賄的錯誤。對於這些李世民並不是透過治犯罪官員的罪來告誡大家,而是制定了一套很完美的管理方案來要求大家,更是以身作則的去做好這一切,因為他知道單單靠管理事情發生之後的後果只能起到一時的效果,這樣子並不可能將貪汙等等這些錯誤從根本上進行根治。
其實,唐太宗是非常注重用法治理國家的,他以前就說過這樣一番話,一個國家的法律並不僅僅侷限於對君王自己家管用,這個法律是全天下所有的人都應該遵守的規章制度,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依法來衡量,來判斷我們所做的是好還是壞,並且只要有錯誤發生,不管是誰都要受到法律的判罰,所以在這期間,李世民從自己做起,以法來嚴格要求自己。在那個時候整個社會的風氣都大有改觀,大家都以法來要求自己。
唐太宗是一個很有智謀的君王,為什麼這麼說呢?在貞觀之治的時候為了更好的發展商業,將眼光放得很遠,為此提供了很多更為便利的條件。在李世民的幫助下,發展商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當時在世界上一些比較出名的商業城市幾乎有一半都在中國,更是有兩個世界性質的大都會,那就是長安和洛陽,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讓不同的民族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對於這樣的君王你對他難道不會愛嗎?他所做出的政績不僅僅只值得當時的人去學習,這些美好的品質更是我們後人所需學習的。前方有很多事情都是未知的,在這些未知的後果沒有到達之前,我們要勇於去闖、去拼。
回覆列表
[應邀而文]:唐朝存在289年,共有24位皇帝。其中唐太宗在歷史上名聲最大,令後人讚賞。自古就有:武功赫赫文德洋洋,比達湯武庶羲成康。“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唐太宗(627—649在位)李世民:執政23年,年號“貞觀”,唐朝第二任皇帝。
唐太宗親歷了農民戰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他反覆對文武群臣強調:“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做為一位封建帝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能有這樣深刻的認識,實屬難得!正是這種認識,鑄就了唐太宗的英明!
唐太宗吸取了隋亡教訓,明白統治者不可過分壓榨農民;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皇帝要勤於政事,善聽不同意見;大臣要廉潔奉公,恪盡職守。這樣統治才能鞏固。
唐太宗注意到“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下令合併州縣,消除“民少官多”弊政,減輕人民負擔。
太宗患有氣喘毛病,臣下奏請在宮中建個暖閣讓他居住,免得犯病。太宗說:“破土興工,花費很多,當年漢文帝將起露臺,因惜10家之產而作罷。我功德不及漢文帝,更不可浪費民力。”
唐太宗善於任用賢才良相,慧眼識珠,金睛明穴。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左右相輔,人稱“房謀杜斷”。朝廷理事井然有序。
唐太宗心胸博大,容納並重用了“瓦崗軍”將領和謀士。保下並任用了敢於直言的魏徵。魏徵感恩,上諫200多次,有次太宗氣得想把這個“田舍翁”殺掉。魏徵去世,太宗十分痛心地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太宗時期,名相、名將輩出。
唐太宗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即位後,大大擴充了國學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貞觀年間,參加進士科考試的每年達1000人以上,錄取極嚴,不少人從小考到老年。進士科考第一名的,開始叫做——“狀元”。太宗看到新科進士們從金殿大門魚貫而出,興奮地說;“天下英雄,入吾轂中矣”!
唐太宗勵精圖治,使唐朝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迅速,社會安定,國力逐漸強大……歷史上稱他的統治為——貞觀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