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姐談心

    道理都懂,為什麼還活不明白,該怎麼樣還怎麼樣?因為你只處於懂的第一個層次,只記住了道理,並沒有採取行動。

    懂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認知記憶、理解應用、擴充套件衍生。

    1、認知記憶

    多數人都停留在認知記憶的第一階段。對於道理,每個人字都認識,讀起來朗朗上口,背誦的也很流利,基本意思也明白。然而,這時候的懂,僅僅停留在懂字面意思,知道有那麼回事。知道一件事和真正做到一件事,存在巨大差異。比如很多人知道原生家庭自帶創傷,也特別愛學習鑽研心理學,深入瞭解原生家庭帶來的問題,也知道有很多辦法可以解決帶來的痛苦。然後呢?沒有然後了。他們認為“我知道了,找到原因了,不是我的錯”,就覺得事情結束了,但是問題依然存在啊,你依然會痛苦。因為你沒有把把對問題的認知轉化為真正的行動。“你知道如何解決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與“你做到解決了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是完全不同的性質,很顯然,前者很容易,認識字的都能做到,而後者很艱難。人們畏懼改變中可能的痛苦,而寧願選擇維持現狀。

    2、理解應用

    對一個道理的真正的理解,真正的“懂”,是你能夠了解道理的起因、發展、過程、結局、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將這個道理應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比如上面的原生家庭問題,當你瞭解所有的道理,你需要做的不是維持現狀,而是採取行動。你需要去了解原生家庭問題產生的原因,看到大的歷史背景下家庭的責任和無奈,看到原生家庭問題的歷史共性,看到你父母的成長經歷、經受的苦難以及如何艱難求生存並維持這個家,看到你的痛苦模式和父母的痛苦模式是否存在雷同,也看到很多人透過努力戰勝了原生家庭的問題,看到別人是如何一步步行動的,你也可以制定計劃來一步步實施。然而,自我成長的路是很艱難的,太多人只想躺在問題上睡大覺,雖然道理都知道,但就是不想去做到。

    而哪些不僅知道道理,而且能夠做到的人,人生都變得不一樣了。

    3、擴充套件衍生

    把懂的道理做到,已是很不容易,而要把做到的道理去擴充套件衍生到其它方面,更是不容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大道至簡,萬物都是相通的。比如當你克服了一個原生家庭的問題時,你會挑戰困難的力量和思維。生活中再遇到別的事情,對你而言就不會是滅頂之災;工作中遇到問題,你知道是可以解決的;你還可以把你所知道的教給更多的人;也可以把心理學的知識應用於管理、人際溝通、教育子女等多個方面。

    綜上所述,懂不懂看行動,道理會背不叫懂,只有做到才是真的懂。

  • 2 # 感照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3 # 小爺亂糟糟的生活呀

    這個問題問得就跟有意思了,畢竟回答的人還是給你說一堆道理,而且這些道理都是你懂的,最後你還是該怎麼樣怎麼樣。

    如果你想活明白就自己去經歷,自己去體會,也許你會迷茫,但終究有一件事讓你豁然開朗。

    別人告訴你的都是別人的人生體會,是別人從自己的閱歷裡提煉出來的,你聽得懂但未必體會的到。

    現在不明白就不明白吧,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的。

  • 4 # 弟弟的生活日記

    我們從某個人口中聽到一個人生道理,和我們從課本上學到一個物理學定律一樣,這些東西只不過構成了我們的“知識”。從某一個方面來說,我們確實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人生道理,來源於他人,社會或是其他。但是,我們腦海裡這些道理的存在,知道了哪些事是好的,哪些又是不好的,卻並不意味著我們會自動自發用這些人生道理去影響我們的生活,因為這並不能全部轉換為信念。

    信念是一個很強大很頑固的東西,它影響著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我們卻很難扭轉,而只能受制於它。

    例如常常被人掛在嘴邊的拖延症,自認為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構築了這一種信念“我知道拖延不好,但我就是改不掉,真的改不掉”,這種信念一次又一次的把剛萌芽出來的想改變的種子扼殺掉,於是,拖延成了一種頑疾。

    有比如那些每天喊著要減肥的人,每次都是我再也不吃了,但是一看到美食,心裡總會有個信念在說“我知道不能吃了,但還是吃完這一餐再減吧,不能浪費”,於是每天都是這一餐,日復一日,沒有減肥成功的那一天。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道理你是懂了,但是沒有類似的環境讓你去實踐,或者說你缺乏了去做的勇氣和毅力,那麼,也是於事無補,懂了相當於沒懂。

  • 5 # 豫魏

    不同年齡和不同經歷的人,面對同一件事情,大家角度不一樣,內心真實感受絕不會類同,可能解決問題多會用自己以為的方式。

    對於道理多是從字面理解,只能看個表象,並不能深入其中。看別人的故事,聽他人的傳奇……內心多了嚮往和唏噓,不以為然的指手畫腳,無關痛癢的評說。

    當我們真實的經歷了,切身體味了才能夠真正知道道理的更深含義,明白當時的心情,才能夠清楚什麼叫身不由己和奮不顧身……。

    每個人的境遇不同,說和做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理想化的東西在行動變化中不斷的改變,甚直到最後己經不是最初的樣子。

    有文化的憑學識,理論。有閱歷的依仗經驗,教訓。生活改變我們的能力,更新認知。讓我們每天都可能學到新的東西,便我們知道學無止境。

    生活不僅僅是生下來,活下去。而是需要有作為,有擔當,懂感恩,知禮儀……在不斷努力中體現價值。要有堅韌不屈的信念,永飽不畏的激情,不斷衝鋒中修煉自己,成就自己想要的人生。

  • 6 # 悟思必得

    道理都懂,為什麼還是活不明白?為什麼該怎麼樣還怎麼樣?如今是網際網路時代,也是知識爆炸的年代,人們獲得各種知識和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了,認識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也很強了,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懂得一些道理,但就是知道了不去做,不能做到知行合一,知道了做不到,有的口是心非,有的言行不一,依然是我行我素,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狀呢?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從大的方面來說:

    1、一個人要做到知行合一是有難度的。知行合一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併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併知,認為行便是知。知道了什麼是知行合一,就可得知一個人要做到知行合一,是有很大難度的,並不是我們每個人知道了就能做到的,知行合一必須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需要有很高的人生思想境界,由此,一個人要學習、學習、再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2、知道與做到也是需要時間過程的。一個人對某一事物的認知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要按其道理去行動是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的。需要經過學習,實踐,學習、再提高等過程,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影響自己的行為。這是一長期的過程,其中還會出現反覆,這就是人生,這也是現實社會,如果一個人明白了什麼道理就能馬上去執行,那這個社會就好管理了,人的素質也就很高了。

    二、從實踐方面來說:

    1、手指伸出都有長有短,人的素質有高有低。有的人知道了道理,但不願付出實際行動,主要就是怕吃苦、怕吃虧,不想付出。比如“不能遲到早退”一個人從小就知道這個規矩,可的人冬天怕冷怕起早床,起床時總是慢慢吞吞,這樣不遲到才怪呢?有的人就是改不了這種不良習慣。執行規章制度也好,做一個好人也罷,首要的條件就是做人要勤奮,要樂於付出,可有的人總是不願意付出,便成了只說不做的人,這就是人的素質低的問題。

    2、受到外來的誘惑,不能堅持做好自己。市場經濟燈紅酒綠,各種誘惑撲面而來,有的人經不住誘惑,不能堅持自己的良好行為,大多人都知道讀書學習有利於自己的成才,但又經不住誘惑,聽到了麻將聲,或者“三缺一”,最終還是放下了手中的書本,沉迷於打牌和玩樂中,將自己的人生夢想忘掉在腦後,這樣的人就是忘記了初心,沒有堅持做好自己。

    3、攀比心裡作怪,隨大流跟著感覺走。如今有不少人無論幹什麼事情總是看著別人,沒有自己的主見,忘掉了自己的人生經驗,將自己學的知識全丟在腦後,看別人怎樣做,也跟著怎樣做,如此隨大流就失去了自我的能力。比如,有的人在馬路上等紅燈,起先很規矩很老實,當見有人撞紅燈後,自己也跟著去撞紅燈,這樣的現象經常可以在馬路上看到。這是最典型的隨大流,不做好自己。

    4、有的人總是隻說不做,惟利而圖。社會上有極少數人,以 玩世不恭心態度看待社會,看待自己的人生,總是認為,經濟社會不能做老實人,做老實人會吃虧,做人只有圓滑些才吃得香。於是有的人將誠信丟在了腦後,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投機取巧,迎合別人,有的人只會耍嘴皮子,只說不做, 真可謂是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如此之人,在別人眼中成了能說會道有本事的能人。

    5、受不良社會的影響,有的人不願意做老實人。在現實中,老實人成了無用的代名詞。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老實人也想改變自己老實的現狀,學得變成耍滑起來。有的弄虛作假;有的說假話,這成了不少人的處事經驗,成了某些人的“攻關學”,於是,辦事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不講誠信,如此經商,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6、僥倖心裡作怪,惟我所用。生活中,不少人將規章制度惟我所用。這既是一種不正常的心態,也是一種僥倖心理在作怪,自已違規了以為只有我知,天不知地不覺。“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誰都知道這個理,可有的人就是抱著僥倖心裡,也許今天沒有交上路警來查的,結果正好查了,一個酒駕使人後悔莫及!這樣的人現實中很多。做人最可怕的就是一種僥倖作怪。

    三、怎樣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一是人生要有堅定理想和目標。有了目標,就要咬住不放鬆,不達目標不罷休,這樣才能堅定走自己的路,不忘初心,永往直前。

    二是做人要見賢思齊,改正自己的不足。三人行必有吾師,一個人要學習身邊人的優點,而不是學習別人的缺點,只有學習別人的長處,就會彌補自己的短處,這樣就會使自己變得更豐滿、更加強大。

    三是做人要有自律精神,嚴格要求自己。現在這個社會就是如此,你越自律,就越優秀,越優秀就越活更瀟灑,這就是人生的良性迴圈,一個能自律的人,一個勤奮學習的人,就會搶先一步,走在別人的前頭,這樣就會步入良性迴圈的軌道。

    四是做人要強化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差距,這就需要學習,尤其是要從提升素質上下功夫,要加強道德素質的修養,做到自強不息,更要厚德載物,有了這樣的素養,你的思想境界就提升了一大步,這樣你就有了品質,有了格局,你就是一塊品牌了,別人就很難超越你了。

    做人需要知道,更需要做到,只有做到了,你才會更有優勢,更加優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hone5s如何從iOS10降至原來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