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火辰
-
2 # 夜瞳流水
相比起魏宗賢大太監,為什麼不罵罵“禍國殃民”的文人代表“東林黨”,代表江南大地主階層,稅賦不上交國家,搞的國家入不敷出,稍微一增稅,就掌握輿論力量,罵皇帝橫徵暴斂,逼的去往貧困的地方徵稅,掀起了明末農民起義,最終導致明朝滅亡,滿清南下中原,人民流離失所。魏公公在位的時候,代表皇帝壓制文人,國家至少稅賦運轉正常,到底誰在“禍國殃民”?
-
3 # 談笑歷史間
說起禍國殃民的太監,我們腦海裡很自然的浮現出趙高、張讓、魏忠賢、李輔國及劉瑾等這些人的名義,但要說哪位太監仁兄最“禍國殃民”?結果真的令我感到意外!雖然真的很難評選出誰更強一些,畢竟都是禍亂一國而背下千世罵名的人!但是仔細想一想,張讓竟然可以當此“殊榮”。
先來看下張讓的背景張讓,位於十常侍之首,十常侍是指中國古代東漢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宦官集團,十常侍包括以張讓為首的趙忠、封謂、段珏、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等十人,因其朋比為奸,又皆任職中常侍,所以號為“十常侍”。
十常侍推動了漢朝的滅亡,引發了漢末時局大動盪,而主要原因就是張讓和趙忠,他們掌控了國家大部分政權,以至靈帝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則橫徵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父兄子弟遍佈天下,橫行鄉里,禍害百姓,無官敢管,人民不堪剝削、壓迫,紛紛起來反抗,後來演變成有名的黃巾之亂,可以說直接導致漢王朝的覆滅!
至於為什麼他當選最“禍國殃民”,別的幾位太監也都是禍亂一國的人啊!這還得從漢朝覆滅後人民的遭遇來看,先不說三國時期人民過的有多差,漢朝以後得短暫魏晉兩朝,人民生活也是非常差,而且晉朝後期的五胡亂華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那時候漢人不再是人,而被當做兩腳羊,白天遭侮辱,晚上被殺了吃肉!
而這一切,都是從漢朝覆滅開始的,自然張讓可以被稱為最禍國殃民的太監了!
關於歷史上最禍國殃民的太監,你認為誰當選最合適?
-
4 # 與狼共舞說歷史
歷史上最禍國殃民的太監是趙高。秦始皇的千秋偉業就是葬送在他的手中。
偽造秦始皇遺詔:秦始皇臨死前寫下遺詔,讓主管玉璽的太監趙高發給長子扶蘇。
扶蘇剛毅正直,一直看不上陰險狡詐的太監趙高。趙高很擔心扶蘇上臺後,自己不再得寵,就脅迫丞相李斯,偽造了秦始皇的遺詔,改遺詔為讓秦始皇第18子胡亥繼位,因為胡亥昏庸無知,很好控制。
如果是善良正直的扶蘇繼位,秦朝不至於二世而亡。
剷除忠良:胡亥繼位後,以為吃喝玩樂,不理政事,將朝野大事全都交給趙高代理。趙高掌握了朝野的生殺決斷大權。
但是,趙高時時有危機感,紙終究包不住火,沙丘之謀是自己一手策劃的,如果自己偽造遺詔的事情敗露,將會死無葬身之地。
於是,趙高對胡亥說:“沙丘之謀,諸公子和大臣都有所疑慮,一想到這個,臣就戰戰兢兢,唯恐不測,請陛下嚴刑峻法,剷除心腹大患,安樂一世。”
這些話說到胡亥的心眼裡去了,因為秦二世這皇帝當的不光彩,自己也心虛。便應允了趙高的建議,大肆屠殺異己人士。
首當其衝受害的是秦始皇長子扶蘇和大將軍蒙恬:趙高假借秦始皇的名義,以不忠不孝之名,命令扶蘇自殺。扶蘇信以為真,舉刀自刎。
蒙恬在秦始皇生前頗受重用,屢建奇功,深受朝野上下敬重,是趙高最為忌憚之人。趙高便以胡亥繼位,蒙恬阻攔為罪名,逼迫蒙恬自裁。
屠殺秦王室:隨後,又將屠刀指向秦王室。為了永絕後患,趙高將胡亥的兄弟姐妹趕盡殺絕。可憐秦始皇的兒子女兒全都無辜慘死在趙高的屠刀之下。
據歷史書記載,趙高在一次就殺掉了胡亥的12個兄弟,還將10個胡亥的姐妹碾死在杜郵(今陝西咸陽東)。很多胡亥的兄弟姐妹臨死前放聲大哭,仰天長嘯:“吾無罪”。據說場面慘不忍睹。秦始皇至今無後,都是趙高一手造成的。
腰斬丞相李斯:為了能當上丞相,趙高陷害丞相李斯,說李斯父子謀反。將李斯父子無罪打入大牢。天天嚴刑逼供。可憐的李斯被打得皮開肉綻,實在不堪其苦,屈打成招。趙高將李斯腰斬於鬧市之中。
指鹿為馬:趙高如願以償做了丞相,權力大過了皇帝胡亥。儼然太上皇。
漸漸地,趙高不把秦二世胡亥放在眼裡了。有一天,在朝堂之上,趙高命人牽來一頭鹿,對胡亥說:“臣進獻一匹馬”。
儘管胡亥昏庸無知,但還是分得清鹿和馬的。便失聲笑道:“這明明是一頭鹿,哪裡是一匹馬?”
趙高臉色一變,陰森地問眾大臣:“大家說這是馬還是鹿?”
一些正直的大臣說了真話,一些善於阿諛奉承的說了假話,還有的人沉默不語。
趙高堅持道:“這確實是馬,皇帝你是衝撞了神靈,一時糊塗,才會認馬為鹿。請你快去齋戒沐浴,驅除邪魅。”。
秦二世正巧懶得管理朝政,趁機花天酒地去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指鹿為馬”的故事,這是趙高剷除異己的重要手段。第二天,趙高便將那些敢於說鹿的大臣斬盡殺絕。
秦的暴政:秦二世還在胡吃海喝的時候,皇宮以外已經遍餓殍遍野,民不聊生了。因為秦朝修建長城、阿房宮、驪山陵墓等,繁重的徭役迫使千萬農民脫離生產,社會經濟凋敝。
賦稅也極其繁重,農民要將收穫的2/3上交給國家。清朝的法律也極其嚴苛,動不動就被挖眼、砍腿、車裂等。而且一人犯罪,全家連坐。
百姓無以為生,被迫起義。陳勝、吳廣首先在大澤鄉起義,其他人紛紛響應。秦王室猶如大廈將傾,搖搖欲墜。
逼迫秦二世胡亥自殺:趙高不顧國家危亡,忙著弒君篡位。他指使手下閻樂衝進皇宮,逢人便砍,皇宮裡血肉橫飛。
胡亥見狀,嚇得目瞪口呆。閻樂一把抓住胡亥道:“無道暴君,今天是你的死期!”
胡亥哭喪著臉說:“饒我一命吧,我不當皇帝了,只要做個郡王就行”。
閻樂冷笑不語。
胡亥絕望道:“千戶侯也行,再不然老百姓也行!”
閻樂道:“我奉丞相之命,剷除暴君,快快自裁吧!”
胡亥萬般無奈,舉劍自刎,結束了可憐可恨的人生。
趙高是最禍國殃民的太監:縱觀趙高的一生:欺騙秦始皇,偽造遺詔,指鹿為馬,殘害忠良,殺害秦二世,肅清秦王室,實施暴政,最直接導致農民起義推翻了秦王朝。趙高的實在是最禍國殃民的太監。
-
5 # 水杯喝歷史
說到“禍國殃民”的太監就不得不提到明朝這個特產專權宦官的朝代。古代“禍國殃民”的太監出現最多的是在明朝,明朝自創立之時就很任性,朱元璋為了皇權的集中廢了宰相制度,然而後世懶惰的皇帝們沒有宰相幫忙,把手中的權力分到了太監手上,這就讓明朝宦官權傾朝野有了產生的基礎。
明朝“禍國殃民”的太監最有名的當屬魏忠賢,大家都知道魏忠賢這個號稱“九千九百歲”的邪惡太監,然而他是最有名的,卻不是最禍國殃民的,魏忠賢在位的時候雖然權傾朝野為所欲為,但也有做減少農民賦稅等好事,並不是純粹的有過無功。
“禍國殃民”之最——太監王振,導致國家差點滅亡古代的宦官大多都是家裡沒飯吃的可憐人,畢竟正常情況下,沒有一個男人會想切除自己的命根子,然則王振卻是例外。
王振此人是個落第秀才,沒有能力卻又覺得自己應該做一番大事業,於是揮刀自宮進了皇宮當起來太監和宮女們的老師,皇帝看這個人順眼就安排他去服侍太子,而太子朱祁鎮將其視為導師,在當上皇帝后及其尊敬這位王老師。
王振獲得皇帝的信任後開始膨脹,一個落第秀才明明沒啥能力卻自視甚高,對著滿朝官員指手畫腳,培養自己的勢力,動不動就抄別人家,雖然這些行為很過分,然這卻是宦官權傾朝野後的正常操作,讓王振得以稱為“禍國殃民”之罪的是“木堡之變”。
當王振權傾朝野家財萬貫後,此人依舊不滿足,他想要名留青史,於是慫恿皇帝一起帶兵出征,認為地方陣營只有五六萬,自己帶上二三十萬軍隊就是去撈功名的,然而出門不帶糧草,士兵們在二愣子的帶領下沒到戰場先餓死了一堆。皇帝被俘虜,己方陣營全軍覆沒,明朝幾十年的積累毀於一旦,最後要不是于謙站出來,估計明朝就此滅亡。
說禍國殃民,有比差點讓國家滅亡更嚴重的麼,幾十萬人白給了異族,明朝就此由盛轉衰,這王振稱之為最,名副其實。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偏見太大,好像在說太監都是禍國殃民的。其實,太監中有一些英雄、好人,更多的是普通人,禍國殃民的最出名也就那麼幾個。
其實大多數太監都是苦命人,或者家族犯了罪、或者家中生計無著,這才閹割了進宮當太監。當然,因為他們的身體有缺陷,可能讓一般人覺得不正常。把太監全都歸結為禍國殃民,其實是自稱為清流計程車大夫乾的事情,清流中不少鐵骨錚錚的硬漢,但也有卑鄙無恥的人,乃至於禍國殃民的人。
一、說起太監禍國殃民,不如先看看太監裡面的英雄——鄭和
三寶太監鄭和,他的故事,想來也不用多說了。至少證明,即便在太監為禍最烈的明朝,太監裡面照樣有了不起的人物。說起來,太監不過是皇權的產物,太監要想禍國殃民,必須得能左右皇帝,否則他拿什麼禍國殃民?說到底,真正禍國殃民的是太監背後的皇權,而不是太監本身。
二、接著說一說太監裡忠僕——高力士
對唐玄宗身旁大太監高力士的評價,從來都是複雜的,就像對唐玄宗的評價是複雜的一個道理。就憑這一點,我們就知道太監的好與壞大多是與任用他的皇帝相關的。但不管怎麼說,高力士是唐玄宗的忠臣、忠僕。玄宗死後,出名的大臣武將沒人陪葬在他身旁,只有這位高力士陪葬他身邊。其實,絕大多數太監都是這種人,對主子忠心,唯命是從,他們是不是禍國殃民首先得看皇帝是什麼樣的人。
三、再說一說臭名昭著的十常侍
漢靈帝末年的十常侍臭名昭著,通常認為他們弄權專政,搞得黃巾起義,天下大亂。但其實,直到漢靈帝死去的時候,他還牢牢掌握著東漢的大權。十常侍幫他幹什麼?幫他賣官鬻爵,到皇帝的龍內庫裝不下時,就裝到十常侍的私人家宅裡。這就是專權到極致的十常侍了。結果黃巾起義很快被鎮壓,反倒是自認為清流的袁紹讓大將軍何進把董卓招進京城來逼太后去殺十常侍,才搞得天下大亂。
四、太監裡確實有禍國殃民的——趙高、魏忠賢
他們的故事也不用多說。太監裡面當然有極壞的人,但前提條件是,有秦二世和天啟帝這種皇帝,秦二世這公子哥可能智商有問題,天啟帝顯然當木匠比他當皇帝更有樂趣,於是這兩個人才可以盜竊皇權,為所欲為。
太監裡面其實還出現過特別能打仗的將軍或這監軍使,譬如唐朝中間和末尾兩位姓楊的太監,這就把膿包的太監樞密使童貫踩在地下了。太監裡面也出現過幫皇帝奪回皇權而被封侯的人物,譬如說東漢的五侯,那清朝的李蓮英等人又算什麼?
反正,太監裡面也是魚龍混雜,和貶低他們的那些清流士人一樣。(東漢末年有個姓張的清流,真是個禍害,說是反太監被追捕吧,就害他自己也就算了。可這傢伙到處逃,逃到朋友家裡就牽連人家一族,他朋友被滅了好幾家,可這傢伙後來卻有皮沒臉的賴活著,繼續逃。到了明朝,倒是真見著左光斗這樣的好漢硬骨頭的清流,值得景仰。可見清流裡面也是魚龍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