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亦有所思
-
2 # 傾城不負卿
杜甫詩《戲為六絕句·其二》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四人擅長詩文,對唐朝初期的文學革新有過突出貢獻,被稱為 “初唐四傑”。
杜甫寫了六首《戲為六絕句》詩,這裡我們講的是第二首。杜甫針對當時文壇上一些人存在崇古賤今、好高騖遠的社會習氣而作,雖為“戲”,實為認真對待,杜甫反對好古非今的文學觀點,批評這種不正之風。詩中明確肯定了王楊盧駱“初唐四傑”的文學新體裁的貢獻和地位,告誡那些無文學素養的輕薄之徒,不要一葉障目看不到新東西,反而譏笑四人,他們的詩文必將被人傳頌,其歷史地位和貢獻不容抹煞。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家,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和李白合稱“李杜”,可見其歷史地位,“李杜”也是整個唐朝最偉大的兩位詩人,李白生活在唐朝最興盛的中期,杜甫生活在唐朝開始衰落的後期,雖然都是好朋友,但詩風完全不同。加之他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寫出了許多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
他與“初唐四傑”素昧平生,但對歷史負責,對文學負責的偉大情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對今天都有教育意義。
-
3 # 一往文學
《戲為六絕句》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在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創作的組詩作品,是中國詩歌史上最早出現的論詩絕句,同時也被認為是杜甫本人比較系統的詩歌理論。它開闢了中國文學史上以詩論詩的典範,也成為後來屢盛不絕的"論詩絕句"的先河。浦起龍《讀杜心解》有云:"金源元好問《論詩》三十首,託體於此。"這組詩一共六首,分別是:
【其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其二】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其三】縱使盧王操翰墨,劣於漢魏近風騷。龍文虎脊皆君馭,歷塊過都見爾曹。
【其四】才力應難跨數公,凡今誰是出群雄?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
【其五】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
【其六】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第二首詩是這組詩中最有名的一首,也是被後人引用最多的一首。清代學者高宗敕在《唐宋詩醇》中評之:"六朝,四子之文,自是天地英華,不可磨滅。其所成就,雖遜古人,要非淺薄疏陋之徒所不可輕議,宜甫之直言訶也。"
這首詩反映出杜甫對初唐四傑的成就表示認可並大加讚賞的態度,並透露出對當時譏笑四傑的部分文人的不滿情緒。"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杜甫借時人對"四傑"的嘲笑之語,側面承認了他們因時代的侷限而產生在詩歌創作上有不足之處的問題。"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另一方面,杜甫又寫道:嗤笑四人作文輕薄的人,你們的一切都會被磨滅,而像四傑這樣的人,他們的作品如同大江大河一般萬古不廢。事實證明,杜甫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四人的評價與論斷是完全客觀準確的。聞一多先生在《唐詩雜論》中說道:"四傑是唐詩開創期中負起時代使命的四位作家,他們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為都很浪漫、遭遇尤其悲慘--受盡了唾罵、贏得了同情。“
初唐四傑真名士"四傑"大都出生於唐貞觀年間,創作活動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時期,他們以才子之名出現於文壇,懷著變革文風的自覺意識,有一種十分明確的審美追求,反對纖巧綺靡,提倡剛健骨氣,這是當時詩風變革的關鍵,也是以"四傑"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詩風與宮廷詩風的不同所在。"四傑"作詩重視抒發一己情懷,詩中開始出現了一種壯大的氣勢,有一種慷慨悲涼的感人力量。如王勃《遊冀州韓家園序》所說:"高情壯思,有抑揚天地之心;雄筆奇才,有鼓怒風雲之氣。"當然,"四傑詩風"亦屬"當時體",並沒有完全擺脫當時流行的宮廷詩風的影響,他們的一些作品,講究對偶聲律,追求辭采的工麗與韻調的流轉,不免有雕琢繁縟之病,但聲律風骨兼備的唐詩是從他們開始形成的。
盡得古今之體勢 而兼人人之所專杜甫生活在唐代社會由盛轉衰的歷史轉折時期,他的詩歌形象真實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的社會風貌,他是銜接從盛唐到中唐轉變的偉大詩人。杜甫不僅在詩歌作品上震鑠古今,他在文論思想方面同樣頗有建樹。杜甫詩論中一個特別重要的觀點便是"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集六朝、盛唐詩歌之大成,兼有各種風格。就詩歌傳統自身言,杜甫的敘事與議論顯然受到《詩經·小雅》的影響,其悲歌慷慨的基調,又與《離騷》相近。它的緣事而發,則來自樂府傳統。它濃烈的抒懷,細膩的感情,與建安詩歌有關。在詩的表現方法、表現形式上,他吸收的就更為廣泛多樣。敘述加議論,有"小雅"的因素,有賦的鋪排技巧,有樂府的影響,也有史筆的痕跡。最重要的是他充分吸收盛唐詩人創造興象、創造意境的經驗,把它融入到敘事的技巧裡,敘事而又有著意境的美。他非常推崇曹植和建安詩人,推崇陶淵明和謝靈運,特別是陰鏗、何遜,說自己是"頗學陰何多用心。"對於陳子昂、初唐四傑、孟浩然、李白,杜甫更是推崇備至,他主張轉益多師,正是這一點,使他成為集大成者。由於杜甫兼備眾體而又自鑄偉詞,積累了及其豐富的藝術經驗,所以元稹評價他"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專矣。"
-
4 # 草夕寸品文史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少年成名,命運多舛,但是他們都用自己的詩筆開創了盛唐的氣象。後世的很多詩人對他們進行了傳頌,對他們的詩作進行褒揚!其中以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最為有名,他在這首詩中對初唐四傑的地位進行了肯定,同時也痛罵了那些批評“初唐四傑”詩作的迂腐老學究。
戲為六絕句·其二
唐代:杜甫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這是一首議論詩,大意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他們曾因為詩詞不合乎當時的風格而遭受許多老學究的譏諷。面對這些人的嘲笑和不解沒有必要爭論,因為時間是證明一切的最好的方式,那些曾經奚落過四傑的人,或是諷刺過四傑的人,早就隨著時間而身形俱滅了,但是隻有四傑美名遠揚。
這首詩是杜甫針對文壇上存在的貴古賤今、好高騖遠的風氣所寫的。“初唐四傑”在他們自己時代並沒有得到太多人的理解和支援。因為他們的風格與當時盛行的文風不相適合,所以當時的許多老學究對他們進行了譏諷,但是四傑不懼困難仍然在他們的時代振臂高呼、放聲長歌,他們揮灑內心的慷慨,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他們激勵內心的勇氣,欲投筆從戎,大聲呼喊“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他們即使身染沉痾、淪陷於痼疾,他們也要微笑著唱“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他們即使身陷囹圄,有著“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的悲嘆,也終究會放手一搏,發出“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的終極吶喊,這就是“四傑”,這就是“王楊盧駱當時體”,這就是“不廢江河萬古流”。
魯迅曾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雖然有的時候權威的話語權分量更重,雖然流言蜚語令人膽寒,雖然別人的評價有時影響很大。但是隻有堅守自己的志向,堅持自己的理想,不斷地學習,堅定地成長,哪怕舉世喧囂與嘲笑,只要我們的心靈、我們的精神與前賢站在一起,那就終將會與“王楊盧駱”一起,“不廢江河萬古流”。這是初唐四傑帶給我們的啟示,在堅定的道路上,肯定會遇到艱難險阻,肯定會遇到嘲諷的目光和譏笑的話語,如果這些都會將我們打倒,那麼人生怎麼還有未來。不要總是踩在別人的腳印上,不要總是等著別人修好了路再走,要勇於創新,要當開拓者,學會自己走出一條路來。
有時候沒必要和不理解你的人浪費時間,當蜩與學鳩譏笑大鵬鳥的“扶搖而上九萬里”,既嘲笑它飛得不正確,又嘲笑它飛得沒意義的時候,大鵬鳥若停下來聽蜩與學鳩之二蟲的嘰嘰喳喳,又怎麼可能像李白寫的那樣“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呢。所以人生既要學會聽從別人的建議,又要學會遵從自己的內心,學會堅定自己的理想,有主見,有立場,只有這樣才能不後悔,不怨恨,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有時候有大志向的人總是會遇到一些沒有志向人的嘲笑,當你在做一件,他們從來都沒有試過甚至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的時候,這些人會嘲笑你,甚至會阻攔你,就像當年網際網路還不普及的時候,馬雲想要開創阿里巴巴,許多人都覺得他是瘋子一樣。事實證明馬雲不是瘋子,馬雲是時代的引領者,是時代的先鋒人物。無論歷史還是現在,都證明有理想、有夢想就要追尋,堅持自己的初心,不放棄、堅持下來,你也會像初唐四傑一樣“不廢長江萬古流”。
回覆列表
翻譯並不難!
網上有非常之多,隨便撩一下度娘就可以查到,小可在此就不做唐僧了。如果說到賞,其實這首詩在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沒有任何出奇之處。
因為,此詩是議論,而不是抒情。並且從杜甫開始,便形成了論詩之詩,後世出名的有元遺山的論詩三十首,直到清朝依然有人寫這種“論詩絕句”。
我們只說一下析!
杜公所針對的就厚古薄今現象,或許是當時文學圈內形成的這股思潮。這股思潮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僅從此詩而言,對於現在仍然具有極其重要的借鑑意義。
同樣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所看到的現代詩不但不是真正的現代詩,甚至還是現代詩的反面教材,這從那些初中高中的課文裡就可以一見端倪。
我們沒有看到優秀的現代詩,於是便認為沒有優秀的現代詩?我們能背出古詩詞卻背不下來現代詩,便足以證明古詩詞的魅力要大於現代詩?
總而言之,兩個誤會疊加起來之後,便形成了一個百口莫辯的鐵證,而這個鐵證的目標就是現代詩不值一提!
王楊盧駱,是為初唐四傑。現代詩的四傑是誰的?或許在我們眼裡是郭沫若,是徐志摩,是戴望舒,是賀敬之等等。
但實際上,他們不是!他們只是第一批寫現代詩的人,或者是被政治因素加持的人,對於現代詩而言,他們只是一顆種子,卻絕不是一顆幼苗。
從藝術表現來看,他們絕對不是最好的,甚至有些人是最差的!
而“輕薄為文”或者指的就是我們這些對現代詩持保留看法的人,因為讀得不多,或者讀得太窄,於是對現代詩充滿成見或者偏見。
“爾曹身與名俱滅”,指的也是我們以及我們的消亡。
“不廢江河萬古流”,優秀的現代詩不會因為我們的否定而消失,更不會無數不懂現代詩的人寫出的現代詩而泯滅。
好詩,永遠存在!
不論是古詩詞,還是現代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