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字弟
-
2 # 放歌聲野老梁
謝謝邀請。不難,只要拿起筆就能寫;難的是你拿不起筆來。更重要的是你缺泛學習。作為爬格來說,過去是一份十分神秘,而又是十分辛苦的事。再說,寫文章確實需要文才。文才是怎麼得來的呢?是得益於學習的結果,有了成績(結果)就要文化積累,積累加沉洵,就要消化(寫作),何愁寫不出東西來?萬事開頭難,邁開第一步,第二第三步就容易多了。在這裡我沒用理論上的說教,而是用實踐的方法教你怎樣去寫作。同時,還要告訴你,不是沒的寫,而且看你怎樣找素材;寫作的材料多的是,就在你的眼前。總之,要想寫作好,那就是:努力學習+積累材料十提筆就寫=好文章。就這麼簡單。不知你是否相信?實踐一下看看吧,親。
-
3 # 網際網路菜鳥
每個人在最初寫作的時候都存在這個問題。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老師讓寫日記,我就記流水賬,字數夠了,但是老師說,沒有中心思想,的有中心思想,有了中心思想,字數就不夠了,其實,寫作就是寫心,按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文字是否優美並不是核心。
題主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
選題無從下手是因為自己不知道選擇什麼題目,總覺得寫什麼不知道,都可以,也都不可以。
1.從自己最擅長的方向選題,優點熟悉,缺點可能比較無趣。
2.從自己喜歡的方向選題,優點有動力,缺點可能能力不足。
3.從當下最火的方向選題,優點有讀者,缺點可能把握不好尺度。
素材往往知道寫什麼,但是就是寫出來的東西枯燥無趣。
1.自身經歷,每個人都有很多別人沒有的經歷,這些是你寶貴的素材。優點獨特性,缺點共鳴是問題。
2.他人訴說,優點量大和獨特性,缺點細節欠缺。
3.書本網路等途徑,優點數量龐大,缺點獨特性小。
寫作技巧方向有了,素材有了,但是一寫就感覺不對。
1.寫作是有技巧的,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2.寫作要有積累,開始的確會寫的不完善,但是可以先模仿,再創造。
3.剛開始寫作可以寫自己的感受,哪怕僅僅是白話一樣可以共鳴。
就這麼多了,希望對題主有用。
-
4 # 朝陽辰
寫作源於靈感 應該繼續醞釀 也準備好一切寫作必備的條件 等待胸有成竹 激情澎湃 文思泉湧 下筆難收 就凝氣運神 一揮而就 才會出好文章
-
5 # 人間故事薈
我覺得寫作就是輸入和輸出這兩個方面共同起作用。
寫作無從下手的原因,就是輸入不夠,也就是積累的不夠。那麼該怎麼辦?
我有以下幾個建議給大家分享一下:
1、多讀書。
各個方面的書都讀,如果你喜歡某一方面的書籍,或者你想寫某一方面的文章,比如情感類,職場類,心理類等方面,你就多去讀這些特定方面的書籍。只有積累的素材多了,自然就有東西可以輸出。
2、養成寫作的習慣。
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比如一天中那個時間段可以寫些東西,自己規劃好一天寫多長時間,比如一個小時,或者一天寫多少個字,比如2000字。然後就按照這個目標實現,堅持一段時間,一般一個月,你就養成了日更的習慣。至於寫些什麼,我建議寫什麼都可以,比如讀一本書的心得,一個思想的火花,或者心情日記,都可以。
3、多積累寫作素材。
積累寫作素材的前提是,你要有個具體的目標,你要從中獲得什麼。我個人建議,從這幾點入手。首先是文章標題,每天看的文章中有你喜歡的標題,或者觸動人心的標題,你都積累起來。其次是文章中的名言金句,看到好的金句,你也要積累起來。最後是這篇文章的行文節奏,你要多看多分析多積累。
長期做好這三個方面,你素材積累的就會越多,每次想寫的時候,就可以找出來參考或者使用。
4、寫作方法的積累。
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文章節奏,就是分幾個章節,然後這幾個章節都是圍繞著中心思想去闡述你的觀點。而每個章節,都是先講一個故事,然後最後總結思想金句。
簡單來說就是:故事加金句的模式。
最後寫作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沒什麼天賦可言,只有不斷的積累輸入,才是順暢的輸出。
-
6 # 中州耕牛堂主
題主想寫點什麼?小說?詩歌?散文?法定公文?常用應用文?寫作得有目的,有目的之後才能下手。另外,寫作須有紮實的文字功底,須有一定的經驗積累,須多觀察。不知道題主是否已具備以上所說。
針對題主的問題,隨便談一談個人的看法:
文章之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寫文章,不是空話連篇,更不是言之無物;不是無的放矢,不看物件;也不是自以為是,誇誇其談。
魯迅說:“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
“留心各樣的事”,不是一樣半樣的事情。“多看看”,不是隻看一眼半眼。
“寫不出的時候不要硬寫。”這句話也是魯迅說的。
這句話告訴我們,不是明明腦子裡沒有什麼東西硬要大寫特寫;不是不調查,不研究,提起筆來“硬寫”。
魯迅說:“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寧可將可作小說的材料縮成速寫,決不將速寫材料拉成小說。”
孔夫子提倡“再思”,韓愈也說“行成於思”,那是古代的事情。現在的事情,問題更為複雜,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還不夠。魯迅說“至少看兩遍”,至多呢?魯迅沒有說,我認為文章寫好後不妨看它八遍十遍,認真地加以刪改,然後發表。
魯迅先生說:“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
寫出來的東西一定要讓人懂,誰也不懂,寫出來又有什麼用呢?
寫文章,一定要突出“三性”,即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這句話是毛澤東說的。
準確性屬於概念、判斷和推理問題,這些都是邏輯問題。鮮明性和生動性,除了邏輯問題以外,還有詞章問題。
創作是並沒有什麼秘訣的。建議多看毛澤東的文章,多看魯迅的文章,多看古人的文章,如《古文觀止》、四大名著等。
最後送題主一首板橋的詩:
四十年來畫竹枝,
白天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
畫到生時是熟時。
-
7 # 作家楊文華
這種心理就像你看到一個美女,蠢蠢欲動,狂躁不安,卻沒有任何實質性行動一樣,本質上還是你不夠想。如果你真的想,非常想,特別的想,你早就已經寫出幾百萬字了,怎麼可能還在問這種小兒科的問題呢?
我初中的時候就創作了一部武俠小說,當時不像現在這麼多網路平臺可以發表,我還沒有見過電腦,就是手抄本,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了厚厚一大堆,然後在同學之間傳閱,還拿給了我當時的語文老師看,他用紅筆評點了一番。
當時我懂什麼呢,一點寫作的知識都沒有,就是看了幾本武俠小說,看得熱血沸騰,有很多話想說,做夢都在想故事裡面的人物,然後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重新創作了一個模仿版本。現在還記得裡面的幾個細節,想起來都覺得特別好笑。
可是誰又能說,我這不是寫作呢?
想寫就寫,想那麼多幹嘛,勇敢地從寫下第一句話開始。寫出了第一句話,就可以寫出來第二句,然後就可以一直源源不斷地寫下去。這就是寫作的開始。只要你開始寫了,總會比沒有寫強;只要你開始寫,你的水平就可以不斷地進步。
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寫不下去了也沒有關係。那就停一下,仔細想想,然後再回過頭來寫。就是真的寫不下去,停在這裡,又怎麼啦,有什麼關係呢?就像我這篇文章一樣,我就寫到這裡不寫了,又有什麼問題呢?有什麼關係呢?
文無定法,當你寫夠一千萬字的時候,你自然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寫作法則。對於現階段的你來說:勇敢地寫下第一行字,才是最正確的法則。
說到這裡,你可能還是會說:我也想寫出來啊,可是我就是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啊!我有一百種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今天在這裡先跟你分享最簡單的三種:
第一種:回根溯源法。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迴歸源頭,尋找你寫作的初心。
想寫點什麼,那具體是寫點什麼呢?有關什麼話題,具體是什麼素材,有什麼寫作目的?
一定要把自己做什麼事情的前後背景搞清楚。這個問題,只有你自己能回答。你可以寫點譁眾取寵的文章,可以寫情書給一個女孩子,也可以寫文章投稿賺錢,總之每個人的寫作動機都不同,你寫作的動機是什麼呢?
先把這個寫下來吧!
什麼是寫呢?為什麼不是跑,唱,跳呢?
多問自己幾個問題,就可以寫出一大堆東西。
第二種:人生自傳法。
假設你已經死了,現在你的靈魂已經昇天,大家都在你的靈堂上哭泣呢!現在是你回望自己的一生的時候了,用你靈魂出竅的口吻,給自己活到現在的人生,寫一部回憶錄吧!
哪些時候是快樂的,哪些時候痛苦的,人生留下了什麼特別的故事,這樣寫出來,出一本書都有可能。
第三種:記錄當下法。
就是寫日記。
這是我經常使用的方法,隔一段時間不寫日記心裡就不舒服,覺得少了一點什麼一樣。我現在還可以看到我十年前在QQ空間裡寫的日記,特別有感觸,能明顯感受到我當時的狀態。
建議你使用這個方法,把每天自己做的事情做一下梳理,哪些是開心的,哪些是不開心的,為什麼呢?這就是一個故事素材啊!活在當下,關注內心,梳理自己的情緒,觀察自我,或許你會收到比寫作更重要的東西。
只是想,還沒有幹,那就是還不夠想。只要你真的想,總會找到辦法。就是沒有我這篇文章你也可以想到自己的辦法,當然我的文章也是很有價值的,僅僅是給你多一種思路。
-
8 # 漁樵夫子000
真正意義的寫作是有感而發!
寫作的前提是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至少漢字的基本含義要搞懂,不然會鬧出笑話。
要多讀書。古人寫作至少要研習四書五經、天文、地理、歷史等。就算是寫神話故事,也要有社會、自然等基本常識,文章符合時代要求才能有讀者,才會能傳播流世。社會進步到今天,要想寫作,需要掌握的知識就更寬泛了,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寫作不但需要社會、自然知識,還需要各個專業的專業知識。
寫作不是無病呻吟。真正意義的寫作是激情催發的,不寫出來就食不甘味,夜不能眠。關漢卿寫《西廂記》,傷心的跑到豬圈哭泣。這就是激情所致,這樣的例子很多,寫作激情融入了作品,這樣才能寫出上品文章。為了寫作而寫作,不會有什麼好作品,最多就是寫作業,都是套話、空話、口號,內容空洞,或者是為了適合某種特殊環境要求而寫,這樣的作品上等的也只能存進藏書館,次等的隨著時間流逝很快就會煙消雲散了。
想寫又寫不出,一是文化修養所限,二是缺少激情,三是專業、社會等知識有限。
回覆列表
寫作是用文字說事情,它是在攝影攝像、錄音出現之前,最先被髮明出來的傳遞資訊的工具。
如果我們用攝影來打比方,我們要拍一張在寺廟旅遊的照片給別人看,我們一定會盡可能地把人物、寺廟門匾、寺廟建築、香火爐甚至是路過的僧人和尚拍進照片裡。這個過程是儘可能詳細記錄現場的過程。
如此,我們就明白,我們的寫作也是在把自己的內心所想,儘可能全面清晰地告訴給他人。
因此,我們可以拿起筆,在紙上率先進行“構圖”。就像我們拿起手機或者相機拍攝景物一樣,可以先羅列自己要寫的內容,人物、寺廟門匾、寺廟建築、香火爐甚至是路過的僧人和尚。
當你把這些寫下來的時候,你會發現,一篇文章的“骨架”基本已經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