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吉月文

    光緒廟號德宗,宣統沒有廟號。所以這個問題的說法本身就是錯的。

    宗廟制度是廟號形成的原因。在早期,宗廟制度很嚴格的時候,只有少數皇帝能夠獲得廟號。只有貢獻卓越的皇帝,在死後才可以獲得廟號。可以專門立廟祭祀,並且在三代以後持續供奉。比如西漢的皇帝當中,只有四位有廟號。像景帝,雖然在歷史上和文帝並稱為文景之治,但他並沒有廟號。因此歷史上並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廟號的。不過唐代以後,宗廟制度逐步寬鬆,因此大部分皇帝都可以獲得廟號。

    王朝的末代君主,大部分是沒有廟號的。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有的也會獲得廟號。比如明代的末代皇帝崇禎,清政府給他上了個廟號思宗。

    清政府倒臺以後,中國實行共和體制。作為與皇權制度相伴的宗廟制度,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基礎。溥儀去世的時候,人民政府也沒有必要為他上廟號。現在有一些滿清皇族後裔為宣統取了廟號,但說法好像也不一致,更沒有得到政府的認可,當然也不可能得到政府的認可。

  • 2 # 大國GAVIN

    廟號 為後代皇帝祭奠先皇用的廟號,所有作為末代皇帝,後面也不會出現新的皇帝祭奠,因而廟號制度在民國之後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但是作為研究歷史的人,對於皇帝採用什麼稱號,則說明遇到的各種歷史情況不同。

    歷代王朝末代皇帝均沒有廟號,且諡號也不正規。

    十大王朝的秦朝末代皇帝是秦三世,末王。漢朝末代皇帝漢獻帝 晉朝末代皇帝恭帝隋朝末代皇帝隋恭帝 唐朝末代皇帝 唐哀帝 宋朝末代皇帝 宋帝昺 元朝末代皇帝 元順帝 明朝末代皇帝 明崇禎

    清朝末代皇帝宣統。所以 不存在共用廟號的說法。

  • 3 # 馬梓波

    能不能問點有技術含量的問題,別問這種弱智的行不?別說溥儀作為末代皇帝,又是新中國成立後死亡的,沒有廟號一說,就算在清朝沒亡就死了,也不可能跟光緒同一個廟號啊!

  • 4 # 宋安之

    光緒帝是清朝倒數第二位皇帝,廟號德宗。

    宣統帝是光緒帝的侄子,是清朝倒數第一位皇帝。說起宣統帝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說起他的名字大家肯定會很熟悉,宣統帝的名字就叫溥儀。

    溥儀身為亡國之君是沒有廟號的。一是因為身為亡國之君,朝代都亡了,沒有後來的君主給他上廟號的。二是參考明朝崇禎帝,清朝入關之際不懂禮制,為其上廟號懷宗,後來參考亡國之君不能有廟號的禮制取消了這個廟號,不過崇禎帝還是擁有了諡號,清朝為崇禎帝上諡號為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

    更何況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社會王朝,清朝之後就是民國,從此封建社會徹底成為過去式。

    所以說宣統帝溥儀是沒有廟號,甚至連諡號都沒有。

    至於光緒帝和宣統帝共用一個廟號更是無稽之談,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個朝代的兩位皇帝共用一個廟號的事情,壓根不可能發生。

    在大陸不只是上世紀就是本世紀也還有清朝遺老或者愛新覺羅族人為溥儀上廟號和諡號,這其中有著懷念故主之意,更有虛張聲勢使自己出名的小算盤心思。不過還是那句老話,官方不承認,大眾更不會接受的。

    所以溥儀注定了永遠沒有廟號和諡號的,更不會荒謬到與大伯光緒帝共用一個廟號去。

  • 5 # 覃仕勇說史

    答:廟號,是怎麼來的呢?

    華人講究敬天法祖,除了老天,就是老祖宗最大。

    作為富有四海的皇帝,他的祖宗更不得了。

    所以,皇帝都會建築專屬的家廟來祭祀祖宗。

    剛開始時,一座家廟祭祀一位祖宗,但是,你想啊,十幾代皇帝傳承下來,可不就有了十幾座家廟了?幾十代皇帝傳承下來,可不就有了幾十座家廟了?這可不行啊,得變通。變通的法門就是:祖宗皇帝多了,就建一座太廟,把幾代之前血緣關係已疏的家廟毀去,而把家廟裡的神主合祀於太廟——這種行為稱之為“祧”。各代帝王合祀於太廟,就必須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不難看出,宣統是亡國之君,而且是末代之君,在他之後,是沒有帝王會立廟祭祀他的,即他是沒有廟號的。

    為什麼會造成“清光緒、宣統共用一個廟號”的誤會呢?

    我想,一方面是因為光緒帝的廟號是“德宗”;另一方面宣統曾被日本人扶持為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帝國”的皇帝,當時用了一個年號,為“康德”,又有人稱他為“康德皇帝”——“德宗”和“康德”都有一個“德”字,所以弄混了吧?!

    順帶提一下,有人說,崇禎也是個亡國之君,為什麼他會有廟號,而且有多個廟號?

    說“崇禎是個亡國之君”,其實是從一個陰謀開始的。

    原先滿清在遼東一直與明朝幹仗,入關後,一方面為了轉移視線,另一方面是以減輕明朝人對自己的敵視態度,就把弒君滅國的責任推在李自成身上,說崇禎帝是李自成迫死的(這是事實),明朝也是李自成滅亡的(這不是事實,當時全國尚有十分之六七土地控制在明朝官員的手裡)。

    他們這樣不顧事實,把明朝滅亡的時間提前,是想澆滅明朝軍民的希望,轉而投向自己。

    話說回來,滿清入關之初,並不敢以接替明朝自居,而是打著助明剿賊(指李自成)的旗號來的。

    李自成狼狽不堪地逃出了北京後,明朝在京官員為崇禎哭靈。

    既然設靈祭祀,牌位上就必須要有諡號。

    明左中允李明睿提出以“懷”為崇禎的廟號,以“端”為諡號,合稱“懷宗端皇帝”。

    當時的多爾袞要安撫人心,當然不能制止。

    所以,崇禎就有了“懷宗”這一廟號。

    現在很多對歷史不甚瞭解的人,取笑多爾袞,說滿人初來乍到,還不熟悉中原王朝禮數,傻乎乎地看李明睿給崇禎上廟號。一直到多年後,順治皇帝漸悉中原文化,這才如夢初醒,下令取消崇禎的廟號,並改諡號為“愍”。

    這些人取笑多爾袞無知,其實他自己才無知。

    不妨想想看,就算多爾袞不熟悉中原王朝禮數,但他手下的漢臣還少了?象洪承疇、寧完我、范文程這些漢奸醜類,難道也跟著不懂?都傻乎乎地被李明睿等人給耍了?真是可笑!

    真實的歷史就是:那個時候的多爾袞等人還沒把崇禎當成亡國之君——至少在該年六月,多爾袞還發布文告對大明遺民說:“如果有人不忘明室,想輔佐及擁立賢明的藩王,戮力同心,共同保全江東,我大清絕不會干涉、更不會禁止。不但不會禁止,還會和新擁立的藩王通和講好,使你們不辜負本朝,把斷絕帝脈的接續上、把傾倒的王室扶起來,這,就是你們友好睦鄰大清朝的仁義之舉。”(“其有不忘明室,輔立賢藩,戮力同心,共保江左者,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但當通和講好,不負本朝,彼懷繼絕之恩,此惇睦鄰之義。”)

    把明朝定義為已經滅亡,是在第二年五月清大軍南下之時。

    而南明三帝中的弘光帝,先給崇禎先上廟號“思宗”,後又改“毅宗”;隆武帝登基之後,又復改為“威宗”。

    所以,崇禎帝最終成為了一個擁有眾多廟號的“亡國之君”。

  • 6 # 青年史學家

    清朝光緒帝的廟號大家都非常清楚,是德宗,而光緒帝后面一位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的宣統卻沒有廟號。當然也不存在光緒帝和宣統帝共用一個廟號的情況。

    宣統帝為什麼沒有廟號呢?因為宣統帝在位時間太短,而且宣統帝退位的時候,清朝已經滅亡。後來人們一般習慣稱呼宣統皇帝為清末帝,清廢帝等等。

    古代皇帝的廟號一般是怎麼確定的呢?首先必須要滿足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皇帝已經駕崩,只有駕崩後的皇帝才能給他上廟號和諡號。而清朝滅亡的時候,宣統帝才6歲,當然也就談不上廟號了。

    即便是退位的皇帝,比如乾隆帝也是在駕崩之後才有的廟號和諡號,皇帝活著的時候對其上廟號是一種非常不尊重皇帝的行為。

    1967年,溥儀去世,當然新中國不可能給他上廟號。溥儀在臺灣的親人們給他擬了一個廟號憲宗,不過並沒有得到大家的廣泛認可。進入21世紀後,又改為恭宗。

    廟號是一個皇帝一生軌跡的寫照,溥儀不管有什麼樣的廟號,其實意義都不大,他的一生就是悲劇的一生。

  • 7 # 平沙趣說歷史

    光緒和宣統沒有共用一個廟號。

    廟號這個制度始於商朝,商朝人重視祭祀,君主有專門的家廟來祭祀,但商朝國祚很長,君主很多,在那個物資不寬裕的年代,總不能每一個君主的家廟都保留修繕,每年祭祀吧,於是就有了太廟制度,將與現任君主血緣最遠的前幾任君主神主合祀於太廟,年拆除他們的家廟以節約物資,同時省去祭祀幾十座家廟的麻煩,不然君主就一年到頭都在祭祀了。

    但太廟裡邊也不是一排神主排排坐,一般在最前面的只有七位,多出來的呢?神主放到偏殿,所以在前面的都是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君,為示區分,會特別追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商朝滅亡後,周朝廢除了廟號制度,改用諡號,直到漢朝,再次使用廟號,之後一直到唐朝,廟號呈一種越來越氾濫的趨勢,西漢只有四個皇帝有廟號,唐朝就基本全有了,廟號已經不再是表示帝王功績的象徵,而成為標配。

    說回問題,光緒和宣統都是年號,這是漢武帝創立的紀年方式,到明清時期,由於一般一個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所以出現了用年號代稱皇帝的現象,如康熙為清聖祖,乾隆為清高宗,康熙和乾隆是年號,聖祖和高宗是廟號。

    而光緒和宣統就是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的兩個正統年號(之後的偽政權就不用說了),他們代表的是歷史上最後兩位皇帝,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和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

    其中光緒是有廟號的,他的廟號是清德宗,名義上這個廟號就是他的繼任者宣統上的,當然,宣統繼位時還是個幼兒,哪懂得這些,都是大臣和攝政王替他做決定。

    而宣統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清朝亡國之君,按理說,國都亡了,哪還有宗廟?自然也就沒有廟號了。不過並非所有亡國之君都沒有廟號,明朝的崇禎也是亡國之君,但他就有廟號,而且很多,因為明朝在南方的殘餘南明有諸多政權,老是給他改廟號,最為著名的是思宗。

    再加上溥儀去世於1967年,已經是新中國了,紫禁城成了故宮博物院,溥儀沒有繼嗣之君,也無人給他上廟號。

    比較搞笑的是,步入新世紀,清朝皇室後裔看政策鬆了,就商議著給溥儀上廟號,可關鍵是廟號都是皇帝上的,現在整個民間團體上的是什麼意思?

  • 8 # 磨史作鏡

    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的廟號是清德宗,而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由於清帝國滅亡很早就遜位了,後來經歷了遜帝、被趕出故宮的流亡者、偽滿傀儡皇帝、戰犯、公民等多種角色,1967年去世,他沒有廟號,當然也就談不上和光緒帝共用的問題,實際上歷史上則從來不存在所謂共用一個廟號的問題,當然,不同的朝代有可能有“同一”廟號的可能,但是連朝代都不是一個,當然並不是共用。比如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的廟號是清高宗,歷史上高宗還有一些,最有名的是唐高宗。稱“祖”的各個朝代“重名”的就更多了,因為差不多每個朝代都得有“太祖”“高祖”這樣對開國之君的廟號。

    廟號是皇帝死後後世皇帝給上的,溥儀是亡國之君,沒有繼任皇帝,當然則沒有廟號,豈止是沒有繼任皇帝,連帝制都沒有了,劉向崇禎皇帝的“待遇”他都趕不上了,崇禎皇帝至少雖為亡國之君,但是還有南明小朝廷和清政府給他想個廟號啥的,比如明思宗。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認為光緒和宣統共用一個廟號的錯誤認識。一個皇帝,除了有廟號外,還會有諡號和年號,年號是生前就會有的,因為要用來紀年,比如“光緒”“宣統”,這就是年號,年號最早的使用者是漢武帝,但是那個時候皇帝年號都不止一個,甚至十幾個幾十個之多,所以不可能用年號來稱呼皇帝,這種情況到了明朝清朝就大不一樣了,這時候皇帝基本上都是隻有一個年號,明朝除了明英宗朱祁鎮因為曾經兩度為帝而是兩個年號,其他都是一個,清代入關後的十位皇帝更都是隻有一個年號了。

  • 9 # 吉月文

    光緒廟號德宗,宣統沒有廟號。所以這個問題的說法本身就是錯的。

    宗廟制度是廟號形成的原因。在早期,宗廟制度很嚴格的時候,只有少數皇帝能夠獲得廟號。只有貢獻卓越的皇帝,在死後才可以獲得廟號。可以專門立廟祭祀,並且在三代以後持續供奉。比如西漢的皇帝當中,只有四位有廟號。像景帝,雖然在歷史上和文帝並稱為文景之治,但他並沒有廟號。因此歷史上並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廟號的。不過唐代以後,宗廟制度逐步寬鬆,因此大部分皇帝都可以獲得廟號。

    王朝的末代君主,大部分是沒有廟號的。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有的也會獲得廟號。比如明代的末代皇帝崇禎,清政府給他上了個廟號思宗。

    清政府倒臺以後,中國實行共和體制。作為與皇權制度相伴的宗廟制度,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基礎。溥儀去世的時候,人民政府也沒有必要為他上廟號。現在有一些滿清皇族後裔為宣統取了廟號,但說法好像也不一致,更沒有得到政府的認可,當然也不可能得到政府的認可。

  • 10 # 大國GAVIN

    廟號 為後代皇帝祭奠先皇用的廟號,所有作為末代皇帝,後面也不會出現新的皇帝祭奠,因而廟號制度在民國之後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但是作為研究歷史的人,對於皇帝採用什麼稱號,則說明遇到的各種歷史情況不同。

    歷代王朝末代皇帝均沒有廟號,且諡號也不正規。

    十大王朝的秦朝末代皇帝是秦三世,末王。漢朝末代皇帝漢獻帝 晉朝末代皇帝恭帝隋朝末代皇帝隋恭帝 唐朝末代皇帝 唐哀帝 宋朝末代皇帝 宋帝昺 元朝末代皇帝 元順帝 明朝末代皇帝 明崇禎

    清朝末代皇帝宣統。所以 不存在共用廟號的說法。

  • 11 # 馬梓波

    能不能問點有技術含量的問題,別問這種弱智的行不?別說溥儀作為末代皇帝,又是新中國成立後死亡的,沒有廟號一說,就算在清朝沒亡就死了,也不可能跟光緒同一個廟號啊!

  • 12 # 宋安之

    光緒帝是清朝倒數第二位皇帝,廟號德宗。

    宣統帝是光緒帝的侄子,是清朝倒數第一位皇帝。說起宣統帝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說起他的名字大家肯定會很熟悉,宣統帝的名字就叫溥儀。

    溥儀身為亡國之君是沒有廟號的。一是因為身為亡國之君,朝代都亡了,沒有後來的君主給他上廟號的。二是參考明朝崇禎帝,清朝入關之際不懂禮制,為其上廟號懷宗,後來參考亡國之君不能有廟號的禮制取消了這個廟號,不過崇禎帝還是擁有了諡號,清朝為崇禎帝上諡號為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

    更何況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社會王朝,清朝之後就是民國,從此封建社會徹底成為過去式。

    所以說宣統帝溥儀是沒有廟號,甚至連諡號都沒有。

    至於光緒帝和宣統帝共用一個廟號更是無稽之談,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個朝代的兩位皇帝共用一個廟號的事情,壓根不可能發生。

    在大陸不只是上世紀就是本世紀也還有清朝遺老或者愛新覺羅族人為溥儀上廟號和諡號,這其中有著懷念故主之意,更有虛張聲勢使自己出名的小算盤心思。不過還是那句老話,官方不承認,大眾更不會接受的。

    所以溥儀注定了永遠沒有廟號和諡號的,更不會荒謬到與大伯光緒帝共用一個廟號去。

  • 13 # 覃仕勇說史

    答:廟號,是怎麼來的呢?

    華人講究敬天法祖,除了老天,就是老祖宗最大。

    作為富有四海的皇帝,他的祖宗更不得了。

    所以,皇帝都會建築專屬的家廟來祭祀祖宗。

    剛開始時,一座家廟祭祀一位祖宗,但是,你想啊,十幾代皇帝傳承下來,可不就有了十幾座家廟了?幾十代皇帝傳承下來,可不就有了幾十座家廟了?這可不行啊,得變通。變通的法門就是:祖宗皇帝多了,就建一座太廟,把幾代之前血緣關係已疏的家廟毀去,而把家廟裡的神主合祀於太廟——這種行為稱之為“祧”。各代帝王合祀於太廟,就必須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不難看出,宣統是亡國之君,而且是末代之君,在他之後,是沒有帝王會立廟祭祀他的,即他是沒有廟號的。

    為什麼會造成“清光緒、宣統共用一個廟號”的誤會呢?

    我想,一方面是因為光緒帝的廟號是“德宗”;另一方面宣統曾被日本人扶持為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帝國”的皇帝,當時用了一個年號,為“康德”,又有人稱他為“康德皇帝”——“德宗”和“康德”都有一個“德”字,所以弄混了吧?!

    順帶提一下,有人說,崇禎也是個亡國之君,為什麼他會有廟號,而且有多個廟號?

    說“崇禎是個亡國之君”,其實是從一個陰謀開始的。

    原先滿清在遼東一直與明朝幹仗,入關後,一方面為了轉移視線,另一方面是以減輕明朝人對自己的敵視態度,就把弒君滅國的責任推在李自成身上,說崇禎帝是李自成迫死的(這是事實),明朝也是李自成滅亡的(這不是事實,當時全國尚有十分之六七土地控制在明朝官員的手裡)。

    他們這樣不顧事實,把明朝滅亡的時間提前,是想澆滅明朝軍民的希望,轉而投向自己。

    話說回來,滿清入關之初,並不敢以接替明朝自居,而是打著助明剿賊(指李自成)的旗號來的。

    李自成狼狽不堪地逃出了北京後,明朝在京官員為崇禎哭靈。

    既然設靈祭祀,牌位上就必須要有諡號。

    明左中允李明睿提出以“懷”為崇禎的廟號,以“端”為諡號,合稱“懷宗端皇帝”。

    當時的多爾袞要安撫人心,當然不能制止。

    所以,崇禎就有了“懷宗”這一廟號。

    現在很多對歷史不甚瞭解的人,取笑多爾袞,說滿人初來乍到,還不熟悉中原王朝禮數,傻乎乎地看李明睿給崇禎上廟號。一直到多年後,順治皇帝漸悉中原文化,這才如夢初醒,下令取消崇禎的廟號,並改諡號為“愍”。

    這些人取笑多爾袞無知,其實他自己才無知。

    不妨想想看,就算多爾袞不熟悉中原王朝禮數,但他手下的漢臣還少了?象洪承疇、寧完我、范文程這些漢奸醜類,難道也跟著不懂?都傻乎乎地被李明睿等人給耍了?真是可笑!

    真實的歷史就是:那個時候的多爾袞等人還沒把崇禎當成亡國之君——至少在該年六月,多爾袞還發布文告對大明遺民說:“如果有人不忘明室,想輔佐及擁立賢明的藩王,戮力同心,共同保全江東,我大清絕不會干涉、更不會禁止。不但不會禁止,還會和新擁立的藩王通和講好,使你們不辜負本朝,把斷絕帝脈的接續上、把傾倒的王室扶起來,這,就是你們友好睦鄰大清朝的仁義之舉。”(“其有不忘明室,輔立賢藩,戮力同心,共保江左者,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但當通和講好,不負本朝,彼懷繼絕之恩,此惇睦鄰之義。”)

    把明朝定義為已經滅亡,是在第二年五月清大軍南下之時。

    而南明三帝中的弘光帝,先給崇禎先上廟號“思宗”,後又改“毅宗”;隆武帝登基之後,又復改為“威宗”。

    所以,崇禎帝最終成為了一個擁有眾多廟號的“亡國之君”。

  • 14 # 青年史學家

    清朝光緒帝的廟號大家都非常清楚,是德宗,而光緒帝后面一位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的宣統卻沒有廟號。當然也不存在光緒帝和宣統帝共用一個廟號的情況。

    宣統帝為什麼沒有廟號呢?因為宣統帝在位時間太短,而且宣統帝退位的時候,清朝已經滅亡。後來人們一般習慣稱呼宣統皇帝為清末帝,清廢帝等等。

    古代皇帝的廟號一般是怎麼確定的呢?首先必須要滿足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皇帝已經駕崩,只有駕崩後的皇帝才能給他上廟號和諡號。而清朝滅亡的時候,宣統帝才6歲,當然也就談不上廟號了。

    即便是退位的皇帝,比如乾隆帝也是在駕崩之後才有的廟號和諡號,皇帝活著的時候對其上廟號是一種非常不尊重皇帝的行為。

    1967年,溥儀去世,當然新中國不可能給他上廟號。溥儀在臺灣的親人們給他擬了一個廟號憲宗,不過並沒有得到大家的廣泛認可。進入21世紀後,又改為恭宗。

    廟號是一個皇帝一生軌跡的寫照,溥儀不管有什麼樣的廟號,其實意義都不大,他的一生就是悲劇的一生。

  • 15 # 平沙趣說歷史

    光緒和宣統沒有共用一個廟號。

    廟號這個制度始於商朝,商朝人重視祭祀,君主有專門的家廟來祭祀,但商朝國祚很長,君主很多,在那個物資不寬裕的年代,總不能每一個君主的家廟都保留修繕,每年祭祀吧,於是就有了太廟制度,將與現任君主血緣最遠的前幾任君主神主合祀於太廟,年拆除他們的家廟以節約物資,同時省去祭祀幾十座家廟的麻煩,不然君主就一年到頭都在祭祀了。

    但太廟裡邊也不是一排神主排排坐,一般在最前面的只有七位,多出來的呢?神主放到偏殿,所以在前面的都是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君,為示區分,會特別追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商朝滅亡後,周朝廢除了廟號制度,改用諡號,直到漢朝,再次使用廟號,之後一直到唐朝,廟號呈一種越來越氾濫的趨勢,西漢只有四個皇帝有廟號,唐朝就基本全有了,廟號已經不再是表示帝王功績的象徵,而成為標配。

    說回問題,光緒和宣統都是年號,這是漢武帝創立的紀年方式,到明清時期,由於一般一個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所以出現了用年號代稱皇帝的現象,如康熙為清聖祖,乾隆為清高宗,康熙和乾隆是年號,聖祖和高宗是廟號。

    而光緒和宣統就是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的兩個正統年號(之後的偽政權就不用說了),他們代表的是歷史上最後兩位皇帝,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和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

    其中光緒是有廟號的,他的廟號是清德宗,名義上這個廟號就是他的繼任者宣統上的,當然,宣統繼位時還是個幼兒,哪懂得這些,都是大臣和攝政王替他做決定。

    而宣統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清朝亡國之君,按理說,國都亡了,哪還有宗廟?自然也就沒有廟號了。不過並非所有亡國之君都沒有廟號,明朝的崇禎也是亡國之君,但他就有廟號,而且很多,因為明朝在南方的殘餘南明有諸多政權,老是給他改廟號,最為著名的是思宗。

    再加上溥儀去世於1967年,已經是新中國了,紫禁城成了故宮博物院,溥儀沒有繼嗣之君,也無人給他上廟號。

    比較搞笑的是,步入新世紀,清朝皇室後裔看政策鬆了,就商議著給溥儀上廟號,可關鍵是廟號都是皇帝上的,現在整個民間團體上的是什麼意思?

  • 16 # 磨史作鏡

    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的廟號是清德宗,而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由於清帝國滅亡很早就遜位了,後來經歷了遜帝、被趕出故宮的流亡者、偽滿傀儡皇帝、戰犯、公民等多種角色,1967年去世,他沒有廟號,當然也就談不上和光緒帝共用的問題,實際上歷史上則從來不存在所謂共用一個廟號的問題,當然,不同的朝代有可能有“同一”廟號的可能,但是連朝代都不是一個,當然並不是共用。比如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的廟號是清高宗,歷史上高宗還有一些,最有名的是唐高宗。稱“祖”的各個朝代“重名”的就更多了,因為差不多每個朝代都得有“太祖”“高祖”這樣對開國之君的廟號。

    廟號是皇帝死後後世皇帝給上的,溥儀是亡國之君,沒有繼任皇帝,當然則沒有廟號,豈止是沒有繼任皇帝,連帝制都沒有了,劉向崇禎皇帝的“待遇”他都趕不上了,崇禎皇帝至少雖為亡國之君,但是還有南明小朝廷和清政府給他想個廟號啥的,比如明思宗。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認為光緒和宣統共用一個廟號的錯誤認識。一個皇帝,除了有廟號外,還會有諡號和年號,年號是生前就會有的,因為要用來紀年,比如“光緒”“宣統”,這就是年號,年號最早的使用者是漢武帝,但是那個時候皇帝年號都不止一個,甚至十幾個幾十個之多,所以不可能用年號來稱呼皇帝,這種情況到了明朝清朝就大不一樣了,這時候皇帝基本上都是隻有一個年號,明朝除了明英宗朱祁鎮因為曾經兩度為帝而是兩個年號,其他都是一個,清代入關後的十位皇帝更都是隻有一個年號了。

  • 17 # 勇戰王聊歷史

    題主說的不對呀。宣統皇帝溥儀沒有廟號。

    光緒的廟號是德宗。

    宣統帝,也就是溥儀。死的時候已經不是皇帝了。而且已經進入新社會了。他應該沒有廟號啊!?誰給起的?我只知道網友給他弄過一個,恭宗愍皇帝,這個純屬惡作劇吧。

  • 18 # 於一粟端見十方剎

    廟號是特指帝王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由後世帝王追封的名號。古代並非所有的帝王都會得到廟號。廟號和諡號都有褒貶之意。由於後世皇帝諡號字數膨脹,長者達數十字,諡號已無法顯示對以前皇帝的評價,廟號就代替諡號起到蓋棺論定之功,這樣每個已故皇帝都有了廟號,而生前未稱帝,死後被追尊為帝的也有了廟號。歷史上有的君主會有多個廟號,這是由追尊、改諡等原因造成的,比如崇禎皇帝先後至少被改了七次廟號。

    回到問題,光緒皇帝的廟號是清德宗,諡號是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光緒是其年號。

    而宣統皇帝溥儀踐祚三年,即被趕下龍椅,人生經歷充滿傳奇,在他被人民政府改造好後,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去世,當然不可能入太廟接受奉祀,更加不可能有什麼廟號和諡號了。

    1967年,愛新覺羅家族在臺灣的後人,給溥儀上了廟號和諡號,廟號為憲宗,諡號為: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

    2004年,清皇室在北京的後人為溥儀上廟號為恭宗,諡號愍皇帝,尊骨灰奉安處為獻陵。但這些都屬於私諡一類性質,沒有官方認可,做不得準。

  • 19 # 行走椰島

    宣統沒有廟號,其所謂的廟號是其族人起的,從歷史上和法理上看是不合法的,因為廟號一般都是下一代皇帝給上一代皇帝封的,宣統之後再無皇帝。(袁世凱稱帝沒有得到承認不算)。

  • 20 # 來聊歷史吧

    光緒和宣統沒有共用一個廟號,光緒的廟號是德宗。宣統只當了三年皇帝清朝就沒了,宣統去世的時候已經是共和國時代了,他一個封建帝制時代的皇帝哪還有廟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朝尉遲恭功績比秦叔寶大,為什麼民間秦叔寶聲望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