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小寶愛喝健力寶
-
2 # 老伏的足球世界
一個瓜迪奧拉、一個穆里尼奧,這兩位教練都非常喜歡。看巴薩的足球算是啟蒙了足球原來還可以這樣的踢法,看穆里尼奧的就明白了對場地空間的把握。既然題主說的是空間,那就從穆里尼奧身上來聊一下這個話題。
剛接觸穆里尼奧真的就膚淺的以為擺大巴才是他的核心,現在想想確實是膚淺真的是膚淺的很。如果擺大巴那麼簡單的話,是不是誰都可以拿冠軍了。如果更深層次的理解其實就是在自己腹地前擠壓對方進攻的空間,因為當對方把進攻推進到自己禁區前沿時,這時候雙方的球員肯定會推擠在這個固定區域,可區域不會變,空間也不會變,人數卻增加了。
相同的區域裡紮了更多的人,那必然會減少進攻球隊的空間,說的白一點,到處都是腳的情況下,誰都很難能突破。就像現在都沒有針對剋制大巴的技戰術打法,很土匪可效果確實是實實在在的好用。尤其是強打弱的時候,還能很大可能的削弱對方速度型球員的能力,因為已經沒有空間讓你來衝刺了,陣地戰是沒有速度發揮的空間。
同樣,像孔蒂的三中衛踢法也算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技戰術,能最大發揮兩個邊翼的能力。記得上賽季巴薩和切爾西相遇,在諾坎普那一幕印象非常深刻,梅西一個人叉著腰站在中圈,然後切爾西這邊三個後衛一字排開,距離又恰到好處的站在那裡,那場景拿一副麻將就能馬上打起來。
反正足球比賽對於空間的認識還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後腰位置的球員,因為他們是空間的最高使用者,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需要他們來完成對球的轉移,當一側變的非常擁擠時,另外一側就會出現大面積的空擋區域,這個時候像後腰如果沒有意識到要轉移的話,就不能視為是一名優秀的後腰球員。所以,在對空間的利用上,這個位置的球員需要有大局觀和上帝視野,透過完成對空白區域的佔有來贏得區域性向前推進的空間。你往往會看到,一旦球轉移出來之後,當防守一方把陣型轉移到這一側時,進攻方都會已經向前推進了幾十米的距離,這些距離看似離球門還很遠,不過這種隱形的價值確實很重要。
回覆列表
這是個挺有意思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每一次足壇的戰術改良與變革,都伴隨著人們對【空間】和【位置】二者理解的進一步加深。而對空間和位置理解的加深,能夠更好地讓球員牽扯出合理的空間,跑動到合適的位置,從而更容易完成預定的戰術思路獲得勝利。
原初——足球的起源和2-3-5陣型在現代足球剛剛被髮明時,其規則很簡單,有點類似於分成兩隊的追球跑:A隊球員拿球時則向前帶球突破,B隊球員上前攔截,A隊同伴再對B隊的攔截進行干擾。當時球員對空間的理解幾乎僅限於模糊而沒有界限的前和後,而對空間的爭奪也僅限於正面的攻防。可以看出,此時足壇對空間的理解還是極為有限的。
而後,流行的2-3-5陣型出現了。
這種佈局由兩名後衛坐鎮後場負責防守,三名中場提供支援,前面由五名前鋒負責火力轟炸。當時,這種初具規模的戰術思路很快將毫無戰術思路的追球跑擊潰。究其原因,球場上第一次對空間出現了劃分,後衛中場前鋒可以在有配合的情況下各司其職,這相當於是對球場空間的一次大規模的梳理,這種有備而來的戰術很明顯能在球場空間的爭奪中佔得先機,也就更能牽扯開進攻空間,使球隊獲得勝利。
兵工廠傳奇——查普曼和他的WM就在2-3-5風靡世界一段時間之後,我們的查普曼先生來了。
查普曼是當年改變足球歷程的第一人。由他牽頭,球場邊的教練指揮區被劃分、足球顏色由不好辨認的棕色變為白色、球衣號碼這個偉大的發明也是出自他手。而身為當時的阿森納主教練,他還做了三件事:規劃了英國唯一一個以球隊名稱命名的地鐵站“阿森納站”、創立了阿森納的紅白色傳統、以及創立了著名的WM陣型。
WM陣型,即傳說中的3-4-3/3-2-5搖擺陣型,用現在的眼光看,即是三名後衛,兩名後腰,兩名前腰到影鋒的搖擺位(內鋒),加上三名前鋒。它很快發揮出了比2-3-5更好的效果,原因就在於它更細化了中路的空間。兩名內鋒在進攻時可以前插輸送炮彈,而防守時回撤到中線,相當於給對手的進攻新增了一道屏障。在中路戰略要地的爭奪中,WM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改良後很快就使得2-3-5再也發揮不出優勢,連帶著帶來比賽的勝利。當年的阿森納依靠WM陣容,奪得了隊史首個足總盃冠軍,以及創紀錄的英格蘭頂級聯賽三連冠。
就是玩針對!——鎖死WM的匈牙利式4-2-4而後,時間進入了上世紀50年代,當時的世界足壇基本就是WM陣容的對捅。不滿足於這種無休止的絞殺,匈牙利主帥西貝斯-古斯靈機一動,為什麼不讓我們的得分手避開這種絞殺呢?這樣他不就無敵了嗎(笑
於是,他讓手下的大中鋒希代古提後撤躲避並牽制對方後衛,並針對WM陣容的五前鋒,由中場再後撤一人進行防守。
古斯的這個想法十分有效,邊中結合的四後衛防守體系不但邊對邊,中對中地對WM陣容的五人鋒線進行了限制,同時由中鋒後撤到中場的希代古提,透過反覆地前後跑位干擾對方後衛的防守,為他的夥伴普斯卡什和柯奇士拉開空間,且兼具在中場用短傳和長傳扯破對手防線的進攻手段,可以說他成為了足壇歷史上的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前腰。同時,在後場的搖擺中場博希克,也可以稱作足球歷史上第一位成熟的後腰。而他所創立的4-2-4陣型,也正式揭開了現代足球理論的帷幕。
古斯對空間的理解可以說更上一層樓。從他開始,足球的邊路戰術正式被拿上臺面,獨立出來的邊路體系使球員對空間的理解顯然更深刻。而成熟的前腰和後腰體系對比WM陣容四中場模糊的定義,有著更明確和強大的戰術意義。匈牙利憑藉此陣,在上世紀中期的歐洲足壇所向無敵。
讓人睏倦——鏈式防守和清道夫匈牙利的黃金一代隨著伯爾尼奇蹟(也可以說是伯爾尼醜聞)而煙消雲散,接下來步入我們眼簾的就是知名的鏈式防守。
此時,世界足壇的戰術變革日新月異,大家漸漸發現,邊中結合的進攻套路光靠四後衛已經很難限制得住了,而單後腰又很乏力。此時國米傳奇教頭埃雷拉大手一揮:別玩進攻了,都給我回來防!
於是,可能是足球史上最讓人鬱悶的陣容出現了。
埃雷拉的陣容中,只有兩名前鋒,剩下的球員按他的話解釋:中場是一條鏈子,後衛是一條鏈子,我不光要邊中結合地摧毀你的進攻,我還要將邊路中路各自為戰的防守捏合在一起——成熟的補防思路就由此而來。現在的足球裡還常見邊後衛上去回不來,中後衛給他擦屁股,就來源於此。
而如果對方的進攻突破了這兩條鏈子,在後面等待他的還有一個新位置——Sweeper,清道夫。這個位置的球員可謂我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查缺補漏無所不能。實在防不了的,啪一下回傳門將,管叫對手無功而返。當時埃雷拉的戰術屢屢被人詬病過於保守,然並卵——他靠這套戰術開創了大國際時代。
他對空間的理解在於捏合。從他以後,邊路和中路不在各自為戰,中場和後衛也不再各自為戰,全場被劃分成了數個空間,秩序井然卻又渾然一體,而他對空間的把控方式就在於他的兩條鏈子和一個清道夫,有了這幾樣法寶,那至少我的後場空間都是我的。
另一種空間捏合方式——全攻全守幾乎與此同時,另一種戰術思路悄然萌芽,即米歇爾斯的全攻全守。在空間捏合方面,這種戰術思路更為激進,全隊在保持著自己戰術位置獨立性的同時,進行自由地配合,來完成所有隊員同時承擔進攻和防守任務的效果,以造成進攻與防守的人數優勢。而有時候,甚至戰術位置也可以改變——後衛站在前鋒位就是前鋒,前鋒站在後衛位就是後衛。
這種戰術在球場空間上寸土必爭,依靠無處不在的人數優勢達到掌控全場的效果。缺點是對球員的體能要求太高,不過它依然發揮了優秀的戰術作用,在1974與1978年的世界盃中,採用該戰術的荷蘭隊均獲得亞軍。
邊後衛進攻!——老帥澤曼的野望提到澤曼,估計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這個教練,領先四球都不穩!”
確實,澤曼對進攻的痴狂使他或多或少忽視了防守,但他在進攻領域的貢獻是有劃時代意義的。比如由他開創的邊衛進攻戰術。
這套戰術的雛形還是來自於上文提到的鏈式防守。在防守轉為進攻的過程中,由於前場人員太少,埃雷拉會讓一端的邊後衛前插幫助進攻,另一端的邊後衛內收補位防守,以維持“鏈子”的完整——這種偏癱的進攻模式看上去可笑,卻很有用,而我們口口相傳的“偉大的左後衛”,這種進攻模式就是其濫觴。
而全攻全守則是另一種模式,邊衛和邊鋒本無差別,在前面的就是邊鋒,在後面的就是邊衛。
澤曼將二者做了一個結合。事實上,他的陣容可以在4-3-3和2-3-5中無縫切換,具體為邊鋒向中路移動,而後透過中路的三前鋒堆積和中場前插使得對手把防守兵力囤積在中路,而空出來的兩條邊則有由兩名邊後衛肆意發揮——對面再也沒有球員可以對他們進行兌子,而這兩名邊後衛可以在邊路予取予求。這就是空間爭奪的本質,我的戰術使我多出來了兩條邊路的空間,那麼你被進球就別怪我。
這是一種極為冒險的進攻方式,也是澤曼執教小球隊仍能和大球隊掰手腕的資本。當年他那支能四球完勝國米的卡利亞里還記憶猶新,但足球總歸是防守贏得冠軍的遊戲。
肋部空間的應用——風靡足壇的逆足邊鋒澤曼之後,來說說另一位進攻狂人貝爾薩。“瘋子”教練對足球場的空間有200餘塊的劃分,我肯定不懂這麼多,因此就只說說肋部。
肋部這個詞,在足球領域算是很新的一個名詞,具體就是邊衛和中衛之間的位置。原來的進攻模式中,邊路打邊路中路打中路,偏偏這裡是沒人管的。
為什麼沒人打這個位置呢?因為這個位置確實不好打。中鋒拉到這個位置,中衛必然跟防,貽誤戰機的同時只能白白縮小射門角度;邊鋒拉到這個位置,順足內切,盤帶速度慢下來,後果肯定是丟球。
於是貝爾薩一拍腦袋,讓邊鋒逆足進攻不就行了?這樣中衛沒法來防守,因為中衛一來,中鋒的位置就空了,對手只需一個傳球我方瞬間就會釀成大錯;邊衛更防不住,順足邊衛防逆足邊鋒,連球都碰不到就要被晃開。
於是撥雲見日。
在之後的十年裡,逆足邊鋒成為了風潮,歸根結底就是歸功於貝爾薩對肋部的開發。而現在的教練也學會了見招拆招,“忽如一夜春風來,意甲流行三後衛”,三後衛戰術就能更多地為肋部提供保護。
結語——搶到空間就是搶到勝利所以,現在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
2-3-5戰術對野球的勝利,是因為它掌控了整個球場的空間;
WM對2-3-5的勝利,是因為它搶到了中路的空間;
4-2-4對WM的勝利,是因為它搶到了邊路的空間,同時再次掌控了中場的空間;
鏈式防守的成功,是因為它搶到了整個後場空間,使己方立於不敗;
全攻全守的成功,是因為它透過球員不知疲倦地奔跑,搶到了全場的空間;
邊衛進攻戰術的成功,是因為它搶到並最大化了邊路的可用空間;
逆足邊鋒戰術的成功,是因為它開創了肋部這一區域,搶到了可以進行有效打擊的空間;
三後衛戰術的實行,也是因為要把肋部搶回來。
所以,題主問為什麼足球比賽是一場對空間爭奪的遊戲,相信瞭解了足球的發展史,就可以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