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兄御古典
-
2 # 唏噓lony
一般來說,諸葛亮是三國第一智者這個稱號,是沒有爭議的。雖然有人常說司馬懿笑到了最後,也有人說如何郭嘉更加神鬼莫測,但畢竟司馬懿曾自語“吾不如孔明也”,而郭嘉也並非和孔明同時代,命數太短,無法並論。而諸葛亮一生,除了錯用馬謖之外,幾乎沒有失算過。(上方谷請忽略)
但三國中除了這幾位之外,還有一個超級隱士,此人便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在三國演義中簡直是被神話的人物,其“逼格”之高,比起孔明來,也猶過之而無不及。並且,臥龍鳳雛的名號也是他給取的,甚至諸葛亮求見司馬徽,還都得行跪拜之禮。因此司馬徽在三國中有著獨孤求敗式的地位。
在劉備落難獨自逃命,路過南漳時,偶遇司馬徽門生,得以引薦。隨後二人來到司馬徽隱居的草廬之前,暗歎這裡像仙境之時,正在彈琴的司馬徽忽然停止,並說:“琴韻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調。必有英雄竊聽”。當時並未有人通知司馬徽,其未卜先知的能力可見一斑。
空談無益,究竟司馬徽的智謀是不是可以碾壓諸葛亮?其實羅貫中早已說明,我們來透過一件事分析一下便知。
劉備在見過司馬徽之後,遇到了徐庶,綁住劉備出了不少計策,併成功擊退了曹仁的數次進攻,令本就欲取荊州的曹操惱羞成怒,打算全力秒殺劉備,並捉拿了徐庶的母親要挾徐庶。
徐庶得到訊息後,打算前往許都救母。另行前,他感念劉備大恩,便將諸葛亮推薦給劉備。為了保險起見,他還專門跑到隆中去見諸葛亮,在和諸葛亮詳談一番之後,諸葛亮不僅沒有告訴徐庶,前往許都是陰謀,反而痛斥徐庶不該將他推薦給劉備。
徐庶既別玄德,感其留戀之情,恐孔明不肯出山輔之,遂乘馬直至臥龍岡下,入草廬見孔明。孔明問其來意。庶曰:“庶本欲事劉豫州,奈老母為曹操所囚,馳書來召,只得舍之而往。臨行時,將公薦與玄德。玄德即日將來奉謁,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輔之,幸甚。”
孔明聞言作色曰:“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
說罷,拂袖而入。庶羞慚而退,上馬趲程,赴許昌見母。
而劉備後來將徐庶去徐州的事情和司馬徽說過之後,司馬徽馬上說徐庶肯定是中了曹操的陰謀:“吾素聞徐母最賢,雖為操所囚,必不肯馳書召其子;此書必詐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
透過徐庶被騙去徐州一事,諸葛亮與水鏡先生二人迥然不同的言行,可以看出,似乎是司馬徽更勝一籌,而諸葛亮卻好像完全覺察不到曹操的詭計。
而事實上絕非如此,正因為諸葛亮看得更加透徹,才會說出那番話。水鏡先生因為置身事外,因此以旁觀者的身份,點破了曹操陰謀。但諸葛亮卻是當事人,徐庶離開時,劉備南有劉表蔡氏水火不容,北有曹操曹仁已經殺紅了眼,已經可以說是逼入絕境了,甚至劉備自己都說“先生(徐庶)既去,劉備亦將遠遁山林矣。”
而這個背景之下,徐庶母親發來信箋,司馬徽都瞭解徐母,難道徐庶不瞭解自己的母親?不可能。徐庶心裡應該也知道許都是計。或許是處於孝道,亦或許是處於前途,總之徐庶離開了劉備,而他在曹營也並非一言不發,而是順風順水,官至御史中丞。倘若繼續留在劉備處,對母親,對前途,對自己的名聲,都不會有好處。
諸葛亮自然清楚劉備所處的惡劣形勢,以及徐庶的內心思想。劉備待徐庶不薄,徐庶離開後於心不忍,於是幫劉備介紹諸葛亮當助手,算是最後的饋贈,但這一饋贈卻把諸葛亮拉到火坑裡裡了。要知道,連司馬徽其實並不願意將諸葛亮、龐統介紹給劉備,他只是說了臥龍鳳雛的名號而已,當劉備問及臥龍鳳雛是誰的時候,司馬徽只是說“好、好”,一帶而過。當司馬徽知道徐庶已經將諸葛亮的地址什麼的都給徐庶之後,他嘆息道:“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
由此看來,大部分高人都知道諸葛亮此時不適合出山,諸葛亮更清楚,他在後來的《出師表》中也說過“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徐庶為了自己所謂的道義,私自將諸葛亮推舉出來是十分不道德的自私行為。諸葛亮也深知徐庶的小算盤,於是他聽完徐庶的話,臉色立刻就變了:你把我當任你宰割的犧牲品了?(不滿被利用)
於是徐庶聽後,滿臉羞愧的走了。由此可見,諸葛亮只聽徐庶一句話,不僅知道許都是陰謀,而且還一眼看穿了徐庶打著的小算盤。因此,在徐庶自己都明知是計的情況下,諸葛亮實在沒有必要提醒徐庶,而是直接表達了自己對徐庶卑劣人品的不滿。
透過同一件事,水鏡先生司馬徽只是看到了事情的未來走向,而諸葛亮不僅知道未來走向,還看透了當前形勢和徐庶的內心。至此,二人謀略水準已經高下立判,諸葛亮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愧是千古智聖。
-
3 # 小賢歷史解說
當時流行語: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就話使得諸葛亮和龐統名聲大噪,各方勢力爭相求得其相助,而第一個說出這句話的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人稱“水鏡先生”。
水鏡曰:“今天下之奇才,盡在於此,公當往求之。”玄德急問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鏡曰:“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玄德曰:“伏龍、鳳雛何人也?”水鏡撫掌大笑曰:“好!好!”為什麼水鏡先生會如此推崇這二位呢?其實不僅因為他們有才華,更因為水鏡與他們的關係好。 對此有一種說法是:水鏡是臥龍、鳳雛的老師。有不少人認為,“老師說”很合理,而這也恰恰印證了“水鏡先生謀略強於臥龍鳳雛”的說法。因此,在大多數文字和影視劇中,司馬徽常常被塑造成一個長者的形象,這樣讓觀眾更容易接受。
然而,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借水鏡的童子口說出:“龐統字士元,少俺師父五歲。一日,我師父在樹上採桑,適龐統來相訪,坐於樹下,共相議論,終日不倦。吾師甚愛龐統,呼之為弟。”
由此看出,司馬徽並不是二人的老師,他與龐統、諸葛亮是朋友關係,還稱呼龐統為弟。司馬徽絕非我們印象中的糟老頭子,他不過比龐統大五歲而已。龐統弱冠之時,他也不過二十五歲罷了,而諸葛亮出山時,已經是二十八歲。水鏡先生在二十五歲,便已名動荊襄了。要在名士如林的荊襄脫穎而出,這當是何樣的才氣縱橫!
司馬徽更令叫絕的一件事,是預測了孔明的失敗。在諸葛出山後,他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他對孔明的命運,無疑是哀嘆與同情的。在他看來,一位有著如此智慧的人,不應該在這樣的亂境中選擇入世,參與紛爭。能夠看出,水鏡先生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對時局的判斷也有著獨特的眼光和境界。
這樣的大賢沒有入世,對於後世來說:惜載。而水鏡先生這樣做,他總是比其他人高明瞭一個層次。他令自己避免捲入歷史的車輪之中,卻又近距離地觀察歷史的運作。或許這也是他自己選擇不出山的理由。他想一輩子安安靜靜地做個隱士,“隱居山林,獨善其身”。
水鏡先生的能力比臥龍鳳雛如何?非要讓他們比個高低,也沒有必要。水鏡先生豁達的心如平靜的水。與世無爭的司馬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諸葛亮;洞悉人心,料事如神的郭嘉;謀定而後動,隱忍的司馬懿。各有各的故事與成就,都已埋沒在歷史長河中,後人的評說也很難做到客觀,避免不了的以偏概全。每個人心中都有對歷史的看法和對歷史人物的評價。
-
4 # 豹眼看歷史司馬徽(?-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
無論史書還是演義,對於司馬徽記載的都不是很多。
但從有限的資料來看,司馬徽的確是有學問,喜歡交往,對於名利也不是過於熱衷追逐。
稱得上名士,但絕非隱士。
沒有出來具體做事,很難說他能力到底如何,但看人也未必很清。
首先,司馬徽也不是安於寂寞的人。
他本是潁川人,這是曹操的勢力範圍。
曹操正混得風生水起,唯才是舉,潁川的才俊,如荀彧、荀攸、戲志才、郭嘉等人都跟著曹操混,而且混得都不錯。
但司馬徽既沒有得到徵召,也沒有得到舉薦。
司馬徽客居襄陽,其中也不排除投靠劉表的意圖。
荊州牧劉表也是一時的俊傑,荊州文壇的領袖,身邊集聚著大批的名士。
但司馬徽認為,劉表心胸狹隘,不可以共事,否則會有禍害。
司馬徽有一個綽號叫“好好先生”,一切都好啥都好。
曾經有人告訴他兒子的死訊,他說很好;妻子就責備他說“您是大名士,咋能如此說話哪?”
司馬徽就說:“你說的話也很好。”
這樣的人適合在太平清世做一個閒散的官,在亂世春秋是不能有所作為的。
劉表也曾聽說他的大名,親自拜訪,感覺他與一般人沒有差異。
司馬徽喜歡與人交往,也是不甘於寂寞的人。
龐德公、宋忠、諸葛亮、龐統等人自不必多說,那是司馬徽的常客;流寓到襄陽的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等人也是他的道友,交往密切。
這就說明,司馬徽不會僅僅圖個熱鬧,還是希望有機會出仕的。
只不過他不希望承擔一點風險。
208年,曹操南征,劉表病死,劉琮投降。
司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此後不久司馬徽就病逝。
從這裡看出,劉琮曾經拜訪過司馬徽。
但時間很短,也沒啥大的作為。
劉琮投降曹操,司馬徽如何看待,如何建議,不得而知。
恐怕老先生還是一句“很好吧。”
其次,識人未必很清。
司馬徽肚子裡是有一些貨,荊州南陽劉廙、襄陽人向朗曾經是他的學生;益州尹默、李仁也是遠道而來向其求學。
劉廙後來也成為了魏初的名士,先追隨劉表,後投奔曹操,曹丕時得到重用;
向朗先追隨劉表,後跟隨劉備入川,跟隨諸葛亮北伐。
就司馬徽的為人處世看,你來學習,我就教你,來者不拒;
你喜歡跟隨誰,我就說”好好“,願去哪就去哪,來去自由。
至於對諸葛亮、龐統的舉薦,未必就是僅僅劉備一人。
司馬徽交往廣泛,門徒也不少。
對於諸葛亮、龐統的舉薦,也未必就是慧眼識珠,恐怕更多是沒有合適的歸宿。
要麼沒人欣賞,要麼看不上人家。
不可否認,其二人的能力的確在其他人之上。
但這並不能就此說明司馬徽善於識人。
只有蕭何月下追韓信,才叫做會識人。
至於“生逢其主,不逢其時”一說,算不得很高明。
漢末時期,大多數人都清楚天下局勢。
任何人都無力迴天,為何反其道而行之哪?
生逢亂世,正是大有作為的時候,為何生不逢時哪?
不能成就霸業的主公,還能是最理想的主公嗎?
司馬徽既不能出來拯救危世,又不能為人指點迷津。
一個不甘寂寞而又不願意承擔風險,還希望留名於世的人。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中智謀高深才智過人的智者多如牛毛,荊襄之地謀士聰慧者非常多,諸葛孔明與鳳雛龐統龐統等人皆一等謀臣,均是水鏡先生推薦或師友關係,可見水鏡先生不俗。
水鏡先生司馬徽與黃承彥是朋友,黃承彥是諸葛亮的岳父,此人也不簡單屬於世外高人,他出場極少幾句話能達到驚天動地的效果。只有不簡單的人才與高超的人經常交往。
他還和朝中人物崔鈞為友,這崔鈞和諸葛亮是朋友,看看水鏡先生身邊都是什麼人物?看人狠辣準確,能看清天下格局終是一場空。不用出山就名揚四海,高手中的超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