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冬暖心理諮詢平臺
-
2 # 知心音樂心理
“下班焦慮”~是那種常說的個人“心無定所”…… 還是因為“班”上有放不下的什麼……?
如果是前者 屬於廣泛性焦慮 緣於人格特質 ……
後者 則簡單許多 看看引發焦慮的究竟是什麼 可能性在哪裡 ……
以心理諮詢職業視角看回答的 供參考
-
3 # 魚得水
我可能無法理解這個問題的意思:下班後怎麼會有焦慮症?
上班的時候,你的人和時間都屬於單位、公司,努力的做好每一件自己的份內事,好不容易到了下班時間,難道不應該是開心嗎?好不容易人和時間都自由了,心情應該愉悅才對呀,怎麼會焦慮?
或許你的工作讓你壓力太大?上班期間一直壓抑自己的情緒?無法釋放?
上班和生活我們是應該分開的,自由的時間怎麼舒服怎麼安排,怎麼舒心怎麼過,工作的時間,努力、上進這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你分不開,依然焦慮,教你一個小妙招。
跑步吧,運動後出過汗,你的心情會莫名的好起來,什麼煩心事都會被拋灑到九霄雲外,很多人都是深有體會哦,建議容易焦慮的你試一下。
有個朋友因為賭博欠下很多債務,賭癮又深,總是戒賭後又反覆繼續,後來就用這個方法,徹底改掉賭博的毛病。
想賭就跑步,出一身汗,回家一衝,躺在床上感覺自己都輕飄飄的,然後一覺到天亮,你還有時間焦慮嗎?
-
4 # 老塗心靈保衛戰
謝謝邀請,下班出現焦慮症不是單方面,應該是多個方面出現的問題,工作的時候自己一直在忙碌,也有同事一起工作聊天,時間很充足,但是一到了下班沒了心情,沉默寡言,這就說明了一個人的孤獨寂寞,因為不知道自己下班了要去做什麼,吃飯?然後睡覺?生活不能太單調,不然就會很乏味,焦慮,我建議,下班後約幾個朋友吃個飯喝點小酒,如果能約到女孩子你就幸運了,生活就要多姿多彩。
很多人下班以後往床上一躺拿起手機就是玩,其實這也是一個人孤獨的表現,如果有朋友叫你出去唱歌吃飯我想每個男人都會去的,除非是宅男要麼就是不合群的人。下班之後去人多的地方走走逛逛,買點自己喜歡吃的,比如水果等,開開心心的不好嗎。也希望你把心態放好,別想那麼多,這只是心理作用,沒什麼大不了的。
-
5 # 使用者281278427
人生不容易,幹什麼工作都不容易都有坎坷,工作做的好。會出現小人出現。工作不順時,領導批評,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它順其自然,改釋懷一定要懌懷,保持沉默,堅強,樂觀,向上,知難而進奮發圖強,負能量釋,正能量蒸蒸日上,工作順利,領導讚不絕口,小人嫉妒,不要理他,氣死他,
-
6 # 素素56792842
仔細想想你下班後為什麼會有焦慮感,任何事都會有原發點,找到原發點就是解決造成焦慮症的根本,焦慮症說到底是心智不夠,不會思考問題,沒有邏輯整合能力。
相信你看過大海,海浪一起一伏,一進一退進時將沙子推到岸邊,退時帶走岸邊的沙子,來來回回洗沙子,在想想你整理衣櫃的時候,內衣疊整齊放在櫃箱裡,外衣掛起來以免打皺。
-
7 # Jia小殼
下班焦慮症?我想這在常規思維中應該是比較獨特的。就我所看到的,一般快到臨下班時間,大家更多的是屬於激動,無心做事,焦急地等待著下班時間的到來,然後就可以離開工作,稍微輕鬆一下。那麼,顯然這裡說的焦急與焦慮症應該是有區別的。
要緩解這種下班焦慮症,也需要先明白焦慮的源頭是來自哪裡:
1.來自於公司領導、工作任務的壓力。
我見過一個同事,他每天的工作量真的可以說是非常飽和,從上午九點上班開始,直到下班結束,整個人好像就定在了辦公椅上,對著電腦不停地移動著滑鼠,連去衛生間的次數都要比其他人少,更不用說空隙刷個朋友圈,和朋友聊個天了。下午六點下班,每次在四點到五點半之間,都能聽他感嘆“時間怎麼這麼快,怎麼辦,又要加班了……”
其實工作難度也沒多大,但就是任務數量擺在那裡,而且需要時間去一步步完成。對此我也提過,既然感覺工作過於飽和,是否要和領導反饋下?不過他還是什麼都沒有說,默默加班著。最後做了幾個月,也許是覺得自己拿著低工資,卻每天都需要工作,甚至已經失去了自己的休息自由時間,實在是承受不來這麼飽和的任務,於是,提出了離職。
但其實,那時對於他的離職我是感到很可惜的。因為偶然機會我和領導提到過他工作量比較大的問題,當時領導的反應很驚訝,因為他給同事安排任務時,也是看同事沒有說什麼,任務也能按照他說的完成,就以為他能勝任,並且對於他完成的質量和數量非常認可,想著過了試用期就給他調整工作和薪資的。
很遺憾,試用期沒過,同事就選擇了放棄。由此可見,溝通是多麼的重要。很多事情只是我們所想所以為,經常未經驗證便妄下定論,實際上,別人未必和我們想的一樣。
舉這個例子,也是想說,如果是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而產生了下班焦慮症,那麼是否可以將問題和困難說出來?畢竟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多多徵詢大家的想法和意見也許就有意外的驚喜呢?即使說了別人也沒法起到實質性的幫助,但傾訴溝通,也是一個情緒宣洩的渠道,對於心態調整也能有一定效果。
2.來自於家庭、生活重擔的壓力。
下班也意味著,今日的繁忙即將結束,將要回家與親人共度剩下時間。而出現下班焦慮症,也就是對於下班後要面對的人事會恐懼,會有壓力。
尤其是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工薪族來說,家庭的負擔還是非常重的,自己就是家裡的頂樑柱,是整個家庭的希望。但頂樑柱也是人,也會有脆弱的時候,尤其是剛結束工作上的重壓,馬上又要面對家庭中的負重,兩者壓抑得不到宣洩與排解,於是就出現了下班焦慮症。
這是一種帶著想要逃避的迫切,卻又必須面對現實的無可奈何。這個焦慮症不是忽然出現的,而是心理的鬱悶在長期累積下逐漸形成。所以也不可能說馬上就能避免,只能循序漸進,透過採取一些放鬆模式來逐漸調整心態,緩解焦慮。
放鬆的方法其實很多,健身跑步多多運動出汗,不要總是排斥拒絕同事間的活動,多和正能量的人接觸,強迫自己減少那些負面消極的想法,多和家人提些當天的經歷,在他們的關心與愛中找到勇氣與能量……
總之,生活不易,大家都有各自的焦慮,誰不是一邊咬牙負重,一邊微笑前行呢?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回報是一定要付出的。多看到積極Sunny的一面,心態非常重要。怎麼都是一天一天的過,為什麼要讓自己整日陷入愁眉苦臉的氛圍中呢?加油(ง •̀_•́)ง
回覆列表
是否下班不願意回家,就想在外面等一等,車裡坐一會兒,至於等什麼?好多人心理焦慮但是並不知道。
下班焦慮不想回家可以分析為以下以下幾點原因:
1. 壓力:感覺身體被掏空
隨著經濟成長,維持一個家庭負擔的成本也提高。
好比薪水漲,買房的「房價所得比」卻比從前更艱鉅。
房價所得比,指不吃不喝的情況下,收入全拿去買房,需要多久能買一套房。
以上海為例,今年上海薪資水平報告,上海居民平均月薪為6,378元(月收入一萬元以上佔23%),本月上海房市每平米均價為47,929元,對領平均薪資水平的上班族,等於一個人不吃不喝19年才能買一套30平米的房。
在買房仍是婚姻鋼需的情況下,多少人結婚就得為未來二十年的日子還債,工作隨時處於高度壓力。
還沒回家,人的心力已經被掏空,擁有工作、車子、房子並不等於生活安穩。
2. 無助:不知道怎麼溝通
婚姻是形式,「溝通」是婚姻的本質。
徒有形式,並無法增加本質。就像裝修再好看、專業的廚房,也無法轉換為一個人的廚藝。
如盧森堡博士所言,伴侶之間的溝通需要學習,沒有人天生就會。當伴侶之間缺乏溝通,而是用批評、責備等方式表達需要,那麼非但需要無法被傳達,還可能拉高衝突。
當家庭失去溝通的功能,那麼回家面對家庭成員形同面對衝突,會大大降低成員回家的意願。
3. 寒心:本來就沒愛
無法否認,對某些人來說,婚姻一開始就是完成任務。
但對於婚姻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婚姻是人生課題的結束,實際上,婚姻只是問題的開始。
進入婚姻,每個人相處的時間和空間更加無所遮蔽,本來能夠用來緩減雙方不和諧的護城河一下消失,所有的不和諧會瞬間加大。
如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戈特曼(John Gottman)所言,這會促使婚姻產生暴力,包括互相忽視的冷暴力。
在這種情況下,婚姻形同虛設,那麼回家就顯得沒有必要。
4. 角色尷尬、責任不清
日本千葉商業大學的研究顯示,某些男性並沒有真正瞭解家庭分工的意,也不願意承擔家庭分工的責任。這在家中妻子扮演全職家庭主婦的情況下,或許能夠達到分工。
但放到雙薪家庭越來越多的國內,有許多婚姻是一胎化下小王子、小公主的結婚,從小被寵大,若加上祖輩對兒孫婚姻、教養等介入,那麼對於組織家庭的兩人,可能無法意識、理解並學習扮演先生、妻子;父親、母親等家庭角色的意義與責任。
好比兩個人回到家,連做簡單家務都會吵,甭談有了孩子之後在分工上會發生的衝突。
那麼當一個人夫或人妻,還當自己是單身男女,那麼下班後在外流連實則是尚未脫離單身生活意識的反應。
針對「下班焦慮不想回家」心理,可以透過以下幾點,試圖改善:
1. 開誠佈公、明確分工
讓關係迴歸正軌的第一要務,就是不要繼續逃避問題。
如果雙方對於自己或對方在家的時間與投入,感到不足。大家開誠佈公,明白情況,如此才能訂出更具體的方案。但切記,就事論事,不要對人做出批評。這部份,建議可以參考《非暴力溝通》裡談到的方法。
承接溝通的議題,開誠佈公的目的是有效的建立角色分工。
主要包括雙方收入、時間、能力和意願四方面。大家明白分配,才能明白遵守。
當我們對詳細的計劃缺乏認識,我們會更傾向於無視責任的存在。就像一個學生訂定高考目標,但他缺乏每天實際的學習安排,就很容易讓自己陷入無所事事的狀態。
因此,還要訂定明確的賞罰機制,雙方一起遵守。
譬如帶孩子達到多少時間,可以達到獎勵。這些獎勵最好是情感性的,而不是物質。請對方一起吃頓他喜歡的菜,而不是給他打個紅包就了事。
2. 不要貿然生孩子
應對壓力的最佳對策之一,就是不要增加更多的壓力。如果在婚姻前期,沒有孩子之前,就有逃避回家的情況。
這時千萬不要想靠「生了孩子解決問題」,因為實際上,這非但不會解決本來的問題,還會增加新的問題。
也就是在既有壓力沒有減少的情況下,徒增新的壓力。
3. 檢視自己的工作
如加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南柯(Marty Nemko)所言,面對工作帶來的損耗,緊緊針對症狀,而不是疾病本身去治療,基本是無效的。
如果是工作的原因使得我們逃避家庭,那麼思考當下工作對我們的意義、不舒適等因素,可能連帶的也處理了職場損耗心力,以至於逃避家庭責任的情況。
4. 使愛迴歸
面對逃避家庭的情況,其他成員的互助,就像一起照顧家中的病人,互相照顧可以增加感情的聯絡。沒有情感作用的家,彷佛只是個冰冷的,有功能的屋子。
所以關鍵是「發揮家人的作用」,讓關係迴歸情感連結,而不是各種功利計算,家才有可能真正溫暖起來。
反之,發揮不了家的功用,家便不再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