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荒漠中孤獨的旅行者

    確實如此,不但是詩人,作家、畫家也是如此。比如說賈島曾自嘲“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丘”,曹雪芹也說過“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他們的作品都不被當時人看好。

    國外的一些畫家也是如此,比如說梵高,他們都是死後作品才出名的,十個畫家九個瘋子。

    另外,還有抽象主義、立體派的一些作品,很多不懂的人覺得那些畫沒有很多技巧,給任何一個人都能畫出來,之前不是有一次烏龍事件,把一個七八歲小男孩畫的畫當做畢加索的真跡麼

  • 2 # sunkexin1

    不能說不懂的人就會罵人,而只是不懂的人不會買賬。但並不是所有的詩都是這樣的,而只是沉浸在獨我的圈子裡,才使太多人不能接受,特別是一些現代詩朦朧詩,受眾人群很狹窄,而有太多不知所云,所以遭到排斥和無視也是很正常的。但真正的好詩,雅俗共賞,淺顯易懂又深含哲理發人深思,就絕不會受到排斥,好詩是會有眾多讀者的,只有自炫高深,自我陶醉的詩,才會使人有病態的感覺。

  • 3 # 米可牆飾

    詩歌比其他文體更為凝練,創作者需要付出更多激情。所謂詩出於困厄,真正的詩人其實是經歷了某種痛苦的,而這種痛苦正好成為了創作者的發酵素,而大多數人是躲避痛苦的。詩哲不分家,普通人渾渾噩噩一輩子,又怎麼能理解詩人要表達的東西。詩人寫作的時候就是在表達某種思想情感,也給閱讀者留下很多想象空間,讀詩的人得以與詩人產生共鳴。

  • 4 # 慧自在

    也許厭倦了虛空妄想

    命運催促著旅人前行

    四季的轉換來不及等待和停留

    時光如梭,轉眼重生

    辭別過去祝願你找到瑞景新春

  • 5 # 傘30

    謝謝邀答。是的。詩人及富想象力,他們的靈感往往在一剎那迸發出來。一片落葉,一朵殘花都能讓他們賦詩一首。他們是用靈魂的振痛,心靈的感悟讓詩情畫意,意美情舒。詩人大多特立獨行,看淡紅塵,情懷高尚,一身傲骨。不與凡夫俗子同流,所以被一般人看作是痴狂。而一個同樣富有情懷,懂得欣賞的人去讀他們的詩,體會詩中的意境之美和他們要表達的思想境界與作品能產生共鳴時,我們會從心中讚美他們偉大的詩人。

  • 6 # 登山者老陳vlog

    現代詩歌為什麼常常被人罵“神經病”呢,我想這跟現代詩歌的格式有關。

    眾所周知,現代詩都是一個小短句一分行,一個首詩歌分幾小段。這分行,和寫小短句,都是沒有技術含量的,大家都會的。因而,寫現代詩的人水平相差非常大,有的不能叫詩歌,只能叫句子的組合和分行。

    每個人都可以搗鼓幾下文字,弄成現代詩歌的樣子。水平不夠的現代詩寫作者,常常誤以為抒情或者拉長一種情緒基調就叫詩,其實離真正的詩歌還相差很遠。下面的例子就不能叫詩歌:

    “困

    早上逃課了

    因為狗叫了一夜

    中午也困

    學校在操場彩排

    樓上在修水管

    組成困的原因,實際上

    是我睡得太多了”

    這樣的詩歌,只是文字和事件的羅列,一句話可以寫完的情緒被分成了幾行,離真正入門還有很遠。好的現代詩,一定是先有節奏的,節奏是定時歌好壞的底蘊,是深層次的,帶動韻味的東西。除了分行,還可以用詩句,短語的長短,符號,意象的轉折,敘事的推進等組成詩歌的節奏。對一首真正的現代詩進行技術性分析,節奏的分析肯定是第一位的。下面把張棗的詩歌《鏡中》拿來分析分析,這首詩歌在現代詩歌界流傳的非常廣,他的意蘊節奏和修辭完全不屬於古典詩歌。甚至有詩人認為這首詩是新古典詩歌的代表作。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面頰溫暖

    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

    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

    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現代詩的經典寫法,都是開篇用含有暗示的語句或絕妙的詩句來給整首詩歌定調。本詩開篇“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給詩歌定了個回憶往事的基調,而“一生”和“後悔”兩個詞組合起來就有一種朦朧的美感,還有 一些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式的傷感。

    “梅花便落了下來”。

    梅花是古典的,許多古典詩詞都有寫過梅花,回憶往事---梅花落,拼成了一個美麗的場景,也是一個曼妙的開篇。在聽覺上來講,這兩句詩的律感也是比較典雅的,就像古琴演奏的第一個綿長的音,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是落。輕盈優美。

    “比如看她......比如登上......危險的事固然......不如.....”

    這裡就是延展了。這些意象的排列,彷彿是夢的描繪,籠著一層輕紗,最後的佳句“危險的事固然美麗/不如看她騎馬歸來”是詩歌的一個小高潮。

    關於“她”的神態的描述,就是詩歌的發力處。“面頰溫暖/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這是大高潮。作者回憶中的她溫暖而又羞慚,而回憶中的她作戰鏡中,鏡子裡面又產生自己的意象,所謂境中有境,詩歌錯落有致。

    最後就是詩歌斷篇了:"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這對應了開頭,不過這個句子的主語,已經由“我”換成“她”了。所以,整首詩陷入一個迴圈狀態,到底是我在她的回憶裡呢,還是她在我的回憶裡呢。頗有莊周夢蝶的妙處!

    這,就是一首好的現代詩,你看到這樣的現代詩,會欣賞嗎?會罵張棗是“神經病”嗎?

    我想,如果有一個人有基本的詩歌閱讀的素養,應該是不會的。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人不懂的現代詩的好壞,現在有些詩歌雜誌水平也十分低下,詩的鑑賞水平還停留在80年代裡的語言意象詩歌論的階段,當下的教育又是以經濟建設為主,對藝術鑑賞水平,尤其是詩歌鑑賞水平的培養還是很欠缺。所以會造成好的詩人被罵“神經病”,差的詩人卻被捧上天,參加各種文藝協會,各種行為表演,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

    詩歌不能急功近利,率真,是詩歌最起碼,也是最高的要求。連孔子也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 7 # 萱米籽

    有人說在懂得欣賞的人那裡,詩人才不會被人罵神經病,是這樣嗎?

    是不是又怎樣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宣洩情感的方式。

    有些人有情緒時,喜歡用吃來放鬆自己。

    有些人有情緒時,喜歡用酒來麻痺自己。

    有些人有情緒時,喜歡矇頭大睡。

    有些人有情緒時,喜歡沉默不語。

    有些人有情緒時,喜歡默默的垂淚。

    有些人有情緒時,喜歡傾注於文字。

    詩,不過是文字的組合中的一種,是情感表達的方式之一。

    各人有各人的方式,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勉強求同。做自己。

  • 8 # 棠城流沙

    詩是語言的凝結,感情的宣洩,真情的表白,生活的感悟。

    古體詩,近體詩中小學課文裡比比皆是,不會罵這些詩人是神經病吧。那麼,現代詩人所寫的優秀詩篇,如徐志摩的巜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林徽因的《四月天》等,也不可能罵他們是神經病吧。

  • 9 # 亦有所思

    “懂得欣賞”其實只是一個裱起來的藉口,彷彿面對已經失去的深愛,不停地對自己說“她(他)還是愛我的!”

    這是赤果果的自我安慰!

    二十年前這句話是存在的,但在這個網路時代裡,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肥皂泡,碰不得,一碰就歸於虛無。

    好詩,才會有人欣賞!

    誰會承認自己寫的詩有如糞坑裡的石頭呢?

    假如,我寫得一手臭詩,偏偏無人理會,那麼我是不是可以這樣安慰自己,“我沒有遇到懂得欣賞的人”?

    詩寫得惡臭如屎,偏偏我以為寫得芬芳如花,這不是神經病是什麼?

    小可固執地認為,在這個時代,不論你寫得臭與不臭,只要寫詩的人,都是神經病,那個懂得欣賞的人同樣是神經病!

    神經病眼裡的神經病,當然不是神經病!

    這個時代沒有詩人了,至少沒有公開的詩人。在小可眼裡看來,所謂的詩人不是神經病,但一定是騙紙,騙吃騙喝,騙財騙色的識字的人!

    只要5000元!

    你幹不幹?

    詩人都這個樣子了,您說詩歌創作愛好者不是神經病是什麼?而且是鐵證如山的神經病!

    所以,當你看到一個人自稱詩人時,不管是真的是假的,不管寫得香還是寫得臭,暗罵一聲“神經病”

    準沒錯!

  • 10 # wangyizuog

    這個問題的觀點我是不同意的。請問世紀大詩人普希金,拜倫雪萊的詩,有多少人,不是詩人,不是專業的作者,都非常的喜愛。你這個論點是站不住腳的。中國李白的詩,中國辛棄疾的詞,中國,蘇軾的詞。不是普通老百姓非常喜愛。常常都能夠會背誦。不要把老百姓看得那麼,沒有文化和水平。是不是人類文學中的哲學?它不是陽春白雪,只有那麼三五個人懂三五個人欣賞。好的詩歌在全世界都會受到歡迎和閱讀傳送。

  • 11 # 貓族崛起元宇宙

    謝謝邀請,首先我本人涉足詩歌創作盡20年。從顧城到海子、再帶西川,基本全方位的瞭解。從詩人的角度來說,詩人都是神經質的,不只是詩人,幾乎所有的藝術創作者都會有一個共性:創造力和想象力和從內心獲取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是常人所具備的,這是一種超自然的力量,是超越了普通人思維的狀態。

    藝術和詩歌創作本身不存在神經質,但是在創作過程中確實是在另一個世界和另一個場景中。這也是常人不能理解的地方,因為,創作本身就是這個世界的尤物和金字塔!

  • 12 # 醉了不上頭

    詩 首先是詩人自己思想的一種表達方式,首先是屬於作者自己的一種意識,誰能懂他的詩,這個就不好回答了,可能有一種感同身受,發生在一群人裡,或者在某個人的心裡引起共鳴。在懂的人眼裡這是詩,在不懂人看來,這就是精神病。

    我還記得 汪國真的詩,屬於一個時代,屬於我們那些七零後的人,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是否能夠贏得愛情,既然鍾情於玫瑰,便勇敢的吐露真誠。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如果作為詩人,能寫出這樣的詩,我想不會有人說是精神病的。

  • 13 # 李山abc

    寫詩,天賦是第一位的。同時,也於詩作者的知識積累以及個人經歷有關係。真正能寫好詩的人是鳳毛麟角。對寫詩抱有歧見的人大多不懂詩,正所謂吃不上葡萄才說葡萄酸。他們對於詩人的酸言風語大可不必理會;就是這個樣子,你也改變不了他們。真正對詩有鑑賞能力的人,絕對不會說出那麼丟人現眼的怪話。對於因為作詩受到不名侮辱的人來說,魯迅的這句話可做寬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 14 # 李庸5

    詩現在讀的人不多,大部分在為生活奔波,賺錢養家。城市的節奏更快,誰去讀詩,農村人更辛苦,年輕人進城打工,老年人帶孩子,更不用說了。有的人看書寫詩掙不到錢,沒人看得起,罵神經病,聖人蛋……懂你的人肯定不會罵。詩應向流行歌曲學習,儘量通俗易懂,才能留傳。故做深沉,朦朦朧朧,有時連作者都說不清啥意思,更不用說別人了,可能掃一眼就不看了。付習作

    論詩

    寫詩勿須鑽技巧,胸藏萬卷氣自豪。

    真情實感正能量,揮筆縱橫任逍遙。

    我的心永遠屬於你,祖國母親

    我的心永遠屬於你,祖國母親。你知道麼

    少年時,總是想擁有飛簷走壁的蓋世武功,懲奸除惡,精忠報國。

    青春期,總想擁有經天緯地的文韜武略,一招制敵,趕超美俄。

    到如今,碌碌無為,為生活四出奔波,睡夢中依然是滿腔熱血。

    我的心永遠屬於你,祖國母親。

  • 15 # 行順

    我想,真正進入詩歌的人,當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誠然,部分詩人可能會有點神經質,做起事來相對偏執或專注,但這幾乎是搞藝術的通病。

    詩歌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精神能量。一個真正的詩人,他的人格必然是健全的。他用文字表達自己的雄心和抱負,其中讓人感動的部分,基本上是他品格中高尚的一面。

    他陰暗、怯懦、悲傷的心理和人格在他寫作的時候會主動的摒棄掉,而進入一個相對坦蕩、光明、中正的境界。基本上我們讀到的好詩和認為的好詩都是富含正能量的,即便是傳達哀傷情緒的詩,它也是作者最本真、純樸感情的釋放。

    寫作是一個人內心的迴歸和自我療治的通道。一個優秀的詩人他應該能主動反映時代的變遷和時代在一個人內心裡的刻痕。他可以把外界對他的強權、不公、壓迫、剝削與虐待反映到文字中來,從內心上消化掉外界對他的負面影響。也可以對時代發出他戰天鬥地的強音,詩歌是他積極參與生活的世界觀。

    我們承認人生中有無力、無可奈何的部分,生老病死等等體驗。但,一個精神極度孱弱的人,他詩歌的生命力肯定受到侷限。特別是這個時代,詩人更不應該把自己封閉在內心的那個小世界裡。好的詩人即便是表達內心的苦痛,其實也是他渴望積極與外界交流的體現。

    詩歌絕非無用,如果無用,那些經典作品怎麼能傳承幾千年。當我們數典我們民族的瑰寶,拿出來的怎麼還是祖先們寫的詩呢?

    只是,在當前,新詩面臨極度膨脹和爆發的時代,每個寫作者都需要重新思考詩歌對於人生和社會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來自TES的落寞!賽後Knight用手強撐身體,打野Xx久久不語,Loken哭成淚人,你心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