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泥鰍的Mamma

    父母在幫助我們育兒的過程中是否是非科學的,固執的其實是我們作為年輕人的一個主觀判斷。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我們因為年輕接受到的觀念新穎,接收到的資訊全面而廣泛,這時候就會覺得父母觀念落伍了,這其實是我們與自己所接觸到的資訊相比較得來的。

    當觀念不一致發生的時候,這時候我們不要強硬的產生衝突,即不利於家庭合睦,也會讓孩子產生混亂。

    首先,如果在同一個事件上產生了分歧,我們可以先嚐試溝通,相信大部分家長還是理智的。

    其次,如果分歧很大,現在媒體這麼發達,我們可以把支援我們觀點的文章,影片傳送給長輩們看,讓他們慢慢接受新的知識。你也可以定期給他們推送優秀的科學的文章或者影片,讓第三方來幫助你勸導長輩,從而避免直接衝突。

    再次,孩子是我們自己的,家長應該有一套自己的育兒理念,並堅決執行,不要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或者一會這樣一會那樣,潛移默化中,家裡人就知道你的育兒理念了!

    最後,作為家長我們對長輩說話要注意語氣和方式,同一句話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儘量選擇能讓長輩聽進去的那種,這就需要你在平時生活中細心的觀察了!

    要知道長輩在帶孩子的觀念上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體系,畢竟已經帶孩子幾十年了,所以想要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我們作為小輩慢慢來,想一想他們為我們帶孩子是出於愛我們,要不然直接甩手享受退休生活多好啊!

  • 2 # 中年油膩壞大叔

    老一輩的做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環境不同,大家都提倡科學育兒,可以和老人溝通,或者找一些教育不當引起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的文章,影片,讓老人看看,時間長了,相信老人也會有所改變的。

  • 3 # 李遇儀

    我看到你用固執來形容你媽媽的育兒方式。同時我感受到你對她的育兒方式是不滿意的,因為你在小時候在她的教育之下,內心深處不喜歡的。

    長大之後,你成為父母,有了孩子,你想告訴媽媽你比她厲害,你比她優秀,你比她更稱職做父母,所以她需要聽你的話。這是行為,是反哺,孩子養育媽媽。

    因此我看到你潛意識對媽媽的攻擊,自然地,媽媽也不會輕易聽你的。你的內在小孩和你媽媽需要和解。

    也許當年媽媽的育兒方式不是最理想的,可是她已經盡她當年的物質,精神,時間,知識和能力養育你,讓你長大成人。越能和媽媽和解,你會發現媽媽漸漸不再固執,而是和善、友好和包容,因為你是的內心慢慢在變化,從容,自在,接納,放下。祝福你。

  • 4 # 小陳同學的分享

    這個問題我和孩子媽媽,一直有交流,她是比較時尚,愛逛各種電商,資歷深厚。對著科學育兒方式,也比較贊同。 但是按照我這個七個多月的經驗來看,老媽他們一些觀念也比較對,這個中間就需要你科學判斷。我舉兩個例子:

    1、關於月子中洗頭問題:老祖宗說一個月不能出去,不能透風,也不能洗頭髮啥的。 但是科學告訴我們,10天左右,你可以洗頭髮,但是要注意水溫、及時擦乾、不能著涼。 這個中間就是差距,你可以讓媽媽看你悽慘的樣子,準備熱水,再就是讓她放心陪著你洗。

    2、關於母乳奶粉、尿不溼等問題。 這個中間母乳好一些,我還是比較信老祖宗的,還有用不用尿不溼,這個也是關鍵。大部分尿不溼,透氣性問題,但是很方便。我聽老人,白天堅持用尿戒子,找純棉、透氣性好的,確實效果不錯,因為有老人幫我們洗,我們也樂得聽老人的,這個寶寶感覺就很好。晚上我們用尿不溼,這樣,晚上方便。孩子小屁屁一直很清爽,沒有紅屁股啥的,我也覺得特別好。

    3、關於寶寶睡覺,有時候奶奶摟著睡,等娃醒了,臉通紅,弄不好會起溼疹,還有孩子晚上奶奶拍著涼,蓋得比較厚,一定要注意,溫度一定要適中。從那以後,寶寶晚上都是我帶著睡自己的小床,每晚我起來檢查下,寶寶實在太依賴我了,哈哈,驕傲一秒鐘~

    科學育兒,一定是的,但是老人有些觀點,你要很清晰知道對不對,對的,一定要堅持,前幾天看到的新聞(發燒的2歲寶寶抽搐高燒,奶奶怕孩子自己嗆著,用土辦法摳喉嚨,孩子120搶救才倖免)這個問題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孩子大哭、或者有突發情況,他們很可能會“土辦法”。

    好多的新聞影片,一些特殊案例,你要講給父母看,一定要注意。

  • 5 # Ya承v諾

    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是大部分家庭都會遇到的,而且如果沒有好好解決,很可能上升為家庭矛盾。

    首先我預設作者為女性,這裡稱呼為“老媽”,感覺像是對孃家媽媽的稱呼;分清物件這很重要哦~這樣的話解決問題的難度會減輕很多。(純屬個人觀點)

    其次,我們要知道媽媽是非常愛寶寶的;不論如何固執但出發點是好的,只是方式方法與現在所提倡的“科學育兒”有所出入。有了這個心裡建設再與老媽溝通,我們就會增加些同理心和耐心;溝通的同時可以拿些直觀的依據,比育兒書本、專家影片等,效果會更好。

    就拿我家寶寶的姥姥來說,她屬於在寶寶的穿衣打扮上我們倆幾乎可以達成一致的;但在餵養和教育上我們就存在了分歧,姥姥認為餵養孩子不要太精緻,什麼一歲以內不能吃蛋清、不能加鹽等等…然後就不厭其煩的講我小時候她是怎麼餵養我的,最後一句大部分是“我看你現在也好好的”;然後就是在孩子的教育上,比如現在提倡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尊重其不同的想法,可姥姥還停留在用“懂事”、“乖”這些單一的標準來要求寶寶。

    一般這種情況,我就拿出書本或者手機搜尋、查閱電腦等讓她自己直觀得看到;雖然有時老媽也沒完全認同這些觀點,可她看我這麼重視和強調,也感受了到我對於“科學育兒”的堅定,所以在隨後照顧寶寶時多多少少也會注意些。最後,非常感謝媽媽對寶寶的付出~您辛苦啦!我認為每位參與育兒的姥姥和奶奶都值得我們尊敬!

  • 6 # 會心育兒成長

    我們總愛說,女人是一所學校。我們長大成人,從老媽的教育中“畢業”了。我們的孩子又開始了和老人的隔代教養。作為共同奮戰007(凌晨0點-夜晚0點,一週七天)的戰友,親媽和老媽的育兒指揮權的爭奪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而想要掌握養育孩子的決策主動權,要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新手媽媽用科學向上的育兒理念,感動全家

    新時代的“中年老母親”都喜歡/焦慮著一句話——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真正的起跑線其實並不是給學區房,不是給最多的錢、最好的食物,而是更多的陪伴,以及榜樣的作用。

    於是乎,寶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深入研究當下的兒童心理學、營養學的養育知識,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孩子提供好的養育方式。真可謂是現在流行的“中年硬核老母親”:

    中年婦女拼起來,聲律啟蒙,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兩三個月就實現倒背如流,國學陪娃一起抓起。

    當然,英語親子閱讀RAZ全套、數學啟蒙邏輯思維,什麼抽屜原理追及問題雞兔同籠信手拈來,隨隨便便碾壓當年的自己,簡直是正能量爆棚的逆生長。

    當然,也不能讓孩子變成書呆子,女孩芭蕾舞男孩跆拳道,種種菜養養蠶,學校的舞臺劇上一起親子嗨起來……

    更有上圖的41歲農村媽媽為給女兒輔導功課,考上大學。以及教師資格證/研究生/MBA……簡直小菜一碟。當媽媽謙虛不驕傲的說:全靠家裡老公和老人很支援,我給娃做榜樣,不用等娃十年上清華北大,自己先考一個……

    第二步,坦然面對科學育兒也不可能完美

    雖然是好女人是一所學校,但公認的是——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學校。所以,地球上也沒有完美的育兒方法。即使我們拼盡全力,當孩子長大之後回首,未來的科學育兒標準也會看到我們如今育兒的種種不足。

    比如在20世紀50年代,由於受行為主義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思想的影響,很多人認為科學的育兒是不能讓母親和孩子間過多的親密接觸。這會阻礙孩子健康的發展,使他們在成人後產生過多的依戀,從而對孩子的人格有負面的影響。因此,那時候很多媽媽會對孩子的哭泣“科學地”視若罔聞。

    而這,在今天看來無疑是違反人性的。科學育兒有進步的一面,但依舊不可能完美。想象一下,我們用科學程式化123步走育兒,甚至機器人育兒會如何?

    為此,美國心理學家哈里·哈洛團隊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用“恆河猴實驗”證明了愛對於身心健康的不可替代性:

    哈洛把出生後的小猴子與母猴分開,交給兩個替代的“媽媽”來撫養:一個是用鐵絲製成,有一個橡皮奶頭可以給小猴子提供奶水的“媽媽”;另一個是全身包著舒適的絨布,能給它提供接觸感的“媽媽”。

    實驗發現:剛開始,小猴會經常圍著“鐵絲媽媽”。幾天後,在大部分時間裡,小猴都呆在“絨布”媽媽的懷裡;只有餓的時候會趴在“鐵絲”媽媽懷裡吸奶。不僅如此,當小猴被嚇到的時候,它會緊緊依靠到“絨布”媽媽身邊以尋求安慰。而那些無法觸控“絨布”媽媽的,卻立刻癱了下來,躺在地上瘋狂地抓撓自己,並且不斷地撞擊自己,大聲地尖叫等。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哈洛發現,那些由“絨布母猴”撫養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極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後不能進行交配。

    人類自然也是如此,在育兒成長中,吃喝拉撒茶米油鹽的細心照顧背後,最重要的是老母親們的愛意澆灌。否則,人類會自我價值認定低,抑鬱、自閉、自殘和充滿攻擊性,甚至連最基本的成長和社會化都無法完成。

    所以,中年婦女需要自己的老媽再度披掛上陣,予以愛的支援。就像“恆河猴實驗”告訴我們,在孩子的嬰兒時期,愛的本質是什麼?

    ● 觸控——細心呵護、溫柔擁抱、及時迴應。

    ● 運動——輕微的晃動,多與孩子互動。

    ● 玩耍——經常跟孩子一起遊戲玩耍。

    天倫之樂,絕不僅僅是對老人,也是對孩子的。

    第三步,接納“一輩子吃鹽比我們吃米都多”的老媽也不完美

    為什麼如今成為媽媽之後,我們不能接受老媽的經驗育兒法?

    類似紙尿褲和尿布把尿、口欲期和娃決不能吃手、4個月不加輔食和讓孩子吃鹽吃零食……這種種衝突雖一時不爽,但新手寶媽代表科學來育兒,老人也是會接受的。

    雖然還是未必會按新手寶媽的來做。原因很簡單,我就是這麼把你帶大的,不也挺好的?

    其實這些吵吵鬧鬧,本無傷大雅。而為什麼母女乃至婆媳矛盾越演越烈?

    最根本的,是中年爸媽對自身的童年的缺失與遺憾的不能釋懷,比如:

    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哭什麼哭,羞羞臉,受氣包

    成績這麼差,真沒出息,笨死了

    ……

    這些我們在原生家庭中的傷,才是矛盾的根源所在。就像小猴子的“鐵絲媽媽”只管吃飽,而缺失了心靈的尊重與關愛。當童年的心靈創傷再度在成年的我們面前上演,可能會成為壓垮本就育兒焦慮的新手媽媽的最後一根稻草。

    人生不易,全靠硬挺。當為人子女的情緒再爆發邊緣,請記得“一輩子吃鹽比我們吃米都多”的老媽也不完美,她已經用自己的方式在對你和你的孩子好——也許是一直以來,她也是從她的父母那裡帶著傷過來的。

    就像我們如今作為中年老母親的科學育兒不完美,我們的老爸老媽育兒養孫,也不可能不是完美的。但只要我們還愛著彼此,關懷、支援、擁抱、接觸、安全、依戀和身體力行的教育和影響……作為“中年硬核婦女”的新手媽媽,不僅能夠養大我們的孩子,我們爸媽的孫子女;還能拔掉扎心的刺,療愈我們和老爸老爸在原生家庭積累的困惑、憂慮、煩躁、痛苦和失落……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當我們變成了中年老母親,在育兒路上,還有自己的老爸老媽的陪孫子輩長大…… 我們也要儘量讓老爸老媽的變老,因為我們而儘可能變得更好。

  • 7 # 景城個人日記

    從接受老媽的育兒方式開始。如果自己都沒有看到老媽帶孩子好的一面。那起碼就不能說明,剛剛標題中所說的科學育兒的科學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鈴薯各生長髮育時期有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