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蘭雙槳

    賀鑄東山詞的壓卷之作

    六州歌頭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髮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斗城東。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閒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

    似黃粱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懷倥傯,落塵籠,簿書叢。鶡弁如雲眾,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絃桐,目送歸鴻。

    這是作者年老懷念自己往昔歲月的詞,此時北宋朝廷重文輕武,對於外敵更是一直採取投降妥協的對策,所以賀鑄是在自己飽受排擠,報國無門,老去無成的情況下寫成了這首飽含愛國主義熱情的千古絕唱。

  • 2 # 丁丁252

    七律:

    到韶山

    1959年6月

    別夢依稀咒逝川

    古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捲起農奴戟

    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

    敢叫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煙。注毛主席在韶山

  • 3 # 冬十八日

    漢樂府的《站城南》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

    為我謂烏:且為客豪!

    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聲激激,蒲葦冥冥;

    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

    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這首漢樂府描寫了戰爭後,戰場上的淒涼悲壯場面,是為戰場上的陣亡者而作。

    初讀這首詩,第一感覺便是我漢家男兒不畏死,戰場上多麼勇猛,奮勇殺敵。戰後的戰場上全是腐屍,無人安葬,只能等著烏鴉啄食,馬革裹屍的條件都沒有,這又是何其悲壯、何等勇士、何等豪邁男兒!

    似乎現在很多人都覺得這樣的場景悲壯,甚至是壯觀,甚至心生嚮往。有朋友在讀了這首漢樂府後對我說:”這才是漢家好男兒,為保家衛國,在戰場上死戰,沒有親眼看到真是感覺遺憾。但我只是覺得悲涼,魯迅先生說的真是對:“人的悲歡並不相通。”

    戰爭才離開我們多少年,不到70年時間啊!可能是和平的歲月太長、太舒服了,人們已經忘記戰爭帶來的各種災難和創傷了。

    可細細想想這首漢樂府,還會覺得有嚮往之情嗎?士兵戰死沙場,無人掩埋,只待烏鴉啄食,這是因為全軍覆沒了?還是因為漢代沒有掩埋軍士的傳統呢?我想這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這悲慘的戰爭發生在漢朝,漢朝和匈奴曾長期爆發衝突,朝廷派兵戍守,不免使戰士產生怨恨之情。這詩句反映的是戍邊戰士反戰的情緒啊!雖然讀起來豪邁,朗朗上口,但這每個字句裡都流著鮮血。這又何止是悽楚,看著這詩句,能看見那字裡行間的悲痛,想到那千萬個家庭的支離破碎嗎?

    還好現在我們的祖國和軍隊足夠強大,我們不會有一天突然陷入像伊拉克、利比亞那樣的境地。“朝行出攻,暮不夜歸!”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我們不能想象,極大多數的普通人也不會遇到。還是好好珍惜現在的平靜吧!

  • 4 # 筱談天下

    論豪邁之氣,宋詞當中有一個人,是不可錯過的,這人正是賀鑄。

    在北宋開國時期,党項首領在宋太祖趙匡胤腳下俯首稱臣,然而不過短短七十年,在宋仁宗時期,區區西夏居然坐大,李元昊稱帝,西夏立國。

    而北宋的情況,只能用糜爛來述說,其中宋軍的戰力低下,導致屢戰屢敗,不得不向李元昊納稅換取邊境的安息。

    此後王安石改革,屈辱局面也開始改善,然而天不遂人願,宋神宗停止了改革,王安石的政治生涯也開始落幕。

    在司馬光執政時期,昔日大好局面,再度出現轉折,昔日王安石執政時,奪回的地域,在司馬光執政時,歸還了回去,分別是葭蘆、米脂、浮圖、安疆四砦,本挺直的腰桿,又再卑躬屈膝。

    而在這眾人醉生夢死,令人憋屈的大環境之中,卻有一人發出了自己的怒吼,劃破了這個粉飾的太平時代,他正是賀鑄。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髮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斗城東。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閒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

    賀鑄以少年俠氣,結交五都雄為開篇,以俠和雄奠基了基調。

    隨後描寫昔日與好友的行徑,肝膽相照,一諾千金,豪放不羈,帶著鷹犬狩獵,可踏平狡兔巢穴,聚眾豪飲,海水亦可一飲而盡,氣勢如虹,短短几句令人心馳神往,然而又以樂匆匆嘎然而止,出現了轉折。

    似黃粱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懷倥傯。落塵籠。

    往日朝氣蓬勃的生活,彷彿只是黃粱一夢,年少放蕩不羈都成了過去,唯有沉淪在官宦牢籠當中。

    懷倥傯。落塵籠。簿書叢。鶡弁如雲眾。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動。

    原本行俠仗義,豪情滿懷的少年,進入了官場,卻只能做些打雜跑腿的事,每日在案牘當中勞累,不能征戰沙場,建功立業,一肚子的豪言壯志化作了牢騷。

    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絃桐。目送歸鴻。

    漁陽動亂,卻無處可請戰,不可生擒西夏酋帥,所用之劍也發出不甘的怒吼,隨後恨字一出,怒吼化作了悲涼,凌雲壯志無處施展,只能撫琴誦詞,目送鴻雁自由翱翔。

    這首詞,賀鑄以自身過往所做,但透露出的國家背景,昔日強漢、盛唐輝煌氣概一去不復返,所謂的大宋只能在卑躬屈膝,恥辱的苟活。

    賀鑄生於軍人世家,從小立志為國征戰,但長大後的,陷於牢籠,報國無門,在這依賴求和而苟活的朝政,哪怕再好的俠客,宏願難展。

    巜六舟歌頭.少年俠氣》。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髮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斗城東。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閒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 似黃粱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懷倥傯。落塵籠。簿書叢。鶡弁如雲眾。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絃桐。目送歸鴻。

    以上為六舟歌頭的全詞。

    賀鑄乃是宋太祖賀皇后的族孫,其妻子也為趙宋宗室之女,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

    雖然賀鑄報國無門,難以施展壯志豪情,但上天對他不薄,年少多金的瀟灑,又有伉儷情深的賢妻。

    在妻子過世後,賀鑄也多次作詞哀悼。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第二首,《滿江紅.寫懷》。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關於滿江紅的作者,是不是岳飛所寫,以及滿江紅的格式,與宋詞不相稱,以及與岳飛的詞風不符合,這類爭議也是頗多的。

    但拋開岳飛這位民族英雄的爭論,單單隻論這首詞,確實不乏豪邁氣概。

    這首詞就不多作述說了。

    單論詞的格式,想起了一句話,唐詩最佳,而五言八韻之試帖,名家不選何也?以其落套故意也。

    上古詩經為何成經典,概因是出自於民,無何格式,唯有心聲,詞也是如此,拘束于格式,實在沒必要。

    第三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此詞出自於辛棄疾之手,眾所周知辛棄疾為宋詞豪放派。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中原仍然記得,揚州路上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怎麼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裡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祇來供奉,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 5 # 往後餘生靜待歲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 ·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講到豪放派最極致當屬蘇軾和辛棄疾,二人同樣才高八斗卻都懷才不遇,一生仕途坎坷,報國無門!其中尤以稼軒為甚!這首詞寫於開禧元年,是辛棄疾被重新啟用的第二年。當時他任知鎮江府,文中的京口及為今天的江蘇鎮江。朝廷想利用他作為主戰派元老的號召力來北伐,可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又始終激烈險惡,所以辛棄疾雖然滿懷收復中原的報國熱情,卻又進退維艱,難有作為!這首詞是辛棄疾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把稼軒善用典故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幾乎就是用典故嵌就了一首詞,但絕不是生搬硬套,用的都恰如其分,如天造地設!作者以借古喻今的手法深刻傳遞了其時刻渴望收復故土的熱情和迫於時勢無可奈何的憂憤悽楚!真的是一生胸懷豪邁,卻最終歸於悲涼!

  • 6 # 半步天

    原譯:

    風聲蕭蕭地吹呵,易水寒氣襲人,壯士(此指荊軻)在此遠去呵,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

    刺殺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龍宮一樣危險啊,但是我們的英雄英勇的氣概,連仰天吐氣都能形成白虹。

    上句即景寫風吹水寒,渲染蒼涼悲壯的氣氛。下句抒寫決死的情懷,明知有去無還,卻毅然前往,決不回顧。“風蕭蕭”有聲,從聽覺上渲染離別之際的慘烈;“易水寒”徹骨,從感覺上描狀環境的悲涼;一上一下,極盡天地愁慘之狀,更加烘托出荊軻“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國難的凜然正氣。雖寥寥十五字,卻“悽婉激烈,風骨情景,種種具備”。

    這首辭語言十分平易、簡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透過對風聲蕭蕭、易水寒涼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現了荊軻去刺殺秦王時的悲壯情懷和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的堅定意志。

     

  • 7 # 白菜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李清照的夏日絕句起筆便已驚豔。雖是短短四句,卻是豪邁衝雲霄,直指脊樑骨。誰能想到這是出自一位婉約派的女詞人之口。而其創作背景也是分外的悽楚。

    這首詩做于靖康之亂之後,當時的朝廷軟弱無能。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時任建康知府。正值金軍入侵之際,建康城中爆發了叛亂。而趙明誠不思平叛,竟然臨陣脫逃。在逃亡過程中路過烏江,李清照想到了當年的項羽是何等的英雄氣概,寧死不屈。有感其悲壯,作了此詩。同時藉以諷刺自己的丈夫以及當時的朝廷。

    單看此詩字字句句豪氣衝雲,再看其創作背景,國破家亡,丈夫臨陣脫逃。於國於家,這都是何等的悽楚與惋嘆。不禁讓人欽佩這一個女子的氣魄與才情。確實不愧為千古第一大才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你情我願郎才女貌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