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五一放假四天,風景區到處都是人人人人人人!大家五一都去哪玩了呢?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93472988286

    五一,我們是在家周邊的景點,超市渡過的,還有就是追劇,至於外地旅遊,想都沒想,看看別人發的影片就心焦,慶幸自己沒出去!

  • 2 # 泰山融媒

    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每個人,每個時節,都有屬於你最好的休息方式。

    ——茲心

    不懂休息的人=會上班的豬

    周國平發過一段有趣博文:人=吃飯+睡覺+上班+玩。

    豬=吃飯+睡覺。

    代入:人=豬+上班+玩。即:人-玩=豬+上班。

    結論:不懂玩的人=會上班的豬。不會休息的人=會上班的豬。

    個人的生活質量主要取決於閒暇的利用方式,但90%的華人不懂得怎麼休息。

    沒有比剛剛度過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清華大學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放假回來,你的狀態怎麼樣?

    排名第一的答案是——累。

    每次長假,你是怎麼度過的?排名前幾位的答案是這樣的:

    ●補覺

    ●急行軍式旅行

    ●刷電影刷電視劇

    ●宅家裡玩遊戲

    ●胡吃海喝

    ●去KTV、酒吧等嗨到三更半夜

    這樣放肆過長假,既傷身體又無意義,所以每次國慶、春節等長假歸來,你都感覺疲倦、空虛、焦慮……

    英國作家埃爾伯特有句名言:“沒有比剛剛度過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姿勢”不對,越休越累。

    休息的悖論

    社會學家發現了兩個休息悖論。

    第一個悖論是:“半世紀以來,人們可自由支配的休息時間總體上一直呈增加趨勢,但人們主觀上卻覺得自己的休息時間在減少。”

    正如我們常常所感嘆的:“感覺還沒耍,假期就過了。”

    第二個悖論是:“休息的意義本來在於恢復疲勞、放鬆神經,重燃生活的熱情,但現在人們休閒之後,卻往往覺得很無聊很疲累。”

    正如我們常常所感嘆的:“休個假,比上班還累!”

    為什麼會這樣呢?

    那是因為我們根本不懂得休息,不知不覺就陷入到兩個悖論之中。

    不會休是因為你不懂"心流"

    那我們該如何休息呢?

    在展開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談一個名詞——心流

    “心流”是心理學家米哈里創立的概念。

    當心流發生時,我們會感到:

    ●完全陶醉於正在做的事情當中。

    ●內心感覺無比純淨。

    ●內心會有一種寧靜感。

    ●感覺自己超越了日常現實。

    ●超越了時間,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甚至超越了自己,忘記了自身的存在。

    如果有心流發生,我們就會獲得很大的放鬆度和滿足感。

    也就是說,我們從休息中獲得放鬆和滿足的程度,並不取決於休息時間的長短,而是取決於休息能夠產生多少心流。

    米哈里說:“按心流發生率高低來劃分,休閒可分為兩種:被動式休閒和主動式休閒。”

    被動式休閒是指不需要消耗什麼精力,不需要什麼技巧或專注力的活動,如刷手機、聊天、聽音樂、看電視等。

    主動式休閒是指需要動些腦筋、花些心思、用心投入才能享受到樂趣的活動,如從事個人愛好、運動、讀書等。

    被動式休閒心流發生率低,主動式休閒心流發生率高。

    我們該如何休息呢?

    答案就是:減少被動式休閒,投入到主動式休閒之中。

    讀書,是最低成本的社交

    周國平說過一句有名的話:“一個真正的寫作者,不過是一個改不掉寫日記習慣的人。他的全部作品都是變相的日記。”

    一本書,就是一個人。看一本書,就是在與一個人對話。

    所以木心說:讀書是最低成本的社交。

    書架添了羅素,家裡就有了羅素。

    書架添了莊子,家裡就有了莊子。

    書架添了胡適,家裡就有了胡適。

    你只需花那麼一點點金錢,就可以把無數先人大哲請回家,在更深人靜的夜裡,和他們把手交談。把他們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見識,把他們的經歷變成自己的經驗。

    米哈里研究發現:深度閱讀非常容易產生高心流。

    所以假期休息,不妨閱讀一兩本一直想讀而未讀的書。

    運動,是最好的休息

    2003年5月22日14點37分,52歲的王石成功登上珠峰,成為中國登頂珠峰年齡最長者。

    其實,王石不僅登上了珠峰,他還登頂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更徒步到達過南極和北極。

    全球完成“7+2”探險活動的人不超過十個,但王石就是其中之一。

    在工作之餘,王石最多的休息就是從事戶外運動。

    “每次登山歸來,感覺都好極了,渾身血管脈絡非常舒暢,人非常輕盈,彷彿透明一般。”

    問大家一個問題:產生心流最高的主動式休閒是什麼?你一定想不到答案。

    米哈里研究發現:排名第一的竟然是體育運動。

    所以,對腦力勞動者來說,最好的休息不是補覺,而是進行體育類運動,特別是你喜歡的。

    愛好,最容易提升幸福感

    王羲之5歲就愛上了書法,天天練習,痴醉入迷。

    11歲那年,發生了一件趣事。

    那一天,書童送來饃饃,催他趕緊吃:“今天有你喜歡的蒜泥。”

    王羲之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仍然入了魔似的看帖寫字。饃饃都快涼了,他仍然不動嘴。

    書童只好說:“我只好去告訴夫人了。”

    一會兒,王羲之母親趕了過來,她原來想訓斥王羲之來著,可一見王羲之,就噗嗤笑出聲來。

    王羲之回頭:“娘,你笑什麼呢?”

    王夫人捧著肚子:“你看看你手上的饃饃。”

    王羲之一看,自己也樂了起來——原來,他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吃得滿嘴烏黑,竟是渾然不覺。

    米哈里研究發現:在主動式休閒裡,從事自己愛好之事所產生的心流,僅次於體育運動而高居第二位。

    所以,米哈里說:“獲得高質量的休閒滿足其實很簡單,就是找到一項長期的業餘愛好。”

    完成一次真正的旅行

    經常旅遊的人多,但會旅遊的人少。

    我們大部分人的旅遊是這樣的:“上車睡覺,下車屙尿,景區拍照,回家一問,什麼都不知道。”

    旅遊是一種容易產生心流的休閒方式,但前提得是“真正的旅遊”,而不是急行軍式、看人頭式的旅遊。

    什麼是真正的旅遊?

    如果你看過“旅行應做的50件事”,你就知道什麼才是旅遊:

    ●全程脫離網路、手機

    ●在旅行中學會新的技能

    ●看一次當地傳統的表演

    ●和計程車司機聊天

    ●去吃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餐館

    ●與當地人交換手信、紀念品

    ●逛每個地方的博物館

    ●學一些簡單的當地語言

    ●跟隨當地人參加慶典、派對

    ●去當地校園遊覽

    …………

    這樣旅遊一趟回來,你會獲得極大的意義感和滿足感。

    頂級的休閒,是心靈的溝通

    很喜歡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此文是閒情逸致真是讓人神往啊!

    攜閒友,看閒景,聊閒情,“哪個夜晚沒有月光?哪個地方沒有竹柏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閒人罷了。”

    頂級的休閒,是心靈的溝通。

    問一個問題:你上次和愛人、父母、孩子、朋友深入交流是什麼時候?

    我想,大半的人都記不得了吧。

    我們平時都太忙了,忙得總是忽視身邊最親近的人,而且,我們總是習慣於去傷害最親近的人,因為我們的能力往往只限於傷害最親近的人。

    所以,不妨趁假期的時候,深入地和最親近的人進行溝通,互相交換你們心中的靈魂。

    性是檢驗真愛的第一標準

    你知道中國有多少夫妻在過著無性婚姻嗎?

    華人民大學教授潘綏銘做過一個全國調查,結果發現:已婚或同居情侶中,每月連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達28.7%,近一年都沒有性行為的人達6.2%。

    這兩個恐怖的資料表明:性生活,已成為很多家庭的奢侈品。

    很贊同作家艾小羊說的一句話:“性是檢驗真愛的第一標準。判斷喜不喜歡這個人,就看想不想睡他,想睡不一定是真愛,也許只是情慾,但不想睡就是不愛。”

    問個問題:你有多久沒和愛人好好做愛了?

    我想很多人都會陷於沉默。

    作家伊姐講過她朋友小野的經歷:“情人節,我問小野是怎麼過的,她繪聲繪色描述了全過程:

    哎呀,那天熊孩子終於睡著了,我交代完保姆,就趕緊去了酒店。

    過了一會,有人敲門,我問,誰啊。熟悉的聲音:‘警察。例行檢查。’

    開門後,老公穿著‘警服’,一臉嚴肅地說:‘今天是掃黃打非重點日,執勤方式有點特殊,需要你配合檢查一下身體。不過我們沒有醫療裝置,只有手銬、皮鞭和電棒……’”

    那天晚上,小野爽翻了。

    所以,對於長假來說,最好的休閒方式,也許就是這樣精心製造一場完美的性愛。

    與大自然談一場戀愛

    也喜歡張岱的閒文《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餘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這篇文章把“人親近大自然所獲得的快樂”展現得淋漓盡致。

    英國BBC做過一項萬人研究,你覺得最好的休息方式是什麼?

    排名第一的是:親近大自然。

    米哈里也說到:親近大自然,能產生高心流。

    如何親近大自然呢?

    答案是:深入。

    比如——花一點時間等一朵花開。

    看一片初春的嫩芽綻綠。

    聽一夜窗外雨打芭蕉聲。

    躺在吊床裡,靜靜地看星星。…………

    正如蘇軾所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怕麻煩的人,享不了好休閒

    去一位朋友家小聚。

    他問:喝什麼?我說:茶吧。

    於是他立即忙碌起來:淨手,燙杯,溫壺,洗茶……

    我說:隨便泡一杯就行,不用這麼麻煩。

    他笑笑:不麻煩的。泡好,他給我斟了一杯。

    一喝,我感嘆:真是輕浮無比。

    然後,他說了一句讓我永生難忘的話:“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從不嫌生活麻煩。”

    其實,休閒也是如此。

    一直以來,我們都陷入了一個誤區:就是在追求休閒的快樂時,總是想竭力避免休閒的麻煩。恨不得把休閒過程中所有的事,都交給機器、工具或他人代勞,自己什麼都不做,只是享受就可以了。

    殊不知正是因為缺少深度參與,我們的休閒才那麼無趣和疲累。

    被動式休閒:不需要消耗體力,不需要動用腦筋,不需要投入專注。

    主動式休閒:需要消耗體力,需要動用腦筋,需要投入專注。

    只有不怕麻煩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休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再買相機該怎麼選?(請看清楚下面副題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