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瀚海說史

    政治鬥爭,勝者王敗者寇!八爺作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對與錯由勝利者書寫!

    乾隆作為雍正的接班人、雍正最寵愛的兒子,他知道父親做過什麼,亦知道父親的心思!康熙駕崩雍正即位,八爺逼宮失敗,或多或少給乾隆內心深處埋下了一粒種子!

    乾隆為八爺平反是在自己即位43年後,只能說帝王心海底針,一切的舉措都是帶有目的性的!

    那麼乾隆為何為八爺平反,我說下個人理解!

    一、乾隆的政治需要!

    很簡單,打感情牌,彰顯自己仁德,撈政治資本,為自己在人民心中撈個好評價!不然為何不在即位後就為自己的八叔平反呢,非要拖個43年,還不是因為政治成熟了,當時的很多當事人早已不在了,想為誰平反都可以!

    再則,乾隆得到了人民的使用者,並不代表得到宗族的認可!乾隆實行親親睦族的理念,為八爺平反,能夠緩解當初自己父親當時“九子爭嫡”造成的皇族內部矛盾,還能安撫宗族人的情緒,利於自己地位的穩固!

    二、乾隆的個人情感!

    史書記載,乾隆:“皇考晚年,意頗悔”,大意是雍正晚年有點後悔方面對自己八弟九弟的做法了!乾隆體貼父親,滿足父親的一個遺憾!

    對於這個,我感覺是乾隆為了幫自己的老父親打圓場,畢竟雍正實行的是酷刑嚴法,萬萬說不出這樣的話,應該是乾隆想要幫八爺平反,得考慮雍正的面子問題,才有此言論!

    其實吧,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父親雍正與叔伯的爭鬥,乾隆看在眼裡,畢竟拋去政治因素,血濃於水,還是有宗親的感情存在。所以,乾隆為八爺平反的同時,心裡暗想:發生在雍正身上的事情,乾隆不會讓其發生在下一代!故傳位嘉慶前,無人知曉乾隆讓誰作為繼承人!乾隆確實還算仁德!

    三、帝王的慣用套路!

    你想吧,當上皇帝了,萬萬人之上了,已經體驗到當權者的美妙滋味了,誰不想自己坐的久穩舒心啊,為自己臉上貼貼金造造勢啊!對一個對自己地位已無任何威脅且已逝去的人平反,輕輕鬆鬆為自己博得一個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總結:帝王心帝王事!平常人難以揣摩!

  • 2 # 暢享江蘇

    1、雍正或者乾隆對八爺的手段首先是是政治需要,雍正在位時候,八爺黨對雍正政權形成極大威脅,八爺黨勢力深入到各級地方政府、朝廷中樞機構、皇族,八爺黨已經危害政權安危,八爺黨被廢除那是必然!乾隆對於八爺黨的平反也有出於政治目的的因素,主要需要安撫民心。

    2、出於家族親情,乾隆皇帝比較注重倫理綱常,這樣做對皇族的人心籠絡,促進團結!

    總之出於對國家政局需要為大,家庭個人因素為小

  • 3 # 瀟蕭歷史文社

    首先應該糾正你的說法,乾隆皇帝並沒有平反允禩的罪行,甚至對於雍正皇帝的所有政敵乾隆皇帝上臺後一個都沒有平反,乾隆皇帝只是赦免或者減輕他們的處罰,他們還是罪人或者罪人後代。雍正皇帝執政以剛猛著稱,在他短短的十三年的時間,查虧空、迫政敵最終為乾隆皇帝留下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帝國。這也是乾隆盛世的基礎。在乾隆登基的時候,雍正的主要政敵已經被雍正皇帝全部打倒。反對勢力被連根拔除,乾隆的八叔允禩已死、十四叔允禵被囚禁起來,已經對乾隆的皇帝構不成威脅了。

    乾隆登基後採取寬猛相濟的手段。他一方面赦免雍正的政敵的罪行,塑造寬厚仁君的形象。另一方面對雍正留下來的輔政大臣張廷玉、鄂爾泰等進行打壓來顯示皇權。而允禩的後代和允禵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乾隆赦免了。乾隆下旨道:允禩、允禟等人,雖然自己作孽,也已經死去,但是他們的子孫還是愛新覺羅家族成員,如果繼續把他們開出於宗籍之外,實在不公平。雖然赦免,但他們還是清朝的罪人,還是被作為大惡之人記錄在檔案和歷史中,只是由於他們是乾隆的叔父,乾隆免了他們的刑罰。

  • 4 # 希望星晨58298869

    乾隆自詡“十全老人”,意氣風發的少年時代,有與生俱來的聰慧和靈氣,宮庭的教育使他不缺詩人的氣質和審美造詣;藝術才華驅動他鐘愛華夏文化,他精心營造的圓明園就是世界園林典範;但乾隆好大喜功,聽不進忠言,寵信貪官,沉湎自戀!

    1.彰顯自己英明,為老爸歌功頌德。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下了一道諭旨,說胤禩與胤禟:“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無異於為雍正歌功頌德,旗幟鮮明地宣稱了父親處理二人是正確的。

    2.宣揚自己的功德,說明自己是明察秋毫的帝王。

    胤禩與胤禟“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雖遠二人無篡位守權,大逆不道的行為,但這二人怨尤誹謗坐實了,雍正到了晚年,也曾對此頗有悔意。

    3.厚顏無恥,表現自己是有責任感的人。

    虛偽,近半個世紀後才發現?最後乾隆說:“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他鄭重其事,正本清源。“胤禩、胤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因此他為胤禩與胤禟翻了案,不光恢復了他們的名譽,還一併收入宗籍。

  • 5 # 位長安

    先說乾隆,乾隆皇帝喜歡做三件事:寫詩、蓋章、翻案。

    乾隆皇帝一生寫了4萬多首詩,數量比得過全唐詩。然而鮮有佳作,唯一一首流傳較廣的“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飛走草叢都不見。”還是沈德潛代筆,而且有抄襲鄭板橋《詠雪》“飛入梅花都不見”的嫌疑。

    乾隆喜歡蓋章就更不用說了,古今的珍貴字畫凡是經過乾隆閱覽者沒有一個會逃脫被蓋章的噩運。大家蓋章會使字畫“身價百倍”,乾隆蓋章最多讓字畫一片模糊,大有“朕到此一遊”的感覺。

    好,以上為調侃之語,下面進入正題。

    乾隆皇帝翻案有三個原因:

    第一點,為了政治穩定,皇權威嚴提升,為雍正皇帝洗白。

    康熙皇帝雄韜偉略,奠定了大清的政治清明,雍正皇帝兢兢業業,保證了大清的國庫充盈。所以乾隆是最幸福的享受人,接手就是一個河清海晏國富民強的好牌。

    儘管如此,雍正皇帝因為繼位問題和鐵腕手段廣為百姓和官員詬病,其大肆殺戮兄弟,清理前朝官員的做法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斥責與不滿。

    乾隆為了挽回父親的面子,自然要做一些彌補的措施。在給八爺胤禩和九爺胤禟翻案時,乾隆特意提到了雍正皇帝:“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按照乾隆的說法,雍正晚年對於殘忍迫害兄弟一事是比較後悔的。當然,各種真假,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雍正晚年曾寫《大義覺迷錄》替自己辯解,講述自己皇位繼承的合法合理以及一些施政措施。然而適得其反,百姓並不接納,反而加深了對雍正的猜測,雍正偷雞不成蝕把米,越抹越黑,導致自己人設崩得一塌糊塗。

    乾隆登基之後很快就將此書全部收回,禁止民間談論此事。

    足見,乾隆在給老爹洗白方面還是不遺餘力的。

    第二點,乾隆好大喜功,粉飾太平,耽於享樂的需求。

    乾隆並非刻意為八爺胤禩翻案,我們看一下他曾經給哪些人平反過。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為多爾袞、多鐸、豪格翻案,正式頒行“鐵帽子王”制度。同年,為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平反。恢復其宗室和原名。

    乾隆平反的出發點是為滿清奪取天下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卻被殘酷對待的功臣恢復名譽、恢復身份、恢復封號,安排其後人繼承爵位,同時將爵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制度正式明確頒行。

    所以,給胤禩平反,說白了就是在盛世下評價前朝功過是非、粉刷盛世祥和,同時體現的是自己的帝王胸懷,為的就是穩定政局,安撫宗室,也能提升自己的聲望,因而這也是為了強化皇權的懷柔之策。

    第三點,效法康熙皇帝,彰顯仁政措施。

    眾所周知,雍正一輩子最佩服康熙皇帝,所以他在位60年後執意退位,就是因為他不願在位時間超過康熙的61年。

    康熙的“仁”的思想對於乾隆也是影響非常深刻,所以對於他父親雍正的一些鐵腕手段和做法,乾隆並不完全認同,因而乾隆一朝並不是完全按照雍正時期推行的政策去執行的。

    但是乾隆即位之初,不可能貿然為胤禩等人平反,否則就是對雍正的“不孝”。等到了乾隆43年,當年“九子奪嫡”的人們都紛紛謝世,兩代人的恩怨情仇也漸漸消失。此刻翻案不但能夠體現乾隆的仁政與胸懷,同時也不會招致太多內部的反對,更能可以為自己落下一個好名聲。

    這是乾隆平反的原因。

     

    下面說說胤禩其人。

    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容易被電視劇迷惑,認為八阿哥胤禩是一個陰險狡詐道貌岸然爭權奪利的陰險家。

    其實不然!

    胤禩從小就美名遠播,不但學習成績好,品德賢良,而且低調謙遜,不與人爭。素有“八賢王”之名。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康熙召滿漢文武大臣,令眾人於諸阿哥中擇立一人為新太子,一定聽從大家推舉的建議。結果以佟國維、巴渾德、阿靈阿、鄂倫岱、揆敘、張玉書、王鴻緒等朝中重臣聯名保奏八阿哥胤禩為儲君。

    誰料康熙皇帝出爾反爾,認為胤禩結黨營私,圖謀不軌,狠狠訓斥了他一頓,並開始逐漸疏遠。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熱河巡視途中,胤禩原該隨侍在旁,但因當時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週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親,並派了太監去康熙處說明緣由,後來,胤禩挑選了兩隻上等的海東青派人送予康熙,卻不想等到了康熙手裡時卻變成了兩隻奄奄一息的死鷹。

    這件事令康熙極為憤怒,認為這是胤禩對自己的詛咒,當即召諸皇子至,面責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

    此事經後世很多學者考究,基本斷定為胤禛從中作梗,而非胤禩刻意為之。

    雍正即位之初,對兄弟們尚且仁慈。

    他命胤禩與胤祥、馬齊、隆科多共四人總理事務,示以優寵。多次盛讚胤禩“胤禩為人聰明強幹,才具優裕,朕深知其能辦大事。從前眾皆保廉親王為皇太子,視為奇人。”

    然而不久,雍正就展開了對兄弟們的屠戮。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將與胤禩親密之人盡行遣散,對胤禩予以孤立,並多次於上諭裡辱罵胤禩,胤禩可謂動輒得咎。

    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忌日),雍正遣弘曆去祭祀康熙,自己在這天做的最重大的事就是發諭了一篇很長的諭旨斥責辱罵胤禩。

    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十四日,雍正諭責胤禩懷挾私心,撥弄是非。同年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議,胤禩應革去王爵,撤出佐領。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二十八,將胤禩之妻革去“福晉”,休回外家,將其挫骨揚灰。二月初七日,囚禁胤禩,將其囚禁於宗人府。

    同時,胤禩胤禟等人原來的名字也被剝奪,八阿哥胤禩被改名為“阿其那”,其子弘旺被改名為“菩薩寶”,九阿哥胤禟被改名為“塞思黑”。

    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嘔病卒於監所。

    實際上,胤禩對雍正的威脅,倒不一定是有暗殺或政變的因素,更主要的還是威望太高。

    “在雍正與胤禩的鬥爭中,雍正是很孤立的。諸王大臣的心都向著胤禩,只不過敢怒不敢言。平心而論,雍正和胤禩都夠格當皇帝。他們都有理想、有抱負、有能力。

    雍正的能力,有他執政十三年的政績可以為證。胤禩的能力,則可以在雍正那裡得到證明。雍正即位以後,曾多次說過:“胤禩較諸弟頗有辦事之材,朕甚愛惜之”;“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

    乾隆自然甚至這點,所以為八叔平反,也算是替父親做了一件善事。可惜的是,此時距離胤禩被雍正學宗奪爵、圈禁致死已經過去了整整53年。

    最是無情帝王家!此言不虛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散戶如何在短時間快速選出強勢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