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樂優夢然

    伍子胥‘鞭屍’的故事,記載於《史記·伍子胥列傳》。根據史書記載,伍子胥帶領吳兵,五戰攻破楚都郢,大肆搜尋楚昭王不得。盛怒之下掘楚平王之墓,挖出他的屍體,鞭打了三百下才停下來。

    他以前的老同學申包胥聽說這個訊息,派人捎來書信,譴責他的‘不義’之舉。伍子胥託人回信說,我老了,顧不了那麼多了,這事兒即使倒行逆施我也會這麼幹。

    當初,楚平王聽信費無忌之讒言要殺伍子胥的父親伍奢,又擔心他兩個兒子回來報仇,就派使者假借伍奢的名義招他的兩個兒子。伍子胥的哥哥伍尚說,父親召我,若求生不往,為天下恥笑。弟弟伍員(伍子胥)說,俱死無益,不如奔他國,借力雪恥。伍奢與伍尚俱被殺,伍子胥流亡外。

    伍子胥一生致力於復仇,歷經磨難曲折,終借吳兵成功滅楚,在仇恨之火的驅動之下,成就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司馬遷稱之為烈丈夫!

  • 2 # 海納百川233699882

    春秋後期,楚平王因誤聽讒言費無忌之言而冤殺了楚國忠臣伍奢全家,只有伍奢次子伍子胥在申包胥等人的幫助下才僥倖逃過一劫。隨後伍子胥逃到吳國,幫助公子光奪得王位,成為了吳國重臣。後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而率吳國軍隊攻破了楚國國都郢,然此時楚平王已薨,楚平王之子楚昭王也已逃離楚國。伍子胥為洩私憤,便令人掘開楚平王墳墓,並怒鞭楚平王屍體三百鞭子以報仇雪恨。

    對於這一傳說,古代文獻存在“鞭屍”和“鞭墳”兩種不同記載。

    一、鞭屍說。《史記·吳太伯世家》雲:“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屍,以包父仇。”《史籍·伍子胥列傳》曰:“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網,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變之三百,然後已。”可見,司馬遷記此事應黨無誤。楊雄《法燕·重黎》也有這種說法,然後批評伍子胥“鞭屍籍棺,皆不由德。”

    東漢趙曄《吳越春秋·闔廬內傳》,除記有“掘墓鞭屍”的情節外,更增加了“左足踐腹,右手扶其目,誚之曰:誰使汝用饞諛之口,殺我父兄,豈不冤哉”的細節。照此看來,說伍子胥掘墓鞭屍,是有根據的。

    二、鞭墳說。此說首先見於《呂氏春秋·首時》的記載,說伍子胥“親射王宮,鞭荊平之墳三百。”《穀梁傳·定公四年》則說,他“撻平王之墓”。《淮南子·泰族訓》荷《越覺書·荊平王內傳》也都說伍子胥鞭墳。從古文獻史料價值來看,《呂氏春秋》成書早於《史記》一百多年,所言楚國史事應當是可信的。這樣,伍子胥只是鞭墳三百,沒有掘墓鞭屍。

    伍子胥鞭屍的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只有史學家去爭論吧!民間百姓之所以喜歡伍子胥鞭屍是完全一種:有冤報冤,天道輪迴,蒼天饒過誰。的心態。百姓喜歡。

  • 3 # 喬江寶

    伍子胥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祖上有史可考的,便是楚莊王身邊的直臣伍舉。伍子胥的父親伍奢很看重和喜歡伍子胥,他曾在楚平王面前誇讚伍子胥說:胥為人,少好於文,長習於武,文治邦國,武定天下"!意思是指伍子胥有治國安邦的才能。伍子胥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叫伍尚,為人忠厚淳樸,與伍子胥截然不同。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太子熊健的老師,平時師生關係非常要好,如果太子熊健即位的話,伍奢和伍子胥在楚國的地位肯定是讓人仰目的,可是突如其來的一場政治變故,摧毀了伍家的政治前途,並且使之遭受滅頂之災。

    這場變故的始作俑者是太子熊建的另一個老師,春秋時代著名的大奸臣費無忌。原因在於太子熊建一直比較器重伍奢,主要是伍奢的才能和人品方面都要強於費無忌,費無忌一方面嫉賢妒能,另一方面在楚國的政治格局中,費無忌不想屈居於伍奢之下,仰人鼻息。於是他設計了一個政治陰謀,不但搬掉了太子熊建的位子,也將伍奢拉入火坑。費無忌利用在秦國替熊建物色老婆的機會,耍了一個手腕,將本該屬於熊建的女人送給了楚平王,楚平王當然高興地笑納了。這邊熊建的老婆沒了當然不高興,就在背後發了幾句牢騷。結果被費無忌添油加醋地告訴楚平王,說太子建因秦女被奪,對大王有怨恨和咒罵的行為,並勸楚平王廢掉熊建的太子位。

    此時太子熊建並不在楚國郢都,楚平王就拿伍奢父子開刀,伍奢被捕入獄後,楚平王威逼伍奢寫信把出門在外的伍尚和伍子胥召回來,可免其一死。其實,伍奢怎麼可能看不出楚平王想一網打盡的鬼計。伍奢乾脆地拒絕了。

    楚平王又想出一條毒計,自己寫封信派使者送給伍氏兄弟,勸他們返回郢都做官。之前,伍氏兄弟已知道伍奢的情況,老實厚道的伍尚要回去盡孝,而伍子胥不同意,他認為一旦兄弟二人回到郢都,那父子三人誰都活不了,楚平王要的就是這個結果。但伍尚堅持要回去陪伴父親,盡孝道,他催促伍子胥逃亡,日後好為他們報仇。

    果不其然,伍尚一回家便被捕,與父親一同押往刑場斬首,臨死前,伍奢閉著眼睛幽幽地冒了句"楚之君臣,且苦兵矣"。伍子胥經過千辛萬苦才逃到吳國,經人引薦他成為吳王僚身邊的重臣,但吳王僚缺乏稱霸的野心,更不願意為伍子胥的個人私怨而同楚國大動兵戈。最終,伍子胥邦助闔閭買兇刺殺了吳王僚,自已登上寶座。闔閭也履行承諾,發兵攻打楚國邦伍子胥討回公道。

    吳軍攻入楚國後,伍子胥命士兵刨開楚平王的陵墓,將楚平王的屍身拖出來,伍子胥用鐵鞭在楚平王的屍身上狠狠的打了三百下,以發洩積累了十多年的屈辱和憤恨。

    是人都有弱點,伍子胥為一已私仇,投靠異國效力,並帶兵滅了自己的國家,這一點很不為士大夫階級所接受。後來又喪失了警惕性,重用另一個楚國來的奸臣伯噽而使自己喪命,這真是看得清別人,不一定就看得清自己呀。

  • 4 # 史無止境

    在諸侯大國爭奪霸權的鬥爭中,大國兼併小國,擴張了土地。可是大國的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給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勢力大了起來,他們之間也經常發生鬥爭。大國國內的矛盾尖銳起來,都想把爭奪霸權的戰爭暫時停止下來。為了這個緣故,宋國大夫向戍在晉、楚兩國之間奔走,做調停人。

    公元前546年,晉楚兩國和其他幾個國家,在宋國舉行了“弭兵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代表南北兩個集團講和,訂了盟約。規定除齊、秦兩個大國外,各小國都同樣要向晉、楚兩國朝貢。晉楚兩國平分霸權,以後五十多年裡,沒發生過大的戰爭。到楚莊王的孫子楚平王即位之後,楚國漸漸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來的太子建廢掉。這時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師伍奢正在城父鎮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來,誣陷說太子建正在謀反。伍奢說什麼也不承認,立刻被關進監獄。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殺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寫信給他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們回來,以便一起除掉。大兒子伍尚回到郢都,就跟父親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風聲,帶著兒子公子勝逃到宋國去了。伍奢的另一個兒子伍子胥,也從楚國逃出來,他趕到宋國,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國發生內亂,伍子胥又帶著太子建、公子勝逃到鄭國,想請鄭國幫他們報仇。可是鄭國國君鄭定公沒有同意。太子建報仇心切,竟勾結鄭國的一些大臣想奪鄭定公的權,被鄭定公殺了。伍子胥只好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投奔吳國。楚平王早就下令懸賞捉拿伍子胥,叫人畫了伍子胥的像,掛在楚國各地的城門口,囑咐各地官吏嚴加盤查。伍子胥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後,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來到吳楚兩國交界的昭關。關上的官吏盤查得很緊。傳說伍子胥一連幾夜愁得睡不著覺,連頭髮也愁白了。幸虧他們遇到了一個好心人東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裡。東皋公有個朋友,模樣有點像伍子胥。東皋公讓他冒充伍子胥過關。守關的逮住了這個假伍子胥,而那個真伍子胥因為頭髮全白,面貌變了,守關的官吏認不出來,就被他混出關去。伍子胥出了昭關,害怕後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有一條大江攔住去路。伍子胥正在著急,江上有個打魚的老頭兒划著一隻小船過來,把伍子胥渡過江去。過了大江,伍子胥感激萬分,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老漁人,說:“這把寶劍是楚王賜給我祖父的,值一百兩金子。現在送給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老漁人說:“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糧食的賞金,還答應封告發人大夫爵位。我都沒有動心,難道會要你這寶劍嗎?”伍子胥連忙向老漁人賠禮,收了寶劍,辭別老漁人走了。伍子胥逃到吳國,後來帶兵攻入楚國,對楚平王開棺鞭屍,報了當年之仇,當然這是後話。

  • 5 # 史道驛站x

    伍子胥離我們真的已經很遙遠啦,今天我們來講講他鞭屍的事情。伍子胥(公元前559年~484年),今湖北省監利縣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因為受費無極的讒害,被楚平王無辜的殺害。伍子胥僥倖逃到吳國,吳王闔閭賞識伍子胥,被委以重任。伍子胥雖然在吳國過得不錯,可心中始終念念不忘殺父之仇,一直在等待機會。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一起攻打楚國,終於攻下了楚國的都城,在吳軍攻下楚國都城後,伍子胥直奔楚平王的墓地,並讓人挖開楚平王的墳墓,對楚平王腐爛的屍體鞭打三百餘次,同時發瘋似的喊道:父親、兄長我替你們報仇了。

    由於伍子胥的貢獻,在吳王闔閭死後,成了吳王夫差的重臣,伍子胥多次提醒吳王夫差殺死勾踐,可夫差不知是那根筋有問題,就是不聽。後伍子胥在太宰伯嚭的陷害下,被吳王夫差賜死。伍子胥死後的第九年,吳國被臥薪嚐膽的勾踐所滅,夫差自殺身亡。

    按說楚國已被吳國打敗,這也就是替伍子胥報了殺父之仇,可這一切對伍子胥來說還不夠,可見他內心的仇恨有多深,以至於不顧士大夫的名節,對楚平王掘墳鞭屍。伍子胥的行為無疑不能被天下人認可,畢竟中國的傳統是死者為大,一般人不會再去驚擾死者,可伍子胥就是咽不下這口氣,做出了讓後人不齒的事。難道伍子胥真的與眾不同嗎?對於這一事件,後世一直傳播,甚至有人把這一事件寫成了小說和戲劇。

    雖然伍子胥掘墳鞭屍的事一直流傳至今,但事情到底是否真實的發生過呢?我個人認為,真實性有待商榷,因為沒有正史記錄這一事件。事件的真偽難以判斷,伍子胥作為有身份計程車大夫,他當然知道掘君主墳墓是大逆不道的事,他不會為了一時的痛快,而做出這樣讓人不齒的事。這與他的才智很不匹配,我想伍子胥在衝動時,肯定有過這樣的想法,只是沒有付於行動而已。伍子胥恨楚平王那是自然的,因為他們之間畢竟有殺父的深仇。

    當仇恨的種子深埋在心裡時,一切都是灰色的。歷史上開棺鞭屍的事還是很少發生的。我相信伍子胥恨歸恨,如此下三濫的手法他還是不會用的,這也許這真的就是一個故事。

  • 6 # 明離子

    “踹寡婦門,挖絕戶墳”是華人眼裡比較不道德的事情。所以諸如要把仇家“挫骨揚灰”的話,喊的人多,但真做的還真不多。

    真正幹過這事兒的,史料記載的,伍子胥算一個。

    據《史記》記載,楚華人伍子胥帶著吳國兵士,攻破楚國都城,遍尋楚昭王,卻沒找到,冤有頭債有主,伍子胥盛怒之下,掘開了已經死去的楚平王的墳,把屍體拉到街上,狠狠鞭打了300下才消停。

    為啥伍子胥這麼大怒氣?這得從伍子胥的老子伍奢的遭遇說起。

    作為楚國太傅的伍奢,被小人費無忌陷害,楚平王不分青紅皂白便治了伍奢死罪,投入死牢,怕伍奢的倆兒子回來報仇,於是假借伍奢的口吻招他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回京城,這是要斬草除根。

    然而兩個兒子的反應卻是大大不同,其實沒有不透風的牆,父親入獄的訊息兩人早已知曉,但哥哥伍尚用現在話說,比較認死理,覺得父親召見,哪怕凶多吉少,也得回去,否則就被天下恥笑。但弟弟伍子胥卻說,陪著父親一起死毫無意義,不如投奔他國,藉助他國力量報仇雪恨。

    兩兄弟各自有了計較,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簡單了,認死理的伍尚回了都城,結果陪著父親一起被宰了,而弟弟伍子胥則逃至吳國,歷經磨難,借吳國之兵攻破楚國都城,才有了鞭屍楚平王報仇雪恨的這一幕。

    雖然太史公司馬遷對伍子胥評價為“烈丈夫”,但伍子胥的做法無論從傳統文化角度,還是後來的儒家文化角度,都是不符合的,也因此落下了不好的名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爸尿酸查出來500多,可他還不當回事,啥都吃,尿酸高有什麼絕對不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