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騷男愛美麗

    周星馳的所有電影,小時候看他的電影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後看他的電影笑著笑著就哭了。星爺的電影給我們的不僅是回憶,也是青春。他老了,我們卻長大了。

    直到進入社會後我才發現他的電影全是現實的真實寫照。十年前我們心裡都有一個無憂無慮的至尊寶,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得不戴上金箍,成為孫悟空,去承擔應該的責任,再也回不去以前的至尊寶。說到底,為什麼年齡越大,看星爺的電影,感覺越感動越心酸,怕只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十年後活成了曾經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 2 # 影視圈Magazine

    不同的年齡段看同一部作品其實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樣的原因大概是由於觀看年紀的思考方式、知識儲備、關注重點等等的不同而造成的。

    就像小時候的我看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只覺得裡面的很多情節十分搞笑,對於其中不同人物的種種其實記憶都挺模糊的,而高中時期重新觀看這部作品的時候,曾經的笑點依舊讓人想笑,但對於主角的沉浮以及對正義的堅持有了更明晰的認知,而對於其中反面人物的種種行為也帶有了更深的理解。

    還有電影《英雄》,第一次看的時候關注點全部都集中在了美輪美奐的畫面上以及最後萬箭齊發的場景上,對於故事,對於人物幾乎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再次看到《英雄》這部電影的時候,對於每個人心中的家國大義有了更為深刻的瞭解,對每個人為大我而放棄小我的舉動而感到敬佩。

    不得不說,許多作品出現的時候,它面對的是不同年齡段,不同行業的觀眾,由之而來的觀影感受也大不相同,但有一點可見:只要是好作品,在歷經歲月之後,它依舊能夠帶給同一批觀眾不同的感受與領悟。

  • 3 # 娛樂西西醬阿

    《湘女瀟瀟》,好電影永遠啟迪人心。

    這是中國第四代導演謝飛執導的1986年的老片子了。當時第一次看這個電影版的時候,是在高二暑假,那時候看完了沈從文先生的原著《邊城》,就想再多看一些,於是找到了《蕭蕭》。看完之後非常有感觸,就又接著搜了搜電影,然後就這樣機緣巧合地看完了《湘女蕭蕭》了這麼一部年代久遠的老片子(那時候還覺得自己很厲害呢,能耐下心來看完)。

    我對文學名著改編影視作品這一塊一直非常喜歡 ,看過的書一般都會找找有沒有改編的電影,來做一下對比和理解。初看《湘女蕭蕭》時沒有過多感受,或許那時還小,只是覺得童養媳這種鄉村陋習扼殺人性,是一種封建殘餘。但是當我考上大學開始研究沈從文先生再讀到這本書時,距離這部電影第一次看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五年。對這本書的內容,果然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天我看完《蕭蕭》,猛然想起了高二曾經看過的那部老電影《湘女蕭蕭》,竟被震撼到雙腿發麻:原來這部電影,講的不是童養媳的悲劇,而是民族根源裡的文化認知,是千百年來一直維繫著民族和諧安定的統一心理。它將文化與人性真正捆綁在一起,解釋了華人最深沉最悠久的民族文化的根本性質——韌性。

    蕭蕭是沈從文先生透過湘西農村少女的悲劇命運反映鄉村封建禮法制度的一篇作品,後來謝飛導演改變成了電影,叫《湘女蕭蕭》。其實劇情和主題上是一致的,只是一個為文學文字,一個為影視語言。現在想想,謝飛導演不愧是第四代導演領軍人,能把沈從文的自然美人性美的描寫轉換成如此美的電影語言,宛如古典水墨畫,真的太需要技術。這部電影繼承了沈從文先生一貫的“建造人性的希臘小廟”的風格,描繪了沈從文先生獨愛的富有富有人性美、自然美的湘西世界(這也是為什麼高二那時候喜歡沈從文的原因,自然美的描寫對寫作文很有幫助)。而與沈從文《丈夫》《邊城》等作品不同的是,在這一篇鄉土小說中在展示美的湘西世界和封建的鄉土文化給人的禁錮和人的絕望的美的悲劇命運之後,自覺進行了封建文化自身的解剖。蕭蕭所表達的真正的獨特性和價值就在於它揭示了封建禮教之所以在無情的殘忍的壓抑人性的同時卻自得人心綿延千年不衰的原因:不僅具有外在的鎮壓人性禁錮思想的功能,而且兼備一種內在的能捕獲人心使人自願俯首甚至心生感恩的另一個功能——懷柔。這種軟硬兼施,剛柔並濟的方式正是封建禮教長久統治的最重要原因。

    一、惡煞面:封建禮法的鎮壓功能

    封建禮教能統治千年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顯性層面就是於它的力量足夠強大,制定出等級森嚴的君臣父子關係,三綱五常道德體系和禮法至上的思想觀念來維護封建秩序,從每個人的內心建造起禮教的囚牢控制個人的思想進而達到自下而上的統治和控制目的,在潛移默化地吞噬人的思想之後就把人變成了行屍走肉並自覺成為封建禮教的衛道士。《蕭蕭》中表現封建禮教對人思想的毒害體現在兩處,這兩處分別是側面與正面。

    (一)正面

    正面描寫封建思想對人的毒害也是封建禮教的鎮壓功能體現在文字中就是對蕭蕭的處罰。文中伯父因為憐惜蕭蕭便決定發賣,在這一段描寫的時候沈從文先生刻意淡化了激烈的衝突,只輕描淡寫地因為憐惜就一筆帶過。而跳出文字虛構的空間站在那個現實的文化現象裡去看的話,蕭蕭就顯得極為幸運了。“沉潭”是中國古代刑罰的一種,常見於南方的一種死刑,根據施刑的地點的不同,它又被稱做“沉江”,老百姓叫它“浸豬籠”,則多半是因為它所使用的器具,人被縛住雙手雙腳,塞進竹製的籠子,然後墜上重物沉入水中,除非有人暗中施以援手,否則絕無生還的可能,是一種極為野蠻殘忍的刑罰。既然有這種規矩,便說明之前曾有人被沉過潭,被封建禮教戕害。雖然《蕭蕭》文字未描寫沉潭,但切實想象一下沉潭的殘忍場景,便足以震懾人心。文學的虛擬性只是作者根據自己思想的架構而設定的,並不能淡化甚至掩蓋真實存在。所以儘管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極盡純美之境,但仍然不能否認現實世界中存在著極端罪惡。而這種毀滅人性的極端罪惡正是封建禮教鎮壓功能的最直接體現。

    (二)側面

    一是村裡人對女學生的看法,從側面烘托出村民思想的頑固和對新思想的鄙夷“從鄉下人眼中看來,這些人都近於另一世界中活下的人,裝扮奇奇怪怪,行為更不可思議。這種女學生過身時,使一村人都可以說一整天的笑話。 ”女學生成為村裡人的笑話和諷刺挖苦別人時才會用的稱呼,這意味著新思想與以封建禮教為核心的鄉土文化的對立。

    然而更表現出村民麻木愚昧的一面則體現在村民對新思想的醜化,這是由內心深處的極端鄙夷和恐懼滋長出的敵意。祖父對蕭蕭描述女學生時這樣說:“她們讀洋書唸經你也不怕?她們咬人,和做官的一樣,專吃鄉下人,吃人骨頭渣渣也不吐,你不怕?” 以祖父為代表的村民對洋書是畏懼的,對女學生的形象也是極端醜化的,這樣的言語來自他們內心。這種對新思想的醜化表現出村民除麻木愚昧外的另一個更深層次的性格——奴隸性。不是毫無生命意識的行屍走肉,而是聽從命令的甚至可以說是具備武裝力量的奴隸大軍。在後來蕭蕭被處罰時就可以表現出來,蕭蕭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代表了新思想的,而對新思想的處罰就可以理解為是奴隸(村民)對主子(禮法)所執行的命令。

    二、慈悲心:封建禮教的懷柔功能

    懷柔,即以溫柔的方式包容。懷柔功能是封建禮教能長久統治人心的的最重要原因,它使得封建禮教由一個極端(暴力鎮壓),擴充套件到了另一個極端(寬厚包容),這就產生了一種極大的張力和韌性,使封建禮教形成了劈不斷斬不爛的強大韌勁。這中間同時產生了空間,像一個大網把人心牢牢套住。他與暴力鎮壓功能相輔相成,軟硬兼施,是矛盾的兩個對立面,相互鬥爭又依存著,共同推動封建禮教發展。

    《蕭蕭》中,蕭蕭由於觸犯禮法被處罰,伯父因憐惜便決定發賣遠處,可遲遲沒有人要,而就在這時,蕭蕭生產了一個男嬰,文中對男嬰和家裡人的反應這樣描寫:“ 蕭蕭次年二月間,十月滿足坐草生了一個兒子,團頭大眼,聲響洪壯,大家把母子二人照料得好好的,照規矩吃蒸雞同江米酒補血,燒紙謝神。一家人都歡喜那兒子。 ”而蕭蕭卻也因此不再發賣,安生過起了跟之前一樣的日子。這裡帶給人的衝擊是非常大的:威嚴的封建禮法因為一個大胖小子而不再執行,看似是文化與人性的妥協,實則卻是文化的另一種勝利。因為沈從文先生這裡所指的人性其實是禮教的延伸,並非自然人性的流露。這些村民早已成為封建禮教的衛道士,每一個村民都是一個符號化的人物,是封建禮教的縮影,並非毫無人性而是被封建禮教控制了的異端人性。所以村民的舉動都是聽命於封建禮教,包容蕭蕭也是聽命於封建禮教。而且這種包容並不是勉強的或是冷麵的,反倒是溫情的寬厚的,帶有人情味的。前後截然不同的對比足以表現出封建禮法懷柔功能的強大。

    封建禮教的懷柔功能是與儒家思想一脈相承的。儒家思想講求禮法並施,注重等級秩序和人倫道德,朝廷之上要明確君臣高低等級,家族之內要遵循孝悌倫理綱常。既嚴守規定,又遵循道德。而所站角度不同,儒家思想的禮與法又有位置變換。在治理國家政治上,外禮內法,道德禮節只是外表,嚴刑峻法才是實質,所以君統治臣,臣甘願被君統治;在管理家族關係上,外法內禮,嚴刑峻法是小,倫理道德是大,所以家族內部妥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同角度的處理方式展現出封建禮教的不同功能。也使得封建禮教具有了某種人性氣息的靈活性,能夠穩健地處理好法與禮的關係,解決家國的各種矛盾。

    而蕭蕭因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就被原諒就體現了其禮法關係的“外法內禮”。而且中國自古以來重男輕女觀念更是將道德一方擴大了,所以家族得以原諒並“照規矩吃蒸雞同江米酒補血,燒紙謝神。”而在這時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更能體現出蕭蕭被原諒的存著這極大的偶然性:如果蕭蕭生了女娃會是怎樣?根據倫理道德,蕭蕭很有可能仍然逃脫不了被髮賣的命運。所以沈從文先生創造文字時讓蕭蕭生男嬰而不是女嬰的原因不是讚頌善良人性,而是想說明封建禮教的懷柔功能是存在極大的偶然性的,佔不佔得道德人倫的優勢直接決定了命運的去向。

    綜上所述,封建禮教正是兼具鎮壓與懷柔兩大功能才使得它活躍了千年歲月並代代相傳綿延不斷。同時也揭示出,要想真正打倒封建文化,真正解放人們,正確理解並處理好制度與道德之間的關係才是關鍵。

  • 4 # 無二影視

    1,小時候挺喜歡看周星馳的電影的。那時候印象挺深的一部電影叫做:九品芝麻官。裡邊有一部分片段讓我印象挺深刻的。包龍星在落難之際,找到了尚書大人、當年,自己的爹對他有救命之恩,他便許下承諾,以後拿著這半邊餅來找他,一定竭盡全力幫忙。不料,尚書大人早已被奸官收買。等到包龍星再提及爹對他的恩情時,尚書大人如此回答:當年你爹只不過給我個爛餅,大不了我還你個爛餅。來人我還你個爛餅。當時我就覺得,這個橋段太假吧,世上有忘恩負義之人不假,但是,怎麼可能有這種對救命之恩都隨口帶過的人?

    2,後來當我畢業工作後一個老家朋友的一件事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人心叵測的意義。他靠著妻子家的關係幫他走上了仕途,當了官。他原先什麼都不是。有了權勢之後,揹著老婆現在在外面身邊各種換女人。不止在外面鬼混回到家裡還對妻子也經常吵架甚至打架,我們同學都知道。唉,有些人沒法評論。

  • 5 # 鋒聲音

    一個時代,或者一個年代的電影,如同文化符號,烙上“那個時代”或“那個年代”的印記,留在我們的記憶裡。從這個意義說,看老電影就是在追尋往事和寄託相思。

    囿於年齡和認知程度,很多電影不想看,或者看了也記不住。童年時候,如《春苗》、《青松嶺》、《決裂》等電影就不想看。幾十年過去了,這些電影讓人難以釋懷,於是透過各種途徑都要找來看。有一天深夜,竟然看著《春苗》潸然淚下。我知道,並非電影情節感動了我,而是青蔥歲月的懷念讓人不能自己,想起了“太陽當空照,胸前紅領巾飄”的燦爛日子。我為童年感懷,為青春流淚。

    我找了很多老電影,各個時代的都有,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進入電影的蒙太奇之旅,走進各個時代與年代,讓心靈沉靜下來,讓我往事再現。

    這種感覺讓我覺得溫暖又踏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有哪些演員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代表,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