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乙拂塵

    這就是唐朝之所以稱為盛世的理由。不是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叫人永世不得翻身的玩法!而是魔高一丈,道高一尺,皇帝坐中間,對改革派和反對派都是姑妄聽的態度。至於,誰出的主意更好使,對國家更有利,試過才知道!

  • 2 # 翻開塵封的歷史

    劉禹錫,唐代文學家,據說與劉備系出同宗,為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歷史上的劉禹錫是出了名“打不死的小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對此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1.唐順宗即位後,劉禹錫與柳宗元受到重用,被委以改革重任,史稱“永貞革新”。由於觸及高官權貴的利益,唐順宗被迫傳位太子,而劉禹錫也被貶出京。被貶後的劉禹錫並沒灰心喪氣,反而增加了他的意志力,在此期間作《秋詞》一詩。2.被貶後的劉禹錫沉寂了近十年之久,元和九年劉禹錫再次進京面聖,本來皇帝準備予以高官,但耐不住寂寞的劉禹錫再次作詩譏諷權貴,如此一來,原本升官的文書不僅擱置了,劉禹錫又一次被貶。第二次被貶的劉禹錫雖然有些失望,但並未絕望,失意的劉禹錫在此期間皈依佛門,以此與現實鬥爭。

    3.又是十年的被貶生涯,期間唐朝的皇帝都換了三位,劉禹錫再次被召回京。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劉禹錫又一次因為沒忍住,作詩嘲諷了權貴,再次被貶。據說當時的權貴都已經換了一批了,真是流水的權貴鐵打的毒嘴!

    4.開成元年,劉禹錫最後一次被召入京,但卻不給他實權,而是給了一個閒置,本就對官場沒有興趣的劉禹錫就在自己的官位上黯然度過了一生。

    劉禹錫的一生因為自己的性格高傲,不願同流合汙而經歷了4次起起伏伏,雖然現實社會極其不公,但他並未因此怨天尤人,而是依然堅守本心,不畏權貴,可以說是真的“小強”。

  • 3 # 西山語石

    一是劉禹錫三度被貶的仕宦經歷。

    貞元九年,21歲的劉禹錫進士及第。貞元二十一年(805),唐順宗即位,志在改革弊政,但因觸及權貴利益,改革很快宣告失敗,順宗被迫讓位於太子。劉禹錫作為革新派人物被貶,外放朗州近十年。這是第一次被貶。

    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奉召回京,次年因言得罪執政,又被貶連州刺史,遷夔州刺史、和州刺史。這是第二次被貶。

    寶曆二年(826)奉調回洛陽,次年又因言得罪,再次外放,歷任蘇州、汝州、同州刺史。這是第三次被貶。

    開成元年(836)被召回,歷任太子賓客、秘書監分司東都等閒職。會昌二年(842),71歲的劉禹錫病卒,被追贈為戶部尚書。

    二是劉禹錫百折不撓的豁達心態。

    對於一般人而言,三度被貶,難免悲觀沉淪。劉禹錫雖然消沉,但並不絕望,雄心仍在,豪情不減,任憑風吹浪打,我自閒庭信步。

    第一次被貶朗州時,作《秋詞》詩,抒發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不見惆悵,只見樂觀。詩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第二次被貶回京,作《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雖然有傷感,有不平,但沉鬱中見豪放,感慨中顯激昂,胸襟依舊豁達,意志依舊堅韌。詩云: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他還有金句說:“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讀劉禹錫的詩歌,千載之下,如對當面,傲骨錚錚,豪情滿滿。

    三是劉禹錫不畏權貴的鬥爭精神。

    劉禹錫有兩個故事,最能表現其不因打擊而屈服、不因報復而妥協的堅韌的鬥士靈魂。

    第一個是關於玄都觀的故事。

    第一次被貶回京後,劉禹錫作《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借看花事,諷刺當權新貴。詩云: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第二次被貶回京後,劉禹錫作《再遊玄都觀絕句》詩,重提舊事,諷刺當時權貴。詩云: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第二個是關於陋室銘的故事。

    劉禹錫被貶和州時,遭知縣打壓,安排住在城南江邊。劉禹錫有句雲:

    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又安排住在城北河邊。劉禹錫又有句雲:

    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又安排住在城中斗室。劉禹錫遂有《陋室銘》傳世: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無論面對怎樣的風雨,無論面對怎樣的坎坷,心不為所動,意不為所移,從容淡定,悠然自得,歷盡千帆遠去,歸來仍是少年。

    這就是劉禹錫,一個“打不死的小強”。

  • 4 # 縹緲峰下一粒沙

    當年學《陋室銘》的時候,就想作者劉禹錫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怎麼這麼有才?明明是間簡陋的屋子,在他筆下卻寫得這麼清雅。

    而且非常自信,“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把自己比做陋室裡的仙和龍了呀!

    後來才知這位大才子可不只是有才自信,為人更是豁達,意志也非常堅定,所以後人稱之為“打不死的小強!”

    自稱祖上是中山王劉勝的,史上有兩個人,第一個是劉備,第二個就是劉禹錫。。。。。。他究竟是不是王孫咱們考據不了,但“詩豪”之稱是名符其實的,是唐朝有名的文學家、哲學家。

    為啥說他打不死呢?因為他真的被“打”了好幾次:

    第一次被“打”

    公元805年,唐順宗李誦繼位,一心一意想要改革舊弊,振興朝政,復興大唐榮光,劉禹錫和好友柳宗元可激動壞了,以為遇到明主,恨不得為順宗拋頭顱灑熱血。

    可惜改革觸動了權貴們的利益,而他們又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只憑著熱情去做事,最終改革失敗,李誦遜位於太子,劉禹錫和柳宗元一同被貶出京城,擔任遠州司馬這種小官。

    他可沒被打擊到,寫下了《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意喻著此時我看起來雖然寂寥,但終有一日能一飛沖天!

    第二次被“打”

    十年之後,公元815年,他果然回到京城來了。此時的皇帝是李誦的長子,唐憲宗李純,對他本來是挺欣賞的,準備給他個高官做,但在此之前先讓他當小官。

    結果他在817年又詩興大發,寫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意思是滿朝高官都是在我走之後才升上來的,我要是沒走,哪裡有你們的機會?這可把皇帝和權臣們都得罪了。

    於是他還沒來得及一飛沖天,就又被貶出京城,外放擔任連州刺史。這次的官位不小了,但和中樞比起來不算什麼。

    第三次被“打”

    這次被貶又是將近十年,直到826年才再次回京。此時在位的是李純的兒子李忱(還有個唐穆宗李恆在他外放其間過世了),也是想用他。

    結果他又跑去玄都觀看桃花了,並且寫了《再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他這是跟玄都觀幹上了呀!

    皇帝都被他熬死了三個,的確值得自豪。這詩的意思很明白:我劉禹錫又回來啦!當年和我斗的那些人呢?沒啦,哈哈!

    然後他就又被趕出京城了。

    再過了十年,836年的時候他才被召回,此時在位的是李忱的兒子唐懿宗李漼——大家看到這裡,有沒有一種“鐵打的劉禹錫,流水的李家皇帝”的感覺?

    不過李漼可沒打算重用他,只讓他擔任閒職,大概也是因為他年紀大了吧。

    劉禹錫才不在乎呢,數次被貶,他早看透了朝中爭鬥,對曾經的政治抱負已經沒啥興趣了,也不怎麼想當官了,倒是對詩詞非常感興趣,整天和白居易、裴度等人詩詞唱和,寫下了許多傳世詩篇!

  • 5 # 人以書為源

    我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說這話的並不只有劉備,還有一代“詩豪”劉禹錫。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

    劉禹錫為何堪稱唐朝打不死的小強?他的職場生涯起起伏伏,波瀾壯闊。

    1.21歲便中進士,當上監察御史,23歲授太子校書,可謂前途一片光明。參與了永貞革新,改革就是充滿困難“永貞革新”就在權臣和宦官的一致打壓下以失敗告終,利益集團逼迫李誦將皇位傳給了太子李純,參與改革的這些人均被貶謫。劉禹錫被貶為遠州刺史,隨即加貶為遠州司馬。

    2.被貶十年之後,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賦詩二首:《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重遊玄都觀絕句》,辛辣的詩風得罪了權貴,他再次被貶至連州刺史。

    3.被貶13年,劉禹錫又被召回京城。一首再遊玄都觀,比較前一首詩,諷刺更為辛辣,態度更為倔強。這首詩一出,他留在京城的職位又黃了,被打發到蘇州、汝州、同州當刺史的閒職,但他遊山玩水,填詩作詞。836年,65歲的劉禹錫因患足疾,向朝廷上書辭官。三起三落,就此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晚年並不淒涼,最終以正三品的虛職退居洛陽養老,與好友白居易,裴度等詩唱往合,名滿天下。

    他,不是最頂尖的歌王,卻以豪氣雄霸千古。

    他,以浪子之身被朝廷流放至“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卻依然高歌著“沉舟側畔千帆過”的時代最強音。

    他,以達天知命、笑看人生的不凡氣度,展示自己的堅毅高潔、錚錚傲骨。

    他,以奔騰流走的生命活力,超越苦難,走向未來。

    他,就是詩豪——劉禹錫。

  • 6 # 專恆子

    歷史上一個劉禹錫,一個蘇軾,都是連續被貶而又不乏樂觀的精神典範。

    劉禹錫一生坎坷,卻活了70歲,這一點要勝過蘇軾。蘇軾雖然樂觀,但是性格孤傲,並不服氣。雖然對環境能夠做到一蓑煙雨任平生的達觀,卻內心並不柔和,屬於內堅而外柔,所以容易生氣和內積鬱悶而患病,縮短了壽命。有些人就是這樣,表面很是大度,但是內心卻怒火焚心,例如諸葛亮、王陽明、曾國藩都是這樣的人,他們都屬於“忍而不受”之人,所以命數並不長。而劉禹錫恰恰相反,能夠真正的接受現實,真正的隨遇而安,真正達到了心身和諧的境界。

    劉禹錫說過:“浮生誰至百年,倏爾衰暮。富貴窮愁,實其常分,胡為嘆惋”。人生壽命有限,如白駒過隙。富貴窮愁,是生命的常態,為什麼要嘆息。“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是劉禹錫的人生寫照。人生只有真正能夠做到“外其身而身存,後其身而身先”才可以做到由內而外的達觀。歷史上不止劉禹錫有這樣的生命狀態,呂蒙正與李鴻章都是這樣的人。

    面對人生挫折,單是自強不息不夠,單是厚德載物不夠,還要有無己無私的心態。放浪於形骸之外,越名教於任自然,試問誰能夠做到?屈指可數。而劉禹錫就做到了,所以能夠虛而不屈,動而愈出,達到了順其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命狀態。下面獻上劉禹錫的一首詩:

    秋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火影忍者》中,大名是怎樣一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