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乙帆7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加上各方政權不穩,中央權利不集中!

    所以,皇帝只能先富民強國、再逐漸削弱兵權,等到中央有絕對的政權後,再來收拾各種不法勳貴!

    不是不治,而是時機未到!

  • 2 # 彼岸天有花開

    當時藍玉對朱元璋的用處很大。不可能殺他。都後期了。天下形式已經大定。但是朱元璋年老病衰。朱允文性格沒有他爺爺強勢。更本壓不住藍玉。如果朱元璋死後,藍玉功高震主。擁兵自重。皇帝如果軟弱。必然給藍玉有謀反的可能!朱元璋為了自己江山的長久考慮,必須要把這種可能消滅掉。就像朱元璋對太子朱標說的那樣。我把樹枝上的荊棘都砍掉,你才能更方便的握住這個樹枝。所以藍玉必須死。從藍玉開始,朱元璋就把有可能對未來皇位有威脅的勢力全部消滅掉。就是所謂的大殺功臣!他不像李世民那樣對功臣的關係都處理的很好,也不像趙匡胤那樣處理的比較溫和。他是從最底層起來的。他的經歷和性格就決定了他會這樣處理問題。一切都要萬無一失。

  • 3 # 大風起兮雲飛揚y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在古代幾千年歷史中,週而復始的上演,歷史彷彿跳不出這個怪圈,是開國功臣與開國皇帝的魔咒,然而,有些開國功臣能善始善終,那是他們懂得激流勇退,解甲歸故里;懂得功高震主,低調為臣。

    江山已定,戰事已平,將軍作為帝王開疆拓土的利器,已不再是打江山時那般重要,打江山容易,守江山更難,難在於鞏固江山,對於威脅到江山的將軍,歷代帝王都會時刻防備。

    藍玉是明朝開國功臣悍將,為大明王朝立下赫赫戰功,朱元璋也給予了極高的榮譽與爵位,朱元璋對藍玉也是禮遇有加,將藍玉比作衛青、李靖。

    然而,藍玉居功自傲,日漸恣意驕橫,蓄養了許多莊奴、義子,橫行霸道,強暴北元公主嬪妃,擁兵自重,縱兵毀關,不聽朱元璋的號令,藍玉種種表現與行為,都被遍佈各地的錦衣衛上報上聽,朱元璋大為不悅,多次警告,藍玉還不知收斂。

    朱元璋依舊沒有殺藍玉之意,是因為藍玉是太子朱標的人,朱元璋想為太子朱標組建一支強大的超一流的軍事集團作預備,然而,太子朱標早逝,朱元璋決定傳位於朱標之子朱允文,然皇太孫朱允文年幼,是無法駕馭與控制藍玉這樣的悍將,為鞏固大明江山社稷、為清除皇太孫的威脅,曾經為朱標太子組建的武人集團班子被屠戮乾淨,藍玉這樣的功臣悍將最終落得個被剝皮實草,殊滅三族,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

  • 4 # 有書共讀

    藍玉是明朝開國將領。他有勇有謀,屢立戰功。曾官拜大將軍,被封為涼國公。並因大破北元而名震天下。

    但藍玉在歷史上名噪一時,並不是因為他的功勞,而是因為洪武二十六年的一起大案——“藍玉黨案”。

    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處死了藍玉全家人,牽連而死者達一萬五千多人。

    據說,朱元璋一直對藍玉十分器重。

    還曾誇獎藍玉堪比徐達和常遇春。甚至,他在蘭州墜馬受點輕傷,朱元璋聞訊都特地寫一道手詔慰勞他。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對藍玉的態度前後差別那麼大呢?有書君分析,原因應該有這麼幾個。

    一、藍玉功勳蓋世,朱元璋輕易不會動他。

    藍玉在明朝初建時期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戰功僅次於常遇春、徐達。他長的身材高大,面如重棗,看上去有點像關公的樣子。

    他是常遇春的妻弟(小舅子),因其勇猛無敵,常遇春曾多次向朱元璋稱讚這員部將。常遇春去世後,藍玉追隨徐達和傅友德,南征北戰,屢建奇功。

    大將軍徐達去世後,藍玉脫穎而出。他多次獨統率大軍北伐西征,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洪武二十一年,已被提升為大將軍的藍玉,率兵駐紮在長城邊的薊州。逃亡蒙古的元順帝孫子脫古思帖木兒,不甘心失敗,經常南下騷擾。朱元璋命令藍玉統領15萬大軍前往征討。

    蒙古軍隊退至捕魚兒海(今貝加爾湖)附近,滿以為藍玉的軍隊缺乏水草,不可能長驅直入,毫無防備。

    不料,明軍在沙塵暴的掩護下,如同神兵天降,突然襲擊,蒙古全軍覆沒,脫古思帖木兒與太子,在幾十名騎兵保護下逃跑,其餘8萬人被俘。

    朱元璋得到捷報,大喜過望,把藍玉比喻為漢朝的衛青、唐朝的李靖,進封他為涼國公。

    可以看出,藍玉是開國棟樑之臣,他不僅為大明朝建國立下了不朽戰功,而且在明初定國安邦的統一大業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那時候正是用人之際,只要不是太過分,看在立功的份上,朱元璋是不會苛責他的。

    二、藍玉太恣意驕橫,咎由自取。

    戰功顯赫的藍玉是個粗人,沒有文化,性情暴躁,剛愎自用,得到皇帝的賞識寵信,更加驕橫恣意,經常做出種種目無法紀的事情。

    他蓄養了幾千奴僕作為隨從親信。這批人依仗主人權勢,橫行鄉里,霸佔民田。

    他們強佔山東東昌老百姓的田地,老百姓向官府告狀,御史派人詢問情況,藍玉竟然將御史抓起來狠狠地揍了一頓。

    在征討北元得勝還京的路上,明軍夜過喜峰關,守關士兵因為是晚上,沒有及時開門迎接,藍玉竟然命令大軍將喜峰關拆毀,強行闖入。

    北征回來,藍玉貪汙繳獲的大量珍寶,還把元朝的皇妃據為己有。

    朱元璋知道後勃然大怒:藍玉如此無禮,怎麼配得上大將軍的稱號!那個皇妃聽說皇帝動怒,驚惶自盡。

    西征之後,藍玉原以為自己能被加封為太師,不料朱元璋只封他為太傅。藍玉當即放肆地甩著袖子喊:“難道我不配當太師嗎!”公然表達對朱元璋的不服。其行為簡直堪比佔山為王的土匪。

    藍玉這種種劣行,引起了朱元璋極大不滿。上朝時,朱元璋當面嚴厲斥責,本來打算封他為梁國公,鑑於這些劣跡,也改成了涼國公。

    可以看出,此時朱元璋對藍玉已經是心存極大的不滿。

    之所以遲遲不收拾他,許多人認為是皇帝念在他功勞卓著份上,不予追究。但有書君認為,這裡面顯然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三、藍玉的行為觸犯了皇權。

    可以肯定的是,僅僅是私養幾匹或者霸佔個女人,朱元璋不會對功勳蓋世的藍玉下那麼大的狠手。

    最為過分的是,藍玉無視皇帝的權威,恣意驕縱。皇帝召見,賜坐交談,或隨侍宴會,他一言一行總是傲慢而粗魯,一點沒有“人臣之禮”。

    他帶兵在外,也是常常超越許可權,擅自決定將校的升遷,不向朝廷請示報告。

    為了顯示自己的威權,他還任意在兵士臉上刺字,以此來挾制部下,使軍隊成為自己的私家武裝。這就激化了將權與皇權之間的矛盾了。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

    生性敦厚仁慈的朱標,身上寄託著朱元璋對於大明王朝前途的所有希望。

    那麼這事兒對藍玉有什麼影響呢?原來,常遇春的女兒是太子妃,而藍玉這常遇春女兒的舅舅也就沾光成了太子舅。

    加之藍玉的女兒是蜀王(十一皇子朱椿)妃這麼個身份,朱元璋投鼠忌器,當然無法對藍玉下手。

    但是太子一死,朱元璋就無所顧忌了。再加上老年痛失愛子,朱元璋這時精神敏感、脆弱、警惕,如同滿了弓的弦,一觸即發。

    此時,一向與太子以及藍玉有矛盾的燕王朱棣,便要父親繼續清洗異己分子,他說:在朝諸公,恣意妄為,將來恐怕尾大不掉。

    含沙射影地指向藍玉。於是,一張陷人於法的羅網悄悄地向藍玉襲來……

    藍玉的結局,說到底,還是將權與皇權的鬥爭。

    這當然是朱元璋絕不能容忍的事。

    人們普遍認為,“藍玉黨案”與之前的“胡惟庸案”一樣,都是明太祖削減開國功臣勢力,排除異己的舉措。而胡惟庸案,從本質上來說,正是皇權與相權的鬥爭。

    所以,胡惟庸黨案爆發後,藍玉自然難逃一劫。

    綜上所述,朱元璋一開始對藍玉厚待甚至縱容,其實就是欲擒故縱。

    這樣在恰當的時機懲戒他時,既向天下人彰顯出帝王的恩威並重,也為自己屠殺功臣宿將,排除異己,鞏固皇權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縱觀藍玉一生,即使沒造反,只憑他胡作非為,魚肉百姓,他其實死的不怨。

    但如此蓋世功勳卻最終以莫須有的謀反罪被殺頭,抄家,誅三族這麼慘的下場倒確是有些冤枉。

    不過,“兔死狗烹”通常都是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們穩定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有前朝的韓信,後世的年羹堯相伴,想必藍玉的冤魂也就不孤單了。

  • 5 # 舊史風

    演義評書中極少有藍玉的身影,以至於文化程度不太高的普通百姓,對藍玉幾乎是比較陌生的。

    連我父親這樣的評書愛好者也對其認知不足,不太熟悉!

    但是絲毫不妨礙這位縱橫萬里如虎,笑傲疆場百勝的涼國公藍玉!

    藍玉,安徽定遠人,他的姐夫是明初著名將領常遇春,由於常遇春的關係,藍玉從軍之時,就跟隨常遇春左右,耳濡目染之下,漸漸的習得統兵之法,而且其個人作風硬朗,領兵作戰時有勇有謀,每次獨立出征,都大勝而歸。

    1371年,藍玉隨徵西將軍傅友德出征四川,攻克綿州(今成都)。

    1372年,藍玉作為中路軍徐達先鋒官,他帥軍先出雁門關,在Mustang川(今克魯倫河,中蒙邊境)打敗擴廓帖木兒遊騎。接著又打敗土剌河(今土拉河,蒙古烏蘭巴托西)擴廓的主力軍隊。

    1374年,藍玉親自帶兵俘獲元朝公主貼裡密赤等59人!

    1378年,與沐英征討西蕃叛亂。

    一步一步走來,屢立戰功,獲封永昌候,隨後領兵南征皆大勝。

    1388年,藍玉率領軍隊15萬人向北征討,在捕魚兒海一戰定乾坤,徹底擊敗北元,受封涼國公!

    這樣一位有為好青年,首先獲得了他姐夫常遇春保舉,緊接著獲得眾將的好評,然後又獲得朱元璋的賞識,以至於從軍之路,雖然坎坷,晉升的速度也夠快!

    可以說是風光無限,然而風光之下,早已埋下殺機!

    1393年,藍玉被朱元璋以謀反罪逮捕入獄,並被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受牽連者達到一萬五千人,全部處以極刑!

    為何藍玉受到如此極刑?是擁兵自重?是強暴元帝妃子?都不是!

    他的獲罪有以下三個原因。

    1,驕兵悍將,不服法度

    動亂之時,南征北戰,法度廢馳,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很多事件可以隨機處置,但是國泰民安之時,你不依律法,擅自行事,破壞秩序,首先就是民不容,然後才是君不容!

    藍玉多次立功,朱元璋對其禮遇有加,他便日益驕橫,蓄養莊奴,義子,橫行霸道,強佔東昌民田,面對御史查問,藍玉發怒,直接給趕走了。

    北征南返時,夜抵喜峰關,守關官吏沒能及時開門接納,藍玉便縱兵毀關,破門而入。

    2,軍隊乃國家之軍隊,非藍玉私軍

    藍玉治軍手段嚴厲,凡其手下軍兵,只知藍玉,不知皇帝,軍中將校升降進退,大權操於他一人!

    如此這般,皇帝能容嗎?

    3,皇權集於一人,如有威脅,消滅之!

    藍玉算得上合格的將領,卻算不上統帥,相比明初各位大帥尚有距離,其政治覺悟極差,竟然絲毫摸不透朱元璋心思,屢屢做些狂妄之事,藐視尊上,朱元璋是何等樣人,能容你猖狂?

    朱元璋對其多次提醒,其仍舊故我,毫不收斂,對朱元璋的封官仍嫌小,於宴會之間大放厥詞,這不得不令朱元璋起了滅絕之意。

    天要其亡,先讓其狂,不懂得韜光養晦,其敗亡早就註定了,再加上太子朱標的離世,驕兵悍將,朱允文這個未來接班人如何能夠震懾住?

    他的同鄉胡惟庸下場,都沒有給他一點警醒,對朱元璋的狠辣全然無知,仍舊冥頑不靈!

    可悲可嘆!

    (碼字不易,請朋友們指正,感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本來是鐵定繼承人,為何後來沒能登上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