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點石教育永生

    古人常把茶與飯並列,有句話叫"茶不思,飯不想",由此可見,在古人的生活裡,茶與飯是同樣重要。

    在我的生活裡,茶與飯,不一樣。

    飯是必須的,不用偉人說,一個民族一星期不吃飯就要滅亡。我一頓飯不吃也餓。飯是每天都要吃的,而且每天不止吃一次,天天如此,從無間斷。但是,茶就不一樣了,有了就喝,沒了就不喝,不吃飯會餓死人,不喝茶,死不了人。

    假如說飯是非常物質的,是必需品,那麼茶,就有一點精神層面的東西了,至少不是那麼純物質。

    少小在鄉里,家世本貧寒,又是華北平原上,又不出產茶,所以,喝茶的印象就是有客人了,或者家裡有事情了,到供銷社裡包上一兩毛錢的粗茶,回來沖泡在粗碗裡,釅釅的咖啡色。那時候,茶是奢侈品。

    長大入城市,生活漸富裕,社會也越來越富裕,茶葉越來越多,在北方,喝茶的人也越來越多,慢慢的,我也喜歡了茶。

    喜歡就是喜歡,喝茶就是喝茶,不會為了喝茶,神神叨叨地弄上一通儀式,但是,對茶的質量和水的質量,儘量講究一些。

    每年春天,在春分前後,有些地方的茶已經開始採了,我去到茶山上,找到認識的茶廠老闆,買些春茶。這個時候的茶,基本上還沒有打農藥,相對來說是比較乾淨的。

    把這些茶帶回家,分給好茶的朋友一些,我覺得比喝酒好,春茶一杯,是對朋友最文雅的敬意。

    春天買茶,有名的茶場我去,無名的茶山我也去,比如在三峽裡面,有零星的一塊一塊的茶田,因為沒形成規模,名聲並不大,但是茶確實好喝。

    好喝就行,不必太介意名氣。

    不必一說茶,就必須喝龍井,龍井茶也是清代乾隆年間成的名,在那以前,它也默默無名。

    所以,喝茶,不必介意名氣,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嘴。

    任茶千好萬好,無毒無害才是第一好。天下買茶人,為了一把好茶恨不得望聞問切,我覺得首先注意的還是農殘少一些。農殘高的,任你有天大的名氣,也不能算好茶。

    千里迢迢把茶買回來,除了送人,把自己喝的綠茶一定留好,放在冰櫃裡,好好珍藏。

    吃飯沒有什麼講究,有什麼吃什麼。喝茶是個習慣,早晨起來,先沖泡一杯綠茶,洗刷,喝茶,把茶喝通了,一身通泰。

    一般都說,春天夏天喝綠茶,秋天冬天要喝紅茶。我一年四季喜歡喝綠茶,只要自己喝著舒服就行。

    我對茶葉充滿喜愛,早晨喝茶,茶喝完,吃早餐,我可能會把沖泡過的茶葉倒進粥碗裡,和著粥一塊吃下。

    元代以前,我們都是吃茶。

    就在今天,許多地區也有吃茶的習慣。

    那麼辛辛苦苦買來的茶,儘量弄點好水,深居城市裡,難得有清泉,北面不遠是泰山,泰山泉水還是比較好的,就給泰山的朋友聯絡,請他每月給送兩次水。

    好茶一定用好水,否則,沒有好茶。

    吃飯簡單,泡茶也簡單,只要是別違背茶理,別把茶泡過了,悶熟了,也別把茶泡生了。

    器具乾淨一些,一定不要有異味,宜興茶壺能泡,四川蓋碗茶也能泡,拿來澆花的馬瓢也能泡茶。

    喝茶的時候別浪費,浪費了怪可惜。

    哪怕好友相聚,好茶好水,待水溫最好的時候,把茶葉衝上,愛怎麼喝怎麼喝,談天說地兩不誤,也不會神神叨叨的,弄一陣子天地人茶如何如何,鼓搗得像封建迷信聚會似的。

    喝茶,先是為了解渴,再就是為了那點口腹之慾,喝著舒服。

    《紅樓夢》中妙玉喝茶那一番道理,聽聽可以,妙玉必須那麼喝,我們誰是妙玉?

    日本人有本書,叫做《茶禪一味》,把茶快喝成宗教了。看看可以,修行不必廟宇,一切日常都可修行,何必在茶。

    假如有人有禪心,舉杯入禪,那是難得的慧根造化。我沒有,倒是願意遵從老趙州和尚的那句話,且吃茶去!

    清風明月下,一人獨坐,一壺清茶,舉杯輕啜,茶味悠長,想一下生前身後,也是修行。

    有活幹,有飯吃,有茶喝,就是快樂的。

    一日三餐,本是為了果腹,後來又為了交友,為了祭祀,為了這個那個,成了飲食文化。

    青茶在山,清茶在壺,香茗在手,喝著喝著也成了茶文化。

    文化離我們很近,文化又有點飄渺,但是,它總是存在的。

  • 2 # 濱磊

    中國自古以來有好客之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當有賓朋友來時,都會用上好的茶來招待的,而且社會隨著多元文化的融入,茶文化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西北普通居民家做客,主人都會將最好的新茶用來讓客人品嚐,而且在會沏茶上很講究,將開水燒的剛開就行了,現將茶杯用開水沖洗一下,再將茶葉放入茶杯中,這樣讓茶有溫熱感,然後倒入三分之一的開水,進行洗茶,將茶杯的水搖勻七八秒中,在將水倒出,最好將開水倒入茶杯中,水佔到茶杯的7分滿左右,西北人經常有一句俗話,茶七酒八的待客之道,蓋上進行浸泡,待泡好後客人端起茶杯,掀開茶蓋,一股清香的茶味隨著飄出來,用嘴輕輕吹一下,隨即入口喝下,茶香沁入心肺,感覺神清氣爽。

    在西北有的地方,老百姓家裡每天早上都有用火熬罐罐茶的習慣。現在大部分都用電磁爐進行熬茶,每天清晨起來吃早餐時,將茶葉、枸杞、大棗放入熬茶的罐罐中,以前的熬茶的罐罐是粗瓷燒製的,現在都是用的不鏽鋼的杯子或者搪瓷杯子,倒入涼水,約佔熬茶杯子的7分滿,通電後進行熬製,待水開後,大約熬製兩三分鐘後,倒入喝茶的杯子,邊吃早餐邊喝一口茶,感覺是明目清醒,每天如此的喝一頓熬好罐罐茶,一天都是精神抖擻,如沒有喝著一頓茶,整體是覺得身體懶洋洋,腦子裡總覺得有點渾濁,不如喝茶後的清醒,尤其是經常喝習慣的人,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茶文化的發展,體現社會的文明與繁華,茶樓的興起在大都市裡尤其是獨領風騷,各種古色古香和現代派的茶樓如雨後春筍一樣,到處可見。在現代快節奏的資訊時代,有一些商務談判和社交活動,都進入古樸典雅或者現代風味很濃的茶樓,坐在有專門進行茶藝表演的茶桌前,品味著幽幽清香的茶味,享受著茶文化的魅力,暢所欲言的交談著資訊,讓人們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博大與精髓,身心和文化在幽靜和欲仙的茶文化氣氛中靜靜的沁入心田,茶文化讓人們流連忘返。

    茶文化的深邃是人們身心得到了最幽靜的享受,讓人們思緒萬千,茶文化將伴隨著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 3 # 茶香三千里

    茶文化是一個非常美好的詞彙,包含著一切關於茶的真善美。

    茶文化是個包容廣大的詞彙,關於茶的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套在這個框架裡。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由於資源稟賦的差異,歷史人文的不同,茶文化也呈現不同的特色。

    茶文化的塑造,包含著茶行業的整個產業鏈——茶的消費者、茶葉銷售及周邊服務運營者、茶葉科學研究者、茶葉生產者、茶農。

    中國的茶文化,我認為有以下的特點:

    1、每天喝茶。中國有廣大的喝茶群體,這是中國茶文化賴以生存的基礎。一個地區茶文化的形成,首先要有廣泛的喝茶基礎。

    作為普通茶友,我們首先得要有喝茶的習慣,對嗎?如果沒有每天、日常的飲茶習慣,奢談茶文化,就是葉公好龍。

    2、享受喝茶。享受茶帶給我們的芳香,美好的滋味;享受茶帶給我們身體的呵護,健康的飲食習慣。

    3、享受儀式感。優美的茶藝表演、茶空間佈置,精緻的茶器。中國有大量的茶館,不少的公司、家庭也有自己的茶室、茶空間。

    閒暇時,在這樣的氛圍,品飲芬芳的茶葉,在美好儀式中享受茶的更多美好。

    4、創新。中國茶文化是不斷創新的文化,在生產加工領域,也是在不斷髮掘創新。

    繽紛的茶樹品種,多姿的加工工藝,是中國茶葉從業者,對世界茶文化持續不斷的貢獻。

    5、多樣的民間茶禮茶俗。送禮送茶葉,是民間饋贈最普遍的選擇,寓意好受眾廣泛,適合所有人。喝茶,也是一種普遍的輕聚會模式。還有不少地域特色的茶俗,如定親茶等。

    6、茶道。中國曆代有不少的文人、哲人、高僧,在作品裡表達了,茶帶給他們的浪漫情懷,哲學思考。

    普通的茶友,即便我們沒有生花的妙筆,其實我們也很容易,當茶湯漫過我們的身體時,體悟到生命的某種感動、浪漫與芬芳。

  • 4 # 90後茶人小浪

    不要照搬書本,談談你理解的茶文化!作為一名學茶的學生,對於個人來講,我來談談我的不專業的感想

    2、茶文化跟各個民族歷史有關,文化底蘊很強

    3、茶文化跟地域、地理標誌有關,茶樹茶苗也會因此不同

    4、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茶文化也如此

  • 5 # 新茶媒

    我曾寫過一篇短文《茶是一種奇怪的東西》,言及茶分2種:一種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一種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前一種是物質需求,後一種是精神享受。

    前一種茶能夠和“開門七件事”聯絡在一起,應該是人們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東西了,但實際上它和柴米油鹽等相比是可有可無的,生活中有些人就從不喝茶。

    後一種把酒和茶與琴棋書畫等士大夫們玩的高大上的精神享受聯絡在一起更是牽強,畢竟琴棋書畫不是一般人能玩得了的,而酒和茶這中常見的東西隨處可得,凡夫俗子人人可飲可品。

    茶能夠以兩種身份硬生生擠入其中,只能說它本身除了樹葉子這種實物載體之外,還具備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這東西就是文化。

    文化,本就是很難說清道明的東西,不是您能講幾個茶典故,表演一套茶藝,或者背一些茶名就是茶文化了,茶本質上是一種帶有風味的水,但這種神奇的水,無論您是作為食用、解渴或者品飲論道,無論俗事還是雅事,都是華人獨有的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

    茶的生活方式,是華人生活的原型,根植於自然的沃土,在中國這塊土地上難以遭遇異化,這是一種美的生活,同自然相諧的“意境”。茶文化是華人文精神的另一種體現,是華人所保持的經典生活方式。

    如今西方生活方式的異化,讓我們看到的是功利、商業、消費、娛樂等等,使我們的生活方式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速溶咖啡、奶茶和袋泡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年輕一代,也在吞食和侵害著中國的傳統茶文化。文化可以被侵襲,甚至被毀滅,如果我們不開始警醒,依然隨波逐流地放任,也許將來,茶真的就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了,那茶文化這個概念也將消亡了。

    附《茶是一種奇怪的東西》

    茶是一種奇怪的東西!

    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中,米是主食,其他的都是配料,唯有茶不倫不類,卻硬生生塞入生活必須的“七件事”中來。

    水、煙、酒是很輕易就做到喝、抽、飲的,唯有茶要喝到品到,就有選水、燒水、溫壺、洗茶、聞香、分茶、獻茶、、、一系列繁瑣的程式,偏偏有那麼多茶人對此趨之若鶩樂此不疲。

    同是吃的喝的品的,你幾時見到水、煙、酒等和佛和禪聯絡在一起,唯有茶別具一格地弄出來個“茶禪一味”。

    既然和佛家有了牽連,就應該上了一個臺階,高了一層境界,必然是文人雅士高僧騷客的專用,但卻遍觀大街小巷都在賣茶喝茶,家家戶戶都有備茶,無論文人雅客,販夫走卒都在喝在品,確實是“神州無處不茶”。

    還有:茶沒花香、沒藥苦、沒蜜甜、沒湯滑,可偏偏有人不種花、不喝湯、少吃藥和蜜糖,卻不可一日無茶!奇呼!怪呼!

    也許,這就是茶味:不似藥苦,不比花香,不如蜜甜,不及湯滑,不甘水般平庸,不求酒之濃烈、、、雖不似不如不及不求,卻兼有之!

    也許正因為此“茶味”,大多數喝茶的人,能從茶湯進口的過程中體味到那些“藥、花、蜜、湯、酒、水、、、”,喝一口就能得到諸般享受,何不選它?

    所以不論茶貴與踐,俗與雅,繁與簡,都有那麼多人喝它、用它、愛它、敬它、、、

    所以,茶真的很怪耶!

    文:刀哥

  • 6 # 宋詞達人

    鄂西宜都-全國著名的宜紅茶之鄉,也是富鋅綠茶之鄉。打小就看見父親每天早上用開水沏茶,但是第一道茶水是不喝的,必須倒掉,這叫洗茶;茶水摻三道水後就要重新換茶葉。好的茶葉在水中根根倒立,散發出清香。

  • 7 # 國學自修室

    茶文化反映的是一種天人合一的觀念,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為什麼選擇茶作為人與自然對話的媒介,既跟茶的發展歷史有關,使得茶佔了先機,也跟茶作為健康飲品有關。兩個因素結合,促使茶文化歷千古而不衰。由此衍生出種茶、製茶、品茶、鬥茶等一系列文化行為,寄寓了人們對生態的重視、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對人文精神的創新等理想。

  • 8 # 神秘的東方之音

    茶文化也是有5OO0多年文字記載的中華悠久文明歷史的一部分。其茶樹的種植採摘,茶品的製作工藝方法,泡茶飲食的技巧茶具燒製的講究以及逐步由民間推向官府及至宮廷和國內國際市場,已經有2O00多年的漫長演化歷史。茶文化的發展在中國主要經過南北朝時期和唐宋清三個朝代,南北朝時期主要是當時的人們愛炫富好清談闊論,如果飲酒略顯奢侈,成本稍高酒又易致人頭腦不清滋事,而飲茶則提神清腦,所以聚會以茶代酒尉然成風,漸成時尚。唐宋時期,社會經濟極大發展,茶葉的生產銷量也劇增,飲茶習慣也漸從民間商賈茶樓向宮廷寺院延伸,民間集市寺院裡的飲茶素食之風日益盛行。清朝時期,不光華人飲茶風氣濃厚漸成常態,飲茶器具的製作愈發精巧美觀富有詩情畫意和文化內涵品相。

    中國社會進入清代以後,飲茶習慣仍然火爆延續,雖然閉關鎖國,經濟發展遲緩,但對飲茶習俗的傳承卻絲毫不減,上至宮廷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日常生治,迎來送往,生活的主要原素米麵糧油醬醋茶,茶已赫然進入人們日常生活7個常委之一。廣大經濟發展普遍滯後的農村飲茶市場也日趨活躍,農村集貿市場大街小巷,各種檔次的茶樓茶館茶鋪茶棚等飲茶場所如雨後春筍般開張起來。農民親朋好友間互相走動,必以敬茶喝茶相招待,否則容易失禮慢人。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大事小情等一切禮儀埸所,幾乎都少不了飲茶接待。一些家境貧寒的農戶買不起茶葉,竟以自種的和玉米長相相似的玉米珠葉、石榴樹葉、獨草葉涼幹混合一起泡茶充當茶水招待客人,效果口感也不錯,比沒茶招待要有面子的多。農村至今還流傳的“煙茶不分家”、“煙茶閏透,有活不愁做”等俗話無不反應出茶在社交活動中的重要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