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球場鍵盤俠
-
2 # 足球大玩家
問題問得好,答案也很簡單。
俱樂部是什麼性質的機構?俱樂部是企業法人,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包括間接盈利。
投資青訓週期長、回報率低,對於投資者來說顯然是不值當的。培養100個青訓球員,前後投資跨度將長達12年,成材率低於10%,就算一個能出售一億人民幣,扣出成本支出能掙幾個錢?
有人說中超一線隊不也賠錢嗎?而且賠的更多!
顯然你這就是窮人思維了。中超現在是用網際網路思維經營足球呢,前期砸錢、燒錢怕個啥,要的是社會效益、搶佔市場高度,尤其早年萬達近年恆大,依靠足球的影響力,業績一路扶搖直上,從地區性房企,迅速成為全國房地產行業巨無霸,這種效應才是中超老闆們樂於看到的,青訓能帶來什麼?
不要去怪這些土豪俱樂部不搞青訓,是我們青訓的策略本來就錯了。
任何國家聯賽,大搞青訓的都是中小俱樂部,例如義大利的亞特蘭大、烏迪內斯,西班牙的塞維利亞、畢爾巴鄂,強隊都是買買買。中國如果要大搞青訓,就要設立青訓基金,對於重用本隊青訓人員的球隊給予政策傾斜。例如歐洲普遍有註冊要求:
註冊名單中必須含有N名18歲之前進入本隊青訓的球員,未達標者不得註冊;註冊名單中不得少於N名18歲前進入本國青訓的球員,未達標者不得註冊。中國完全可以借鑑,並且根據本國實際情況加以細化、最佳化。久而久之,中下游俱樂部嚐到了青訓的甜頭,自然會堅持下來。
這裡著重需要解決的就是,重用青訓的球隊降級所帶來的財政風險,為了留在中超、中甲,這些球隊不得不大力投資外援,但是如果中超中甲收益差適當拉近一些,降級不至於活不下去,我想中小俱樂部還是樂於搞青訓的。
-
3 # 諾坎普之星
兩方面原因:俱樂部盈利和宣傳導向、國家的足球人才和文化氛圍導致!
1、俱樂部的盈利和宣傳導向。由於國內的俱樂部多是企業贊助,或者是企業直接收購的形式存在,盈利性和商業性成為他的首選特徵。例如恆大集團,購買了廣州隊後,先後改名,然後再將胸前贊助作為自己宣傳用。恆大足球推動的不僅僅是中國足球在亞洲,而是恆大地產在全國的聲譽擴張。而需要快速達到這個成果,便需要購買實力巨星,達到快速出成績的目的,因此培養青訓是非常耗時耗力的。
2、國內足球文化。實際而言,國內不具有歐洲、南美的足球氛圍和基礎,尋找均有潛質和天賦的年輕人也是非常困難的。其次,還需要面臨球員家庭和周邊輿論的壓力,很少年輕孩子會選擇去踢球。
3、就是目前而言,足球青訓已經在發展了,國內的恆大足校、魯能足校等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引進的國外青訓營經驗在這方面幫助非常大。
-
4 # 老張愛跑步
這個問題問得好!現實和長遠發展本身就是雙刃劍,你這個問題讓我想起綠城俱樂部,宋衛平把精力和資金投入到青訓,搞得不錯,但是中超幾進幾齣,已有兩年在中甲聯賽沒能夠升入中超,還有魯能的青訓無論在投入和規模都屬一流,青訓培養的人才也有好多人才打不上比賽而流失,我前幾天看過一篇報道說拜仁慕尼黑俱樂部為啥青訓搞得不好,拜仁俱樂部的回答是其他俱樂部培養好的人才我們買過來就是。這在中國有實力的球隊也是這樣操作的,不是嗎?怎樣處理好這矛盾確實考驗俱樂部的管理和規劃。
-
5 # 綠蔭重量級
中超的俱樂部都喜歡看眼前利益,不把精力和更多資金投入到青訓當中去。其實不是他們不想,只是“不願為”或者“為而力不從心”罷了
說到底,現如今中國足球就和整個社會大環境一樣,急功近利人心浮躁。想的都是用什麼方法能儘快出成績,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回報,商人投資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獲得回報。而在足球領域,在俱樂部層面,國內球員水平低下,而花大錢買來高水平外援以後,能在短時間迅速提高球隊的技戰術水平和戰鬥力,從而贏下更多的比賽,獲得更多的關注度,也就會有更多的收入來源,關鍵是,這些高水平外援你不花大價錢也根本買不過來啊,更甚至是即使花了高價,人家願不願意來還兩說。
於是,一個又一個的天價外援來了,短時間內也確實提高了球隊的水平,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反過來如果投資青少年足球青訓建設的話,投資大,見效慢,青少年球員的培養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才能收到效果,這比經濟賬,換做你是老闆你會怎麼做?再有就是,資金都花在購買外援上面了,那還有閒心和閒錢來搞青訓這種見效慢的事情!
還有一個原因,我就不多說了,給大家看一個網友的一段話,我覺得說的挺有道理的。 -
6 # 生如夏花yz
這個問題很簡單,中超俱樂部說白了他就是一個商人,商人追求的就是利益的最大化,低投入,高產出才是最基本的目的。相反如果把更多的錢投入到青訓中,我們大家都知道青訓其實是個長期系統很複雜的一項工程,短時間內基本不可能得到收益的,關鍵是還要不斷的往裡面投錢,短則5年,長則10年甚至更多,真正最後能成才的也是鳳毛菱角。打個比方原來中超青訓體系做的相當不錯的浙江綠城俱樂部,也出了例如張玉寧、石柯、謝鵬飛、趙宇豪、鄒德海等國腳都是綠城出品。
年輕隊員年輕體力好,有衝勁。不過也必然要為年輕買單,過多的依賴年輕球員打中超,顯然在大賽經驗上,關鍵場次中缺點就暴露無疑了,再加上球隊投資有限等樂觀因素,終於在16賽季不幸降級。
顯然降級的球隊無論在商業利益還是在社會影響力方面都會大打折扣,所以這就是大多數俱樂部不願把更多精力投入青訓的原因。
-
7 # 優樂寶最愛紅橙汁
這個問題很簡單,俱樂部就是公司的一部分,公司就需要有企業法人,企業法人就是為了盈利為目的。這沒有什麼疑問吧!俱樂部如果搞青訓的話那是需要投入很多資金的,這樣的投入回報是很慢的。在我們聯賽都是借殼運作,這樣拿到成績回報的快,這就是為什麼不運作青訓的目的。
在我們國家現在青訓突出的也就山東魯能的青訓,這是有大量資金在撐腰,小的俱樂部有幾個青訓好的,沒有吧,最早綠城也是搞青訓出名的,但是現在降級中甲兩年沒有升到中超,這對俱樂部的運作帶來很大的影響。
在中國青訓少也和我們的家長有關係,現在看到國足這個水平,認為在足球沒有好的發展,一般不讓自己的孩子去學習足球,也影響孩子成績。我呼籲家長們放手吧,讓自己的孩子去體驗足球的樂趣所在。y
-
8 # 睿茵足球青訓
青訓這東西既花錢又掙不上錢,中超俱樂部本來就是一個賺錢的公司,大價錢買入一些現成的球員直接打比賽,踢出成績了球隊自然能有不錯的營收,在中超球隊中有知名青訓營的就那麼幾家:魯能足校,恆大足校,徐根寶足校,綠城足校。
青訓做的好的浙江綠城甚至還降入了中甲,這簡直就是對於球隊青訓事業的一種打擊。中國足球差到底差在哪裡?中國青訓是基礎差,所以個人一直覺得中國青訓應該以引進來為主,走出去為輔的青訓策略。先搞好自己的底子,理順自己青訓的道路,不愁沒有人才出和沒有人走出去,這樣贊助商式的留洋和放養式的留洋,實際的幫助微乎其微。本身他的質量就不行,除了打上一個留洋的包裝看不出實際的提升。現階段的中國應該是打好基礎,然後讓有實力的人去留洋。而不是現在所謂的放養式留洋。而對於海外集訓,像山東魯能,廣州恆大或者上海上港,很多以俱樂部形式海外集訓,跟各大歐洲俱樂部青訓梯隊打比賽,比起所謂放養式留洋得不到上場機會或者得不到高質量比賽鍛鍊更實用。
青訓作為足球這座金字塔最底層的一個根基,必須要十分穩固,你的國家隊足球水平才能上升才能提高,中國足球一直浮躁發展,忽視了足球青訓的培育和孵化,自然而然中國足球很難出人才。
-
9 # 張笑飛
中超俱樂部不投入青訓如何帶來球員的供給!
這位提問的朋友顯然不夠了解中國足協對於中國各級別球隊關於建立梯隊的要求以及俱樂部准入制度。目前在中國足協註冊的各級別球隊都需要有不同數量的梯隊建制,如果達不到相應要求則將取消參賽資格。各支不同級別的俱樂部每年也投入不同金額的資金用來培養自己的梯隊球員,無論是聘請外籍教練員還是中方教練員,包括場地軟硬體設施。而每年中國足協也會組織很多各級別青少年賽會制比賽,以幫助各俱樂部青少年能夠有更多正式比賽來提高水平,這個是目前的現狀,而不是提問者說的不加大投入。
青訓不是你插拔秧苗澆好水然後看天吃飯那種,等到秋天拿把鐮刀就能收穫的。球員從小到大要經歷不同階段的培養,這個是有周期性的,期間很多因素都會造成孩子是否能夠成為足球巨星、明星球員或者優秀球員,也有很多因為種種原因造成的早退或者走不上職業賽場,這是整個社會乃至人類發展的共性,很多人說踢球沒有保障的話那麼誰來踢?這種言論本身就有很大的消極成分,沒有任何事情是你投入就必須有回報的,同樣在一間教室裡學習的兩個人,有人考上了清華北大,有人則進入技校,這是個人之間的上限決定,不代表在其他領域得不到更適合自己的發展,而只是在求學這條路上形成了對比而已。如果說當你不能成為職業球員,那麼多年從事體育運動的人在身體上也一定比那些大肚便便的人要健康的多,這也是事實。
人要有志向才有動力,如果連拼的勇氣都沒有就先考慮失敗瞭如何,也是現實的無奈,這個就仁者見仁了……
-
10 # 喜喜羊羊喜喜人
題目問得不夠合理,企業目的為了營利,教育目的為育人成材,雙方分工不同,自然工作重點取向就不同,將培養人材的責任推向俱樂部,顯然是不符合中國現有國情,中國現時國情還不屬於富裕國家,讓俱樂部自我賺錢能力顯然還未完成,讓俱樂部揹負不必要的包袱顯然更符合中國國內國情,那樣中小倶樂部才能更健康發展壯大,發展更多小型俱樂部才是中國足球走向強大的根基,讓小型俱樂部負責培養幾梯隊的青訓足球小球員,實則是握殺了小俱樂部可以生存的土壤,強行實行下去,就變成一種好大喜功的不負責任行為了,有推卸責任的目的,培育青少年人材顯然是國家體育部門要負主要責任的,就等於國家辦大學,企業收大學畢業生為企業所用,為企業賺取金錢,企業是不會為大學培不培育到好人材操心的,所以講沒有好的青訓,沒有好的青少年球員,責任更多是國家教育機構。
回覆列表
現在很多老闆都是私營化,既然要投資足球,肯定要有背後的利潤做支援。
作為投資人來講,肯定都喜歡利益最大化,利潤回報時間越短越好。又有幾個真正去投青訓的呢?
一旦投資青訓,就是一條長久的道路,利益先放一邊不說就說成績吧,大把錢投進去了,很有可能5年之內是一無所獲的。這樣相比不如直接花錢買有實力的內外援更靠譜一些。
更何況長期投資青訓這筆錢也不是小數目,沒點實力背景有幾個搞青訓的呢?
山東魯能一直在搞青訓,但是大家也能看到,辛苦培養出來的隊員有很多都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在魯能效力,那麼這些損失是誰承擔?
還有個別隊伍把山東青訓梯隊聯同教練全部挖走的事情,這些都是中國足球大環境下的弊端!
恆大之前也是靠買內外援在中超立足的,不可否認恆大財團的實力雄厚,畢竟是做地產的,當時也曾經受到很多人的口誅筆伐。不過現在恆大也開始著眼未來了,抓青訓,培養梯隊建設。
這些都是好事情,現在投資青訓的太少了,主要還是財力問題,還有就是國內足壇的大環境的限制,如果別人投資青訓,有什麼可保障的呢?
足協真的讓人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