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歪歪茵茵T

    只能說不全是真的囉。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敵國的軍隊會話“撼山易,撼對手難”的,即使是抗戰初期的日本鬼子那麼厲害,國軍望風而逃,也沒給予鬼子那麼厲害的評價。何況當時的金軍並不比宋軍差。所以岳飛死了,金軍並沒有全面進攻南宋,只能說雙方都有心講和,金國也打得精疲力竭,所以和平對雙方都是最好的。反對議和最積極的岳飛成了冤大頭,雙方都使用手段想法除掉岳飛。當目的達到後,雙方停戰議和。

  • 2 # 居安思危自強不息

    要多查南宋實史,岳飛被害,金軍何止一次攻宋。都被本國內亂和宋軍扺抗,才沒有得逞。你們可以查一下完顏亮是怎麼死的。

  • 3 # 大目

    因為岳飛己死宋朝己無反抗金國的勢力存在,南宋趙構皇帝又是金國冊封的,而秦檜奸賊又慫恿他投降金國與金國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不平“和約”成了金國的傀壘附屬國,所以就沒必要再南下討伐滅宋了。

  • 4 # 聽雨喜雨

    說明什麼,金軍怕岳家軍只是一個笑話,說明金及宋都知道,抵抗金軍的是集體的力量,是吳玠兄弟,是韓世忠,是張俊,是劉琦,是岳飛等等集體的智慧。

    民國大師呂思勉及民國著名史學家陳龔祿對趙構及岳飛的評價得出與大眾完全不同的結論,北京大學教授鄧廣銘經過實地考察,也得出朱仙鎮大捷為虛假虛假歷史。

    陳恭祿(1900-1966),中國著名歷史學家,中國近代史專家。

    在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課程。1934年完成了近60萬字的鉅著《中國近代史》,被列為大學叢書之一。

    1936年重回金陵大學任教,為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後,任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1963年底,撰成《中國近代史資料概述》,對中國近代史史料進行了科學的分類和系統介紹、評價。

    "文革"後,1979年南京大學歷史系召開了隆重的陳恭祿先生追悼會,恢復了他著名歷史學家的名譽。

    陳恭祿先生是中國近代史學科草創時期重要的先驅者之一,陳恭祿是20世紀30、40年代以學術為職業的中國近代史研究者,是一個典型的學院知識分子,他試圖站在學者的立場上客觀地敘述中國近代史,以著作來表白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以學術來影響中國現代政治的發展。主觀上他不傍依於任何黨派,在客觀上卻代表了這一時期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政治觀點和政治立場。

    陳恭祿1944年出版的《中國通史》,評價宋高宗:高宗備受艱苦,崇尚節儉,享受遠不及大將。聽政至勤,幼年曾受良好之教育,愛好書字,大政之決定常為慎重考慮之結果,唯以祖宗之法為精審詳備,不欲有所變更。其收大將兵權,恢復舊制,為其一例。高宗深謀遠慮,過於其後諸帝。

    呂思勉民國大師同樣結論,南宋諸將韓世忠`、張俊、吳玠、岳飛等因為趙構放權放錢,權利及行事風格形同軍閥,飛揚跋扈,各自為政,不聽指揮,無法形成有效合力,再戰再敗。

    至於岳飛,確是冤死,但同收大將兵權以恢復舊制的大背景有關。先是金人深入淮南,形勢危急,高宗詔岳飛赴援,飛不出兵,朝廷深以為憾。大將驕橫,成為嚴重之問題。後召大將並赴行在,及至,罷其兵權,出於韓世忠、岳飛意料之外,其部將至欲為變,即張憲意圖政變,岳飛以此冤死。所以張憲是岳飛之死的罪人。

    趙構是一個很有能力,有嚴格自律,有嚴格紀律的能人。

    比如高宗禪位,歷史上有幾個皇帝強壯之年讓出至高無上的權利的,他的胸懷超過絕大部分人的胸懷,他的胸懷深不可測,不是鼠目寸光之輩可以洞察的,是他讓宋得以延續一百五十多年。

    至於有人說他方便逃跑,只不過這類人連井底之蛙都不如,偉人的想法也是你能理解萬一的?

    紹興四年,傀儡皇帝劉豫在金兵的支援下進犯江南。宰相趙鼎決計請宋高宗御駕親征,魏矼主動請求從徵。當時劉光世、韓世忠、張俊三位大將勢均力敵、各懷私隙、不肯協作。魏矼奉命從中調停,他奔走於各軍,對將領們曉以大義,勸以大局為重、放棄私怨。在他的說服下,各將領表示願意棄前嫌、共禦敵。於是御駕親征,三軍一心,軍威大振,屢戰屢捷。

  • 5 # 紅塵築夢

    岳飛離現在900年。真實的歷史肯定是有差異的,而且有些模糊和混亂。比如郾城大捷,一說是南京城外,岳飛收復南京。一說郾城是河南漯河。相同的是,南京城南的清水亭和漯河郾城區的戰報,都是斬殺金兵500人,對手都是岳飛直面金兀朮。

    又比如朱仙鎮,一說朱仙鎮是虛構,一說朱仙鎮岳飛500背嵬軍擊敗10萬金兵,其中有15000金國騎兵。另有一說是岳飛8000背嵬軍和三萬步兵,對陣10萬齊軍。

    還有穎昌,許多史料都說岳飛並沒有參加。但是百度上面滿滿的都是岳飛戰神一樣的功績,殲滅10萬金國步騎,大破完顏宗弼鐵浮屠柺子馬。但是,史料記載,大破鐵浮屠柺子馬的是劉琦在順昌的防禦戰。

    還有許多許多,無法一一道來。不過,用正常人的思維,金國是侵略者,金國南下是來求虐的嗎?這個對比抗日神劇裡面的日本軍就一目瞭然了。日軍在中國掙扎了14年,被虐了14年,終於逃回日本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戰果到底有多大,估計大家都心裡有數,有關政治的事情,不討論。

    道理相同,就算是書上寫的那樣,金國皮癢南下求虐,其戰果也是誇大了的。比如郾城大捷,奏報上是殺敵500(還有可能誇大),最後朝廷釋出出來的戰果上殺敵2000,繳獲戰馬800匹。(相比800多年後的吹噓,還是小巫見大巫)。

    南宋對金作戰,先後打出了15次大捷(南宋中興13戰功抹煞了岳飛的朱仙鎮和郾城)。名將吳介吳璘,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劉琦,楊沂,王德以及岳飛等,以及後來的一下將領,都多次擊敗過金兵。

    所以說,岳飛確實是稱得上一代名將,但不是唯一的存在,也不是無敵的神一般的存在,能征善戰,戰功赫赫不假,但是有些拔高和神化的成分……

  • 6 # 相州背嵬軍

    這個題目問的不靠譜!岳飛被害以後,金不但沒有收手,反而在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傾全國之力全面南下滅宋!水陸並進號稱一百多萬大軍!(實際上只有軍隊二十多萬、民夫工匠四十多萬,就這也夠南宋喝一壺了),金國的皇帝也御駕親征,他就是要“立馬吳山第一峰”的完顏亮!戰爭的程序很戲劇化,熟悉歷史的友友不少,狼哥此處就不贅言了。完顏亮大敗虧輸最終身死異國,金國本來就破敗的軍力人力財力更是雪上加霜徹底失去滅宋的資本。“謀逆”成功的金世宋完顏雍清醒的看到了這一點,金國從此才結束大規模對宋戰爭(邊境小摩擦還有,不足道)

    這場戰爭結束後的紹興三十二年,趙構把皇帝禪讓給了養子趙昚(慎),史稱宋孝宗。孝宗繼位後頗有他的先祖風範,勵精圖治竭力北伐。可惜他用錯了人也是大敗虧輸,家底丟了個精光!至此宋、金如同打累了的鬥狗,都無力進攻吼吼幹喘,直到遙遠的北方一個民族的崛起。。。

    完顏亮之所以敢大舉南下主觀原因是嫌棄南宋那點歲幣太少,江南美女美景太多,直接滅了它不啥都是金國的了!客觀原因是看到南宋已經沒有了岳飛這樣的軍事主將,拿下南宋不是問題。事情的結局出乎所有人意料,誰也不會相信一個從沒來沒打過仗的文人能虐爆完顏亮和他的大軍。(當然還有劉琦、李顯忠、李寶等將軍大力協助)

    金、宋合力謀殺岳飛主要就是因為金國四面樹敵,多年征戰財力人力入不敷出難以為繼,才指派秦檜秘密歸宋實施破壞政策,讓他打著和議的幌子不停盤剝南宋。韓世忠、岳飛是堅定的主戰派,強烈反對和議的也是他倆,痛打金人的還是他倆,所以罷免甚至加害他倆就成了金人和奴才秦檜的首要任務。(有關詳情狼哥其他文章有敘述,可以去看)。

  • 7 # 西樓飲月

    自北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公元1125年)始,宋金之間戰事不斷、此起彼伏。戰爭與和平作為兩國之間的主旋律一直交替進行。早期弱宋處於戰略守勢,常常被動挨打、幾無還手之力。至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之武功登峰造極,攻破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俘獲了北宋的徽欽兩位皇帝。之後康王趙構“泥馬渡江”,建立南宋。岳飛等中興名將隨之崛起,扭轉了逢金必敗的頹勢。經過大大小小數百次戰鬥之後,宋金之間逐漸變得勢均力敵、互有攻守。在此背景下兩國的主和勢力開始抬頭,雙方都在謀求籤訂第二次和議。為了表示和談誠意,宋高宗罷免了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將領。隨後更是自毀長城,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岳飛。大家都知道岳飛在中興四將中獨享主角光環,談抗金必言岳飛。因此常常有人會發出疑問,既然抗金主將岳飛已死,金人為何以不趁機南下滅宋?

    首先,這是雙方軍事力量對比的結果。如前所述,紹興和議前後宋金雙方基本處於均勢,誰也吃不掉誰。拿掉一個岳飛其實並不影響大局。從軍事指揮上來說,南宋以中興四將並稱。岳飛之後尚有韓世忠、張俊和劉光世等三員大將。他們都曾在對金作戰中建過功、立過業,證明過自己。而軍隊方面此時已初步完成國家化,不再是私人武裝(這也是宋高宗敢於處死岳飛的原因)。從統一指揮、協同作戰的角度來看,宋軍其實更強了。與之相對,此時的金軍相較靖康年間實力不升反降。自公元1114年起兵徵遼至公元1142年,金人一直戰事不斷,雖然佔盡上風但也死傷慘重。其統治民族女真人口原本就少,可算是大國寡民,軍隊的減員難以得到及時的補充。故此在宋金交戰的中後期,金人在很多時候不得不依靠“宋奸”組成的偽軍,其低下的戰鬥力與金軍主力不可同日而語(實際上這一時期宋軍交戰的對手多數是偽軍,這也是後世貶低岳飛戰績者的一個槽點)。再加上淪陷區的漢人此時並未完全臣服,各地抗金勢力如同雨後春筍、層出不窮,牽制了大量的金軍。因此可以說在軍事層面上,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後的金人,實際上已經無力南征,只堪隔江守土、保住勝利果實了。

    其次,這裡也有經濟和後勤補給方面的原因。眾所周知,戰爭打到最後拼的還是經濟。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前線將士浴血沙場固然兇險,後方籌糧籌款也非易事。前文談道自1114年始,金人連年征戰,除了人員死傷外物質消耗也十分巨大。國力已經不在巔峰了。以紹興十一年的戰事為例,金熙宗動員全國力量大舉南征,意圖“詔取江南”《金史·熙宗本紀》),按說準備夠充分了。卻因為後勤補給困難出現了“宰殺騾驢,相兼為食”,“輜重俱盡,有食奴婢者”的極端現象。在金軍停止進攻,撤軍清點時,發現輜重騾馬僅餘四成,奴婢則十無六七。說明此時金國已經很難支撐大規模作戰了。

    最後則要在政治上找原因了。隨著宋金戰爭的進行,金人內部戰與和的路線鬥爭也日趨激烈。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撻懶奪權後力主與宋議和。不料他卻在第二年為主戰的金熙宗、完顏宗弼所殺。金熙宗上臺後對外重啟戰端,對內著力推行中央集權,以期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這必然會觸動權貴們的利益,激起強烈的反彈。熙宗此時派完顏宗弼伐宋有轉移矛盾的用意。不料宗弼南征受阻,而在此期間熙宗的另一個重要支持者完顏宗幹又因病去世,金熙宗的執政面臨空前壓力,反對者隨時準備向他發起挑戰。後方不穩導致完顏宗弼無心戀戰,不得不考慮班師回朝。

    綜上所述,即便在岳飛問斬之後,金人也不具備滅宋的條件。反過來講南宋北伐也只能是鏡花水月,並無足夠的實力支撐。因此只有議和才是雙方最為現實的選擇。老人家說要一戰打出三十年和平。宋金的和議也不惶多讓,談出了二十年的和平,直到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海陵王完顏亮撕毀紹興和議,興兵南征,兩國又再兵戎相見、兵連禍結。在近二十年的和平期裡,雙方都得以休養生息。趙構也趁機恢復了以文制武的舊制,南宋政權由此逐漸穩固。看起來議和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值得統治者們彈冠相慶。只是此時還有誰會記得北方漢人的血淚?又有誰會憐惜岳飛父子的冤魂?

    ……

    “拂拭殘碑,勅飛字依稀可讀。

    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

    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

    最無辜,堪恨更堪憐,風波獄。”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缺愛的人如何改善自己現實的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如何提高自己抗壓和抗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