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淺表性胃炎也稱作非萎縮性胃炎,為慢性胃炎的一種,是指不伴有胃黏膜的萎縮和腸上皮化生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約佔慢性胃炎的70%。該病可因幽門螺桿菌感染、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胃、慢性右心衰竭或肝硬化等所致門靜脈高壓、吸菸等因素引起。

    70%~80%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可無任何症狀。

    有症狀者多表現為非特異性消化不良,如上腹不適、疼痛、燒灼感、飽脹、早飽等,且症狀無明顯規律性,進食可加重或減輕。

    由於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症狀、體徵缺乏特異性,症狀的輕重與胃黏膜的病變程度並非一致。故其確診以及與其他胃、食管疾病和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鑑別主要依賴內鏡和胃黏膜活檢組織學檢查。

    中醫上,則把淺表性胃炎歸為“噯氣”、“納呆”、“胃脘痛”範疇,主要表現為胃脘部不適,泛吐清水,或時有微痛,食慾不振,噯氣腹脹,或噁心欲吐,晨起口苦等。一般可分為四型:

    1、脾胃不和型

    食慾不振,胃脘飽脹,上腹疼痛,泛泛欲吐,或泛吐清水。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治法:益氣健脾,調和脾胃。

    2、脾運失健型 胃脘脹滿,或有微痛,飲食乏味,噁心嘔吐,大便稀溏。舌質淡,苔薄,脈弱。治法:健脾和胃,理氣溫中。

    3、溼停胃脘型

    胃脹欲吐,食慾不振,大便溏薄,口淡口黏,或兼有身體沉重,倦怠乏力。舌質淡,苔白膩,脈濡。

    4、肝脾不和型

    胃脘不適或疼痛,連及脅肋,噁心欲吐,噯氣等。舌質淡,苔薄,脈弱。治法:疏肝和胃,行氣化瘀。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需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避免對胃有刺激的飲食,注意保持樂觀豁達情緒,可以有效改善症狀。

    注意飲食和生活調理。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避免對胃有刺激的飲食,飲食宜軟易消化,避免過於粗糙、過於濃烈的香辛料和過熱、過冷飲食。最好不喝酒,不吃辛辣油膩食物。還要養成細嚼慢嚥,以達到易於消化、減輕對胃刺激的目的,少吃鹽漬、煙燻、不新鮮食物。避免刺激。不用或儘量少用對胃刺激性強的藥物,不要輕易服用解熱止痛藥、抗風溼藥、激素之類藥。因為此類藥物會破壞胃黏膜防禦功能,促使胃炎加重。要戒酒、戒菸。

    藥物方面,臨床多用保護胃黏膜藥、調整胃腸運動功能藥物,如制酸劑、止痛藥,還可用助消化藥,如有反酸現象也可用抑酸藥,防止膽汁反流可服鋁碳酸鎂、消膽胺以吸附膽汁,有嘔血便血者甲氰米胍口服。

  • 2 # e醫路同行

    淺表性胃炎,自查是不現實的,但同時,淺表性胃炎,又不用過於擔心。之前我給大家講過,其實大多數成人胃黏膜均有非活動性、輕度慢性淺表性胃炎,我們可以把這種輕微病變看成是生理性黏膜免疫反應,是不需要藥物治療。你想象一下就明白了,一日三餐、辛辣刺激、生冷飲料,所有從嘴裡吃進去的東西,都要經過胃的擠壓研磨、混合、消化、慢慢排空...你的胃所擔負的,太多了。十人九胃,由於飲食或者作息等引發的一過性胃部不適,常無大礙,但當你持續出現中上腹不適、飽脹、鈍痛、燒灼痛、食慾不振、噯氣、泛酸、噁心等症狀時,就要引起重視了,胃的自我修復能力是有限度的,當需要藥物治療以幫助胃恢復健康的時候,一定不要拖...

    胃鏡和C13呼氣試驗,是對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必要的檢查措施,只有明確了胃部病變情況、明確了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才能對症下藥!至於平時的調養,你需要記住四個字:病從口入。胃病,多與飲食習慣有關。平時要做到三餐規律、食物豐富、不偏食,不吃黴變的不新鮮的食品、不吃醃製熏製食品,不吃粗糙、濃烈、辛辣食品,戒菸酒!!

  • 3 # 阿卡醬醫生

    淺表性胃炎患者自查方式主要就是透過症狀來判斷。最典型的症狀就是腹痛,這種腹痛沒有明顯規律,以隱痛、灼痛、脹痛為主。另外還有腹脹、噯氣、反酸、噁心嘔吐、偶見消瘦、貧血。這類患者也可能沒有特異的臨床表現。要確診自己有沒有換上淺表性胃炎最好的方法還是做胃鏡檢查。

    淺表性胃炎是胃粘膜淺表發生炎症,可能會進展成慢性糜爛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主要原因目前認為是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其次有抽菸、喝酒、飲濃茶、飲食不規律、服用刺激性藥物、細菌病毒的侵襲、精神緊張、膽汁反流等。

    調養上,首先要根除hp感染,然後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細嚼慢嚥。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吃涼食、戒菸戒酒、不飲濃茶。粗糙的食物如蘆筍不吃。非甾體類抗炎藥、激素、洋地黃等刺激胃黏膜的藥物避免使用。保持心情愉悅,給自己減減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楊二中是如何成為低調又厲害的德語特色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