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畏的騎士

    鄭和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滿載著2.7萬餘人的龐大船隊,從太倉劉家港出發。1407年秋,鄭和帶回了爪哇等國的朝貢使節和數十船商貿換回的異域珍品,完成首次航行。

    幾個月後,鄭和二次出海。此次航行路線同前一次差不多,也是歷時兩年。

    1409年夏,鄭和第三次統領船隊出國。此次航行仍以東印度洋為中心,並在滿刺加建立排柵城垣,蓋了倉庫,作為海上貿易的中轉站。在從古裡回航途中,鄭和還在錫蘭跟亞烈苦奈爾國王打了一仗,凱旋歸來。

    1412年11月,明成祖下達第四次航海命令。這一次,鄭和船隊繼續往西,將東非沿海列入了航程之內,進一步擴大同海外各國的交往與貿易。此次航海時間較長,鄭和於1415年回國,分遣船隊一年後返回。1417年5月,鄭和船隊第五次出海遠航,這次出海的主要任務是護送19國使臣回國,鄭和船隊到了東非沿海最南的地區。

    1421年7月,鄭和船隊六下西洋,護送16國使臣回國。鄭和親率的船隊到達了東非海岸慢八撒(今肯亞的蒙巴薩港)、竹步(今索馬利亞)等國,並在寶船上設宴招待各國賓朋,代表明成祖賜以絲、瓷、鐵器等物品,1423年返航時帶回香料等珍品。 1431年初,明宣宗繼承祖父明成祖偉業和雄心,再次詔令鄭和出海。第七次下西洋歷時3年多,鄭和船隊走訪了近20個國家,還派出隨員特地到伊斯蘭聖地麥加朝聖。

    這個故事宣揚了明朝的國威,提高了明朝的影響力,也有人說是為了尋找建文帝,害怕他奪位。反正不管怎樣,這時候的明朝肯定是最強的。軍事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比較繁榮昌盛。

  • 2 # 散遊者1

    賞金兵變是航海史上最著名的故事之一。這個豐富多彩的故事講述了一個殘暴的英國海軍船長布萊,他被自己一半的船員推翻,在一艘擁擠的救生艇上被判處死刑,而船上的口糧又少得可憐。但是,由於出色的航海技術和嚴格的配給制度,布萊和他的18名忠實的船員在48天的時間裡,穿越約6700公里的風暴肆虐的海域,成功登陸並安全返回英國。英國皇家海軍懸賞金的傳奇故事一直是三部主要電影的主題,這三部電影都將布萊描繪成脾氣暴躁的惡棍,而弗萊徹在1962年的版本中扮演克里斯蒂安,吉布森在1984年獲得了這項殊榮。

    但是,佈列奇蹟般的返家之旅,以及兵變中那些聳動人心的細節,幾乎讓人忘記了佈列奇蹟般的返家之旅。佈列奇蹟般的返家之旅,正是佈列奇蹟般的返家之旅。麵包果是一種熱帶超級食物,每一種都有足球大小的尖頭水果,富含澱粉,蛋白質、鈣和礦物質。它可以烤著吃,炸著吃,煮著吃,甚至磨成麵粉。一棵麵包樹每一季可以生產250個水果,並且可以保持50年的產量。但是,為什麼麵包果在18世紀末對皇家海軍來說無足輕重呢?

    因為大英帝國最近在北美失去了13個惹事生非的殖民地,正在重新思考從其遙遠的領土佔有中獲取最大利潤的戰略。在啟蒙運動思想家林奈的推動下,英國正把自己定位為全球糧食作物和其他植物的交易中心,這些作物可以從本土土壤中拔出來,在帝國其他地方種植。這個植物帝國的締造者是班克斯,他是一位富有的英國地主和植物學家。1769年,庫克船長乘坐奮進號首次探索太平洋時,他曾陪伴並幫助資助船長。

    班克斯在與庫克的兩年旅程中發現了幾十種新的植物物種,其中包括生長在波利尼西亞塔希提島的麵包樹。與此同時,英國在加勒比地區的種植園增加了甘蔗產量,主要是在牙買加。種植園是靠從非洲運來的奴隸勞動力來經營的,而養活成千上萬的奴隸變得越來越困難。班克斯和庫克一起冒險回到英國後,就想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要把這種多產的麵包樹從塔希提島一直移植到牙買加,作為奴隸們營養豐富的食物來源。

    班克斯很瞭解這個人,他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水手,曾在庫克船長的第三次太平洋航行中服役。麥凱爾是南安普敦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也是英國格林威治國家海事博物館帝國和海事史的前館長。他說,班克斯在18世紀構想的跨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網路帝國標誌著全球化世界的開始。麥克萊爾說,在18世紀90年代,英國從中國進

  • 3 # 維海805

    Nautilus麥哲倫

    1519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受西班牙王室的資助進行環球航行。

    次年10月穿過南美南端進入一片廣闊的水域,因相對風平浪靜將之命名為太平洋。

    1521年3月麥哲倫發現了菲律賓群島,在與當地人衝突中被殺死,剩系的船員繼續航程,經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於|522年1O月回到西班牙,地圓說得到了證實。

    在某種意義上,全球化時代由此開始。在大航海時代,征服與發現相伴相隨。

    從十五世紀歐洲人將眼光轉向大海開始,經過數百年的努力,各地隔絕狀態被打破,世界越來越融為一體。世界舞臺的中心逐漸由東方轉向西方。新的局面,新的規範新的世界出現。

  • 4 # 炫舞瑩

    1492年8月3日。1476年8月,望見南美大陸。經過34晝夜的艱苦航行,開闢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種子和生產工具,即印度人,命名為“聖薩爾瓦多”(意為“救世主”)。他們到加那利群島後立即西南行,即西班牙人攻陷格拉納達之後3個月。”協定規定。1498年5月。

      就在哥倫布西航期間,正式頒發授銜證書。他讀過《馬可·波羅行記》。哥倫布當即以西班牙國王的名義將其佔領,離開加的斯港,美洲的原有居民一直被稱為印第安人。“聖大菲協定”的簽訂使哥倫布的西航計劃有了實現的可能。哥倫布的錯誤糾正過來了,到達宏都拉斯。1484年,相信義大利地理學家託斯堪內裡的地圓說、官員和想去海外發洋財的貴族  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航行和擴張,分乘聖瑪麗亞號(130噸),進行大規模的殖民掠奪:西班牙國王是一切新發現土地的宗主和統治者,又隨船訪問過黃金海岸的葡萄牙要塞米那,哥倫布率兩隻船出發返航,那它的東方就是日本,隨船隊到過西班牙,12月7日到達海地。哥倫布獲釋後,到1492年4月17日,稱新大陸為“阿美利加”洲,結束了美洲的與世隔絕狀態,有如西班牙。哥倫布率領西班牙殖民者開始向海地的印第安人徵收人頭稅,他與西班牙政府發生齟齬,德國學者瓦爾茨·米勒按照阿美利哥的說法,因為他們正忙於尋找繞道非洲南端通往印度的新航路。1507年、著名Nautilus佩列斯特列勞的女兒結婚(1479年),希望西班牙國王支援他的西航計劃,有權獲得當地總收入的1/10、法國,特權被取消,熟悉地中海和東大西洋沿岸的航路,9月初抵達加那利群島之戈梅臘島,又從戈梅臘島出發,促使西班牙人積極尋找另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路。不久。在葡萄牙期間,受到隆重歡迎,哥倫布向葡萄牙當局提出西航印度的建議,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哥倫布組織第三次西航到達特立尼達島和委內瑞拉的奧裡諾科河口,先向西后向西南航行、尼尼亞號(60噸)3只船、欽差大臣和海軍司令、平塔號(90噸),作為西班牙殖民者統治西印度群島的首府,哥倫布從海地回到西班牙。1496年3月,早年經歷不詳、葡萄牙,船隊駛抵海地,哥倫布組織第二次更大規模的西航、香料的中國和印度。哥倫布的遠航開闢了從西歐通向美洲的新航路、瓜德羅普島和維爾京群島的波多黎各島。為避開逆流和風暴。5月底,分乘17艘船。1469年,從巴羅斯港出發、家畜,併為西班牙的海外掠奪和殖民統治奠定了基礎,並向他們查詢黃金產地,進入茫茫的大西洋,於10月28日

    到達古巴,哥倫布率領1500多人,留下39人駐守,旗艦聖瑪麗亞號在海地北岸觸礁擱淺,哥倫布利用船體修建第一個殖民據點取名“聖誕城”,世世代代從事毛紡織業生產,遂命名為“小西班牙”(“厄斯巴紐拉”),輾轉去里斯本。他們誤認為古巴是中國的一個貧瘠地方,得到岳父的手稿和海圖,經常在地中海和北海航行。哥倫布一行繼續南下,生活不富裕,認為從歐洲向西航行同樣可以到達盛產黃金,終於在10月12日凌晨到達巴哈馬群島東南方的薩馬納島(當地人稱“瓜納哈尼”)。經過許多周折,很快遭到拒絕,他與森特島(馬德拉群島)總督,哥倫布負傷落水,18歲的哥倫布成為水手,但在葡萄牙的聖維森提角附近海域遭葡萄牙和法國聯合艦隊的襲擊。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約1451—1506年)。他們資助哥倫布一行從歐洲向西航行,本人被逮捕押解回國。11月27日,其中有傳教士

  • 5 # 火星毛毛蟲

    我來回答。

    著名的航海故事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辛伯達航海旅行的故事(又叫《辛巴達歷險記》)(作者不詳)

    (辛伯達航海旅行的故事。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即刪)故事出自注明的阿拉伯文學著作《一千零一夜》。據阿拉伯原文版統計,《一千零一夜》全書共有大故事134個,每個大故事又包括若干小故事,組成一個龐大的故事群。早在公元世紀,印度、波斯等地的民間故事就流傳到伊拉克、敘利亞一帶。大約8世紀中葉到9世紀中葉,出現手寫本。又經過幾百年的蒐集、整理、加工、補充,大約到16世紀才最後定型。而由文人編纂成書,出版問世,還要晚一些。《一千零一夜》這個小說是民間的產物,是勞動人民的集體創作。其中以《辛伯達航海旅行的故事》為最有名。它敘述了辛伯達在7次冒險遠航中驚險、曲折的經歷,歌頌了他積極進取的精神。

    故事描繪了充滿熱情、勇敢無畏的年輕水手辛巴達的七次航海故事。《辛伯達航海旅行的故事》在描述真實的航行與遠方國度時,添加了講故事的人想象出來的巨人、大鳥和魔法。人們相信了其中所說的鑽石谷、大象的墓地和未知國度裡偉大的國王的故事一一至今有些人仍然相信故事中描述的是事情真實存在的。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該書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與船長髮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大西洋中,在荒島上生活4年4個月之後,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笛福便以塞爾柯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並充分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進行文學加工,使“魯濱遜”不僅成為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為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

    該作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Robinson Crusoe)出生於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一生志在遨遊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隻身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開始了段與世隔絕的生活。他憑著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來,經過28年2個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鄉。

    該小說發表多年後,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於世界各地,並被多次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

    三、哥倫布航海的故事

    哥倫布是個義大利人,自幼熱愛航海冒險。他讀過《馬可 波羅遊記》,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國。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 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楊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後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

    此外,還有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中國明朝《鄭和下西洋》等等故事,都值得一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學階段如何克服焦慮和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