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層城鵷雛

    我個人認為,李白和杜甫都不具備經天緯地之才。經天緯地之才,是治國安邦的人才,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間通人事”,顯然,李白沒有這種眼光,杜甫也不具備這種才幹。

    李白的政治頭腦幾乎為零,很傻很可愛。李白因為詩歌而名滿天下,被唐玄宗李隆基召為供奉翰林。李隆基的看人眼光很準,認為李白不具備治國才能,所以才安排了起草文書、寫些詩詞的閒職。果然不出所料,在宮廷激烈的排擠中,不到三年,就被皇帝給“賜金還山”了。李白的人事鬥爭技術太差,連一個小小的閒職都做不好,如何去面對複雜黑暗的官場鬥爭呢?

    後來更可笑的是,李白後來竟然加入了永王李璘幕府,什麼渾水都敢趟,差一點丟了性命。事實證明,李白的眼光不行,毫無政治頭腦。只會寫詩的李白,若有經天緯地之才,豈能如此狼狽不堪?

    杜甫,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飄零和苦難之中,甚至有時候窮得連自己都養不起。杜甫曾經做過的官職是右拾遺和華州司功參軍,這都是一些閒差,顯示了杜甫的無足輕重。杜甫由於為人耿直,得罪了很多人,為官的時間很短暫。所以杜甫的鬥爭藝術也很差,不具備治國安邦之才。

    李白和杜甫,是中國歷史上最會寫詩的人。我們都以為他們是全才,什麼都精通。事實上卻是他們除了會寫詩之外,其它的一竅不通,甚至人生很失敗。李白和杜甫,都不是人生的贏家,雖然他們流芳百世,卻依舊掩蓋不住他們人生痛苦失敗的事實。

    李白和杜甫,光照千秋,雖然不具備經天緯地之才,卻給後世留下了偉大的詩篇。

  • 2 # 畫骨透情

    經天緯地,指上曉天文,下通地理,有治國安邦之才的人,為大才。而對於詩人來說,才大多是個人的情懷與抱負,為小才。

    所以,你可以說李白才華橫溢,浪漫瀟灑,說杜甫悲天憫人,現實主義。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其融合貫通的手法對後世詩詞有深遠的影響。其大多數作品都反映出建功立業,終與安社稷的理想。

    但我們都很清楚,任何的成就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過程的艱辛,隱忍,甚至曲求,必不可少。而詩人的品性有決定了不可能屈於黑暗。在大利益面前,小情懷是不會有成功的。

    同理,杜甫雖也“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但對現實也依舊無能為力。

    學界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李賀是鬼才。但這也只是對其文學成就的概括,若說經天緯地,實在有些過了。

    只是個人觀點。

  • 3 # 閉家鎖的紅楓

    這可未必,能做詩的人未必能當官,李白和杜甫要是真有機會當上高官,恐怕歷史上會少了兩位大詩人,卻未必能多出兩位名臣來。

    因為家世的原因,李白終身未參加科舉,所以他沒有得到正式做官機會,偶然當了個“翰林待詔”,在唐朝官吏隊伍裡,屬於不幹實事的清談班子,有點類似於今天的作協。日常的工作是給皇室提供顧問和娛樂。所以李白的行政能力,我們一直難以判斷。

    但杜甫卻是真參加過科舉,和實際幹過工作的,我們可以從他的經歷中對他的實際能力有所判斷:

    杜甫考了兩次進士都名落孫山,於是放棄了科舉的機會,轉而追求靠關係來謀取職位,

    杜甫的第一份工作,是河西縣縣尉,相當於縣公安局長。這個官職雖然也算官,但卻是從九品下,唐代官員二十九階的最後一階,除了負責治安還要掌握戶口,催繳皇糧,可謂事情多責任大。屬於最能為朝廷和服務的基層崗位。

    老實說,這工作非常辛苦,唐朝前期一直是地方官勞作時間長苦不堪言,但俗話說宰相必起於州郡,你要當一名合格的高官,在地方官場上的鍛鍊應該是必須的。

    結果杜甫嫌棄苦,不去就任,找朋友幫忙,調動工作,當了“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是一個看管武器倉庫的小官,正八品下,比上一份縣尉的工作高,還清閒,應該還不錯吧?

    結果杜甫還是幹得不滿意,數次給皇帝上書,講自己祖先怎麼怎麼光榮,我今天混得這麼差,飯都吃不起了,皇帝老兒你應該給我升官啊!

    他真窮到沒錢吃飯了?其實他當時的官職每月收入大約2500文,另外每年還有60石米可領,按當時物價換成錢大約是9000文。而當時的一個高薪藍領--福建茶廠工人每日報酬可以達到30文,所以其實這收入其實還是夠吃飯的。只是他不想幹而已。

    沒過幾天,上天好像聽到了他的召喚,“安史之亂”爆發,長安淪陷。他的工作自然沒了。

    757年,杜甫從長安逃出,歷經千辛萬苦,到達當時新皇帝唐肅宗所在地鳳翔。當他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出現在唐肅宗面前時,唐肅宗任命他為左拾遺,這是一個同樣為正八品下的諫官,雖然品級不高,但好處是經常見到皇帝。

    杜甫任左拾遺期間,朝廷發生了一件事,宰相房琯率領軍與叛軍交戰,房琯按今天的眼光看,是個不懂軍事終日沉溺於空談的文人,愚蠢到居然用書中春秋時代的戰法,弄了兩千頭牛組成“牛戰車”與叛軍交戰,於是數日之內全軍覆沒,葬送了數萬人的性命。

    而杜甫這時出面了,因為房琯是他的朋友,於是他向皇帝上書,堅持說房琯“罪小功大”,不應罷免,那些攻擊房琯的人都是一些人格卑劣的小人。

    和平時代這麼做頂多是蠢一點,但在安史之亂這種時候,稍有腦子的人都明白這種人待在政府裡實在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於是杜甫很快遭貶。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杜甫的真實貨色了 :他本身的家世影響了他,讓他認為自己天生應該做大官,但他又沒有做官起碼的政治才能。而且又不願意從基層做起苦幹,他的朋友多是隻會罵人,不會做事的。類似後世的”清流“。

  • 4 # 晉風

    李白和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兩個標誌性的人物。一個被譽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聖。在詩的王國裡,他們以獨特的個人風格,奠定了在中國詩壇各自的領袖地位。而他們的名字與他們的偉大詩篇,也必將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千古流芳。

    但要說他們有“經天緯地之才,這肯定是否定的。大家都知道,經天緯地之才,一般指的是治國安邦的政治領袖,比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而李白和杜甫,追蹤他們艱難困苦、顛波流離的一生,可以說,他們壓根兒就沒生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擅長玩弄權術的神經線。雖然他們有報家國、安社稷的願望,老天也給了他們一定的機會,但他們都以失敗而告終,一個自動辭職,一個賜金放逐。我們經常為李白戲弄權貴奸宦的故事大呼過癮,殊不知,從權術上講,這正是不諳世故而導致他悲劇命運的原因。不過,也正是他們命運的悲慘,讓他們體驗到了戰亂,飢餓、災難給天下帶來的民不聊生,從而激發他們各自寫出了感天地、泣鬼神的偉大詩篇!

    雖然李白和杜甫都不是經天緯地的人物,但他們做為偉大的詩人,同樣受到歷代人民的敬仰和愛戴!他們閃耀著人性光輝而又瑰麗奇偉的詩的精神,也將永遠滋潤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華人。

    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 5 # 談古論金

    對李白和杜甫的有經天緯地之才的感覺或曰幻覺,確實和兩人會寫詩而且不妨說是會寫好詩有關。

    李白曾寫過“ 廣張三千六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這是自比姜太公(姜尚、呂尚);寫過“ 武侯立岷蜀,壯志吞鹹京”這是自比諸葛武侯(諸葛亮、孔明);寫過“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這是自比謝安石(謝安,東晉政治家、名臣,決策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他認為自己“ 調笑可以安儲皇”,這是自比幫助漢惠帝穩定太子之位的商山四皓,他認為自己能夠做到“談笑三軍卻 ”。相比李白喜歡作“大言 ”、“ 殊言”的自視甚高,杜甫似乎相對收斂一點,但是他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其立意用心可以說更高,所謂“ 致君”就是把行為不盡符合儒家倫理典範要求的皇帝變為律己愛民的好皇帝,杜甫另外一首詩歌中也提到了這個詞彙,也就是"致君唐虞際,……獄訟永衰息,豈椎偃甲兵。悽惻念誅求,薄斂近休明。”,不僅如此,還具體展開了,也就是要幫助皇帝領導政府平息爭訟、修文偃武、輕徭薄賦。所有的這些,確實和所謂的經天緯地之才有千絲萬縷的關聯性。

    但是,同樣是這兩位,李白本身在政治上相對幼稚,即使曾經人品爆發和唐玄宗有一番遇合,但沒有表現出治理國家的才能,當上的所謂翰林待詔(即翰林供奉)實際上是文學侍從之臣;而杜甫雖然以杜恕、杜預一直到杜審言的家世為標榜,但上書皇帝求官的時候也不得不自謙地承認自己“ 經術淺陋,進無補於明時,退嘗困於衣食,蓋長安一匹夫耳”,而描述的自己的才能也只是“ 沉鬱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定位也是希望獲得文學侍從之臣的職位。

    從這個意義上,李白杜甫的理想是一回事,在實際操作中的自我定位和最終達成的目標是另一回事。也就是說,在真正試圖進入仕途的時候,他們本人也並沒有把自己在詩文中表現出來的經天緯地之才當真。

    同樣是詩人,與李白杜甫的同時代的邊塞詩人高適官職一直當到刑部侍郎、左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封爵被進封為渤海縣候,食邑七百戶,窮通富貴和他們兩人迥然不同,當然,不是說官職越高,軍政才能越大,但相比高適為淮南節度使的身份討伐叛逆的永王璘,而此時李白卻混在永王麾下做《永王東巡歌十一首》等希望獲得政治投機的機會,彼此之間的政治敏感度和具體行政、軍事能力相去甚遠;而高適從任俠好賭的半乞丐從軍一直當到節度使掌度支大權,比不善治生,很長時間處於半飢寒狀態(當然有戰亂影響的原因)的杜甫,也著實高明不少。

    說得不客氣一點,李白、杜甫的仕途蹇滯,可以說是自有其內在的邏輯和規則的。

    回到本問題的核心,我們可以斷言,會寫詩的李白和杜甫並沒有所謂經天緯地之才。

    其實,我們還不妨選擇同時代的另一個人物作為參照,那就是安祿山。

    史載,安祿山當過互市牙郎,也就是在互市交易中居間撮合以獲取佣金的中介,他掌握六蕃語,我等如今學個英語就累夠嗆,二外、三外更是難上加難,安祿山是怎樣的智力水平,心裡該有點B數,而安祿山與此同時又掌握了粟特突厥混合的軍事技術,能夠有效管理武士兄弟會集團。

    在這個意義上,要說經天緯地之才,擅長多種外語的外貿跟單員出身的,具有管治多元化的軍事集團的能力的方面大員安祿山還庶幾近之(當然鑑於他的破壞性,也可以稱之為負面的經天緯地之才)。

    (安祿山當然不是這樣的形象,右)

    (或許可以認為是這樣的,身高184體重200斤很多時候是壯碩不是肥胖)

    正因為安祿山們有真正的經天緯地之才,李白、杜甫和正史的史家如果不把安祿山們寫成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野蠻夷狄,那麼就意味著自己在現實和虛擬的世界雙重失敗。所以,大多數主流文獻對他們的貶抑和不友好,有了一個我們現在很容易理解的原因。

    但是,正如在主流媒體批判腐朽沒落奢靡的外部世界的過往時代,四川達縣師範專科學校(達縣即今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畢業的作家田雁寧、譚力等以“香港女作家雪米莉”為筆名的作品中,毒梟、美女、警匪、懸疑卻會以另一種姿態出現。

    這就是關於以康姓安姓等為代表的胡人以及波斯人等等的文學故事,他們揮金如土,有著深色面板的崑崙奴當保鏢或者刺客,還用夜光杯喝著葡萄酒;他們學而不厭,能用先進的醫學技術使病入膏肓的人雙眼復明,還能夠識別唐人懵懂無知的寶物。

    這就是唐人傳奇。

    它們的作者用隱晦甚至是暗喻的方式,顯現著大唐時代我們的祖先,睜眼看世界,瞭解到的那些另類的才能——即使並不是已經成為士子們的迷思的所謂經天緯地之才。

  • 6 # 王軍95141

    經天緯地之才乃濟世救國之才,如春秋之管仲,不拘小節,富國強兵"合諸侯丶匡天下"。李白丶杜甫文才華俊,名冠華夏,是藝術巨擘,與經天緯地的實用落俗性人才應該不同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柘城到張家港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