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道爺慈悲
-
2 # 古靈精怪與天馬行空
顯然是沒有的,但是金庸確實把武俠的格調提升了一個層面。
在金庸之前的武俠,只是俠客間快意恩仇,江湖兒女間的悲歡離合。古典武俠寫的故事並不大,但是他的主題卻天然大:忠義。然而這個忠義往往又伴隨著濫殺,復仇,給讀者尤其是二戰之後的讀者一種不和諧的感覺。
金庸最大的創新是把這些故事放在大歷史背景中,一切又合理了,更充實了人物形象。由於有歷史背景,金庸不需要花費過多筆墨去構建冗長的世界觀,他可以把精力放在豐富人物形象上,打磨起伏跌宕的劇情上,因為歷史背景天然具有深度或廣度的空間,天然具備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興衰變遷、風雲變幻俱在期間,這是歷史背景的特點,更是大格局小說的基本特點。
小說情節的誘因是矛盾,深刻一點的小說需要載道,在哲學探討這一點上,金庸又為武俠小說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存在決定意識,臆想出來的矛盾衝突怎麼能比在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發生過的還要強烈?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對立事件最有意思?自然是歷史上發生過的廟堂之爭、天下大亂、民族之爭。所以你看,宋代有女真、蒙古外敵入侵,清朝有滿漢之爭,寫得多有趣。金庸的歷史觀雖然我不贊同,但是確確實實只有在歷史上民族矛盾的小說面前可以反映他自己想傳達的“道”。
但這畢竟是他自己的“道”,世間的“道”
可多著呢,你可以把“道”理解為價值觀,從這方面來說,金庸就不可能寫盡。
金庸武俠宇宙裡的“金手指”系統,還是比較單調,不是前輩大師傳授,就是藏在山洞的秘籍。看得多了還是會覺得想象不夠奇絕。金庸的武學體系為了突出真實感和代入感,還是稍顯保守。
-
3 # 平淵正
主要是故事情節、人物情感上基本已經用盡了,金庸很多也是借鑑前人套路,世界上很多故事情節就那麼多,用完也就完了,不然金庸也不會封筆,他自己也肯定清楚,再寫就重複了。再比就是比借鑑的東西能不能被人看出來,不被看出來就是成功。武功招式什麼的你看完又記不住,記住又學不會。至於江湖遠沒有小說裡寫的有意思這是肯定的。
-
4 # 徐慕白
沒有,但也差不多了,
武俠小說不外乎刀光劍影、兒女情長,以及追逐權利的慾望和爭奪寶藏的貪婪。金老筆下的故事基本寫過。但是古龍大師的新武俠模式在這期基礎上又有了創新:融入西方偵探式的手法讓每個故事更加的有懸念,把人性的貪婪刻畫得更加細緻。還有李涼、黃易、溫瑞安、柳殘陽等大師的經典
-
5 # 小玄子嘆古今
我的觀點是武俠和江湖是無窮盡的,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也從未盡。接著是我個人角度的觀點:
首先,何為武俠?甚是江湖?每個人對武俠和江湖都有不一樣的理解,但是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武俠和江湖讓人熱血,給人俠情。
因而,武俠不是一個人的武俠,江湖更不是一個人的江湖,金庸先生用他的思想和筆繪造了一種武俠,一片江湖。然而,每個人眼中對江湖的畫面都不同,能夠對其有不一樣的角度、見解和分析,所以還有千萬種武俠,千萬樣的江湖。
金庸先生向我們詮釋的江湖和武俠是以他的角度,一個人的思維想法總是在無窮無盡地出現碰擊,武俠江湖的畫面也會一直更新替代,一群江湖人又一段江湖事,是不會盡的。
社會會變,世界會變,因此武俠會變,江湖也會變,直到有盡頭的那一天,貌似又遠又近,看不到的。堅持信仰,追求屬於你我他的又一個一種武俠,又一片江湖。
-
6 # sumr849
我認為寫盡了。陳墨先生用了一套書分析金庸作品。陳世驤先生,嚴家炎先生,錢理群先生,馮其庸先生等等這些著名學者用了那麼多文章和作品分析金庸。我個人再此所說肯定不及他們的著作覆蓋面廣,也不及他們的作品深刻,但還是盡力一說。
我認為金庸先生的作品寫盡了武俠小說的緣故在於他的那些作品在人物,武學,情節,情感主題和寫作模式上幾乎已經把武俠小說寫到極限了。
先看人物,金庸十五部作品中的人物太有特色了,單就主角來說都已經幾乎覆蓋了其他武俠小說人物的所有型別,有不諳世事心懷善良的狄雲,有腦筋愚笨但志氣高潔的郭靖,有俄狄浦斯王式命運悲劇的完美英雄喬峰,有浪子型別的Renegade客令狐沖,還有隻專注情感的楊過,甚至還有韋小寶這種小人。如果有人說在其他武俠小說裡找到金庸小說裡沒有的人物型別我是不太相信的。如果說莎士比亞的人物是很多西方文學作品的原型,那金庸小說的人物就是武俠小說人物的原型。
武俠小說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是武學,金庸武俠小說的武功我之前簡單說過不僅僅是格鬥技藝,而是具有文學性和哲學性的文字藝術。金庸的武功中包含了人物性格,人物命運以及單純武學上的哲學理解。從陳家洛的百花錯拳開始,金庸小說的武學就是其他武俠小說望塵莫及的,比如東方不敗的葵花寶典為什麼一定要自宮,這就是極具深度的文學隱喻。比如使用降龍十八掌的三位丐幫幫主為什麼命運上都是過剛易折,為什麼黯然銷魂掌必須是楊過才能使出,也為什麼只有瀕死時楊過才能打出威力,為什麼一定是夏雪宜能從蛇的行動中發現“後發制人”的武學技藝,太多太多了,無法一一舉例。金庸小說的武學是真正的文學藝術,而不僅僅是武功。
再來說情節,金庸武俠小說的情節包含了復仇,尋寶,復國,戰爭,武林幫派鬥爭等等這些武俠的經典元素,但金庸完全發展了這些情節,不僅有發展,而且更創新出了武俠—官場這種交相輝映的情節(鹿鼎記就是典型)。想要在情節上超過金庸作品我個人認為是非常難的。
情感主題上,除了愛情,俠義,正邪這些武俠基本主題外,金庸先生還開創性的挖掘到了善惡在個人本體上的對立和惡的平庸,就拿劉正風金盆洗手的那一節來看,活脫脫就是漢娜·阿倫特惡之平庸理論的現實體現之一。金庸武俠小說對人本身的思考絲毫不亞於我們平常認為的經典文學。
寫作模式上金庸先生也領先了不少國內作家,金庸是新時期最早嘗試在小說上實現中西合璧的作家之一,而且金庸成功了。比如,將西方文學中的主角成長模式引入武俠小說,比如《射鵰英雄傳》,開拓了武俠烏托邦這一模式( 《俠客行》就是典型)甚至還有接近於《堂吉訶德》式的武俠自嘲模式(《鴛鴦刀》)。當然還有相當高峰的反武俠模式,比如《鹿鼎記》。《鹿鼎記》一出說明金庸先生對武俠的思考達到了哲學高度,這根本不是很多小說家可以達到的,這分明是思想家的水平,可以引領武俠小說這一潮流。
金庸小說在武俠小說範疇中幾乎是不可超越的,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至少我讀了那麼多,我沒有發現,古龍,梁羽生他們都沒能超越金庸。不僅沒有發現,反而覺得金庸小說影響力如此之大以至於很多當今武俠小說的模板幾乎就是金庸小說的一些情節和人物,而思想性上也達不到金庸的深度。我當然希望文學的發展日後有超越金庸作品的,但估計可能性不大,迄今為止也沒發現。其實把金庸小說看作武俠小說是對金庸小說的貶低,從《連城訣》開始金庸的作品已經登堂入室成為經典文學的一部分,金庸是武俠小說界的莎士比亞一點也不為過。
-
7 # 魏美智
金庸武俠小說因他寫作功力深厚所描寫人物事件逼真在讀者中產生了很大影響。但是,正因為他的寫作形象逼真,也產生了些副作用。特別是他關於張三丰與太極拳的關係的描寫在中國武術史上產生了不良影響。張三丰是個道人,畢生進纊修道。從清未出版的張三丰全集看,他純粹是一位修道者,他並不會什麼武功。他與少林寺沒有什麼關聯,一心沒有將少林外家武術復而翻之創什麼內家拳。一個啥武術一心不會的人不可能因做了個夢,就武術上身,第二天就會殺敵數十人,金庸用唯心史觀虛構了張三丰的形象在武朮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致使許多全庸的追隨者拼命鼓吹張三丰是太極拳內家拳的初創者,嚴重影響了太極拳的歷史研究。
-
8 # 嶷山腳下
金庸寫的武俠達到了在他那個時代能夠達到的頂峰,我覺得可以稱呼他為浪漫主義武俠。
在浪漫主義武俠中,很多故事都是獨立於社會的存在,江湖通常是和社會割裂開的,就比如說,在現實社會中怎麼可以殺人不犯法?死人了朝廷怎麼可能不管。當然,在一定程度脫離開社會可以使作者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金庸在浪漫主義武俠上的發揮真的是到了頂峰,愛情故事裡的楊過和小龍女,家國情懷裡的喬峰和慕容復,悲情人物李莫愁和滅絕師太等,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
金庸在武俠小說裡的地位相當於詩壇的李白,雖然還差一絲李白的浪漫和空靈。古龍相當於詩壇的李賀,在李白和杜甫把浪漫和現實寫盡了之後,開創了自己的一個流派。
任何藝術創作都有兩個階段,出於現實,再融於現實。那麼在武俠小說領域,融於現實這個階段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比如把江湖和現實融合在一起之後,就會發現有大把的空間可以發揮。比如漢初遊俠郭解的故事,比如近代的王亞樵的故事,還比如吳宇森旗下的小馬哥。
融於現實之後的武俠將會更加飽滿和鮮活。江湖就在我們周邊。現實主義武俠故事的進一步創作將使江湖世界變的更加有張力,這也是武俠藝術創作的空間所在。
-
9 # 白十二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作為武俠小說一代大師,可謂是道盡了愛恨情仇,悲歡離合。
佛曰人生三大苦:離別苦、愛憎會、求不得。江湖其實就是人生,人生如此,江湖不外如是。
就拿最近新拍的《倚天屠龍記》來說,裡面的圓真和尚,也就是混元霹靂手成坤,他一個人身上便反映出人生三大苦。
成坤,是個痴情的人。他一直喜歡他的師妹,她的師妹也很喜歡他。但是陰差陽錯之後,他的師妹卻嫁給了明教教主陽頂天。兩情相悅的師妹,心中苦苦追尋的愛人,轉眼間卻嫁給別人,這種求之不得的心理,令兩人十分痛苦。
於是乎兩人在明教的密室幽會,卻不巧被陽頂天撞破。為此陽頂天練功走火入魔而死,而他的師妹卻也因為倫理道德和心中的內疚而自殺。看著心愛的人死在自己面前,這種離別之苦令成坤快要發狂。
於是乎,他將雖有的憤怒推到陽頂天甚至是明教的頭上。為了實行他覆滅明教的計劃,他甚至不惜對自己的愛徒謝遜出手。為了揪出成昆,謝遜不斷的在江湖上製造殺戮,掀起一片腥風血雨。離別苦、愛憎會、求不得這些苦楚又重新再謝遜身上體會的淋漓盡致。
江湖,本是充滿刀光劍影與腥風血雨的人生。人生本就充滿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慾。不論是《倚天屠龍記》還是《天龍八部》等,其中的愛恨情仇都表現的淋漓盡致。人生,幸福大體一致,不幸卻各有不同。沉淪於社會這個功利場,又有幾人能夠超凡脫俗,真正又有幾個人能夠看開呢?
人生如戲,大抵如此!
回覆列表
江湖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大宗師》中的一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自從有了武俠小說以後,江湖好像就成了武俠人士必須要去的地方,也就是闖蕩江湖。但是江湖到底是什麼?歷來卻沒有人能夠具體的說清楚,它沒有具體的地點,沒有明確的範圍,沒有固定的人物,所以你根本無法說清江湖到底是什麼。其實在武俠小說裡面,各位武俠小說的大神,以及拍武俠電影的大導演們,都在思考和探索什麼是江湖,但是能夠取得眾人認可的結論,或許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由此可見,人才是江湖的關鍵,一切圍繞人,而發生的恩怨情仇,共同構築了江湖。
金庸的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武俠小說的屆的經典之作,裡面創造了各種武學招式,更是令人歎為觀止。武俠的武字,可以說算是盡得風流,而郭靖的一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更是經典中的經典,用現在話說,那就是金句。
然而正如每個人對於江湖的理解不同,那麼每個人對於俠字也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與金庸並稱武俠宗師的還有古龍,除了古龍還有其它武俠宗師,比如溫瑞安,梁羽生,陳青雲等等。
應該說在武俠與江湖的理解上,金庸已經達到了一個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峰,而其它大師們也同樣創造了不朽的經典。如同五嶽一般,同樣經典,各盡風流!